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精) 978710805534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精) 9787108055347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

26.65 5.6折 48 全新

库存2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宏

出版社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5347

出版时间2016-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536477

上书时间2024-01-21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考古发现的遗迹,尤其是作为大型遗迹的都城遗址,相对于遗物来说,不是那么直观和易于观察,但它正是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载体。如果有人说,从二里头国家(夏或商王朝)诞生到汉代的绝大部分都城是没有外城的,甚至说这一千多年是不设防的时代,您相信吗?许宏著的这本《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是继《何以中国》之后,从另一个角度对早期中国的解读,同时也是考古学者用自己的方式构建历史、体现考古学家在古史构建中发挥作用的又一力作。如何观察古代都城在先秦时期的时代变迁,如果理解“大都无城”现象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文化内涵,我们跟随考古学家,从本书中寻找答案。

作者简介
许宏,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二里头工作队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研究方向为夏商周考古、中国古代城市考古、中国文明形成与早期国家的考古学研究。
已出版著作《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最早的中国》、《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主编考古报告《二里头(1999-2006)》。

目录
引子
  不是“无邑不城”吗?
  不得不辨的城郭名实
    城与城址
    城市与都城
    城与郭(小大城、内外城)
    宫城与皇城
  大家都曾怎么说
    俞伟超:合东周两汉为一大阶段
    徐苹芳:秦汉都城是划时代变革
    杨宽:两汉都城无外郭城说
    刘庆柱:秦汉都城形制滞后说
  城郭形态千年观
  文献的视角:大邑无城墉
一、魏晋以降 城郭里坊
  魏晋至隋唐
  宋元明清
二、秦汉京畿 帝国霸气
  西汉长安:城郭之辩
    是城还是郭
    城外有无郭区
    东西两市究何在
    朝向与轴线
    设计思想探源
  秦都咸阳:有城还是无城
  东汉洛阳:最后的无郭之都    67
三、东周城郭 乱世独作
  内城外郭话春秋
    鲁都曲阜
    齐都临淄
    郑都新郑
  城郭并立惟战国
    齐都临淄
    赵都邯郸
    鲁都曲阜
    韩都新郑
    燕下都
    东周王城与成周
    楚都纪南城
  西土模式看雍城
四、三代大都 王国孔武
  春秋:“大都无城”的孑遗
    东周王城
    晋都新田
    楚都纪南城
    秦都雍城
  西周:“守在四夷”的自信
    周原
    丰镐
    洛邑
    曲阜与临淄
  殷墟:开启数百年“无城”时代
    洹北城(方壕)洹南大邑
  二里岗:城郭“帝国”二百年
    郑州城
    小双桥
    偃师城
    周边城邑
  二里头:“大都无城”的肇始
    二里头
    从围垣到环壕
余论:晚出的大中轴线
后记

内容摘要
 “大都无城”的说法并非标新立异,而是对中国古代都邑遗存显现出的某种现象的一个提示,对都邑发展阶段性特质的归纳和提炼。作者许宏在《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一书中,从考古材料出发进行独立的分析思考,宏观了两千余年都邑动态大势,解读了上古历史大都无城时代。

精彩内容
 焦作府城城址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区西南,地处太行山南麓、黄河以北的山前平原上。北城墙外有小河自西向东流过。其平面略呈方形,边长280米余,面积约8万平方米。城墙夯筑而成,底宽4~8米,东、南城墙基槽的宽度在15米左右。西、北部城墙保存较好,南墙仅存基槽部分。
城内北部偏东共发现4处夯土基址,相互有叠压打破关系。其中1号基址最大,平面形状为长方形,南北长70米,东西宽约55米,面积约3500余平方米。
分为南、北两个院落,两个院落之间应为正殿,东西有回廊或配殿。城垣与夯土基址的方向均为北偏东4°左右。
以往的调查发现,城东部有路土、夯土、烧土和灰坑等遗迹,似为生活区。此外还发现一处小面积的石块和半成品石器集中堆放的区域,似为石器作坊。
遗迹、遗物仅局限于城内,城内曾出土有二里岗文化晚期的铜戈。
城墙与城内夯土基址都应始建于二里岗文化早期
,部分基址和城墙延续使用至二里岗文化末期的自家庄期,至其晚段最后废弃。
垣曲古城南关城址位于山西省垣曲县古城镇南关,坐落于中条山脉之中的小盆地内,黄河北岸的阶地上。城址修建之前,这里曾是二里头文化晚期的环壕聚落一。
城垣平面略呈梯形,南北长约400米,东西长约350米,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其中北、东城墙为单墙,现存宽度6~15米。西、南城墙由内外两道夹墙构成。西墙中部偏北处有缺口一,应为门道,缺口以北有东西向横墙连接内外墙,门道以南为双道夹墙,两墙相距7~10米,形成一条窄长的通道。西墙外还有一条与之平行的护城壕,南端直通台地南缘的冲沟
中。南墙西段的双道夹墙相距4~14米。其外墙西端与西城墙之外墙不相连,其间有宽16米的缺口。南墙中部依地形向内微微折曲。除西墙外,南墙和北墙上也发现有缺口,有可能是城门之所在。城垣的东南部分由于河水的冲刷而无存。
城内中部偏东的宫殿区,是以南北并列的两座大型夯土台基为中心、四周有整齐的夯土墙相围的一组建筑。宫殿区南北长约88米,东西宽约50米,面积达4500平方米。自西城墙门道,有一条宽12米左右的主干道横贯城内中部,直通宫殿区。城内东南隅为一般居住区,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较厚,房址
、窖穴、沟壕、墓葬和陶窑等遗迹十分丰富。在居住区以西,即城址南半部发现了数座保存较好的陶窑,这一区域有可能是制陶作坊区。城南发现随葬铜器的墓葬,应属规格略高的贵族墓。
由城址的地层关系可知,该城始建于二里岗文化早期晚段并延续使用到二里岗文化晚期。区域聚落研究表明,二里岗文化时期的聚落分布没有二里头文化聚落密集,且仅集中于垣曲盆地的南部,以垣曲古城南关城址为中心的聚落群,分布范围约60平方公里。
这座城址地理位置险要,防御坚固,军事色彩浓厚,而物质文化面貌又与郑洛地区二里岗文化中心区保持着一致性,因此很可能是商王朝设在晋南黄河北岸的军事重镇,同时又起到了控制铜矿产地和其他资源,保证开采运输,抵御外来掠夺的作用。
P195-19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