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裂的想象/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 978730122594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分裂的想象/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 9787301225943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

26.25 6.3折 42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庆祥|主编:吴义勤

出版社北京大学

ISBN9787301225943

出版时间2013-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2607211

上书时间2024-01-20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杨庆祥所著的《分裂的想象》以鲜明的学术风格和学术姿态快速进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现场,关注最新的文学现象、重视同代际作家的创作,对于网络文学、类型小说、青春文学等最有活力的文学创作进行即时研究,有力地介入和参与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实践,在对青年作家的研究及引领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简介
杨庆祥,1980年生,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首批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出版有专著《“重写”的限度——“重写文学史”的想象与实践》,编著《文学史的潜力》、《重读路遥》等。曾获2011年“中国年度青年批评家奖”。

目录
丛书总序
代序局势中的文学与批评——杨庆祥访谈
上编
  在“大历史”中建构“文学史”
  ——关于“重返八十年代文学”
  如何理解“重写文学史”的“历史性”
  审美原则、叙事体式和文学史的“权力”
  ——再谈“重写文学史”
  如何理解“1980年代文学”
  “主体论”与“新时期文学”的建构
  ——以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为中心
  “读者”与“新小说”之发生
  ——以《上海文学》(1985年)为中心
  《新小说在1985年》中的小说观念
  “选本”与“第三代诗歌”的“经典化”
  “潘晓讨论”:社会问题与文学叙事
  ——兼及“文学”与“社会”的历史性勾连
  80年代:“历史化”视野中的文学史问题
下编
  路遥的自我意识和写作姿态
  ——兼及1985前后“文学场”的历史分析
  妥协的结局和解放的难度
  ——重读《人生》
  《新星》与“体制内”改革叙事
  ——兼及对“改革文学”的反思
  小屋的恐惧和救赎
  ——《山上的小屋》中的历史讲述
  韩少功的文化焦虑和文化宿命
  ——以《山南水北》为讨论起点
  “孤独”的社会学和病理学
  ——张悦然的《好事近》及“80后”的美学取向
  抵抗的“假面”
  ——关于“韩寒”的一些思考
  新世纪诗歌写作的几个问题
  为了一种更有效的写作
  ——2011年短篇小说概述
  重返小说写作的“历史现场”
  分裂的想象和建构的可能
  ——当下中国的文化主体和文化症候

内容摘要
 杨庆祥所著的《分裂的想象》分为上下编,上编以文学史研究为主,考察80年代最重要的文学思潮和文学事件,以重写文学史、主体论、潘晓讨论为具体对象,反思80年代文学范式的建构、迁延和扩散;重新考量新小说、文学性、审美原则等概念的历史起源和意识形态面向。《分裂的想象》的下编以作家作品
研究为主,涉及路遥、韩少功、残雪、柯云路、张悦然等经典和非经典作家,跨越80年代和“80后”两个颇具历史意味的时段,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推演社会历史如何转化为美学装置,反思文学写作在当下的困境和可能。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