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故事(民俗风物) 978720309342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山西故事(民俗风物) 9787203093428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

22.28 5.2折 43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晋旅

出版社山西人民

ISBN9787203093428

出版时间2015-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3元

货号3455226

上书时间2024-01-21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晋旅编著的《山西故事》的创意原始而又简单,就是想在浩瀚的历史时空中,撷取那些时光凝成的精华,把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最重要的历史人物、最典型的历史地理变迁和传承至今的文化风物,用小故事的方式呈现给您,让您在愉快的旅途中、茶余饭后的闲适中、忙碌工作的余暇中,轻松地了解中国山西、读懂中国山西、爱上中国山西!
《山西故事(民俗风物)》以通俗生动的文字传达给读者山西精彩的历史文化信息

目录
传统技艺
  大同铜器
  打造军用和民用的一流品牌
  黎侯虎
  一个古老部落的图腾记忆
  平定砂锅
  康熙御医指定的熬药神壶
  平遥漆艺
  唐太宗送给文成公主的陪嫁品
  山西琉璃
  破解故宫金碧辉煌的奥秘
  上党堆锦
  大唐宫廷绝艺
  孝义皮影
  子夏夜晚讲学创制的教具
  新绛云雕
  流动着大唐云朵的漆器
  怀仁陶瓷
  技冠北方的烧瓷工艺
  侯马蝴蝶杯
  酒满引得彩蝶飞
  绛州澄泥砚
  取之于水成之于火
  平阳木版画
  民俗风情的历史写真
  山西刺绣
  充满烟火味的民间艺术
  晋南花馍
  承载着礼俗的馍馍艺术
地方风味
  山西老陈醋
  老醯儿四千年就钟情一个味儿
  浑源凉粉
  李世民旁喝的解暑名品
  碗饪
  西晋时期的制式军粮
  汾酒飘香
  醉了神仙醉世人
  万卷酥
  佛家糕饼成了御用点心
  六味斋
  五味添香成就百年老店
  太谷饼
  只恋这一方水土
  栲栳栳
  一场误会里抢来的名号
  “白起肉”
  两千年前长平百姓的恨
  大同黄花
  赏可忘忧吃能救命
  头脑
  天不亮就去喝的长寿汤
  闻喜煮饼
  三千年前军队的干粮
  河曲酸粥
  辽兵进犯的心酸味道
  壶关羊汤
  山羊巧救曹操大军
  “平地一声雷”
  乾隆盛赞的山西菜
  曲沃羊杂
  忽必烈母亲的养生餐
  石头饼
  远古烹饪的味道
  稷山板枣
  隐居诗人改良的名品
  阳高杏
  贫苦孤儿的感恩之心
  泡泡糕
  流落民间的宫廷厨垆
  寿阳茶食
  文豪韩愈力捧的点心
  醪糟
  赵匡胤惦念不忘的滋味
  定坤丹、龟龄集
  原是明清宫廷御用药
  沁州黄
  小冰河时期留下的救命粮
  党参
  上党人参不争的是品质
  潞酒
  李隆基上党宴客指定用酒
  猫耳朵
  为生死相许的爱情祭奠
  平遥牛肉
  曾与古城休戚与共
  竹叶青
  医学家傅lIJ改良的秘方
  上党腊驴肉
  进贡换来赈灾粮
  稷山麻花
  古战场遗留的记忆
  “闪塌嘴”
  一口下去便知妙处
  福同惠
  柳暗花明创出的老字号
  平陆百合
  皇家贡品解病愁
  郭杜林
  好吃全靠“太极手”
  黄芪
  治愈胡适的消渴症
  神池月饼
  半年不坏康熙称奇
  汾州核桃
  两百年前的出口货物
  安宫牛黄丸
  救人于急难
  拉面
  唐朝开始专供“寿星”
  刀削面
  化腐朽为神奇的杰作
  饴饹
  河漏改名事关河道治理
  “剔八姑”
  李世姑绵山独创一绝
  潞绸
  沈王兴织造潞绸“衣天下”
乐舞社火
  秦王破阵乐
  大唐阅兵舞曲风靡世界
  翼城花鼓
  奔放的节奏感染太后
  尉村鼓车赛
  两千七百年前的战车训练
  元宵旺火
  正月里迎神祭天思女娲
  平定迓鼓
  北宋将士军中的娱乐生活
  原平凤秧歌
  随薛仁贵东渡的军队舞蹈
  九曲黄河阵
  社火活动中的走迷宫
  民间鼓吹乐
  百姓礼俗中的音乐盛典
  伞头秧歌
  中国最早的脱口秀表演
  上党铁礼花
  铁树开花的美好祝愿
  武乡顶灯
  疑是银河落力
  威风锣鼓
  雷神敲响的战鼓
  耍孩儿
  咳咳腔逗乐唐玄宗儿子
  二人台《走西口》
  小夫妻离别时的悲歌
  清徐铁棍
  祈雨演变出的空中舞蹈
  天塔狮舞
  九米高台上的王者风范
  走兽高跷
  连体高跷演绎的古老故事
  太谷绞活龙
  龙腾盛世的期盼
  山西戏曲
  中国戏曲的摇篮
岁时节令
  鞭春牛
  立春时政府颁布的头号政令
  二月二
  匼河背冰亮膘大展阳刚之气
  寒食节
  介子推抱憾绵山
  七夕节
  和顺放牛郎娶回天上织女
  六月六
  收了新麦小两口回娘家
  七月十五
  点一盏河灯祝天下平安
庙会信俗
  大槐树
  生生不息的华夏之根
  广胜寺
  泉水官司打了上千年
  解州关帝庙会
  关公门前唱大戏
  开锁
  一种特别的成长礼
  望乡会
  奇特的姻亲纽带
  挠羊赛会
  不要高富帅爱嫁挠羊汉
  宁武泼水节
  寒冬时节泼水净身送瘟神
  五台六月骡马会
  一场救佛的法会
  乡宁油糕会
  飘香乡宁两千年
  荫城铁货会
  关公磨刀生意旺
  河东“抢亲戚”
  尧帝之女回娘家
  晋祠古会
  晋祠庙会祭水母
后记

