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的中国(民间人性生活读本第2册修订本)/青春读书课 978755070186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古典的中国(民间人性生活读本第2册修订本)/青春读书课 9787550701861

正版保障 支持7天无理由

10.76 3.8折 2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严凌君

出版社海天

ISBN9787550701861

出版时间2012-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2125515

上书时间2023-08-02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青春读书课,滋养一生的语文课。呵护你成长的岁月,守望你心灵的日出,拓展人文视野,构筑精神家园,打造一代“新青年”,为民族的未来播种。
严凌君主编的《古典的中国(民间人性生活读本第2册修订本)》讲中国古代文化,引导学生“看中国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知道中国民族文化的好处,才能高高兴兴地做一个中国人。

目录
上编  天地立诗心
  中国风景人生天地间
    《游唤》序【明】王思任
    湖心亭看雪【明】张岱
    雨后游六桥记【明】袁宏道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宋】辛弃疾
    诗画绝句四首【唐】王维
  折杨柳借问行人归不归
    送别诗【隋】无名氏
    唐多令·何处合成愁【宋】吴文英
    雨霖铃·寒蝉凄切【宋】柳永
    送友人【唐】李白
  游子吟古道西风瘦马
    陟岵【先秦】《诗经》
    悲歌【汉】民歌
    秋风起,思莼鲈【南朝·宋】刘义庆
    贺新郎·兵后寓吴【宋】蒋捷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岁暮到家【清】蒋士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鸿雁书云中谁寄锦书来
    杂帖(2则)【东晋】王羲之
    送橘启【南朝·梁】刘峻
    与李太保乞米帖【唐】颜真卿
    答张太史【明】徐渭
    与支遁书【东晋】谢安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寄外征衣【唐】陈玉兰
  伯牙琴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伯牙鼓琴【战国】列子
    郢人斫垩【战国】庄子
    管鲍之交【汉】司马迁
    生死之交【南朝·宋】刘义庆
    素车白马【南朝·宋】范晔
    惟君子有朋【宋】王辟之
    移居【东晋】陶渊明
    得乐天书【唐】元稹
    郑板桥的眼泪【清】袁枚
  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望海潮·东南形胜【宋】柳永
  人面桃  多情却被无情恼
    崔护【唐】孟棨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宋】贺铸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宋】苏轼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宋】欧阳修
  清水莲  有美—人,在水一方
    子夜歌(5首)【南朝】民歌
    西洲曲【南朝】民歌
    山鬼【战国】屈原
    婴宁【清】蒲松龄
  心上田  手提花篮把相思卖
    子衿【先秦】《诗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李之仪
    清平乐·别来春半【南唐】李煜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宋】晏几道
    卖相思(2首)【明、清】民歌
    古诗·行行重行行【汉】无名氏
    鹊桥仙·纤云弄巧【宋】秦观
  泥人儿  女日鸡鸣
    泥人儿【明】民歌
    将仲子【先秦】《诗经》
    少年游·并刀如水【宋】周邦彦
    闺意献张水部【唐】朱庆馀
    新嫁娘词【唐】王建
    鸡鸣【先秦】《诗经》
    洞仙歌【宋】苏轼
  钗头凤  天若有情天亦老
    钗头凤·红酥手【宋】陆游
    钗头凤·世情薄【宋】唐婉
    离魂记【唐】陈玄祜
    心画【清】黄钧宰
    江城子·记梦【宋】苏轼
    迈陂塘·问世间情是何物【金】元好问
  芭蕉雨  点滴到天明
