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雪林和她的邻居(一条街道的抗战记忆)(精)/叙旧文丛 978753347789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苏雪林和她的邻居(一条街道的抗战记忆)(精)/叙旧文丛 9787533477899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

17.6 4.5折 39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在军

出版社福建教育

ISBN9787533477899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3932319

上书时间2024-01-21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张在军著的《苏雪林和她的邻居们(一条街道的抗战记忆)》是“叙旧文丛”系列之一,全方位挖掘了抗战时期武汉大学在四川乐山办学的历史,几乎被时光湮灭的武大乐山岁月,得以活鲜鲜地展现在国人的视野里。
在民国大学教育史研究领域内,张在军作为非科班出身、非专职研究人员,披荆斩棘,硕果累累,令人惊讶。在相关学术研究圈内激起不小的反响,获得众多专家学者的激赏,不少人甚至觉得不可思议。

作者简介
张在军,笔名张弩弓。栖身岭南的“九头鸟”,十年来致力于巴蜀文化暨民国教育史的研究写作。著有“武大系列”五种:《苦难与辉煌:抗战时期的武汉大学》《西迁与东还:抗战时期武汉大学编年史稿》《坚守与薪传:抗战时期的武大教授》《才情与风范:抗战时期的武大教授续编》《当乐山遇上珞珈山:老武大西迁往事》,另著有《战乱与革命中的东北大学》《文化苦语》《真想来生做狗》《满天星》《花香笔不香》《笔不香二集》等。

目录
引子:一条街道,一段记忆
让庐:陕西街49号
  苏雪林:课堂之外的女汉子
  张宝龄:与苏雪林同居不同寝
  袁昌英:上得讲堂,下得厨房
  杨端六:从上将厅长到迁校功臣
  凌叔华:没有陈源的日子
大夫第:陕西街22号
  郭霖:抗战未捷身先死
  赵师梅:教授中的“钻石王老五”
  陈登恪:陈寅恪的“八弟”
  赵学田:实习工厂让冯玉祥赞叹
  方壮猷:主攻宋史,爱生如子
  文斗:文天祥后人,电机学专家
  戴铭巽:会计学界一代学人
  董道蕴:“御医”当校医
陕西街23号:教授与将官共处
  国际刑法学家蒋思道
  黄炎培诗赠邓定远将军
八角楼:乐西公路工程处
  赵祖康受命赶工
  工程处的专家们
韩文源与“三二补训处”
“八二三”之劫与“八一〇”之喜
后记
附录:采访清单

内容摘要
。。。

精彩内容
 让庐:陕西街49号陕西街49号①是一所名叫“让庐”的中式楼房。
翻译家杨静远回忆说,“‘让庐’一名,说明它不是一般平民百姓的住宅,看来房主原是有来头的大户人家。这是一座中式二层楼房,坐北朝南,楼上楼下都有宽大的廊子,可摆几张藤椅,是个冬天晒太阳、夏天乘凉的好去处。楼下正中一间堂屋,西边各有几间厢房。”②武汉大学的苏雪林教授住东侧,外加楼上二、三间,杨端六袁昌英夫妇家住西侧,包括堂屋。
楼上住着经济系韦从序教授一家。房前有个大院子,东边傍山,削直的坡上有株大黄桷树(大叶榕树),浓荫覆盖着半个院子。树下有个乐山城外随处可见的大岩洞,当地人称呼“蛮洞子”,属于汉代的崖墓。苏雪林早已在洞里支上木架,用作防空洞。院子南端一
道墙外,还有一个小院,一排平房,是三家的厨房、
柴草间。院外西边街角一小块空地,有一眼四方井,是苦水井,主要用于洗衣服。吃的水,则需水佚从南端的水西门挑上来。苏雪林:课堂之外的女汉子1938年春,武汉市民在空袭警报声中饱受惊恐之际,武汉大学开始西迁入川。苏雪林带了一箱工具书(如辞书字典)和讲义文稿,经过“唐三藏上西天取经的苦难与波折”,乘船到了“风景倒也优美”的乐山。
不幸的是,才到此地,冷酷无情的现实便将各种美丽的幻想打碎。由于武大校方不再为教职员提供宿舍,需各人自找租赁,所以“船到城外码头以后,各人先落旅馆,抱着惟恐别人捷足先登的心理去找房子。有本地熟人介绍的当然要占不少便宜,否则房子坏不谈,房租就贵上几倍。所有出赁的屋子都败得像个荒亭:地板烂了半边,窗子东缺一扇,西缺一扇,霉烂的气味,证明这屋子至少十年没经人住过。看过十
几家都是一般,你不能在旅馆住一世,于是只好皱着
眉头定下了”。①苏雪林于较偏僻的陕西街49号,寻到一处名叫“让庐”的楼房。从这里经老霄顶再到文庙一一苏雪林上课所在的武大文学院,走路不过十多分钟就到了。
出租让庐的是一个姓宋的二房东,他全家住楼下,而以楼上放租。屋子虽宽敞却陈旧,楼上更破烂不堪。苏雪林找来木匠,将房子略作修缮,装上电灯后,焕然一新。毗连寝室有一间小船似的屋子便成了书房,上课之余就在这里预备功课讲义。除此之外,苏雪林也把书房当做会客室,经常招待去拜访她的朋友和学生。厨房在楼下,吃饭时须上下端盘子端碗,有点不方便,好在又请了一个年轻的女佣。于是,苏雪林和她胞姐两人①,以及侄儿侄女,侄女的小孩,加上从家乡带来的仆人,新请的女佣,整个家庭便有七口人——用乐山话说,“好闹热”。
1.灌园生活1940年秋,因物价飞涨,苏雪林所居让庐的二房东提出加租。第一次所加不多,苏雪林答应了。第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