• 生命与味觉 9787559652430
  • 生命与味觉 9787559652430
  • 生命与味觉 978755965243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生命与味觉 9787559652430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4.36 2.6折 55 全新

库存1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辰巳芳子 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52430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5元

货号31158875

上书时间2024-01-21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辰巳芳子

  日本料理家

  1924 年出生,现今97岁(在出版本书时,作者92岁)。圣心女子学院毕业后跟着料理研究家始祖,也就是母亲滨子学习家庭料理,同时不断地钻研西洋料理。通过照护身体不好的父亲开启汤品之路,在镰仓家中开设汤品教室。现任“传递优良食材会”“大豆100 粒运动后援会”会长。著有《为了你──支撑生命的汤》《品尝辰巳芳子的当令美味──滋养生命的家庭料理》《为食而活──我认为重要的事》《新版我传给女儿的美味》(与辰巳滨子共同著作,文春新书)等书。




目录
序言 现年九十二岁的我,一定要让大家知道的事
人为什么一定要吃东西?
“吃东西”是生命的更新
顺应风土而食
食物必须美味
日本鳀鱼与地球暖化
贝类不再发出声响
五大重点

第一章 拥有“敬畏”之心:懂得品尝风土慈爱和当令美味
敬畏的根基
外甥愿意花三千圆吃油菜花盖饭
如何处理当令食材
健太的挑战
不可放弃米、高汤、发酵调味料
引导我的两本书
厨房工作是奉养生命的工作
将欲望放在正确的方向
“料理是人类最有创意的活动之一”
食也可以养育灵魂
值得信赖的食物的另一端

第二章 磨练感应力:试着将五感集中至“手中的自然”
现在,重要的是感应力
红肉鱼和白肉鱼使用不同的酱油
一杯茶教我们的感应力
培育母亲感应力的河岸
乔尔?侯布雄如何成为世界第一的厨师
让“细胞感到喜悦”的香菇汤
都市人更要下厨
拌炒磨练感应力:糙米汤①
勤加练习,熟能生巧:糙米汤②
品尝应该丢弃的东西:糙米汤③
拌炒糙米的时间是祈祷的时候:糙米汤④
确实做好不起眼的事:小鱼干高汤①
熬煮小鱼高汤与上进心有关:小鱼干高汤②
培育感应力的大豆100粒运动
不试味道就像只给看乐谱却不演奏
用好的下酒菜培育感应力
在祖父膝上记住的熟悉的味道
爱要通过行动来表达

第三章 培养直觉:风告诉我如何制作美味的生火腿
突发奇想和灵感的不同
富有灵感的人:辰巳滨子
理论为经验档案左证:炸新马铃薯
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成果:蒸煮色拉
参考异国文化就容易突破瓶颈
用意式蔬菜汤的做法制作日式根茎蔬菜汤
诞生于民族“生存之道”的食物
鎌仓的风带给我的灵感:制作生火腿①
“好像养了一名强盗”:制作生火腿②
经过分析的经验才有用:制作生火腿③
成为等待自己的人
汤品图表有意义
特别注意粥的理由
让每天的生存更容易的延伸料理
感到不方便是改善的第一步
正视事物的本质

第四章 “紧要关头”起身迎击:牛筋和鱼骨巩固生命根基
为了不成为茫然等待关键时刻的人
孕妇没有好好吃东西
推荐给奥运选手的超级麦片
牛筋和骨头消除疲劳、抚育生命
最近的日式料理倾向丢弃骨头和内脏
支撑坂本龙马的鱼骨汤
从贝壳得到滋养
牡蛎和蚬要这样吃
提升免疫力的葱天鹅绒酱和香菇酱
避难粮食的准备不仅靠国家
只要有米和大豆,总会有办法
希望培育出会播种大豆的人
冲绳的救命药和爱知的八丁味噌
无论哪个国家都有让人起死回生的饮食方式
科雷希多岛的经验
历史的巨大转折点

