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自我和解(超越强迫成瘾和自毁行为的治愈之旅治愈系心理学) 9787115395801
  • 与自我和解(超越强迫成瘾和自毁行为的治愈之旅治愈系心理学) 9787115395801
  • 与自我和解(超越强迫成瘾和自毁行为的治愈之旅治愈系心理学) 9787115395801
  • 与自我和解(超越强迫成瘾和自毁行为的治愈之旅治愈系心理学) 9787115395801
  • 与自我和解(超越强迫成瘾和自毁行为的治愈之旅治愈系心理学) 9787115395801
  • 与自我和解(超越强迫成瘾和自毁行为的治愈之旅治愈系心理学) 978711539580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与自我和解(超越强迫成瘾和自毁行为的治愈之旅治愈系心理学) 9787115395801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

30.85 6.9折 45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奥马尔·马涅瓦拉|译者:郑炜翔

出版社人民邮电

ISBN9787115395801

出版时间2015-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260990

上书时间2024-01-21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欲望心理学的革命性发现,治愈了无数烟瘾、酒瘾、网瘾、性瘾等各类成瘾患者的实用指南,与自我和解、重建生活的畅销读本。
在《与自我和解》中,奥马尔·马涅瓦拉医生深入剖析了渴求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强迫、成瘾和自毁行为:大脑怎样以及如何驱动行为?
怎样才能改造加剧渴求的那一部分大脑?
为什么渴求是成瘾治疗中最难对付的东西?
在渴求过度为成瘾的过程中是否有什么警告标志?
自助和修行团体的成员为何能有效地改变行为并对自己负责?
此外,他还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实用的应对策略,使我们能够通过改变行为来重组大脑,摆脱看似无法满足的欲望,重获人生的安宁和喜悦。

作者简介
奥尔马·马涅瓦拉(OmarManejwala),医学博士、精神病学家,同时也是国际公认的成瘾和强迫行为领域的专家。他曾担任黑兹尔登(一家位于明尼苏达州的治疗中心)的医学主任,现为卡塔西斯健康管理服务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和首席医疗官。马涅瓦拉医生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公众发言人,经常在全国性媒体(比如,20/20、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晚间新闻和早间秀)上讨论成瘾问题。尽管他是一位成瘾方面的专家,却无法克服自己对与妻子塞西莉和两个儿子共度时光的渴求,不过,他似乎很满意这种生活。

目录
第一章  渴求:它为何关系重大
  什么是渴求
  冲动还是渴求
  什么是成瘾
  渴求关系重大
第二章  超越神经递质:关于渴求和决策的真正脑科学
  酗酒:一种“被选择的病”
  大脑如何欺骗你
  决策和大脑
  作为一种生物学现象的渴求
  大脑的奖励系统
  关于渴求的脑科学
  大脑的惩罚系统
第三章  渴求对自我挫败行为的驱动及其顽固性
  错误的信念
  渴求与认知偏差
  渴求的顽固性
  渴求的恶性循环
第四章  成瘾就是成瘾:赌博、食物、性、酒精和药物成瘾之间的关联
  交叉成瘾
  过程及行为成瘾中的相似性
  过程及行为成瘾中的差异性
第五章  可塑性:思考、行动和体验对大脑的改变
  酒精改变大脑
  思考改变大脑
  行动改变大脑
  体验改变大脑
第六章  精神性与康复:十二步康复法及其他精神疗法是怎样减少渴求的
  精神性、宗教和成瘾
  应对渴求的策略
第七章  你无法孤军奋战:为什么团体可以减少冲动、改善行为,而个体不能
  团体的力量
  家庭
  援助网络的帮助作用
  团体能带给我们什么
第八章  对免疫力的素朴理解
  约哈里之窗
  成功与风险相伴
第九章  表面不相关决定:怎样用简单的行动减少渴求
  表面不相关决定
  防止和应对渴求的策略
  以健康的方式满足需要
第十章  喜悦、希望和康复
  利他主义
  找到本真的自己
  勇气
  学会放手
附录一  为克服酗酒和成瘾寻求帮助
附录二  针对各种渴求的具体建议
附录三  认知疗法与十二步项目的分歧

内容摘要
 当想得到某物的欲望足够强烈时,我们几乎会用尽一切办法来获得它——有时甚至不惜损害自己的身体、智力以及人际关系。我们为什么会无法抑制地感
觉自己需要某些东西(比如,食物、香烟、酒、网络或性)?我们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满足它们而又避免放纵?
在《与自我和解:超越渴求、强迫和成瘾的治愈之旅》一书中,强迫行为领域的专家奥马尔·马涅瓦拉博士基于最新的脑科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神经生物学,从神经递质、认知偏差、大脑可塑性等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各种各样的渴求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强迫、成瘾和自毁行为,解释了我们总是陷入不满足和内在冲突的原因,并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诸多实用的应对策略。
如果你无法克制自己的强迫行为,如果你因无法满足成瘾渴求而焦躁不安,如果你想帮助家人或朋友戒除恶习,那这本书将给你希望和激励,帮助你通过改变行为来重组大脑,从而彻底摆脱渴求,与自我和解。

