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生态功能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生态功能

全新正版

180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杜盛、刘国彬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3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11-03

博文苑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杜盛、刘国彬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3
  • 版次 1
  • ISBN 9787030428271
  • 定价 15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8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研究进展
【内容简介】

  水土流失和植被退化是黄土高原的主要环境问题,二者相互反馈。植被恢复与重建是遏制水土流失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科学有效的植被恢复旨在基于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建立功能健全的生态系统。《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生态功能》企图从气候、土壤、水文等角度阐述该地区主要植被类型的恢复特征、群落耗水特性,生产力和养分变化,土壤水碳过程和微生物效应,水土保持和流域水文调节等功能,揭示各植被类型在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功能演变,为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植被建设及土地合理利用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目录】

前言
第1章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特征
1.1黄土高原植被区域特征
1.1.1黄土高原自然与社会特征
1.1.2黄土高原植被分区格局与植被特征
1.2黄土高原植被恢复重建的理论基础
1.2.1人为设计与自我设计理论
1.2.2基础生态学理论及黄土高原相关研究
1.2.3黄土高原的植被演替
1.2.4适地适树与适地原则
1.2.5适地适林
1.3黄土高原植被恢复重建技术及生态功能研究
1.3.1森林区植被恢复重建技术及生态功能研究
1.3.2森林草原区植被恢复重建技术及生态功能研究
1.3.3草原区植被恢复重建技术及生态功能研究
参考文献

第2章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生产力及养分特征变化
2.1几个有关概念及测定方法
2.1.1生物量、生产量、生产力及生产率
2.1.2化学元素、养分、营养与化学计量
2.2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2.2.1概述
2.2.2生物量及生产力的季节变化
2.2.3生物量及生产力在退耕恢复过程中的变化
2.2.4不同退耕恢复模式下的生物量及生产力
2.2.5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
2.3黄土高原生态系统退耕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变化
2.3.1概述
2.3.2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
2.3.3土壤养分的水平分布
2.3.4退耕后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养分变化
2.3.5不同恢复模式下的土壤养分变化
2.3.6其他非退耕措施的影响
2.3.7黄土区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
2.3.8黄土区的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元素
2.4黄土高原生态系统退耕恢复过程中的植物养分变化
参考文献

第3章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水土保持功能
3.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概述
3.2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与水土流失演变
3.3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中植被层水土保持作用
3.3.1森林植被的垂直截留作用
3.3.2林下灌木草本层截留量
3.3.3枯枝落叶层的水文作用
3.4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中土壤层水土保持作用
3.4.1林草植被根系的固土作用
3.4.2植物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
3.4.3植物根系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4章黄土丘陵区森林植被恢复与群落蒸腾耗水
4.1黄土丘陵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
4.1.1黄土丘陵区气候特点与森林概况
4.1.2黄土丘陵区森林类型
4.2黄土丘陵森林草原区主要乔灌木的水分生理生态
4.2.1主要乔灌木对水分亏缺的响应机制
4.2.2树干木质部液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4.3黄土丘陵森林草原区典型森林群落的耗水特征
4.3.1群落特征与自然环境概况
4.3.2辽东栎天然次生林蒸腾耗水特征
4.3.3刺槐人工林耗水特征
参考文献

第5章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河川径流对植被恢复的响应
5.1黄土高原近50年来降雨及极端降雨事件变化
5.1.1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5.1.2降水量年尺度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
5.1.3黄土高原地区四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
5.1.4黄土高原地区汛期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
5.1.5黄土高原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
5.1.6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级别降水量时间重现期的演变
5.1.7黄土高原地区日雨量频率及重现期区域比较
5.2基于NDVI的黄土高原近30年来植被覆盖时空演变
5.2.1黄土高原地区NDVI演变特征分析
5.2.2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
5.2.3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与气候因子关系
5.3黄土丘陵区河川径流变化特征
5.3.1流域径流趋势性变化及其时空分析
5.3.2流域径流频率分析及变化程度时空分布
5.4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模拟及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5.4.1河龙区间植树造林适宜性分析
5.4.2基于DEM和专家经验的植被适宜性制图
5.4.3河龙区间区域河川径流响应
参考文献

第6章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的土壤固碳效应
6.1植被恢复方式与土壤固碳
6.1.1不同植被类型下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
6.1.2不同植被恢复方式的土壤碳增汇效应
6.2土壤有机碳固存的时空特征
6.2.1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累积动态
6.2.2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特征
6.2.3不同地形下植被恢复的土壤固碳效应
6.3土壤有机碳固存的影响因素
6.3.1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固存的影响
6.3.2植被恢复年限对土壤有机碳固存的影响
6.3.3地形对土壤有机碳固存的影响
6.3.4不同因素对土壤有机碳固存的影响程度
6.4深层土壤有机碳固存
6.4.1植被恢复过程中深层土壤有机碳累积动态
6.4.2浅层与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相关性
6.4.3不同植被类型下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
6.4.4深层土壤有机碳固存的影响因素
6.5土壤有机碳稳定性
6.5.1土壤有机碳稳定机制
6.5.2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剖面有机碳物理组分
6.5.3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剖面轻组有机碳分配比例
6.5.4土壤轻组有机碳剖面分布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第7章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与土壤微生物演变
7.1根际微生物量、呼吸强度及酶活性
7.1.1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微生物特征
7.1.2撂荒演替中根际微生物特征
7.1.3几个关键问题
7.2根际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特征
7.2.1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测定方法
7.2.2根际微生物碳源平均吸光值
7.2.3根际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碳源的利用特性
7.2.4根际微生物碳源利用多样性的主成分分析
7.2.5讨论与小结
7.3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7.3.1微生物群落结构测定方法
7.3.2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
7.3.3讨论与小结
7.4植被恢复中根际微生物研究趋势及展望
7.4.1从根际生态视角研究植物一微生物一土壤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微生物对植物的影响
7.4.2植被恢复中根系分泌物与有益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7.4.3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研究
参考文献

第8章半干旱区封禁恢复草地生态功能演变
8.1封禁草地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生产力动态及形成过程
8.1.1主要草原植被类型群落结构特征
8.1.2干草原
8.1.3草地生物量动态及其演替过程
8.1.4退化草地自然修复演替过程
8.2封禁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和生产力对扰动的响应
8.2.1草地刈割响应机制
8.2.2草地放牧响应机制
8.2.3草地火烧响应机制
8.2.4草地施肥响应机制
8.3封禁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生态功能特征
8.3.1土壤种子库动态
8.3.2土壤养分和生物学特征动态
8.3.3土壤和生态系统碳汇功能
8.4黄土高原恢复草地生态系统利用与可持续管理
8.4.1恢复草地生态系统利用策略
8.4.2恢复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
参考文献

第9章半干旱水蚀风蚀区典型流域土地适宜性及植被恢复模式
9.1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流域土地利用现状
9.1.1研究区概况
9.1.2六道沟流域土地利用现状
9.2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流域水土养分特征
9.2.1土壤养分特征
9.2.2水分特征
9.3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
9.3.1评价方法
9.3.2评价因子选取及评价单元划分
9.3.3归一化处理
9.3.4权重确定及适宜性等级划分
9.3.5适宜性评价
9.4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流域植被恢复模式
9.4.1六道沟小流域环境背景
9.4.2现状调查
9.4.3流域植被恢复模式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