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文联副主席、文化学者萧云儒作品(保真)
  • 陕西文联副主席、文化学者萧云儒作品(保真)
  • 陕西文联副主席、文化学者萧云儒作品(保真)
  • 陕西文联副主席、文化学者萧云儒作品(保真)
  • 陕西文联副主席、文化学者萧云儒作品(保真)
  • 陕西文联副主席、文化学者萧云儒作品(保真)
  • 陕西文联副主席、文化学者萧云儒作品(保真)
  • 陕西文联副主席、文化学者萧云儒作品(保真)
  • 陕西文联副主席、文化学者萧云儒作品(保真)
  • 陕西文联副主席、文化学者萧云儒作品(保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陕西文联副主席、文化学者萧云儒作品(保真)

620 七品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题名养成上下千年气,自有纵横万里心

年代2010年代 (2010-2019)

类别水墨(黑白)

材质纸本

装裱形式软片

尺寸69 × 137.5 cm

上书时间2024-08-1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七品
品相如图
商品描述
肖云儒,文化学者、书法家、教授、研究员。祖籍四川省广安县,1940年11月生于江西省赣州于都县,现定居陕西省西安市。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德艺双馨艺术家。被聘任为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七所大学的教授和研究生导师。历任陕西日报社文艺部记者,中国文联委员,中国西部文艺研究会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政协委员,西部新闻文化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文化产业学院)名誉院长。
2021年5月,当选陕西省传统文化发展促进会终身名誉会长。
肖云儒,1940年11月,肖云儒出生于江西赣州于都县,父亲肖远健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历史系、中共地下党员,母亲欧阳明玺求学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曾任临川女中、南昌女中校长。1940年抗战时期,肖远健夫妇受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的邀请,抵达战时省会泰和,执教于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1941年夏秋之际肖远健不幸去世,葬于澄江镇新池村大芫岭,时肖云儒未满周岁。[2]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陕西省文联副[3][4]主席,著名文化学者,研究员。人事部管理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德艺双馨艺术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获得中国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三次、广电部星光奖两次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成果奖等7项国家奖和陕西文艺大奖艺术成就奖等12项省部级奖。现为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文化产业学院名誉院长。
肖云儒提出“形散神不散”影响文坛几十年。1961年1月,《人民日报》开辟了《笔谈散文》专栏,就散文的特点、散文的作用、散文的题材等问题开展了大讨论。这期间,肖云儒写了一篇题为《形散神不散》的短文,其观点引起了长达数十年的争论,被写进我国大中小学教材,影响中国文坛几十年。那时他才20岁,尚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读大三。他平生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读华君武的政治讽刺画》就曾使《美术》总编、美学大家王朝闻亲自“召见”时惊呼不已,作者竟是个十七八岁的毛头小伙!
45年后,肖云儒回忆起当年的那场争论时,借用俄罗斯经典作曲家莫索尔斯基《跳蚤之歌》,表达了自己的心情,那场关于散文的争论“实在始料未及,而且担待不起。”“跳蚤一旦被人强制穿上龙袍、带上勋章,‘形散神不散’的命运开始发生变化,被人认为是散文写作秩序的反映,被人认为是束缚新时期散文写作的框框,也十分必然而且合理了。”
其实,肖云儒的声名鹊起与他的家教、家学渊源是密不可分的。肖云儒半岁丧父,没有兄弟姐妹,母亲是一位刚强的知识女性,“一二·九”运动时她在北京散发传单,在教会学校和美国神父辩论,宣传革命信念,后来又担任江西省妇联副主席,她的刚强和聪慧让肖云儒一生获益匪浅。童年和少年时代,在外祖父的书房里嬉戏、认字,那满架满桌的文化和经济类、日文和中文的书籍,让肖云儒对书里的风景产生了强烈的憧憬和向往,也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发奋读书做学问的种子。
40年来,肖云儒公开发表各类作品500余万字,在全国性及海内外报刊发表论文260余篇,出版发行个人专著和评论集17部。除先后评论400多位作家艺术家的作品外,主要的研究成果有关于中国西部文化和西部文学艺术的系列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被公认为该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译介到英、美、日、澳等多国,海内外广有影响。关于散文写作“形散神不散”的观点,收进10几种大、中学文科教材和当代文学史,并列为1982年全国高考试题,被学术界称为60年代关于散文写作的代表性观点。
著名作家贾平凹这样评论肖云儒:“他思维活跃而丰实、劳动繁重而艰辛,我是畏惧这样的人,更是敬重这样的人。在陕西的任何文学、艺术及文化研讨会上,每有发言立即会场寂静,大家洗耳恭听的,其中总少不了他。我的感觉中,北方的理论批评家的文章犹如下象棋,南方的理论批评家的文章又像是下围棋,各有肥瘦短长,曾感叹,谁若能南北风范集于一身,谁必能成就大的气象。肖先生可以说就有这番面貌,他应该归于国内理论批评。”肖云儒的授业老师、著名学者冯其庸感慨地说:“云儒的思考不限于文艺问题,举凡社会、历史、文化诸多方面,都能发人之所未见,时有独辟蹊径的巧思。云儒是思想的丰产者。”
