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国维传(独上高楼) 978751266018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王国维传(独上高楼) 9787512660182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

28.98 4.3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鸿祥

出版社团结

ISBN9787512660182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0459942

上书时间2024-01-20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001 新版题记
001 第一章 一生须惜少年时
001 一 出生与时代
003 二 故乡的人,故乡的潮
007 三 清寒家境传书香
011 四 私塾?庭训?游戏
016 五 笃志坟典,心向新学
020 六 艰难备尝的科举考试
024 第二章 维新潮中露才学
024 一 来到了《时务报》馆
028 二 入读“东文学社”
035 三 知遇罗振玉
039 四 忧愤赋诗咏“变法”
043 五 予固非匠石,而公则柟梓也
    047 六 学以致用攻英文
051 第三章 20 世纪之初再抉择
051 一 参加“出洋考试” 
053 二 书赠《咏史二十首》
058 三 咏史图自强,加注斥排外
063 四 试译《势力不灭论》与初介歌德《浮士德》
067 五 题照别罗氏,悲欢世纪初
071 六 留日忧国运,归来逢“变法” 
077 第四章 迎来了“兴学热” 
077 一 辛丑《杂感》及其学术解读之失误
082 二 “变法潮”中攻西洋哲学,“兴学热”中译西学西书
086 三 辨哲学之惑,论教育宗旨
091 四 就任通师教职,质疑张謇“废庙立学” 
098 五 《叔本华像赞》与《西洋伦理学史要》
105 六 “独学”中的辉煌:《红楼梦评论》
112 第五章 遨游“教育世界” 
112 一 以世界的眼光,主编《教育世界》
117 二 礼赞孔子,推尊托翁
122 三 译介“教育小说”,益以编者所闻见
128 四 本“独立、自由”之精神,批驳张之洞“废哲读经” 
131 五 痛诋“平凡主义”,抨击“以官奖励学问” 
138 第六章 从《人间词》到《人间词话》
138 一 沧浪亭畔寻诗去
141 二 在学术反思中返读康德,为梁启超指“谬”
148 三 做了“相国门生”
152 四 在“官书坐会”中译刊名著,向辜鸿铭叫板
158 五 你的词就叫“人间”吧!
163 六 《人间词》的哲学意蕴
172 七 《人间词话》的写作与问世
176 八 文论的明珠,不朽的经典
183 第七章 在“学学山海居”里耕耘
183 一 北京安家
187 二 “学术转向”中的第一著:《戏曲考原》
192 三 “学学山海居”里的奠基作:《曲录》
198 四 学术遗迹:“词山”“曲海”间的几项耕耘成果
205 五 《宋元戏曲考》的写成及其开创性贡献
212 第八章 辛亥东渡
212 一 定计东渡,寓居京都
216 二 咏史痛诋“狐媚”术,辛亥风云蕴笔底
225 三 《颐和园词》:封建王朝的最后挽歌
233 四 攻究文史,发兴“温经”
238 五 以新眼光论述国学,协同罗氏考释攻关
242 六 新著迭出,硕果累累
247 七 应约撰札记,艰难度岁月
252 第九章 丙辰归国
252 一 新春佳节返上海
256 二 “包办”杂志,拒迁“哈园” 
262 三 二考一论,轰动学界
270 四 面对新文化大潮
274 五 指导演习古礼,讲授《经学概论》
280 六 《观堂集林》背后的故事
286 第十章 “骑马”紫禁城
286 一 进了“南书房” 
289 二 上书溥仪“论政学” 
294 三 竭尽“愚忠”发抗议
298 四 煞费苦心撰“忠武碑文” 
308 第十一章 清华园里欢与悲
308 一 清华研究院第一位到任导师
313 二 娓娓动听讲古史,老老实实说“不知” 
318 [附录] 伯希和藏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演讲及指导研究题
319 三 长子英年之丧与挚友断交之痛
328 四 自沉昆明湖
331 五 自沉以后的遗响:遗书、遗折与遗墨
339 第十二章 沉痛的历史教训,不朽的学术业绩
339 一 巨大的社会反响
342 二 沉痛的历史教训
348 三 划时代的学术贡献
352 四 引领学术新路的不朽业绩
357 后记
    360 补记

内容摘要
王国维是在20世纪初登上近代中国的文化学术舞台的。在他迈向世界学术之林的丰富多彩的生涯中,曾有过多次辉煌:思索人生之问题,攻读西方哲学,撰写《红楼梦评论》,是他的第一次辉煌;化合中西,贯通今古,以《人间词话》构筑新的美学体系,是他的第二次辉煌;雅俗并重,特尊俚辞,以“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进化论观照全局,写定《宋元戏曲考》,是他的第三次辉煌;青铜甲骨,考史通经,倡“二重证据法”,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及《殷周制度论》,是他的第四次辉煌。 他以兼通世界之学术,光大中国之文化的实绩,成为20年代清华研究院这座学术重镇的大师,有世界性影响的巨子……本书从内容到体例,从史料到观点,均力求有所突破、有所出新,更加鲜活地再现一代大师观堂的风貌,写出一个符合历史真实的王国维。

