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死的粒子(理趣阅读司南)/全民科学阅读丛书 978711009385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该死的粒子(理趣阅读司南)/全民科学阅读丛书 9787110093856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

22.01 5.6折 39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尹传红

出版社科普

ISBN9787110093856

出版时间2016-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3602713

上书时间2024-01-21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尹传红著的《该死的粒子(理趣阅读司南)/全民科学阅读丛书》分为寻:万物之本;漱:创造之源;幻:科学之梦;思:理性之道4个部分,收录了《活出有深度的人生》《殊途同归的探索》《在幻想中遨游世界》《听从内心的召唤》等书评,评论的书籍都是当代特别有影响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书籍。

作者简介
尹传红,《科技日报》评论理论部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著有《幻想:探索未知世界的奇妙旅程》《吃的困惑》《樱桃树上的梦想》等书。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科普类)、“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曾被授予“国家科委青年业务标兵”“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目录
序  推荐给真正的读书人唐山
卷一  寻·万物之本
  活出有深度的人生
  以一本书创立一个学科
  人类是孤独的吗
  令人惊异的断裂
  为什么不讲讲动物的私生活呢
  从非主流领域跳出怪圈
  关于转化与艺术的“科学”
  “虚幻的错觉”与“有智的崇拜”
  用艺术手法表达科学观察的结果
  世界地图永远带着他的印记
  揭开光的神秘面纱
  跨越三十年的缘分
  该死的粒子
卷二  溯·创造之源
  幸运的化学,悲催的奠基人
  殊途同归的探索
  超前的思想,迟到的荣誉
  一个顿悟和一次科学观的革命
  制造“地狱里的天堂”
  “DNA博士”的个人叙事
  在跌跌撞撞中发现“金矿”
  从爪子判断这是一头雄狮
  学问交叉方获“业余成果”
  他的故事,犹如史诗
  谋求我真正想要的东西
  “科学大纲”诞生记
  此情可待成追忆
卷三  幻·科学之梦
  噩梦激发的创作灵感
  在幻想中遨游世界
  “脱胎换骨”之殇
  科学幻想与前沿科学的互动
  洞察变化,探索明天
  人间乐土的意境
  浩瀚宇宙剧场里的一个小舞台
  展望“理想社会”
  回到“黑暗的时代”
  以幻想形式直面社会现实
  探索机器思维
  预言一种“深刻的变化”
  “小灵通”的前世今生
卷四  思·理性之道
  “春天”的觉醒
  瞧,这个人
  人人都生活在“下游”
  听从内心的召唤
  观星、赏星与追星
  当烟雾成为“杀手”
  阐释“科学的诗意”
  探寻盲信怪诞事物的动机
  科学是最 好的解毒剂
  “我的研究领域是地球”
  科普巨匠的科学随笔
  可怕的美丽已经诞生
  美好人生不可或缺的快感
后记  最是书香能致远

内容摘要
 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兼科普作家卡尔·萨根认为,理解世界是一种享受,没有被鼓励着去积极思考的人是不幸的。这本尹传红著的发掘经典科学著作理趣、
展示科学阅读之美、具有广博科学视野的《该死的粒子(理趣阅读司南)/全民科学阅读丛书》,话题涉及不同领域近百部名著。纵横捭阖中,既有时空背景科学江湖的还原显现,又有思想观点精神情感的激情碰撞。理解和欣赏科学,爱上科学阅读,将从这里启程。

精彩内容
 活出有深度的人生
威尔·杜兰特/《论生命的意义》2013年新年前后,一段有关“活着”的佳话在网媒上传递,感染了许多人。事情的起因是,一个来自单亲家庭、身患白血病的四川女孩宋静,历经9次化疗后萌生了放弃的念头。就在此时,她读到好友赠送
的余华小说《活着》,心中有了共鸣,决意继续进行治疗,同时表达了想见见余华的愿望。为此。她母亲印了200份传单在街头发放。媒体报道后,余华与宋静取得了联系,鼓励她“要好好活下去”,并通过朋友帮她选定了北京的一家医院,还给她捐款10万元用于治疗。
两人见面时,女孩向作家提出了一个问题:“活着对于我们这种生过病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
”余华的回答是:“其实活着是生命对你的要求,不是你对你自己的要求。生命要求你活下去,要求你承担这样的责任。我当时写这本书,就说这个人(福贵)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当时有很多人批评我,说我宣扬‘好死不如赖活着’,一种错误的理念。”《活着》这本书很薄,然而,它的内涵却很丰富、厚重。这里介绍的《论生命的意义》一书,亦如此,并且也有一段“故事”。
1930年秋的一天,当时已颇有些声名的美国历史学家、哲学家威尔·杜兰特(1885—1981),正在纽约自家门前清理树叶,一个衣着体面的男子走了过来。
他以平静的口吻告诉杜兰特,他准备自杀,除非这位受人尊敬的人生导师能够充分说服他。杜兰特跟他讲了很多活下去的理由,可他看起来却完全无动于衷。
他木然走开,从此再没露面。
这件事令杜兰特深感震惊,也不能释怀。后来他了解到,1905—1930年这25年间,美国共有284142人自杀。“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深入思考这个哲学上的永恒问题,杜兰特忽然心生一念:何不请教一下各界名人,他们究竟是怎样看待生命的意义的?把他们的答案整理出来,再补充一些自己的思考,形成一本书,是不是就可以回答那个找上门来的求助者的问题了?
1931年7月15日,杜兰特从纽约分别向美国国内和世界各地他所敬仰的一些知名人士发出了一封信。
在信的前半部分,他先以诗人的语言,概略地表达了他自己对人类生存价值和意义的怀疑,然后换用哲学家的语言提问,请各位名流“指点迷津”——不仅让他们从抽象意义上回答生命的意义这一基本问题,也
请他们讲述如何找到自己生命中的意义、目的和满足。
可以想见,答案五花八门。
英国戏剧家萧伯纳在一张明信片上写下了一个最
简单的答复:“我怎么会知道?问题本身有意义吗?
”美国探险家斯蒂芬森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如果可以说没有人找到生命的意义,我们也同样可以说没有人能够证明生命是没有意义的。也许问生命是否有意义本身是个没有意义的问题。”美国批评家门肯的回答率性又可爱:“您问我的问题简单说来就是,我的人生获得了什么满足感,以及我为什么要不断地工作。我不断地工作和母鸡不停地下蛋原因是一样的。每个有生命的东西都有一种虽然说不清楚、但却强有力的冲动,要积极地履行某种职责。有生命就要活下去。”时年25岁的美国女网球手穆迪的回答也直截了当:“我心里的不安分有着一
种特殊的意义。……对我来说,如果我能做些什么,让我心中的不安分有所寄托,生活便有了意义,有了趣味,有了快乐。”美国教育家霍普金斯的回答富有诗意、耐人寻味:“人类生命之所以可贵,在于它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会。要是偶尔有那么一天,你可以看见一望无际的蓝天里飘着朵朵懒洋洋的彩云,天气不冷也不热,大地上的树木草地青翠欲滴,院子里百花盛开,天亮时可以听到各种鸟儿清脆的歌声,我不相信你还会在那里质疑人生。这些都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体验,但是他们足以让任何正常的人感到活着本身都是了不得的特权。”在印度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拉曼看来,“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一时的欢愉,也不在于明天会怎样。人脑的能力是有限的,无法了解世界无尽的秘密。
不过,我也认为活着就得尝试。……思想与科技是我的人生和活动的主动力。”P2-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