第五章 培养仁慈之心:汤品热气的另一端看到的东西
凯罗斯会的目的
用蔬菜高汤抵抗胃癌
让生病的孩子喝法式家常浓汤
住院病患的四种汤品
迈向生命终点的人的汤品
最后的一口要吃什么
用嘴巴吃所代表的意义:从照护第一线看起
支撑宫崎一惠生命的东西
希望提供将逝之人美味的原因
爱的希望就在锅中
幸田文先生“脱帽致敬”的粥茶碗蒸
回答“什么都有”的母亲
“人生要简单”的父亲
送鲣鱼松给战场上的父亲
退一步看见的东西
无论是喜是悲都让它从眼前经过
汤品的另一端
后记
引用和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细胞所追求的美味是将生命带往更好的方向。我认为终极的美味是让细胞开心的食物。”生命与味觉之间的关系想切也切不断,然而今日放眼望去,环境污染让我们渐渐失去安心的食材,料理也都追求简便快速,人们已遗忘“吃”的本质,更不知该如何才能活得更好。忧心忡忡的作者为世人提出五项指标:“敬畏之心”“感应力”“直觉力”“应变、反应能力”“温柔之心”期望能为后人面临生存困难的时刻提供解方。
曾经想要献身心理学与教育的辰巳芳子原本并不喜欢料理,年轻时因为健康与战争的种种限制,因缘际会成为料理家,研发的汤品不仅养护了病重的父亲,也救治了许多病患与老人,迈入高龄后仍然持续投入饮食公益事业。在本书中,她写下自己如何从“垒高再推倒”的厨房工作中活出自我,找出“人为什么要吃东西”的答案,理解“生命借由食与其他生命相接”,传递“顺应风土而食”的动人智慧,希望大家都能怀抱想要看到心爱之人笑容的念头,制作汤品与料理。

