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四大名著青少年精读版)/百年经典轻松悦读 978755381241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红楼梦(四大名著青少年精读版)/百年经典轻松悦读 9787553812410

正版保障 支持7天无理由

11.37 4.4折 26 全新

库存5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清)曹雪芹//高鹗|编者:周颖|责编:王彦

出版社岳麓

ISBN9787553812410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6元

货号30857769

上书时间2023-08-02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都高于男子的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编者们在编写时,在不改变原著原意的基础上,注意保留原著的语言特色,做到简单易懂、明白晓畅,既符合青少年的知识背景、阅读习惯,又让他们能充分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特有的语言魅力和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3)(也有说法为生于1724年,或卒于1764年),满洲人,名霑(读作“zhān”),字梦阮,又号雪芹、芹圃、芹溪等,祖籍河北唐山(一说辽宁铁岭,一说辽宁辽阳),中国清代文学小说家、诗人、画家。他出身于“百年望族”的封建官僚大家庭,后因家庭衰败而饱尝人生辛酸。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前后花了十年时间,经五次增删,创作了《红楼梦》。因部分稿件被借阅者遗失,他死后仅遗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经后人续写,高鹗整理,才形成了如今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录
第一回  林黛玉初进贾府
第二回  葫芦僧判葫芦案
第三回  宝玉神游太虚境
第四回  刘姥姥一进贾府
第五回  宝玉奇缘识金锁
第六回  凤姐协理宁国府
第七回  大观园宝玉展才
第八回  元妃省亲大观园
第九回  黛玉禅语醒宝玉
第十回  宝黛共读《西厢记》
第十一回  通灵玉显灵治病
第十二回  黛玉伤情葬落花
第十三回  痴情儿女通心曲
第十四回  晴雯撕扇作一笑
第十五回  宝玉心迷诉肺腑
第十六回  严父怒打不肖子
第十七回  海棠社众人赛诗
第十八回  刘姥姥进大观园
第十九回  大观园内行酒令
第二十回  黛玉闷制风雨词
第二十一回  呆香菱勤苦学诗
第二十二回  芦雪庭即景争联
第二十三回  晴雯病补雀毛裘
第二十四回  敏探春兴利除弊
第二十五回  紫鹃情辞试莽玉
第二十六回  群芳祝寿开夜宴
第二十七回  黛玉重建桃花社
第二十八回  迎春懦弱受人欺
第二十九回  夜半抄检大观园
第三十回  凹晶馆冷月花魂
第三十一回  宝玉悲伤祭晴雯
第三十二回  病潇湘惊梦咳血
第三十三回  听传言黛玉绝食
第三十四回  凤姐巧设掉包计
第三十五回  黛玉焚稿断痴情
第三十六回  宝玉泪洒相思地
第三十七回  锦衣军查抄贾府
第三十八回  贾母寿终归地府
第三十九回  凤姐托孤刘姥姥
第四十回  中举人宝玉出家

内容摘要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巧妙地运用对话、独白、诗词等艺术手段,生动刻画了众多识见不凡的佳人形象,如多愁善感的黛玉、温婉典雅的宝钗、精明强干的凤姐、个性张扬的晴雯……这是一部展现人性美和悲剧美的生命之书,深刻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百相。

精彩内容
第一回林黛玉初进贾府导读青埂峰下,一块补天弃石被一僧一道携往红尘历劫;三生石畔,一棵仙草为报侍者灌溉之恩下凡还泪……《红楼梦》,就从这块顽石与这棵仙草说起。
却说女娲(wa)炼石补天之时,在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方二十四丈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女娲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可大可小。因见
众石都能补天,只自己无材不得入选,于是自怨自叹,日夜悲哀。一日正在感叹之际,忽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
得器宇不凡,丰神迥(jiong)异,来到青埂峰下,席地坐谈。见这一块鲜明莹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样小,可佩可拿。那僧托在掌上,笑道:“看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只是没有实在的好处。必须再镌刻上几个字,使人人见了便知你是件奇物,然后带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zan)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去安身乐业。
”石头听了,喜不自禁,乃问:“不知可镌刻何字?带到何方?”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说完,便装进袖子口袋里。
道人问道:“你带了此物,要去哪里?”那僧道:“说来好笑。在警幻仙子的赤霞宫中,有一位神瑛侍者。他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jiang)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每天用甘露灌溉,这绛珠草才得以久延岁月。绛珠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得甘露滋养,最终幻化人形,修炼成一个女子;只因尚未报答灌溉之恩,故心中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好近来这神瑛侍者动了凡心,想要乘此昌明太平盛世,下凡去经历体验一
番,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那绛珠仙子听说,向警幻仙子请求道:‘自己受了他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
他若下凡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给他,也算报答他了。’今日神瑛侍者正该下凡,趁此机会,就将此物夹带于中,让它去经历体验一番。”那道人道:“果然好笑,从未听说有‘还泪’之说。趁此机会,你我何不也下凡超度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说罢,两人飘然而去。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块大石,上面字迹分明。空空道人从头一看,原来是那块被一僧一道携入红尘的顽石,上面记叙了它投胎之处,以及家庭琐事、闺阁闲情、诗词谜语等,非常齐全。只是朝代年纪,失落无考。后面又有一诗云: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qian)谁记去作奇传?空空道人看了一回,晓得这石头有些来历,遂从头至尾抄写回来,称之《石头记》,传之世间。后又有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zuan)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目《金陵十二钗(chai)》,并题一绝。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那石头上面到底记录了何人何事?读者请慢慢细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