精彩内容
 冲动还是渴求
要想弄清楚冲动和渴求之间的差异,我们需要知道“真正对某物上瘾”(某种物质或是某种行为)与“滥用或过度使用某物”之间的区别。让我们以酒精为例。一些人饮酒既未让他们丢掉工作或是破坏其与他人的关系,又未招致任何法律问题;既未让他们经历戒断期(流汗、颤抖、血压升高和脉搏加快),又未让他们对酒精造成的效果产生耐受性(需要喝更多的酒来获得同样的效果,或者,往常的饮酒量能够带来的效果已经减弱),可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想要控制酒量。这类人之所以想少喝一些,或许是因为健康的原因,或许是因为饮酒会对睡眠造成干扰,等等。
对一位女性来说,也许是因为惧怕酒精中的卡路里或是想更好地陪伴孩子而控制饮酒。实际上,正是这些原因驱使我的许多患者对饮酒进行控制。对他们来说,在睡前几个小时保持活跃并用心陪伴孩子是很重要
的。在这段亲密的家庭时光中,他们想尽量让自己的头脑保持清醒。
当这样的一位父亲或母亲决定控制饮酒时(比如
,将每晚的三杯红酒减到一杯),许多事情便会发生
。这些事情能够让我们对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有所了解。如果你想知道某种行为是否已经成为问题,那么请不要只注意当你实施这种行为时会发生什么。相反,你应当注意当你未实施这种行为时会发牛什么。在上述这种情境中,父母们会把自己的饮酒量缩减到每晚一杯并且绝不会想喝另外两杯。也许,他们会问自己为什么以前没有控制饮酒。他们的自我感觉变得更好了,或许还因此变瘦了,他们觉得自己更为活跃了并为自己能够朝着一开始的目标坚持下去而感到骄傲。或者,他们只是减少了自己的饮酒量,却从未对此有过任何思考。也许,除了除夕夜或者某些特定场合外,他们绝不会想多喝两杯。你大概认识很多这类人(很可能你自己就是其中一员),他们打定了主意,从此便不加任何思考甚至毫无困难地坚持了下去。此外,还存在着另一种情况。有些人会因为各种原因将饮酒量缩减为每天一杯,但他们确实注意到了自己少喝了两杯酒。也许他们一开始并未有所意识,但是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之后他们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们开始告诉自己:“我不会喝多的。”同时,他们会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做出承诺。有些时候,他们有再来一杯的冲动,但他们忠于自己的目标,坚持每天只喝一杯。或许他们时不时地会犯点小错,但比起多喝的那几杯酒,其目标往往更为重要。他们的冲动并没有强烈到足以让他们放弃目标的程度,他们仍然能克制它。这或许是一种冲动,或许是一种温和的渴求
,但这总会过去,他们总能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进发。
他们所体验到的这种温和的渴求(恰当地说,由于它们更为温和并且很少有人会向其让步,它们更应该被称作“冲动”而非“渴求”)到底包含哪些类型呢?我们将在本书中时不时地谈论这个问题。对于上面这类饮酒者,我们可以用某些有针对性的策略来减少其因冲动所带来的不快,消除他们的不适,并且让他们找到一种更好的方法来达成目标。没有人会说他们已经对酒精上瘾了,我们既不会认为他们是一群酗酒者,也不会认为他们需要额外的那几杯酒。在上面这些例子以及下面的例子中,你可以用其他任何一种你正试图改变的行为来代替饮酒(比如,吃糖、饮用碳水化合物、赌博或是网络强迫症),其中的原理基本上不会改变。(当这些行为变成强迫行为时,为什
么其中的大多数行为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它们之间存在哪些差别?我们将在第四章中讨论这些问题。)此外,还有这样一种努力改变自身行为的人。她可能真的意识到了自己的过度饮酒问题,她的丈夫也
许正在因控制饮酒量的问题而纠缠她。她或许已经收到了醉酒罚单,或许因为一次糟糕的纵酒狂欢而无法在周一的早上按时上班。又或者,饮酒并没有对她的工作造成影响,但她却做出了某些诸如“醉酒电话”(drunkdialing)那样让她感到尴尬的事。当然,她并非总是如此,可是,她又无法做到彻底戒酒。当她减少饮酒量或是暂时停止饮酒时,她通常(但并非总是如此)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饮酒欲望,即渴求。
这些渴求有着很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对此我们将在下文中予以探讨。它们有时会呈现为一种天真的想法:“我可以再来一杯,一杯就行。”或是:“我表现得那么好,这是我应得的。”有时,你的想法并非无害,比如,“我讨厌这样……我要放弃戒断的打算”。在另一些情况下,则会出现非常微妙的或极具欺骗性的想法,比如,“这只是啤酒,没有什么”。
P6-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