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文正公家书【塑封】
  • 曾文正公家书【塑封】
  • 曾文正公家书【塑封】
  • 曾文正公家书【塑封】
  • 曾文正公家书【塑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曾文正公家书【塑封】

正版现货实拍,带塑封,无划线无标注,当天可发货!

42 7.5折 56 九五品

库存2件

广东茂名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清]曾国藩 著;[清]李鸿章 校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8-06

泛博书屋

三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清]曾国藩 著;[清]李鸿章 校
  •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11
  • 版次 1
  • ISBN 9787511329196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08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曾文正公家书》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影响较大、流传较广的作品。首现于1879年,由李瀚章编撰、李鸿章校勘,由传忠书局刊刻传世,是迄今为止比较、经典的版本。《曾文正公家书》即以此为蓝本,并把《曾国藩家训》融入其中去,针对原书中有疑问、错漏之处予以校正,另外还汲取了新的学术研究成果,版本正统,内容精粹,堪为曾国藩学问的推荐读本。
  另外,为了让读者方便阅读,对曾国藩的思想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曾文正公家书》按照曾国藩一生重要的四个时期进行了分卷:在京为官时期、镇压太平天国时期、镇压捻军时期和办理天津教案时期。与此同时,《曾文正公家书》还附有宣统本的《曾国藩日记》,与《曾文正公家书》相呼应。

【作者简介】
作者:(清代)曾国藩
【目录】

卷一道光二十年-咸丰元年(1840-1851)
卷二咸丰二年-同治三年(1852-1864)
卷三同治四年-同治六年(1865-1867)
卷四同治六年-同治十一年(1867-1872)
附:曾国藩家谱
附:曾国藩日记
曾文正公

卷一道光二十年-咸丰元年(1840-1851)
禀父母(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年四月十五日)
禀祖父(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禀父亲(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禀祖父(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初七日)
禀祖父(道光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禀父亲(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初三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七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一年九月十五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一年十月十九日)
禀祖父母(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禀父亲(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初七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十八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十一日)
禀祖父母(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禀祖父母(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初十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初四日)
禀祖父(道光二十二年八月初一日)
禀祖父母(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七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十九日)
禀祖父母(道光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三年四月二十日)
致温甫弟(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致澄侯、叔淳、季洪三弟(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
致温甫、沅甫两弟(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四年七月二十日)
禀祖父母(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
禀祖父母(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禀祖父母(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五年正月初十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五年三月初五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五年四月十五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五年七月三十日)
启叔父母(道光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一日)
启叔父(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十七日)
启叔父母(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初一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九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三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六年二月十六日)
致澄侯、子植、季洪三弟(道光二十六年三月初一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致子植、季洪二弟(道光二十六年四月十六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六年五月十七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六年闰五月十五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六年七月初三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六年七月十八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六年十月十五日)
禀祖父(道光二十七年正月十八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七年正月十八日)
致澄侯、子植、季洪三弟(道光二十七年二月十二日)
禀祖父(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致澄侯、子植、季洪三弟(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八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致澄侯、子植、季洪三弟(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致澄侯、子植、季洪三弟(道光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
致澄侯、子植、季洪三弟(道光二十七年九月初十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七年十二月初六日)
致澄侯、子植、季洪三弟(道光二十八年正月二十一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八年四月十四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八年五月初十日)
致澄侯、子植、季洪三弟(道光二十八年五月初十日)
禀叔父母(道光二十八年七月二十日)
禀叔父母(道光二十八年九月十二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
禀父母(道光二十九年二月初六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二月初六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三月初一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初一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十四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六月二十九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七月十五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初四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五日)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三日)
致诸弟(道光三十年正月初九日)
禀父母(道光三十年三月三十日)
致温甫、沅甫、季洪三弟(咸丰元年三月初四日)
致诸弟(咸丰元年三月十二日)
致诸弟(咸丰元年四月初三日)
致诸弟(咸丰元年五月十四日)
致诸弟(咸丰元年六月初一日)
致诸弟(咸丰元年七月初八日)
致诸弟(咸丰元年八月十三日)
致诸弟(咸丰元年八月十九日)
致诸弟(咸丰元年闰八月十二日)
致诸弟(咸丰元年九月初五日)
致诸弟(咸丰元年十月十二日)
致诸弟(咸丰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