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2018年精装版) 9787506365291
  •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2018年精装版) 9787506365291
  •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2018年精装版) 978750636529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2018年精装版) 9787506365291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

20.33 6.2折 33 全新

库存4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华

出版社作家

ISBN9787506365291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3元

货号30243566

上书时间2024-01-20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如果说余华享誉世界的长篇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作品,随笔集则更加直接体现了余华的艺术思想,并且是最接近现实生活中的余华,能从中更清晰地了解余华的创作历程。喜欢和研究余华作品的读者,阅读他的随笔集是不可或缺的。

目录
目 录

我能否相信自己 /1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8
布尔加科夫与《大师和玛格丽特》 /18
博尔赫斯的现实 /29
契诃夫的等待 /41
山鲁佐德的故事 /51
三岛由纪夫的写作与生活 /63
内心之死 /68
卡夫卡和K /86
文学和文学史 /99
威廉·福克纳 /111
胡安·鲁尔福 /114
前言和后记 /120

内容摘要
收入了中国当代经典名著《活着》作者余华的随笔作品《我能否相信自己》《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尔赫斯的现实》《诃夫的等待》《鲁佐德的故事》《岛由纪夫的写作与生活》《心之死》《卡夫卡和K》《文学和文学史》《威廉·福克纳》《安·鲁尔福》等24篇。

精彩内容
我能否相信自己我曾经被这样的两句话所深深吸引,第一句话来自美国作家艾萨克·辛格的哥哥,这位很早就开始写作,后来又被人们完全遗忘的作家这样教导他的弟弟:“看法总是要陈旧过时,而事实永远不会陈旧过时。”第二句话出自一位古希腊人之口:“命运的看法比我们更准确。”在这里,他们都否定了“看法”,而且都为此寻找到一个有力的借口,那位辛格家族的成员十分实际地强调了“事实”;古希腊人则更相信不可知的事物,指出的是“命运”。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事实”和“命运”都要比“看法”宽广得多,就像秋天一样;而“看法”又是什么?在他们眼中很可能只是一片树叶。人们总是喜欢不断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几乎成了狂妄自大的根源,于是人们真以为一叶可以见秋了,而忘记了它其实只是一个形容词。
后来,我又读到了蒙田的书,这位令人赞叹不已的作家告诉我们:“按自己的能力来判断事物的正误是愚蠢的。”他说,“为什么不想一想,我们自己的看法常常充满矛盾?多少昨天还是信条的东西,今天却成了谎言?”蒙田暗示我们“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虚荣和好奇在作怪,“好奇心引导我们到处管闲事,虚荣心则禁止我们留下悬而未决的问题”。
四个世纪以后,很多知名人士站出来为蒙田的话作证。1943年,IBM公司的董事长托马斯·沃森胸有成竹地告诉人们:“我想,5台计算机足以满足整个世界市场。”另一位无声电影时代造就的富翁哈里·华纳,在1927年坚信:“哪一个家伙愿意听到演员发出声音?”而蒙田的同胞福煦元帅,这位法国高级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军总司令,对当时刚刚出现的飞机十分喜爱,他说:“飞机是一种有趣的玩具,但毫无军事价值。”我知道能让蒙田深感愉快的证词远远不止这些。这些证人的错误并不是信口开河,并不是不负责任地说一些自己不太了解的事物。他们所说的恰恰是他们最熟悉的,无论是托马斯·沃森,还是哈里·华纳,或者是福煦元帅,都毫无疑问地拥有着上述看法的权威。问题就出在这里,权威往往是自负的开始,就像得意使人忘形一样,他们开始对未来发表看法了。而对他们来说,未来仅仅只是时间向前延伸而已,除此之外他们对未来就一无所知了。就像1899年那位美国专利局的委员下令拆除他的办公室一样,理由是“天底下发明得出来的东西都已经发明完了”。
有趣的是,他们所不知道的未来却牢牢地记住了他们,使他们在各种不同语言的报刊的夹缝里,以笑料的方式获得永生。
很多人喜欢说这样一句话:不知道的事就不要说。这似乎是谨慎和谦虚的品质,而且还时常被认为是一些成功的标志。在发表看法时小心翼翼固然很好,问题是人们如何判断知道与不知道?事实上很少有人会对自己所不知道的事大加议论,人们习惯于在自己知道的事物上发表不知道的看法,并且乐此不疲。这是不是知识带来的自信?
我有一位朋友,年轻时在大学学习西方哲学,现在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看法,有一天他告诉了我,他说:“我的大脑就像是一口池塘,别人的书就像是一块石子;石子扔进池塘激起的是水波,而不会激起石子。”最后他这样说,“因此别人的知识在我脑子里装得再多,也是别人的,不会是我的。”他的原话是用来抵挡当时老师的批评,在大学时他是一个不喜欢读书的学生。现在重温他的看法时,除了有趣之外,也会使不少人信服,但是不能去经受太多的反驳。
这位朋友的话倒是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那些轻易发表看法的人,很可能经常将别人的知识误解成是自己的,将过去的知识误解成未来的。然后,这个世界上就出现了层出不穷的笑话。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