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毁灭与重生(日本昭和时代1926-1989)(精) 9787213099441
  • 毁灭与重生(日本昭和时代1926-1989)(精) 9787213099441
  • 毁灭与重生(日本昭和时代1926-1989)(精) 9787213099441
  • 毁灭与重生(日本昭和时代1926-1989)(精) 9787213099441
  • 毁灭与重生(日本昭和时代1926-1989)(精) 9787213099441
  • 毁灭与重生(日本昭和时代1926-1989)(精) 9787213099441
  • 毁灭与重生(日本昭和时代1926-1989)(精) 978721309944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毁灭与重生(日本昭和时代1926-1989)(精) 9787213099441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32.4 4.1折 79 全新

库存37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古川隆久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99441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79元

货号31105161

上书时间2024-01-21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古川隆久: 1962年出生于日本东京都。1986年从东京文学部日本史专业,1992年从东京人文科学研究科博士课程,取得文学博士。现任日本文理学部教授,专攻日本近现代史。2011年,凭借《昭和天皇》,荣获三得利学艺奖(相当于年度好书奖)。



目录
第一章  昭和的序幕:改元之初的日本
  1  拥有殖民地的“帝国”
    改元时的日本领土
  2  宪法、国家以及政治
    天皇主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对于国民的权利与义务的规定
    改元时的众议院与贵族院/至高无上的天皇统治
  3  官僚制度与地方制度
    改元时的中央机构/一道、三府、四十三县的地方制度
  4  教育
    国家至上主义的学校教育/极低的升学率
  5  军事
    直属天皇的军队/日本军队的阶级制度/日本军队的规模
  6  经济
    国内总支出与国家预算的用途/以农业为中心的产业人口
  7  国际关系
    作为中心的国际联盟和美国
  8  交通与通信
    以铁路与海运为中心的交通状况/扩大的海运网
  9  人们的生活
    当时人的平均寿命/平民与社会高层的巨大差距/男尊女卑的风气根深蒂固/严酷的劳动环境与持续的城市化/服装
、住房、社会保障和信仰
  10  娱乐
    随着环境改变的娱乐/凸显存在感的电影
第二章  混沌的时代:1926—1937年
  1  昭和恐慌
    陷于混乱的政党内阁/金融危机扩大
  2  陷入困境的田中义一内阁
    初次男子普通选举的举行/“三一五”事件与随之而来的大肆抓捕/皇姑屯事件
  3  大萧条与裁军
    黄金解禁的实施/围绕统帅权的大争论/滨口雄幸遭枪击
  4  “九一八”事变与“满洲国”
    实行占领中国东北的计划/被默认的侵略行为/关东军主持下的“满洲国”建国
  5  “五一五”事件与退出国际联盟
    “五一五”事件的发生/承认“满洲国”与退出联盟论
  6  天皇机关说事件与陆军的对抗
    天皇机关说事件/陆军内部派系斗争的激化
  7  “二二六”事件
    日本近现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兵变/军备竞赛重新开始
  8  社会与文化
    贫富差距的扩大/有声电影的出现/唱片与大众音乐的出现/棒球的人气以及技术的发展
第三章  战争的年代:1937—1945年
  1  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卢沟桥事变/被神圣化的战争/启动国家总动员计划
  2  陷入困境的日本
    上海战场的战况激化/从军慰安妇问题/混乱的军纪/南京大屠杀/张鼓峰事件/“东亚新秩序声明”/废除《日美通
商航海条约》
  3  三国同盟与大正翼赞会
    “反军演说”事件/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制裁/德、意、日三国同盟/建立大政翼赞会
  4  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美谅解案》/东条英机内阁的成立/太平洋战争的开始/侵略战争进一步升级
  5  中日战争时期的社会和文化
    军需景气带来的娱乐业繁荣/统制体制被强化
  6  太平洋战争初期的战况与翼赞选举
    胜利氛围中的总选举
  7  战局不利
    被隐瞒的失败/战况恶化
  8  “一击讲和论”的失败
    塞班岛被占领/本土遭受空袭
  9  战败
    冲绳被占领/《波茨坦公告》与无条件投降/战争的巨大创伤
  10  太平洋战争期间的社会与文化
    越来越浓重的战时色彩/颓废的生活
  11  战败的主要原因
    所谓同体论/日军的实力/战争期间的政治形势
第四章  民主化与复兴:1945—1960年
  1  日本战败与世界局势
    战败后的日本/充满变化的亚洲形势/联合国的成立
  2  战后的政治与战争责任
    天皇会见麦克阿瑟/盟军最高司令部统治下的生活/战争结束后的政治状况/审判战犯
  3  日本的民主化
    制定《日本国宪法》/推行民主主义教育/民主化影响的扩大
  4  朝鲜战争
    韩国与朝鲜的对立/朝鲜特需带来的繁荣
  5  和谈
    就结束战争状态达成共识/《旧金山和约》《日美安保条约》《日美行政协定》的缔结
  6  占领时期的文化
    盟军最高司令部的民主化政策/同人志的流行
  7  恢复独立
    血色劳动节事件与天皇巡幸/吉田派与反吉田派的斗争/“第五福龙丸”事件
  8  保守联合
    自由民主党的成立/《日苏共同宣言》/住宅公团的创立/自民党内部派系的形成
  9  安保改定问题
    吉拉德事件/1960年的安保斗争
  10  战后经济奇迹的开始
    “神武景气”与“岩户景气”/三池煤矿的劳资纠纷/“洞爷丸”事故
第五章  成长与成熟:1960—1989年
  1  自民党长期单独执政
    为什么自民党能够单独执政
  2  战后的经济奇迹
    令人惊讶的经济增长率/生活变得富足
  3  新干线与东京奥运会
    东海道新干线与名神高速公路/东京奥运会的举办/大阪世界博览会
  4  成长的烦恼
    都市圈的人口增加/公共交通工具的事故增加/公害问题不断扩大
  5  “归还”冲绳
    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开始就“归还”冲绳进行谈判/“归还”
    冲绳/贸易摩擦与皇室外交
  6  学生运动与大学纷争
    学生运动走向过激/从“淀号”到浅间山庄事件/大学纷争
  7  电视时代
    娱乐节目的流行
  8  田中角荣与石油危机
    日本列岛改造论/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洛克希德事件
  9  经济恢复增长
    日本第一
  10  中曾根康弘与国铁民营化
    公营三社的民营化/校园暴力

