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林耕耘拾珍--病位病性辨证精要 978711725524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杏林耕耘拾珍--病位病性辨证精要 9787117255240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

31.05 6.3折 49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宝厚

出版社人民卫生

ISBN9787117255240

出版时间2017-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30053480

上书时间2024-01-20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宝厚,男,1932年生,甘肃兰州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十研究生导师,甘肃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全同名中医。
1957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医疗系本科,1959年在甘肃省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习中医三年。中国巾两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一、二届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第二、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4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肃省名中医。2017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周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
他以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年诊治肾脏病患者八干余人次。在学术上提出的“中西医双重诊断,巾西药有机结合”的临床医学模式,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可;创新“病位病性辨证”法,提高了临床辨证的准确性、规范统一性及可操作性,是中医诊断学的一大创新与发展。提出的“标本兼治,祛邪安正;瘀血不去,肾气难复;湿热不除,蛋白难消”三大肾脏病治疗原则,对提高疗效起到了指导作用。据此研制出清热健肾、益气健肾、补阳健肾、通淋健肾、蛭龙通络、活血止血、温阳泄浊等7种制剂,临床应用20多年,疗效显著,年创收300多万。
他主持完成多项科研课题,分获同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1985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采纳为全国试行方案,1993年由卫生部收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率先将血液流变学检测运用于肾脏病血瘀证的辨证及疗效评估上,为肾脏病血瘀证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检测方法及微观辨证指标。他先后编著出版《内科诊断与治疗》《刘宝厚诊治肾脏病经验》《我的中两医结合之路》《病位病性辨证精解》《刘宝厚—肾脏病临证精要》等医学专著5部。2006年由中困中西医结合学会收录《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家传》。
他先后培养了十多名硕士、博士及继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有“刘宝厚名医传承工作室”。由他协助建立的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两医结合肾脏病科,于1999年被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分别批准为“甘肃省中西医结合肾脏病诊疗中心”和“甘肃省中医肾病诊疗中心”。

目录
第一章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
  第一节  整体观
    一、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三、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第二节  辩证观
    一、生理学的辩证观
    二、病理学的辩证观
    三、诊断学的辩证观
    四、治疗学的辩证观
  第三节  治未病观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三、愈后防复
第二章  中医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藏象学说
    一、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二、脏腑的生理功能
    三、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精、气、血、津液、神
    五、三焦学说
  第四节  经络学说
    一、经络的含义
    二、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十四经的分布与循行
    四、经络的功能
    五、经络在诊断上的应用
    六、经络在治疗上的指导作用
第三章  病位病性辨证的创立及其实用价值
  第一节  证及辨证的概念与沿革
    一、证的概念与内涵
    二、辨证的由来与发展
    三、辨证的基本内容
    四、症、症候与证的关系
  第二节  对中医八种传统辨证方法的剖析研究
    一、六经辨证
    二、脏腑辨证
    三、八纲辨证
    四、经络辨证
    五、气血津液辨证
    六、六淫辨证
  ……

内容摘要
 辨证沦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法则,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统的辨证方法过于庞杂
,给学习中医造成了不少困惑,为此,全国名中医刘宝厚教授通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病位病性辨证”法。本方法不仅涵盖了中医传统8种辨证方法的精髓,而且起到了删繁就简,提纲挈领的效果,是中医诊断学的一大发展。
在学习“病位病性辨证”法之前,首先要对中医学的基本理论——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学好一用好本辨证法。为此,《杏林耕耘拾珍--病位病性辨证精要》作者刘宝厚在简明扼要地介绍中医基本理论后,重点讲述了“病位病性辨证法”的创立、运用和方法,并通过临床案例作了演示。本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是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最佳读物。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