内容摘要
 晋旅编著的《山西故事(民俗风物)》为“山西故事丛书”之一民俗风物卷,分为传统技艺、地方风味、乐舞社火、岁时节令、庙会信俗几部分,讲述了90多个山西民俗风物方面的小故事。该书以淳朴的民俗和富饶的物产为主题,以通俗生动的文字传达给读者山西精彩的历史文化信息。该书图文并茂,是一部适
合一般游客阅读的旅游文化图书。

精彩内容
 大同铜器打造军用和民用的一流品牌大同的铜器,不用看,光听音就能分辨出来。大同铜匠做出的铜锣,声音深沉而悠扬,经久不散;大同铜匠做出的骆驼铃铛,六七里以外都听得真切。过去骆驼队在漫漫的夜幕中跋涉时,牧民们能清晰地辨别出哪队骆驼挂着的是大同铜铃。
历史上大同地区是游牧民族活动的地方,当地的制铜业晚于中原地区,开始于春秋时期。最初,铜用于制造武器、炊具和磨制铜镜,是贵族们才能用得起的高档物品。北魏时,铜开始用于佛像铸造,曾造过一尊13米高的精美佛像,用铜22吨多。随着技术发展,大同铜匠还用铜造出了精良的铠甲。
元代时,一位叫孙威的铜匠给成吉思汗打造过一
身铠甲。当时镇守大同的将军亲自演示,射过来的利箭居然穿不透这身铠甲。成吉思汗一高兴让这位工匠当了大同地区制铜业的总管。巧合的是,在成吉思汗死后的70HD多年之后,大同铜匠又为他修复了陵园殿顶的铜包塔。那是1981年,在修复成吉思汗陵三座蒙古包式的殿堂顶部的铜包塔时,遇到了技术性困难。
为此,政府从全国各地请来众多有名的铜匠,最终大同老铜匠麻寿财完成了高达26米的正殿穹庐顶上的铜包塔的修复任务。
明清时期,大同制铜业从军用转为民用。民用铜器中,铜火锅最具代表性。大同地区铜火锅的工艺与流行不仅与当地气候有关,还跟明朝代王的推广有关。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三个儿子朱桂,被封
到大同为代王。这位王爷喜欢通宵达旦的宴饮,可是寒冬长夜饭菜冷得快,于是他的下属找了能工巧匠,打制出了精美的铜火锅。这种火锅用上乘黄铜制成,上锅下灶,中间通风,内里涂锡,既可防锈,又可保持食物原有的味道。从此,代王夜宴再不惧寒冬漫长。
火锅这种炊具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东汉。元朝时,火锅这种吃法深受忽必烈的喜欢。1973年,“九龙奋月”的大同铜火锅还曾作为“国礼”,由周恩来总理送给了法国总统蓬皮杜。
大同铜火锅形制多样,有供两个人吃的,称作“夫妻美”;有供六七个人吃的,叫作“合家欢”;有供十人吃的,呼为“庆宾朋”。
大同铜器,从军用到民用,无不体现着当地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黎侯虎一个古老部落的图腾记忆虎是一种漂亮而威猛的动物。中国古代,虎分布在我国很多地方。虎的威猛被先民们尊崇,成为一些原始部落的图腾。山西黎城县的黎侯虎便是古黎国的图腾经30()0年演变发展而来的一个文化符号。
相传2700多年前,纣王无道,商朝气数已尽,日益强大的西伯侯周文王要举兵灭商。战前,他们经过一番军事分析,认为距离商都不远的黎侯国(今山西省黎城县)军事力量强盛,与商朝的关系密切——灭商之前不把黎侯国灭掉,后患无穷。
于是以周文王为帅出兵攻打黎侯国,可久攻不下,伤亡惨重。进退两难之时,周军中有一谋士献计说:“大王,我们不能得胜的原因是黎侯国有一块上天赐给的镇国之宝,叫玉石虎。如果能将其盗来,我们就能得胜。”于是周文王派人潜入黎侯国,盗走了玉石虎。果然,盗走玉石虎没有几天,周文王的军队就将黎侯国城门攻克,灭掉了黎侯国。