内容摘要
《毁灭与重生:日本昭和时代(1926-1989)》为“好望角”书系之一。昭和时代的日本,在战前一步步迈向战时体制,在战争中树立国家总动员体制,在战后初期饱受饥饿与贫困之苦,然后迎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其间充满了激变,那是日本遭遇毁灭性挫败又重新奋起的时代,昭和时代留下的遗产至今仍然保持着影响力,昭和是尚未完结的过去。这是一部讲述昭和通史的权威著作,作者有力地批判了日本对亚洲国家实施的侵略,代表了日本历史学界有良知的学者对近代历史的清醒认识和反思,有助于我们了解日本是如何从战后走向经济繁荣、泡沫经济时代的,是一部有价值的通俗历史读物。

主编推荐
1.一部由非常不错学者写就的超越之作。古川隆久是日本线的昭和史研究非常不错,专攻日本近现代史30余年,本书被誉为日本目前近期新的昭和通史。脉络清晰、视角多元、行文通俗。作者对各个时期的精彩短评尤其值得称道,他打破了“昭和史就是战争史”的刻板印象,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娱乐等角度展现昭和全貌,对庶民的同情与关怀、重视靠前关系的写作,让本书注定成为一部超越之作。

2.昭和对今日中国的重要借鉴。昭和时代的64年,正处于20世纪人类历史经历巨大变动的时期。尤其对今天的中国而言,对比日本昭和时代,我们能够找到一种跨越时空的相似感:日本从二战的废墟中崛起,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但也遭遇了安全生产、教育资源分配、环境问题,以及与外国的贸易战等当前正在困扰中国的问题。因此可以说,昭和是尚未完结的过去,日本昭和时代的失败与成功,对我们有很好重要的借鉴意义。

3.昭和史对人类发展与进步的意义。通过学习昭和时代日本毁灭与重生的历史,我们就能明白,一旦忽视了对个人的尊重和自由公平地讨论国是的重要性,就会被时代抛弃,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自然无从谈起。

4.篇幅适中,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读者来说,通史写作优选的痛点是事无巨细而没有侧重,注重史料却旁征博引。本书很好地克服了这样的弊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综合近期新研究成果,有侧重地来展现昭和全貌。此外,本书收录了近60幅珍贵的历史图片,这些历史影像将配合作者富有思考的文笔,娓娓讲述昭和激荡的64年。

