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说全译本史记(列传系列1) 978751064927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图说全译本史记(列传系列1) 9787510649271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5.59 4.5折 35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西汉)司马迁|译者:陈秉才

出版社现代教育

ISBN9787510649271

出版时间2017-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3803004

上书时间2024-01-21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图说全译本史记》做到原文和译文对照,做到每页文本完全对照,便于读者在阅读中解疑答惑。
文物配图与史事叙述有准确的关联。
文物配图的历史年代、国别、器物类型等选择均有科学考证和文献资料作依据,延展史籍阅读背景和知识含量。图片文献基本囊括《史记》记叙史实关涉到的考古资料。图片资料类型全备,配图选择尽可能做到“全、准、新”。版面配图力求增加阅读的辨识度,带来全新的阅读感。
本书为司马迁所著,陈秉才翻译的《图说全译本史记(列传系列1)》。

作者简介
陈秉才,河北定州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先任教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为教授:后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从事文献研究工作,为副研究馆员。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书籍目录学》,《阵纪注释》和《阵纪浅说》,《中国古代编年体史籍》,《北京大学图书馆稿本丛书》(1-3辑),《史记注译》(副主编),《八千种辞书类编提要》(主编),《汉书精华注译》(主编之一),《韩非子精选注译》,《列子注译》,《中国历代契约考释》(撰稿人之一),其中《北京大学图书馆稿本丛书》(第1辑)获全国优秀图书奖,《中国历代契约考释》获北京市优秀图书二等奖。另有译著《世界图书及图书馆史》一书(日译汉)。

目录
《史记》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第一
《史记》卷六十二
  管曼列传第二
《史记》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史记》卷六十四
  司马穰苗列传第四
《史记》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史记》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
《史记》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史记》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
《史记》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第九
《史记》卷七十
  张仪列传第十
《史记》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史记》卷七十二
  藤侯列传第十二
《史记》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史记》卷七十四
  孟子苟卿列传第十四
《史记》卷七十五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内容摘要
 《图说全译本史记》是一套适合当代读者阅读的全新版本的《史记》。它是目前国内外首套将经典史著、白话译文与历史文物相结合,多维度呈现《史记》的系列图书。全书以清代武英殿本为文字底本,采用原文与白话译本对照阅读体例。每一书页均配有与史事相关联的珍贵图片,图片资料选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博物馆及相关研究机构提供的珍贵历史文物图片,并结合历代史料典籍、近现代考古发掘研究简报、报告、论文等重要文献资料,辅以精要的图注说明,做到史著与文物史料的相互印证,从而以图文并茂的崭新形式、全景式展现《史记》。
本书为司马迁所著,陈秉才翻译的《图说全译本史记(列传系列1)》。

精彩内容
 史记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第一
伯夷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蓻。《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日: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
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日:“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日: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日:“父命也。”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日:“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日:“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日:“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
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学者们读书是极为广博的,但是仍然要用“六经”来加以考证。《诗经》《尚书》虽说也有缺失,但是还可以从虞、夏两代文献中考查清楚。唐尧将要退
位时,把帝位让给虞舜,从虞舜到夏禹这一阶段,都由四岳和十二牧一致推荐,在一定岗位上长期试用,等到他掌管政事几十年,建立功绩之后,才授予权力。这表明天下是王者之重器,帝位是尊显的宝座,传授天下是如此艰难郑重。但是,有的书上说:唐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并以此为耻,逃到荒僻的地方做隐士去了。到夏代,有卞随、务光也和许由一样。这些人为什么被称赞呢?太史公说:我曾登上箕山,上面也可能有许由墓。孔子依次论列古代的仁
人、圣人、贤人,像吴太伯、伯夷这些人,都很详细。我认为所听到的许由、务光的操行是最高尚的,但是关于他们的事迹在经传上竟然没有一点记载,是何道理呢?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过去的仇恨,因此怨恨很少。”“他们求仁得仁,又有什么怨恨的呢?
”我对伯夷的志向深感悲痛,看到他们散佚的诗篇,深感惊异。有关他们的传说如下: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去世,叔齐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命令呀。”随即离家出走。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出逃。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为君。恰好在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善加尊养老人,便想何不去投奔他呢?等到达那里,西伯去世了,武王载着父亲的灵牌,追尊谥号为文王,向东去攻打商纣。伯夷、叔齐勒住马缰劝谏说:“父亲去世不安葬,就去打仗,可以说是孝行吗?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可以说是仁义吗?”周武王的随从要杀掉两人。太公说:“是两个讲道义的人啊!”随即扶起他们,让他们走了。周武王平定了商纣的暴政乱世,天下都归顺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那是可耻的,他们坚持气节,不吃周粟,隐居在首阳山,采摘野菜充饥。
直至将要饿死时,作歌一首,其歌词说:“登上那西山啊,采摘山上的野薇。以暴力代替那暴君啊,不知自己行为的过错。神农、虞舜、夏禹之世忽然消失,我何处可归?唯有死路一条,命运多么可悲!”终于饿死在首阳山。
由此看来,他们到底是怨恨,还是不怨恨呢?
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