    即事【宋】汪藻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李商隐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
  东篱菊  心远地自偏
    饮酒【东晋】陶渊明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李清照
    题菊花【唐】黄巢
  傲雪梅  几生修得到梅花
    山园小梅【宋】林逋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暗香·旧时月色【宋】姜夔
    赠外【清】林佩环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
  杜鹃血  绿树年年叫杜鹃
    怀归【元】倪瓒
    金陵驿【宋】文天祥
    贺新郎·绿树听鹈□【宋】辛弃疾
  明月心  月儿弯弯照九州
    月夜【唐】杜甫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清】纳兰性德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解忧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
    刘白堕酿酒【北魏】杨街之
    千日酒【东晋】干宝
    鬼差贪酒【清】袁枚
    女儿酒【清】梁章钜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将进酒【唐】李白
  清心茶  春云香彻万卷书
    茶【清】福格
    碧萝春【清】俞樾
    识张幼于《惠泉》诗后【明】袁宏道
    茶说【明】张大复
    好事近·梦破打门声【金】元德明
  诗意禅  行云流水一孤僧
    小雪【唐】清江
    悟道诗【唐】佚名女尼
    插秧诗【五代】布袋和尚
    举手【宋】士硅
    庵中自题【宋】显万
    思母【元】允恭
    暑月访龙潭寄禅上人【清】八指头陀
    本事诗【清】苏曼殊
  这号人  嬉笑怒骂皆文章
    这号人【明】王思任
    北山移文【南朝·梁】孔稚珪
    小人犹膏【明】刘基
    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无名氏
    骂鸭【清】蒲松龄
    鸭媒【清】汪琬
    高帽【清】俞樾
  好快刀  来一点游戏精神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唐】无名氏
    莫邪剑【东晋】干宝
    收藏月光【清】潘永因
    板桥三娘子【唐】薛渔思
    易头【南朝·宋】刘义庆
    好快刀【清】蒲松龄
下编  汉语的星空
  一、诸予辉煌  中国丈化原型人物
    孔子日一个教师的智慧
    《论语》(7则)【春秋】孔子
    老子道一个智者的通变
    《道德经》(7则)【春秋】老子
    庄生蝶纵浪大化的灵魂
    哲言(5则)【战国】庄周
    屈原魂中国的水性文化气质
    涉江【战国】屈原
    橘颂【战国】屈原
    太史公事业小子何敢让焉
    太史公自序【西汉】司马迁
    报任安书【西汉】司马迁
  二、魏晋风度  人间曾有妙人在
    名士风流
    世说新语(14则)【南朝·宋】刘义庆
    阮籍(2则)
    嵇康(2则)
    王羲之父子(3则)
    妙人群像(7则)
    陶渊明的背影
    归去来兮辞【东晋】陶渊明
    归园田居(2首)【东晋】陶渊明
  三、大唐气象  海纳百川
    民间诗教
    行吟诗篇(3首)【唐】王梵志
    诗隐寒山
    诗意禅(3首)【唐】寒山
    太白的月亮
    月下独酌【唐】李白
    李白传【元】辛文房
    杜甫的胡须落了
    又呈吴郎【唐】杜甫
    旅夜书怀【唐】杜甫
    呵佛骂祖文盲禅
    坛经·行由品第一【唐】慧能
    禅话(6则)【唐】众禅师
  四、宋元意气  书生性情
    六一性情
    欧阳修矫正士风【元】脱脱
    六一居士传【宋】欧阳修
    东坡肉
    东坡小品(8则)【宋】苏东坡
    后赤壁赋【宋】苏东坡
    易安居士
    金石录后序【宋】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宋】李清照
    铜豌豆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元】关汉卿
  五、明清天真  做一个真我
    李贽的童心
    答邓石阳【明】李贽
    童心说【明】李贽
    活泼泼灵动文心
    书《草玄堂稿》后【明】徐渭
    丘长孺【明】袁宏道
    山居斗鸡记【明】袁宏道
    《笑府》序【明】冯梦龙
    谑庵自赞【明】王思任
    脚板赞【明】王思任
    自题小像【明】张岱
    六十自寿联【清】郑燮
    板桥小品(3则)【清】郑燮
    快说【清】金圣叹
修订版后记

