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内心的冲突(精)/走进自己系列 978756826497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们内心的冲突(精)/走进自己系列 9787568264976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

20.95 4.2折 49.9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卡伦·霍妮|译者:霍文智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

ISBN9787568264976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9元

货号30477680

上书时间2024-01-21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卡伦·霍妮著的《我们内心的冲突(精)/走进自己系列》对如何面对这些内心冲突进行了有理有据地分析,十分引人入胜又无比实用。
人类注定要承受痛苦、面临毁灭,那些具有驱动力的本能基本只能受到控制,至多也只是得到“升华”。作者认为,一个人是可以变得更优秀的,只要他有能力,并且渴望发展自己的潜能。

作者简介
卡伦·霍妮(KarenHorney),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社会心理学先驱。霍妮对正统精神分析学的修正,主要表现在她以文化决定论取代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并由此创建了“社会文化学派”这一新的精神分析流派。其主要著作有:《自我分析》《女性心理学》《精神分析新法》《我们内心的冲突》《神经症与人的成长》《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等。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神经症冲突与解决尝试
  第一章  表现强烈的神经症冲突
  第二章  基本冲突
  第三章  亲近他人
  第四章  对抗他人
  第五章  回避他人
  第六章  理想化意象
  第七章  外化
  第八章  虚假和谐的辅助手段
第二部分  未解决的冲突所导致的后果
  第九章  恐惧
  第十章  人格的衰退
  第十一章  绝望
  第十二章  施虐倾向
结论  怎样解决神经症冲突

内容摘要
 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精)/走进自己系列》中对现代人内心冲突的研究与分类,涵盖了所有的人格类型,不管是哪个阶层、年龄或职业的人,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更重要的是,她不仅从心理学层面帮助你分析问题,让你看清自己,还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办法。

精彩内容
 第一章表现强烈的神经症冲突
我首先要声明的是:有冲突并不等于患有神经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希望,总会与周围的人发生冲突,因此,就像我们经常与所生存的环境发生冲突一样,内心的冲突也是生命的组成部分。
本能决定了动物的行为。动物的交配、抚养后代、觅食以及防御等行为都是由其本能所决定的,这些并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然而,人类却有权对此做出选择,这也是人类的职责所在。当两个截然相反的欲望出现时,我们一
定要做出抉择,比如,我们希望独处,同时又希望有人相伴;我们想学医学,同时又难以放弃音乐梦想。我们的愿望可能会与义务发生冲突,比如,我们想专心与爱人约会,但此时也许有人正遭遇困境,需要我们援手相助;我们或许会不知所措,既希望与他人达成一致,又希望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我们也许还会在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观之间举棋不定,比如,当战争来临时,我们有义务去当兵,但又希望留在家中保护家人。
我们所处的文化背景,决定了这些冲突的类型、范围和强度。假如这种文化背景基础稳固,传统深厚,那么可供选择的种类就会受到局限,就个体而言,也不会出现很多冲突。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存在冲突:一种忠诚与另一种忠诚之间或许会产生矛盾,个人理想与集体意志之间也或许会产生矛盾。然而,当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进入快速转型期时,就会出现各种相互矛盾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并存的局面。此时,可供选择的种类呈现出多样性,’为个人抉择增加了难度:他既可以随波逐流,也可以保持
独立;他既可以投身群体,也可以独来独往;对于成功,他既可以推崇,也可以蔑视;在子女的教育上,他既可以严格约束,也可以放任自流;对于男性和女性在道德方面的评判标准,他既可以寻求一致,也可以要求不同;对于两性关系,他既可以认为是情感的表现,也可以认为与情感无关;在种族问题上,他既可以抱有某种偏见,也可以反对以种族判断人的价值。这样的选择数不胜数。
毋庸置疑,处于我们这种文化背景中的人会经常面临这些抉择,发生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但令人不解的是,很多人虽面临各种冲突,却毫无觉察,更没有思考怎样去解决这些冲突:他们听之任之,被冲突所裹挟;他们没有自己的立场,一味地做出让步,即使处于矛盾的中心也无法看清形势。在这里,我所指的是正常人,他们并不患有神经症。
可见,对矛盾有所意识并由此做出抉择,这是需要前提条件的,也就是要明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特别要明确我们的情感是怎样的:对某人我们是真心喜欢,还是仅仅认为我们应该如此?当父母去世时,我们是真的难过,还是仅仅在惯性的驱使下做出表达?我们果真想当一位律师或医生,还是仅仅因为从事这种职业会得到丰厚的报酬并受人尊崇?我们是真心希望子女幸福和自立,还是言不由衷?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些问题非常简单,但回答起来却不容易,换句话说,我们对自己真正的感受和需求根本不清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