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语/中华经典藏书 9787101114577
  • 国语/中华经典藏书 9787101114577
  • 国语/中华经典藏书 9787101114577
  • 国语/中华经典藏书 9787101114577
  • 国语/中华经典藏书 978710111457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语/中华经典藏书 9787101114577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2.39 4.4折 28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桐生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4577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3470593

上书时间2024-01-21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由陈桐生编著的《国语》是“中华经典藏书”系列之一。《国语》是关于西周、春秋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原来传说是春秋末期鲁人左丘明所作,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国语记录了春秋时期的经济、财政、军事、兵法、外交、教育、法律、婚姻等各种内容,对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非常重要。

目录
周语上
  祭公谏穆王征犬戎
  邵公谏厉王弭谤
  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
  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论周将亡
  内史过论神
周语中
  王孙满观秦师
  单襄公论陈必亡
  刘康公论鲁大夫俭与侈
周语下
  单襄公论晋周将得晋国
  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钱
鲁语上
  曹刿问战
  展禽论祭爰居非政之宜
  里革论君之过
  季文子论妾马
鲁语下
  季冶致禄
  叔孙穆子不以货私免
  子服惠伯从季平子如晋
  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
  孔丘论楉矢
齐语
  管仲对桓公以霸术
  桓公帅诸侯而朝天子
晋语一
  史苏论献公伐骊戎胜而不吉
  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晋语二
  骊姬谮杀太子申生
  宫之奇知虞将亡
  里克杀奚齐而秦立惠公
晋语三
  惠公入而背外内之赂
  秦荐晋饥晋不予秦籴
  秦侵晋止惠公于秦
晋语四
  重耳自狄适齐
  曹共公不礼重耳而观其骿胁
  楚成王以周礼享重耳
  秦伯纳重耳于晋
  文公救宋败楚于城濮
晋语五
  宁赢氏论貌与言
  灵公使鉏麂杀赵宣子
  张侯御郤献子
  郤献子等各推功于上
晋语六
  赵文子冠
  晋败楚师于鄢陵
  范文子论外患与内忧
晋语七
  栾武子立悼公
  悼公即位
  悼公始合诸侯
  祁奚荐子午以自代
晋语八
  辛俞从栾氏出奔
  叔孙穆子论死而不朽
  医和视平公疾
  叔向论忧德不忧贫
晋语九
  叔向论三奸同罪
  董叔欲为系援
  晋阳之围
郑语
  史伯为桓公论兴废
楚语上
  申叔时论傅太子之道
  蔡声子论楚材晋用
  伍举论台美而楚殆
楚语下
  观射父论绝地天通
  郧公辛与弟怀或礼于君或礼于父
  王孙圉论国之宝
吴语
  越王句践命诸稽郢行成于吴
  吴欲与晋战得为盟主
  句践灭吴夫差自杀
越语上
  句践灭吴
越语下
  范蠡进谏句践持盈定倾节事
  范蠡谏句践勿许吴成卒灭吴
  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

内容摘要
 《国语》是关于西周、春秋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原来传说是春秋末期鲁人左丘明所作,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国语记录了春秋时期的经济、财政、军事、兵法、外交、教育、法律、婚姻等各种内容,对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非常重要。

精彩内容
本篇记载祭公谋父劝谏周穆王无端征伐犬戎的言辞。西周王朝进入中期以后,与周边蛮夷戎狄民族的矛盾逐步尖锐起来。周穆王决意征讨犬戎,可能带有用武力震慑周边蛮夷戎狄民族的意味。祭公谋父的谏辞以“先王耀德不耀兵”为灵魂,他回顾了周民族正德厚生、为民除害的传统,阐述了周朝的五服制度,说明周朝是以王畿为中心、按照地域远近而对蛮夷戎狄采取不同政策,实施修文德以来远的政治方略,只有在文德教化失效之后才考虑武力征伐。周穆王不听劝谏坚持征伐犬戎,结果导致周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史官记下周穆王征伐犬戎的结果是“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就是以此警戒后王不可穷兵黩武。祭公谋父的谏辞对此后中国历代王朝制定少数民族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耀德不耀兵、修文德以来远,成为中国后世王朝处理夷夏关系甚至是敌国关系的一种指导思想。
  穆王将征犬戎①,祭公谋父谏曰②:“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③。夫兵戢而时动④,动则威,观则玩⑤,玩则无震⑥。是故周文公之《颂》曰⑦:‘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⑧。’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⑨,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⑩,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注释】  ①穆王:西周第五位君王,姬姓,名满。在位期间征讨犬戎,又好巡游天下,小说《穆天子传》记载他巡游事迹。征:以上讨下曰征。犬戎:西方少数民族,为西戎的一个种族。
  ②祭(zhài)公谋父:周王室卿士。祭,西周王畿内封国,为周公之后。谋父,祭公之名。
  ③耀德:明德,指施行文德教化。观兵:示兵,指显示兵力威武。
  ④戢(jí):收藏。时动:以时出兵。古代春夏秋三季务农,冬季讲武。务农之时兵藏不出,只有在讲武季节才出兵。
  ⑤玩:黩武。
  ⑥震:威。
  ⑦周文公:周公旦,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文”是他的谥号。《颂》:指《诗经·周颂·时迈》,旧说此诗为周公所作,诗中歌颂周武王克商后封建诸侯,威震四方,安抚百神,偃武修文,发扬光大了周人祖先功业。
  ⑧“载戢干戈”以下五句:讲述武王克商后偃武修文。载,则。干,楯。戈,戟。櫜(tuó),弓韬。懿,美。肆,陈布。时,是,这个。夏,华夏。允,信,确实。王,周武王。保之,保有华夏。
  ⑨懋(mào):勉励。正:端正。性:生,民生。
  ⑩阜:增大。求:通“赇”,财。器:兵器。用:耒耜等农具。
  明利害之乡:给老百姓指明利害方向。乡,方。
  以文修之:用礼法文德来教化人民。文,礼法。
  保世:保有世传王业。滋:益。
  【译文】  周穆王将要征讨犬戎,祭公谋父劝谏说:“不可以征讨。先王的做法是耀明文德而不显示兵威。兵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应该敛藏,只在特定时节出动,一出动便显示兵威,若单纯显示兵威,那就是黩武,而黩武是不会有兵威的。所以周文公的《颂》诗说:‘把楯戟收藏起来,将弓矢收进弓韬。周王追求的是美德,他要将美德广布这华夏大地,武王真正做到了保有华夏。’先王对于人民,勉励他们端正德行,致力于加厚民生,增加人民的财富,改善兵器和农具,给人民指明利害的方向,修文德教化人民,使他们趋利避害,让远方之人感怀明君恩德而畏惧兵威,因此先王能够保有世传王业而发扬光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