黎侯国被灭掉没过多久,周文王与那位献计的谋士相继病逝。传说是他们违背了天意,又残杀了众多的黎民百姓,他们的死是上天的惩罚。为此,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继位后不仅将盗走的那块玉石虎归还给黎侯国,还将逃往他国避难的黎侯国君请回来,帮助其重新恢复了黎侯国。
传说黎侯国国君死后,那块镇国之宝玉石虎也随葬。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那块神虎和黎侯国国君,便纷纷用不同材料制作成老虎图形,取名为黎侯虎或黎国虎,来作为“镇宅之宝”“避邪之物”。几千年来,黎侯虎逐步演变成集布艺、草编、刺绣、剪纸、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独特造型,在民间有赐福、
镇宅、生财等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第一虎”。
1998年农历虎年,黎侯虎被邮电部定为生肖邮票图案,后又多次参与到国内国际的各种展览中,逐渐名扬海内外。
2006年黎城西周古墓群考古发掘时,竟然发掘出了传说中的那块玉石虎,黎侯虎从传说变成历史的实证。
平定砂锅康熙御医指定的熬药神壶草皮树根皆可入药,这是中药的神奇。把大夫开
好的药材熬煮成中药,需要一个特别的器皿——砂锅。阳泉平定的砂锅在砂器家族中赫赫有名,曾获得康熙的御笔加封,被称为“龙字壶”。
砂器有多种用途,用于熬药并不是砂器最早的功
能,不过却是最难以替代的功能。至今,家庭中熬中药必定还会买一个熬药砂锅。
平定出产砂器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在中国被称之为“器”的物品,一定都曾有不凡的身份。据考古发现,平定砂器在秦朝时就已经出现,有收藏者修复过两件出土的砂器,一件是三足砂灯,另一件是圆形砂鼎。据考证,这两件砂器的形制是秦朝时的,而且,鼎在中国一般是作为礼器来使用的。
砂器被人们用来熬药,是因为砂器有熬药不变性的特点,也就是砂器不会与药物发生反应,能够完好地发挥出药物的本性。曾经,给康熙皇帝诊病的御医都特别要求,一定要用平定砂锅来熬药。
一次康熙生病后,御医开好了药,突然提出熬药的药锅子一定要用平定砂锅才可以。耽搁了皇帝的病是要掉脑袋的,于是宫里派人星夜兼程到山西平定买走了砂锅。没几日,康熙的病大好了,他得知砂锅的事情后,觉得这砂锅不一般,加上大病初愈,心情甚好,于是大笔一挥,便在熬药的砂锅上写了个“龙”字。此后,平定砂锅便有了“龙字壶,,这样一个雅称,其名声更加响亮。
现在除了熬煮中药,砂器已经不再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出现,平定砂锅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了保护名录。平定的砂器制作师们不甘心这项传统技
艺只能是被保护的遗产,他们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希望平定的砂器能再度进发出新的活力。2013年,可以通电使用的砂火锅被发明出来,获得了国家专利,平定砂锅有了新的生命力。
当生活器具能被人们利用时,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得到最大的体现。P3-1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