精彩内容
1拥有殖民地的“帝国”改元时的日本领土
当时日本的领土除了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以外,还包括在明治维新后吞并的琉球、库页岛(准确地说是库页岛的南半部分)、
朝鲜、中国台湾地区,以及以上地区的一些周边岛屿。
相比现在要广阔得多。
其中,北海道、本州、
四国、九州在明治维新(1868年1月)之前就是日本的领土,因此在战前被称作“内地”,战后则称“本土”。不过,就算是在这四个岛的范围之内,在北海道也还存在着阿伊努人这样拥有不同语言与文化的原住民,他们作为被同化的对象,长久以来备受歧视。原本是独立国家的琉球王国,其语言和文化也与日本本土存在差异
,在明治维新后被吞并,成为冲绳县,到改元昭和时,这里在制度上已经被视作内地,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冲绳县出生的人还是会在诸多方面遭到歧视。
中国台湾地区、库页岛和朝鲜在法律上则有所不同,被视作“外地”。中国台湾地区是日本在甲午战争(1894—1895年)中战胜清政府后,于1895年占领的;库页岛南部则是与俄国进行日俄战争(1904—1905年)之后占有的;而朝鲜被占领则源于1910年合并大韩帝国。当时,以上地区虽被视为日本领土,但是日本宪法与内地的其他法令并不适用于这些地区。这是因为日本政府与权力高层
在宣示当地为日本领土的同时,既希望避免当地民众的反抗,又不愿意给予当地人与内地居民同等的待遇,所
以做出了这样的安排。不过,在1943年(昭和18年),库页岛被划入了内地。
此外,还有关东州租借
地、南满洲铁道附属地、委任统治领(南洋群岛)等类似于领土的地区。顾名思义,租借地即是一国从他国租
借而来,并实施统治的土地。一个代表性的例子,便是英国在1997年归还中国的中国香港地区。当时日本占有的租借地是位于中国辽东半岛的关东州,这也是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战胜俄国之后取得的。虽然关东州也是租
期到1997年为止的租借地,但是日本并没有支付租金,只是约定了总有一天会归还。
南满洲铁道附属地同样是日本通过日俄战争得来的,并且与关东州租借地接壤。日本不仅拥有南满铁路的线路、车站以及周边土地,还拥有在这些区域的大部分行政权。在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政府设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来管理运营南满铁
路。这一企业在运营铁路之外,也掌管着日本从俄国手中得到的权益,如铁道附属地的大部分行政权、煤矿等资源。因此,满铁并非单纯的民营铁路公司,同时也是殖民地管理机关。满铁的社长(后改称总裁)是由政府任命的,而且就算企业出现了赤字,日本政府也会施以援手。
南洋群岛则是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从德国手中夺取的。一战结束以后的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并正式将这些岛屿以委任统
治的方式移交日本。在被日本占领之前,南洋群岛的居民大约有5万人,在成为日本的委任统治地之后,从经济落后的冲绳等地移居到这些岛屿的人开始不断增加,到1940年,移居者已达5万人。
最后,还有虽是外国领土,却由日本实行统治的区域,即租界。从明治中期开
始,日本在中国的天津和汉口各占据了一部分区域作为租界。另外,在当时中国最
重要的大都市之一的上海,还有所谓公共租界,这一租
界由包括日本在内的列强共同管理,那里也有不少日本人。
根据1930年(昭和5年)的人口普查结果,当时日本内地的人口数量为6445万人,其中朝鲜籍(当时被称为朝鲜人)42万人。朝鲜半岛则有2105万人,中国台湾岛有约460万人,以上地区也各有数十万的内地籍居民(当时称内地人),与当地人相比,内地人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在当时日本统治的所有区域内,总共有9179万人,其中6526万人是内地人。
虽然连同殖民地在内,日本当时已有接近1亿人口,但是其中1/3的人口有着
与日本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处于被内地人统治和支配的境遇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为止,日本都将自己称作大日本帝国,从占领原
本属于外国的土地,进而对拥有自身民族文化的当地人进行统治这一点来看,倒确实是帝国所为。
P5-7

媒体评论
作者在本书中将他此前获得三得利学艺奖的《昭和天皇》,以及《波茨坦宣言与军国日本》《近卫文麿》等的近期新研究成果加以咀嚼提炼,将之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这对近现代史的爱好者来说是一大快事。
——《每日新闻》

本书既不使用晦涩难懂的术语,也不直接引用史料,而是简洁明了地总结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极具可读性。在近400页的篇幅中,本书“竭尽所能”地涉及了各方面的内容,信息密度很好高。像这样能够轻松方便地俯瞰昭和时代全貌的著作,实在少见。
——《日本经济新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