精彩内容
精彩内容现年九十二岁的我,一定要让大家知道的事二○一六年十二月,我九十二岁了。
为什么我可以活到现在呢?战争时发生了许多就算丢掉性命也不足为奇的事。
在九十发的烧夷弹雨中,我奇迹似地生存了下来。我在二十五岁前后得了肺结核,超过四十岁之后才好不容易能从床上起身。没想到,当时我手里剩下的只有料理。
老实说,我原本不喜欢料理,也不希望靠着料理维生。然而,之所以有现在的我,除了要感谢父母和祖先之外,还有我的恩师以及因为料理而串连在一起的所有人。
很幸运地,有许多人跟我说:”我是靠着那碗汤得救的。”实际上,有人仅靠糙米汤活了三年,有人因为香菇汤减轻了抗癌药物的副作用而得到舒缓,也有人用蔬菜汤与丈夫的胃癌抗战……原本是为了照护父亲而制作的汤品帮助了许多人,也让我活出自我。
我想要在这一本小书里,写下活到九十二岁的我一定要让大家知道的事。
人为什么一定要吃东西?
首先让我们一起思考:“人为什么不吃东西就活不下去?”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之事的人,是否仅从自明之理来思考,而无法看到事物的本质呢?
原本不喜欢料理的我,想要朝着教育学或心理学的道路迈进。过了四十岁,决定成为一名料理家,但面对每天有如重复”叠高再推倒”的厨房工作,总有一种不满足的情绪。
有时间做菜不如读本书,或是学点东西。做菜、吃饭、收拾,为了说服连这点时间都感到可惜的自己,我必须找出”人为什么要吃东西”的答案。
思考到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吃东西就等同呼吸,包含在生命的结构之中”。
这样的想法减轻了每天料理食物时我内心的纠葛。然而,我并不了解这个结构本身。虽然做的事情与”食”相关,但无法了解这个结构,心中总还是难以接受。
“吃东西”是生命的刷新就这样过了十数年,凑巧读到一本书,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那就是分子生物学家福冈伸一教授的著作《已经可以放心吃牛了吗?》。
牛本来是草食性动物,吃牧草维生。因为人类自身的考虑而被喂食肉骨粉等动物性饲料,也因此才会出现狂牛病(BSE)。福冈教授为了追究BSE问题的根源,注意到为逃离纳粹而从德国前往美国的犹太裔德国科学家鲁道夫?舍恩海默(RudolfSchoenheimer)提出的学说,以科学的方式分析吃东西的意义和结构。
舍恩海默利用氮的重同位素(重氮)为标记,找出吃进去的东西被运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又发生什么变化。根据他的发现,吃东西不仅为身体注入能量,以分子层面而言,吃进去的东西会与身体进行交换。
人的身体只要三个月,就会替换成吃进去的东西。
这对一直希望了解生命结构的我而言,不仅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也让我放下心来。
一日三餐,三百六十五日。如果说每一餐都是生命的刷新,那么我们就必须吃。
这成为我每天站在厨房工作最大的鼓舞。
之后我曾多次有机会与福冈教授见面,他都用科学的解释和基础的用语告诉我“食”的本质。
舍恩海默的发现代表食物不仅是单纯的能量来源,食物的分子会逐渐变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多数人认为吃东西是为了补充能量,只要热量高就可以了。然而,这样的想法没有看到食物的根本。
不仅是人类,所有的生物都必须吃东西才能生存;也就是说,如果不将其他的生命当做维持自己生命的手段之一,则无法生存。认识这样的法则和生命的根本,想必对”食”会有不同于过去的看法。
顺应风土而食
生命藉由”食”与其他生命相接。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吃呢?
答案非常简单。
让生存变得容易而食,也就是顺应风土而食。
说得更具体一点吧。你的生命与你出生的风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个风土当中,我们的祖先冒着生命的危险,吃了许多东西。人类搜集并分析这个实验的庞大资料,分类成”可以吃的东西”和”不可吃的东西”。民族历经千辛万苦所诞生有关”食”的积累和统计,我们称之为”饮食文化”。
无论哪个民族,都有诞生于生存之道上的饮食文化:米、高汤、发酵调味料,还有就是吃当令食物。
如同春天的时候吃春天出产的东西有助于人体代谢一般,享用季节的恩惠和风土的慈爱,是让生存变得容易的最好方式。
食物必须美味慢慢品尝食物,如此就会感受到美味,这就是经营生命的根源。这个有害、那个有养分等,人类一直以来就是如此做出区分,而区分的起点就是美味。因此无论如何,食物必须美味。
然而,现在有愈来愈多的人吃不出味道。
担任圣路加国际医院副院长的细谷亮太医师曾说:”工作愈忙碌的人愈没有时间料理美味的食物。吃洋芋片和可乐度日,想必这就是现实。”有人认为,拥有过敏体质的婴儿之所以增加,就是因为化学调味料等添加物的副作用。实际上,受日本红十字看护大学之邀在公开讲座演讲时,当我询问在座男女约六百名听众:”自己熬高汤的人请举手”,举手的至多二十人。
在世界各种汤品之中,日本高汤的熬煮方式非常简单,且能够恰到好处地让血液维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处于日本这种湿度高的地理条件中,高汤扮演的角色非常重大,但若没有自己熬煮,则不会了解其价值。听说很多人因为饮食不均衡造成锌摄取量不足,导致味觉障碍。简单、方便的料理和饮食没有办法保护我们的生命,这想必是包括NHK在内,所有烹饪节目的功过。
摄取好的食物,将会确实转换成生命。生命本身比你想象地要求更好,请大家千万不要忘了这一点。
日本鳀鱼与地球暖化然而很可惜地,地球和社会环境现正朝着不容易生存的方向前进。
例如香川县伊吹岛,最近完全捕不到日本鳀鱼——美味鱼干高汤的原料,原因据说是做为日本鳀鱼食物来源的植物性浮游生物减少。
二○一○年,英国的科学杂志《自然》曾刊登一篇论文,内容提到植物性浮游生物的减少恐怕会造成海洋食物链的崩坏。植物性浮游生物每年减少百分之一,据说比起一九五○年,减少了百分之四十。最大的原因是地球暖化。浮游生物消失,吃浮游生物维生的小鱼随之消失,也就捕不到吃小鱼维生的中型鱼和大型鱼。
从夏天的暑热可以亲身感受地球暖化的威力。日本的夏天愈来愈难度过。在我还是孩子时,情况并非如此,要过了七月中才会真正感受到暑热,八月盂兰盆节过后就会舒缓很多。然而近年来,六月十日左右过后就非常炎热,而且一直持续到九月之后。另外还有过去不曾经历的集中性暴雨。维持与过去相同的饮食已经无法度过夏日。