大学毕业,肖云儒就一直工作在西安,西安已然成了他的第一故乡,西安的人人事事让他对这座古城留恋不已、魂牵梦绕。他趣言与西安的缘分始于一碗羊肉泡馍。那是在上大学期间,他曾来陕西日报实习,当时生活物资极度匮乏,吃一碗羊肉泡馍得凭票购买。肖云儒实习所在部门有二十多人,但一个月仅有一张票的配额。领导为了照顾他,说服同事延迟一个月领票。肖云儒如同抽到了大奖,跑到餐馆里大快朵颐。那是他第一次吃羊肉泡馍,多少天没沾过油,突然的美餐让他“饥饿的胃感到一种震颤的喜悦”,一整天都沉浸在美滋滋的感觉中。
著名评论家雷达说:“综观云儒近30年的文论,突出感到,他思路活跃,涉猎面很广,举凡文学、哲学、戏剧、书法、散文创作,社会评论、民俗研究,直至文化人类学,都有论列。”对于声名,贾平凹曾为肖云儒抱屈、鸣不平:“他应该归于国内理论批评,但他的声名并不显赫,西安地域成于他也碍于他,他真的是有些委屈了。因为北京或上海,那里的报刊面对的是全国,西安的报刊只向于一隅,而他的文章又大多发表于西安报刊,国内的文坛多少疏忽了他的存在。”但肖云儒对这一点看得很淡,这并不会影响他为西部文艺所作出的贡献。他学术体系的庞杂、其涉及范围之广,是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的。也许正是曲高和寡,他在全国的知名度还不像某些“学术明星”那么热,各种评奖很少看到他的名字,各种热闹场合很少看到他的身影,各种炒作的热点更跟他无关。在他那里,有着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的率真可爱也得到了众多文朋诗友的热捧、追随和仰慕。肖云儒追求的,就是一种以平平常常心、安安静静做学问的书斋生活。他就像远离人间烟火的古代学人那样,对名利淡然处之,对评奖从不理会。他说:“几十年来,我的书和我一道,改善着生存条件,记录着人生的、社会的轨迹。”
文化大使
肖云儒在各公众媒体上热情地为西部为陕西做文化推介。他在央视的“精彩中国”、“魅力城市”等大型宣传活动中,在凤凰卫视和各地电视台的《纵横中国》《开坛》《黄帝陵大祭祖》《金庸华山论剑》和《城市名片》等栏目中,乐此不疲地解读西部文化,宣传西部,并先后为西部的十几个城市做文化代言人,被公认为西部的文化大使和形象代表。《昭明文选》有句话:“大隐隐朝市,小隐隐陵薮。”在人头攒动、高楼林立的西安城内,肖云儒先生就是一个令人心里安静的、高贵的存在。在他的“不散斋”里,他深情地回忆着自己走过的学问路,同时也解读着自己:“我曾说自己是北方面食中的臊子,一勺一勺舀到别人碗里,却很难有自己的一碗面,其实我很想自己做一道大菜,哪怕是一道小吃。”长期以来,肖云儒一直以评论家的面目示人,而他的灵性则有意无意地被自己的理性压制了。他想多写些散文,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回望,他颇为感喟地说,自己是一头牛,牛头、牛骨、牛肉都已经无怨无悔地献给人世,所剩无几了,接下来,真的想给自己熬一道牛尾汤,在夕阳的余晖下慢慢品尝、回味。
肖云儒这位扎根陕西的南方汉子,在中国西部文学、西部文化的研究中,凝聚着他一生的忧患、感伤、苦乐、奋争和憧憬。虽年过古稀,肖云儒仍顽强地安于一个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良知,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思想力量和敏锐的感受能力,仍然洋溢着青春般的活力和激情,沉实稳健地沿着西部文艺的路走下去。正如一首《信天游》里这样唱道:一把把黄土一把把汗,红花绿叶都是用心换。朝肖云儒如期而来的,必定是秋天的丰腴和芳香。
主要作品
著有评论集及散文集《民族文化结构论》、《八十年代文艺论》、《独得之美》、《独步岚楼》、《撩开人生的帷幕》、《黑色浮沉》、《美》,以及280万字的西部文化研究专著《对视》书系五卷。专著《中国西部文学论》获中国第四届图书奖、1992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邓小平文艺思想研究》(主编)、《国格赋》(电视片总撰稿)获1993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电视艺术片撰稿《黄土·红土·绿色的歌》和《长青的五月》(4集)获1992年广电部星光奖。并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德艺双馨艺术家”。
获奖记录
作品获奖
2018-6-28
第八届冰心散文奖获奖
获奖作品: 《丝路云谭》
中国西部文学论
作者名称 肖云儒
作品时间 2020年7月1日
本书是肖云儒先生研究我国西部文学的理论专著。全书十一章,分三部分切入西部文学。本书重在把西部文学“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的、文化心理的、审美的现象来研讨”,在中西文化、现代与传统文化、古典与科学文化的对比中,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揭示西部文学的美学风骨,揭示西部表层雄风刚骨所潜存的悠远的文化心理投影。
个人书展
2013年7月28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陕西省文联、西安市文物局共同主办的“肖云儒自作诗词联句个人书法展”在西安钟鼓楼博物馆开幕。8月2日在西安钟楼闭幕。这次展览,主办方尝试了将艺术展和文物旅游结合的新方式,效果突出。据钟楼博物馆初步统计,开展二十天内参观的观众和游客共计约8万人次,其中省外观众约5万人次,国际友人约3000人次。此次展览展出了肖云儒的精品力作50余幅。展出作品中,除了他记感抒怀的诗作外,还有为周总理纪念馆、宁波天一阁、大雁塔的题联和题词、赠送给亚欧各国政要和收藏家的作品,以及与余秋雨、陈忠实、石兴邦等文化名人的笔墨酬对。
肖云儒任西部新闻文化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
肖云儒的书法,线条灵动,墨趣盎然,个性鲜明,有深厚的文化感和生命力。其作品曾多次在意大利、南非等地区展出,并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雷珍民、茹桂、王改民等著名书法家表示,肖云儒能够把书法功力和反映时代内容结合,书法传统和现代结合,内容和形式结合,对当下书法人有很大启发。据悉,肖云儒诗词书法作品在展览期间已陆续被藏家和国际友人收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品相如图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