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崩溃边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崩溃边缘

14.2 2.1折 68 八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新西兰]蒂莫西·辛克莱 著;郭茁芊 译;张文韬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7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e1726083260829674813

上书时间2024-08-18

转转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新西兰]蒂莫西·辛克莱 著;郭茁芊 译;张文韬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7
  • 版次 1
  • ISBN 9787208182509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9页
  • 字数 143千字
【内容简介】
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危机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危机过后,评级机构又为何能用和金融危机前几乎一样的业务模式继续发展?通过对业内人士的深入访谈、对美国国会听证会的精心调查,以及对评级机构经营历史的透彻挖掘,蒂莫西·J.辛克莱栩栩如生地将这背后的阴暗面呈现于世,让读者得以了解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问责机制失效的来龙去脉。《崩溃边缘》一书并不对评级机构进行汗牛充栋的指责,而是对评级机构所作所为的背后机理抽丝剥茧,并对相关的金融监管理念和改革进行了新颖的反思。
【作者简介】
蒂莫西·辛克莱(1963—2022年),华威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副教授,博士毕业于约克大学。主要研究领域是全球货币和金融政治经济学。他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开创性研究,有助于外界对金融市场中的权力运作的理解。他的著作还包括《资本的新大师:美国债券评级机构和信誉政治》。
【目录】
推荐序

译者序

序言

第一章 简介

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惊人,而各方也都在指摘评级机构,批判它们是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之一,还让危机引发的巨大波澜雪上加霜。但既然如此,评级机构何以仍若无其事地存在着?

后果

糟糕、糟糕、糟糕

一个不同的视角

评级机构的“贡献”

三个谜团

两个论点

一个辅助性的论点

方法

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 评级机构的“画像”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评级机构呢?信用评级与人们通常的认知大相径庭,信用评级不是简单的计算,更不是电脑算法的产物,而是对未来的预测。信用评级的分析过程综合使用了定性和定量信息,信用评级无论对于发行人还是对于投资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评级是什么?

评级过程

金融去中介化

21世纪的评级市场

评级机构的监管

第三章 如何认识评级机构

全球金融海啸激发了学界对评级机构的强烈兴趣,甚至衍生出了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包括市场中心法、民粹视角和批判性观点。本章吸取上述流派的优点,提出了“社会基础法”,这一方法可以最为有效地捕捉评级机构的主要特征、评级流程及其评级的影响。

市场中心法

民粹视角

批判性观点

社会基础法

第四章 评级机构与金融创新

出于成本考量,发行人选择结构融资进行筹款。评级机构对结构融资过程尤为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评级机构玩起了“声誉换收入”的游戏,但当情况继续恶化,评级机构出于维护自己声誉的需要,大范围地下调了许多结构融资产品的评级。这个时候,麻烦大了。

证券化与评级机构

证券化是如何运作的?

评级机构做了什么?

当评级机构改变主意时

回购协议

第五章 金融毁灭中的小机构

为什么评级机构不惜赌上自己的特权地位?还打破了在华尔街机构中历经十几年才建成的体系和惯例?发生这种情况的背景是金融去中介化。金融去中介化刺激银行投身于证券化融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为银行提供了更高的回报率,同时依然具有较高的信用评级的诱人场景。

对评级机构的“拷问”

第六章 恶果

评级机构失败了,但评级机构并没有消亡。穆迪、标普和惠誉仍然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获利甚丰。这些被指控行为严重不端、能力不足任事、腐败触目惊心的机构,是如何继续存活下来的?评级机构苟活日久,而其他涉事机构早已灰飞烟灭,两者之间有何不同?

共同假设

组织市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标普下调美国评级

竞争

透明度

第七章 补遗:便利的恶棍与万能替罪羊

政治家、监管机构、专家、金融或非金融媒体的评论,都旨在抓出坏人、恶棍。正如在评级机构与金融危机身上见到的,类似全球金融危机如此复杂、大型的失败事件而言,认定坏人是具有情绪纾解作用。聚焦了坏人,就为公众和业界的愤怒提供了一种“排解”渠道。

便利的恶棍与万能替罪羊

戴黑帽子的坏蛋

内生性还是外源性?

评级失败的观感

给评级机构画像

第八章我们迟早也都会离开这儿的

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十多年了,评级机构是否从这一次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未来几年,会出现一个新的、更具反思性的评级行业吗?这个新的评级行业会成为那些尚未问世的极端金融创新形式的解药吗?

谜团以及争论

评级机构应该受到指责吗?

政府能在未来的评级体系中起到什么作用?

为什么社会基础观点对理解评级机构至关重要

金融创新制造问题

现在评级体系有所变化了吗?

我们希望从评级中得到什么,以及我们又应该得到什么

评级研究

评级之谜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