精彩内容
 据汪诒年记述,从光绪二十二年七月初一日(1896年8月9日)创刊号算起,《时务报》月出三册,年出三十三册;迄于光绪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898年8月8日)终刊,先后两年共出六十馀册。王国维则从《时务报》创刊直到他来沪“主《时务报》馆”前夕,挑灯夜读1897年出刊的《时务报》第四十五、四十六册(期),几乎一期不漏,自费购读。梁启超以“笔端常带感情”的大手笔所撰开学堂
、废科举、变官制,大声疾呼法不变中国将“亡国灭种”,统名之日《变法通议》的“系列论文”,曾是那样打动了他年轻的心,激起了他“自奋新学”之志;但是,当他跨进报馆时,梁启超已辞去《时务报》主笔(亦称“总撰述”)。一切馆务,皆由“总理”汗康年及其弟诒年操持。汪康年也曾撰《中国自强策》《论中国参用民权之利益》《论中国求富强宜筹易行之法》等变法强国的论文而名重一
时。但令王国维颇感失望的,首先是此时主笔一职虚悬,《时务报》已成强弩之末。创办之初“销行万馀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的那样一种风光局面,一去不复返了。他不无忧虑地说,刊物销路大不如前,只剩了几千份,维持已发生了困难。
再就是,王国维在报馆“任书记校讐之役”,“事务”远过于他的前任许家惺,而“菽水”仅及其半:月薪十
二元。初次发薪,他望着账单愣住了:扣除来馆后预支的生活费六元,实得六元,还不够他下个月生活需用。他以为账房算错了,就拿着单子去问询,说,自己原是顶替许君之职,何故薪金不一样?账房先生回答很干脆:许君每月二十元,你就这么多!这是馆方定的,没错。
王国维气恼万分。他顿即给许家惺写信诉说,自己来馆“系为阁下代庖,原与一人无异,何以(薪水)多寡悬殊若此”?即使“办事或有不妥”。馆方应申明减薪理由,本人亦可以“自定去留”,希望许君为他讨个公道。这时,许家惺已去浙江通志馆任职,碍于老同学情面,就以推荐人身份给汪氏兄弟写了信。结果岂但不给加薪,还把王国维在报馆如何办事不妥,不能处人等等,数落了一通。王乃誉得知这些情况,也很着急。他回顾王国维来沪前曾在海宁教过几家私塾,有的板凳还未坐热就辞职;倘若就此离开报馆,不是更要被推荐人和其他亲友指责“心眼太活”?实则,还在他送王国维进《时务报》馆将返海宁前夕,听到王国维禀告,“与欧君(樵)甚洽”,并劝他“图佳所
”,转入“各高才荟萃”、专事缙译的中西文报馆。乃誉公闻言,立予劝阻,坚持不可离馆,告诫说,“初进此,未得分文;且初与交往,究恐难深信;若更他适,则荐者与家人、乡友非怪太活,决使且留。”乃誉公此“决”,绝非苟且,而是关乎王国维一生,实在太重要了!如果贸然离开《时务报》另图“佳所”,那又何来入读东文学社?而这位“欧君”,殆即欧榘甲(字云樵),为人较平和友善,是梁启超辞离《时务报》后唯一留于该馆的“康门弟子”。乃誉公返回海宁家中后,每接静儿(王国维)来信诉说在馆中遭遇,他都要复示,帮助排解忧疑,加以耐心开导
,同时亦颇关心欧君及报馆人事。例如,在二月二十二日(1898年3月14日)“寄静示”中,乃誉公询云:“来书所
谒康公,抑即所称是南海先生否?欧先生(即欧榘甲)作何行止?略阅上期报,知请郑公,但不审到馆与处能如伊两先生
否?”(按,拟请郑孝胥接替《时务报》主笔,但仅传闻之词,未到馆。)由此,我们可窥知:王国维跨入《时务报》馆,确乎眼界大开,不惟结识了“欧君”等维新人物,而且还曾谒见了大名如雷贯耳的康有为南海先生。或者可以这样说,所谓“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后来做了逊帝溥仪“国文老师”的王国维,直至1925年就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才面识梁启超;而谒见其师“南海圣人(康有为)”,却远在变法维新的戊戌之年!当然,这都是后话。且说当年,王国维要在维新舆论重镇的《时务报》立足,谈何容易!王乃誉在上述复信中,进而写道:汝此出以家累身世计为第一义,然此中明师益友相接席,汝其择事之。所谓增长气识,潜溶心智,不当以些小之不适而泮涣向意。所 陈搬入总理房人杂事冗,势所然也
,特汝性不近此,正亦为念否?然喜闹者亦足扩议论,酬酢应对、汝缺少此仪容,若能勉志相习,处一、二月亦能相安,唯作事时不耐此,须告总理,期于一合心者共居房办事,事毕致言仍可在总理相助,似此进出自如,即在合心者房看书作信亦相得,可不拘其性也为要。吾想出外无处非学,总在亟其要者。同乡中曾往看一二否?(下略)值得注意的是,“搬人总理房”,也就是要让“校对”兼“书记”(又是“门房”)的王国维迁入汪康年的“总编办公室”,成为名副其实的“总编秘书”,或者说“社长助理”,这在他人岂非求之不得?然而,这使“性不近此”,亦即既不喜“热闹”,亦不善“应对”的王国维,愈感“人杂事冗”而“不适”了!……P30-3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