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翠文谈(精) 978755590486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晚翠文谈(精) 9787555904861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

27.78 5.1折 54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河南文艺

ISBN9787555904861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4元

货号3931095

上书时间2024-01-21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汪曾祺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作家,他的作品远非“冲淡”、“闲适”、“京味”、“士大夫”等词语所能概括。从语言上讲,汪曾祺对白话文的贡献是独一无二的,文艺评论家李陀说,汪曾祺是“把现代汉语从毛文体中解放出来这样的重大历史转变中的先行者”。他甚至断言,与尝试把口语融入写作的作家如老舍、赵树理相较,汪都更胜一筹。
《晚翠文谈(精)》均以初版本或初刊本为底本,参校各种文集及作者部分手稿、手校本。不论所据底本为何种形式,全书统一为简体横排。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沈从文的高徒,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小说家,京派文学小说的代表人物及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早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先生。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作家协会理事。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领域成就颇高,充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和灵性美质,语言平和质朴、清新隽永、娓娓而来、如话家常。著有短篇小说集《邂逅集》《羊舍一夕》《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故乡的食物》《逝水》,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目录
自序
关于《受戒》
《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
关于《虐猫》
《职业》自赏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自序
《汪曾祺自选集》自序
《汪曾祺自选集》重印后记
《茱萸集》题记
自序
《汪曾祺小品》自序
捡石子儿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汪曾祺》代序
“当代散文大系”总序
《汪曾祺散文随笔选集》自序
《榆树村杂记》自序
《草花集》自序
《汪曾祺文集》自序
《去年属马》题记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中国当代才子书?汪曾祺卷》自序
美学感情的需要和社会效果
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
漫话作家的责任感
道是无情却有情
我是一个中国人
——散步随想
小说笔谈
小说陈言
小说创作随谈
小说技巧常谈
小说的散文化说短
——与友人书
“揉面”
——谈语言
关于小说语言(札记)
小说的思想和语言
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
——在耶鲁和哈佛的演讲
传神
两栖杂述
认识到的和没有认识的自己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沈从文传》序
美——生命
——《沈从文谈人生》代序
学话常谈
使这个世界更诗化
谈散文
——“午夜散文随笔书系”总序

内容摘要
。。。

精彩内容
 关于《受戒》我没有当过和尚。
我的家乡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庙。我的家乡没有多少名胜风景。我们小时候经常去玩的地方,便是这些庙。我们去看佛像。看释迦牟尼,和他两旁的侍者(有一个侍者岁数很大了,还老那么站着,我常为他不平)。看降龙罗汉、伏虎罗汉、长眉罗汉。看释迦牟
尼的背后塑在墙壁上的“海水观音”。观音站在一个鳌鱼的头上,四周都是卷着漩涡的海水。我没有见过海,却从这一壁泥塑上听到了大海的声音。一个中小城市的寺庙,实际上就是一个美术馆。它同时又是一
所公园。庙里大都有广庭、大树、高楼。我到现在还记得走上吱吱作响的楼梯,踏着尘土上印着清晰的黄鼠狼足迹的楼板时心里的轻微的紧张,记得凭栏一望后的畅快。
我写的那个善因寺是有的。我读初中时,天天从寺边经过。寺里放戒,一天去看几回。
我小时就认识一些和尚。我曾到一个人迹罕到的小庵里,去看过一个戒行严苦的老和尚。他年轻时曾在香炉里烧掉自己的两个指头,自号八指头陀。我见
过一些阔和尚,那些大庙里的方丈。他们大都衣履讲究(讲究到令人难以相信),相貌堂堂,谈吐不俗,比县里的许多绅士还显得更有文化。事实上他们就是这个县的文化人。我写的那个石桥是有那么一个人的(名字我给他改了)。他能写能画,画法任伯年,书学吴昌硕,都很有可观。我们还常常走过门外,去看他那个小老婆。长得像一穗兰花。
我也认识一些以念经为职业的普通的和尚。我们家常做法事。我因为是长子,常在法事的开头和当中被叫去磕头;法事完了,在他们脱下袈裟,互道辛苦之后(头一次听见他们互相道“辛苦”,我颇为感动,原来和尚之间也很讲人情,不是那样冷淡),陪他们一起喝粥或者吃挂面。这样我就有机会看怎样布置道场,翻看他们的经卷,听他们敲击法器,对着经本一句一句地听正座唱“叹骷髅”(据说这一段唱词是苏东坡写的)。
我认为和尚也是一种人,他们的生活也是一种生
活。凡作为人的七情六欲,他们皆不缺少,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乡下的小庵里住了几个月,就住在小说里所写的“一花一世界”那几间小屋里。庵名我已经忘记了,反正不叫菩提庵。菩提庵是我因为小门上有那样一副对联而给它起的。“一花一世界”,我并不大懂,只是朦朦胧胧地感到一种哲学的美。我那时也就是明海那样的年龄,十七八岁,能懂什么呢。
庵里的人,和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就是我所写的那样。明海是没有的。倒是有一个小和尚,人相当蠢,和明海不一样。至于当家和尚拍着板教小和尚念经,则是我亲眼得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