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德的世界 978751173503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康德的世界 9787511735034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

26.86 5.5折 49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曼弗雷德·盖尔|译者:黄文前//张红山

出版社中央编译

ISBN9787511735034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30177914

上书时间2024-01-20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在曼弗雷德·盖尔著黄文前、张红山译的《康德的世界》这部引人人胜的康德传记中,曼弗雷德·盖尔独巨匠心地将这位充满世俗智慧和人类智慧的哲学家的生活传奇与其存现代思想史和影响史上构成顶点的重要著作结合在一起。康德的世界是我们的那个应该的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是现实的,因为它清楚而明确地展现了我们今天面对的几乎所有雨要的精神挑战和政治挑战——从和平问题到可言和可思的界限,直到宗教的和政治的道德哲学家充满诱惑的救世许诺——并且尽尽可能地提出了,解决办法;与此同时,这个世界还指出了某些任何事实的捕述和解释都无法理解的东两:道德世界的道德准则。在这个道德世界中,全体公民都能享有自由和平等,而理性的法庭虽然赋予争论以权利,却不赋予战争以权利。设身处地地把握康德哲学的现实意义,就是《康德的世界》最大的心愿。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我已经给自己选择了道路
  1. 小男子汉如何变为世俗智者康德
  2.第一声啼哭
  3.一个满足的孩子
  4.受奴役的青年时代
  5.崭露头角的天才
第二章 头顶的星空
  1.康德如何从混沌中重新创造世界
  2.站在伊萨克·牛顿的肩膀上
  3.宇宙碎形
  4.上帝的计划
  5.地球以外的生物、灵魂转世、内心喜悦
第三章 我不知道是否有神灵
  1.冥界旅行
  2. 模糊的概念和神秘的表象
  3.视灵者斯威登伯格
  4. 伪经验
  5.释梦
第四章 唯有批判的道路仍是敞开的
  1. 康德对哲学的革命
  2.第二选择的教授职位
  3.陷入危机
  4.我、上帝和整个世界
  5. 在纯粹理性批判的领域
第五章 勇敢地使用自己的理智!
  1.一位启蒙思想家的座右铭
  2. 什么是启蒙运动?
  3.勇敢的独立思想者
  4.自己造成的监护权
  5.康德的性格
第六章 我内心的道德法则
  1. 介于善良意志和极端邪恶之间
  2.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3.向实践理性的三次转变
  4.没有上帝的道德
  5.普鲁士的第一次文化斗争
第七章 垂死之人
  1. 最后的著作、最后的问题、最后的岁月
  2.革命的激情
  3. 延长生命的艺术
  4. 遗著或最后的转变
  5. 这很好
附录
年表
参考书目
译后记

内容摘要
 伊曼努尔·康德,1724年出生于普鲁士的柯尼
斯堡。1740年进入阿尔伯特大学学习神学和哲学。
1748一1754年在东普鲁士的乡村当了一段时间的家庭教师。1755年秋获得阿尔伯特大学哲学系编外讲师资格,1770年秋被正式任命为柯尼斯堡大学教授。1804年在柯尼斯堡逝世。
康德一生过着学者式的生活,平静而规律。但其思想的形成异常复杂。他经历过形而上学学派的熏陶,潜心钻研过体谟深邃的哲学论述.热衷于卢梭的自然崇拜和牛顿的自然哲学;也从英国文学、
法国启蒙运动中得到共鸣。他以渊博的知识和令人折服的智慧书写了著名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三大批判,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曼弗雷德·盖尔通过书信、他人著作,勾勒出了康德的传奇人生和精神世界。在这部通俗易懂的传记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康德的生平佚事、主要
经历,还可以了解康德的学术态度、撰写《纯粹理陛批判》《道德形而上学》等著作的具体背景。在曼弗雷德·盖尔著黄文前、张红山译的《康德的世界》中,康德的生活世界和思想世界都得以深入的呈现,他对人类文明史多方面的重要贡献,也都得到恰当的叙述和评价。

精彩内容
 在家谱记录中,出生和死亡的记录是紧密地连在一起的。早在他降生的时候,母亲就已经想到了她的小伊曼努尔的死。她是有她的理由的。因为她担心这个瘦弱的孩子不能活下去。她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儿,于1717年出生时夭折了,她的第一个儿子于1722年出生,但不到一岁就死了。当伊曼努尔1724年4月22日凌晨降生的时候,上面只有一个5岁
的姐姐。他取名伊曼努尔,不仅是因为4月22日这一
天在旧普鲁士历法中是圣名纪念日,而且这个名字的希伯来文的本意——与上帝同在——也很符合虔诚的父母的心愿。这似乎是一个很合适的名字,这位受洗者直到晚年还对此感到非常自豪。康德的母亲另外还生有5个孩子,直到1737年她因患“严重的病毒性感冒”而逝世。当时,她的小男子汉年仅13岁。
康德记不清自己的生日和童年,但在70岁以后,已成耄耋老人的他又开始回忆自己的童年,他的回忆读来仿佛是他对自己一开始所走的道路的事后反思。在这位哲学家的意识中,他的生活被赋予了意义,这种意义使他最早期的活动通过他后来的哲学得到解释。因为康德从一开始就以为——虽然只是感觉到而不是思考所得,而且仅仅是一种混乱、
模糊的感觉,而不是清楚明确的经验——自己身处一个根本的矛盾之中,这个矛盾贯穿并决定了他一
生的事业:人类自由的思想与实际经历的各种依赖关系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由于传记的关系,在这方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在1797年出版的《道德形而上学》中对婚姻和父母权限法所作的法哲学解释,以及在1798年出版的《人类学》第79节“自由倾向作为激情”这个哲学研究成果。在这里,这位哲学家似乎又一次以曾经的孩子身份说话,回忆了他走向独立的自我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两个人在通过“性关系”(性交往)“享乐般地”自然地相互使用他们的性器官,从而感受到自己的婚姻法权以后,就不可避免地生儿育女。但孩子不是物,而是人,是从自然的因果关系中产生的生
物。康德将人的自由高度评价为“唯一的、原始的、每个人凭借自己的人性应当具有的权利”。在他看来,独立于他人的意志是天赋的人权。由于这种权利,康德必然将孩子的出生视为一个问题,因为没有人会问这个孩子,他是否愿意来到这个世界。
“把生育看成是这样一种行为:我们通过这种行为未经其同意就把一个人带到世界上来,而且是专横地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康德认为这在法哲学上是可以理解的。就此而言,父母的权限法即非法。
康德虽然不能直接地证明,新生儿对父母不可避免的暴力行为本能地隐约感觉到的不满;他不能将孩子的意识引为证据,但是,他在《人类学》中至少引用了一个他作为兄长非常熟悉的证据,那就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