内容摘要
 我们要知道中华民族文化的好处,才能高高兴兴做一个中国人。文言
时代与我们相距遥远,如何让青年贴近古典,严凌君主编的《古典的中国(民间人性生活读本第2册修订本)》选择了新颖定位:还原中国古代的日常生活情调,呈现中国人传统生活中富有诗意的一面,属于普通人的日常生
活的一面。《古典的中国(民间人性生活读本第2册修订本)》选文按民族原
生态文化体例,试图反映中国人的精致的修养情趣,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性画面,作为一个种族在大地上探求人性的生存方式的辉煌努力和丰厚积淀。

精彩内容
 《游唤》序世界三大:天大、地大、人大。在大天大地之间,人,是造化最眷顾的生物,这是人类共同的自我感觉。但从这个起点开始,东西方文化出现分野:西方认为,人是上帝派到世间管理万物的,所以人要做的事情就是征
服、利用、改造自然。中国人要谦逊得多,认为人生天地间,是和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所以,中国人对自然抱一种欣赏的态度,奇山丽水只做画看,万类霜天顺其自然。在生活方式上,我们创造了“家园”的概念,有家必有园。乡村人家前有庭院,后有菜园,屋舍四周就是田园;城里人家在家中布置小园林,大户人家家家有个后花园。在理想人格的追求上,人们也以自然物种为榜样:君子如莲,出污泥而不染;隐士如菊,在竹篱茅舍间独抱幽香;松竹梅岁寒三友,象征倔强不屈的人品。历朝历代那么多读书人叫嚷嚷要做隐士,除了仕途失意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他们想离开城市——人迹混杂
之地,想逃离官场——人心险恶之地,回归没有心机、纯净自在的大自然。
因此,就连中国的乌托邦理想国都安放在“桃花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依,就是中国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王思任对城里人充满怜悯:人有双眼,除了呆看日升月落,不会看别的;人有双脚,除了逛逛大街,不敢走向更大的世界。“瓦一压,而人之识低;城一规,而人之魄窄。”琐琐碎碎地活着,像蜜蜂和蚂蚁一般。无论世人还是贤者,都不免痴聋哑瞎呆,辜负了天地造人的初衷。于是,他疾声呼唤大家走出书斋,走出城市,投身大自然的怀抱,“洗尽尘土肠胃”。青鞋布袜走天下的徐霞客,就是一个好榜样。明代小品文大师张岱评论此文“笔悍而胆怒,眼
怒而’舌尖”。
王思任(1575~1646),字季重,号谑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作家,文风新奇尖锐,著有《王季重十种》《百家论钞》等。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事毕矣。而又必生人,以充塞往来其间,则人也者,大天、大地、大山、大水之所托以恒不朽者也。
人有两目,不第谓其昼视日,夜视月也;又赋之两足,亦不第欲其走街衢田陌,上长安道已也。瓦一
压,而人之识低;城一规,而人之魄狭。天之下,三山六水,土处一
焉。一土之中,蠕蠕攘动,以尽其疆场,是恶能破蜂之房,而出蚁之穴耶?
台荡诸山,乃吾乡几案间物。今年始得看尽。归以语人,疑信相半,彼其眼足在胸中自立一隔扇耳。司马子长聪明绝世,犹日无昆仑;刘梦得初见太华,以为奇尽,后识九子,而悔其言之失。贤者如此,是安可以责蠕蠕攘动之百姓乎?
夫天地之精华,未生贤者,先生山水。故其造名山大川也,英思巧韵,不知费几炉冶,而但为野仙山鬼、蛟龙虎豹之所啸据。或不平而争之,非樵牧,则缁黄耳。而所谓贤者,方如儿女守闺阈,不敢空阔一步,是蜂蚁也,尚不若鱼
鸟,不几于负天地之生,而羞山川之好耶?
病老将至,炳烛犹迟。郄诜言,山行一度,洗尽五年尘土肠胃。吾欲七千由旬中贤者共识其大,无被尘土竟埋其眼足也。作《游唤》。
——《王季霞十种》远古之时,天地开辟,天高地卑之位已定。山川河流之气息相通,造物主创造宇宙大功告成。而后又要创造人类,让他们充斥往来天地山川河流之间,那么人类便是伟大的天地、山水永恒不衰的依托。人有两只眼
睛,它不只是用来白天看太阳、夜晚看月亮的;造物者还赋予人两只脚,也不仅仅是要
人用它来遛大街、走田埂、奔走求功名的京城大道的。压在一个屋顶之下,人的见识就低;受一座城的圈定,人的思想就狭窄。天底下,三成山六成水而平地只占一成,在这一成平地上,人像蜂蚁一样,扰攘骚动,受全活动在狭小天地里,这样又怎能打破“蜂房”、冲出“蚁穴”的局限呢?
天台、雁荡各山,本是我家乡在案几间就能看到的景物,可是,时到今日我才得以全游。游山回来把所见告诉乡人,他们却半信半疑,因为他们狭窄的眼界,所到的极小的范围,使得他们在心里给自己设置了一道与外界阻隔的屏障。司马迁聪明绝世,尚且在说世上没有昆仑山;刘禹锡初见西岳华山,以为奇到不会有奇景超过它,后来见到九华山,才后悔前言有失。贤智之人尚且如此,这怎能责怪如蜂蚁蠕动扰攘的普通人呢?
天地的精华,在未造就贤人之前,就先创造了山山水水。所以在它创造名山大川时,其匠心独运,不知经过了多少锤炼,可是创造出的这些灵山异水,只是被野仙山鬼,蛟龙虎豹呼朋引伴啸聚占领。或者因为占有不均而相互争夺,除此而外,不是樵夫牧人砍伐放牧,就是和尚道士谈禅诵经。而所谓的贤人,却正如小孩一样守着狭小深闭的家,不敢多向外界迈一步,这样蜂蚁之人,连鱼鸟都比不上,岂不是辜负天地生育的大德,而要在大好河山面前感到羞愧吗?
将到病老之年,秉烛而游尚觉已晚。郗诜说:游了一趟山,把历年来积满肠胃的俗尘洗涤净尽。我希望普天下的德才之士共同领略山河的无限,不要被尘俗完全封埋了眼,绊住了脚,所以写下这篇《游唤》。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