一位韩国人曾经如此对我说:“日本人的饮食顺应季节,但我们不同。我们的饮食方式是迎击季节。”现在或许进入了不采取这种饮食方式就很难生存的时代。
贝类不再发出声响不仅地球暖化,从贝类也可以一清二楚地看到海洋的污染。昭和三十多年(一九五五年起)为止,蛤蜊的产量可谓惊人。突然间却捕不到蛤蜊,且再也听不到蛤蜊发出的声响。大家知道蛤蜊和蚬都会发出声响吗?蛤蜊和蚬在呼吸时会发出好像老鼠一般吱吱的可爱叫声。但最近已经听不到了。
因为贝类不会动,就算海洋受到污染也束手无策。核能的问题不用说,包括辐射在内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吃的东西、能吃的东西、吃了也无妨的东西已经愈来愈少,政府却没有提出有效的对策。
以前有一次我在洗红豆时,手和后背出现一种无法言喻的发痒感觉。确认之后才发现,那是经过基因改造的进口红豆。顺道一提,对日本人而言不可或缺的大豆,自给率仅占总量的百分之七。除了油之外的食用大豆占百分之二十五,以卡路里为单位计算的话,食粮自给率仅百分之三十九(二○一五年农林水产省)。
据说养一头牛需要二万吨的水。如果考虑到地球逐渐沙漠化,想必接下来的时代日益需要仰赖豆类。
不仅环境问题,看看每个人的生活模式,首先会发现孩子们不吃早餐,年轻人和孕妇也没有好好吃饭。还有学校的营养午餐,无论花了多少经费改善设施和设备,还是没有好好地熬煮高汤,重要的骨头成分也没有加进营养午餐内。食物距离”守护并培育生命”的根源愈来愈远。想吃也没得吃,贫穷也是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正因为现在是不容易生存的年代,才更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吃东西。我希望你们能够成为过着容易生存生活的人。
容易生存的五大重点为此,下面举出五大重点。
①拥有敬畏之心首先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拥有敬畏之心。
关于”敬畏”这个词汇,哲学家鹫田清一先生在专栏引用远藤周作先生所说的”年轻人不知道敬畏与畏惧的不同”,更进一步说明如下。
与其说是年轻人的问题,我认为更应该说是时代的问题。”畏惧”指的是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感到胆怯、退缩;”敬畏”指的是遭遇远远凌驾于自己之上的事物而感到震撼、恐惧。人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拒绝将自己置身于超越自己的事物所做出的审判前。但也因此对自己的要求不再那么严格。(二○一七年二月三日《朝日新闻》朝刊<季节语录>)词汇非常重要,如果不再使用”敬畏”这个词汇,那么就连这个词汇的概念和态度都会失去。正如鹫田先生所说,敬畏的对象是远超过自己的事物,面对的态度不是”胆怯、退缩”,而是”镇静心灵、尊敬这个事物”。现在这个时代似乎逐渐遗忘了敬畏之心,尤其是对食物的敬畏之心。
拥有敬畏之心这件事要如何与饮食和生存连结呢?第一章会有详细说明。
②磨练感应力容易生存和不易生存。追根究柢,我认为分出高下的于感应力。
也许不是大家习惯的词汇,但”感觉”和”感应”不同。感觉指的是”透过感觉器官的刺激得到信息”,感应指的是”受到外界的刺激,心灵得到深刻的感动”。
仅是看和听与累积感应,两者之间对于生命存在的方式大不相同。现在的社会是否有在培养感应力呢?无法感应的人,当然也无法感觉美味。
料理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够磨练感应力。
真的是这样吗?也许有人感到质疑。其实自然而然,只要持续认真面对属于季节恩惠的食材,就能磨练感应力。如此一来,等到要用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也就是说,生存会变得容易。我在东日本大地震之后也如此深刻感受。然而,在现在对错式教育体制之下,很难磨练感应力。关于这一点,第二章会有详细说明。
③培养直觉感应力是面对外来的刺激而行动的能力,累积这样的经验,就能培养出新的能力。与其说是新的能力,更应该说好像是手脚一般的能力。那能力就是直觉(直观)。
我们会分析并分类我们的感觉和经验,将其收进“经验的档案夹”里。在面临困难和危机时,能够根据需要,瞬间从这个档案夹里抽出对应之策,这个能力就是直觉,也可说是”灵感”。
我的母亲辰巳滨子是个充满灵感的人。捏寿司时可以毫无困难地捏出刚好符合客人嘴巴大小的寿司;只要看到蔬菜,马上就知道蔬菜希望被以什么方式料理。
我虽然与母亲不同,但灵感偶尔也会找上门。说不上来,但我就是知道。我也因此改善了许多事。
有一位名叫中村胜宏的厨师,在二○○八年洞爷湖高峰会议时担任总主厨,现在是大都会埃德蒙特饭店的名誉总主厨。中村先生对于我在日本制作生火腿一事赞誉有加,那是当鎌仓的风轻轻拂过我的脸庞时闪过的直觉:”如果是这里的话,可以做出生火腿。”感应力的根基也许就是直觉。人生在世,如果遇到不如意的事,还是有必要依靠直觉面对。
④紧要关头起身迎击说到不如意,没有比战争更不如意的事,因为那会让人失去一切。失去的时候,是一口气全部失去,所有的一切。这是绝不允许发生的事,人生从此天翻地覆:国际情势的恶化、全球规模的环境问题和粮食危机。
我在七十岁时,有感于日本当地食材逐渐消失的危机,因此创立了”传递优良食材会”。八十岁时,以大豆立国为目标,发起了”大豆100粒运动”。
无论是个人层级或是国家层级,紧要关头起身迎击,仅有这样的决心还不够,还必须有准备。为了因应紧要关头,必须记得从身边的食材充分摄取足够的营养。
关于这一点,留待第四章说明。
⑤培养仁慈之心最后想告诉大家的是仁慈。大家也许会觉得这是一件很平凡的事,但最终还是回归到这一点。
我之所以开始制作汤品,是因为我用汤品与父亲的病打交道长达八年,当时的经验成为我的基础。我用纤维粗、不容易吞食的青菜做成汤品,这样就可以大量摄取。就算无法外出,但一碗汤就可以纳入季节的香气,不仅救了父亲,也救了我。
现在,我在教人煮汤时经常告诉大家,希望大家能够为喝汤的人着想,看到汤品热气的另一端所蕴含的仁慈之心。仁慈的基础来自于”深入生命的程度”。
关于以上五种态度,将在接下来的章节仔细说明。
还请大家细细咀嚼我在此所说的话,还请大家为了容易生存而食,为了容易生存而生活。
因为你的生命不仅是你自己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