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华石中国艺术史文集:风格与话语(藏书票签名版)
¥
108
¥
108
全新
仅1件
作者包华石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053146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其他
纸张其他
定价108元
上书时间2023-12-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包华石(Martin Powers),著名汉学家、艺术史家。美国密歇根大学艺术史系荣衔教授,曾任莎莉·迈克尔逊·戴维森(SallyMichelson Davidson)中国艺术与文化讲席教授,前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他关注中国世情史中艺术的作用,特别着眼于社会公义的艺术表达。1993年,他的《古代中国的艺术与政治表达》一书作为20世纪之前中国研究的最佳著作,荣膺列文森奖。2006年,他又以《纹样与人物:古典中国的装饰、社会与自我》一书再获列文森奖。他曾供职于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NEH)、学术团体协会(ACLS),并任视觉艺术高等研究中心(CASVA)顾问。在中国,他曾执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并以中文在《读书》等刊物上发表系列文章。2009年,他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并与蒋仁和共同编纂了“观看亚洲艺术”以及“布莱克威尔中国艺术指南”书系。2019年出版著作《中国与英国:前工业化时代词语与图像中的正义之争》,2020年此书以“西中有东:前工业化时代的中英政治与视觉”之名出版中文版。包华石(Martin Powers),著名汉学家、艺术史家。美国密歇根大学艺术史系荣衔教授,曾任莎莉·迈克尔逊·戴维森(SallyMichelson Davidson)中国艺术与文化讲席教授,前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他关注中国世情史中艺术的作用,特别着眼于社会公义的艺术表达。1993年,他的《古代中国的艺术与政治表达》一书作为20世纪之前中国研究的最佳著作,荣膺列文森奖。2006年,他又以《纹样与人物:古典中国的装饰、社会与自我》一书再获列文森奖。他曾供职于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NEH)、学术团体协会(ACLS),并任视觉艺术高等研究中心(CASVA)顾问。在中国,他曾执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并以中文在《读书》等刊物上发表系列文章。2009年,他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并与蒋仁和共同编纂了“观看亚洲艺术”以及“布莱克威尔中国艺术指南”书系。2019年出版著作《中国与英国:前工业化时代词语与图像中的正义之争》,2020年此书以“西中有东:前工业化时代的中英政治与视觉”之名出版中文版。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的“包华石中国艺术史文集”,系由著名汉学家包华石历年研究中国艺术史论文的经典之作结集而成,共分两辑:《图像与社会》《风格与话语》。作为一位享誉中外的汉学家与艺术史家,包华石教授致力于从艺术史角度探讨中国古代政治与社会的关系,重塑中国文化与艺术的历史地位,并对推动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地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为美国艺术史家包华石教授关于中国艺术史的研究论文合集。选取了包华石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在《艺术史》《艺术学报》《斯德哥尔摩远东艺术博物馆馆刊》等学术刊物及《探索中国画》等著作中的十三篇文章。
《中国绘画中的托古及其时间性》将托古与仿古、临仿等概念区别开来,深入探讨当时艺术家历史意识的产生。
《中国绘画传统中的模仿与借鉴》试图阐明“古”在中国古典传统中被赋予的特殊意义,目的是要将古典主义作为一种现象从西方传统的艺术话语体系中分离出来。
《〈陶渊明归隐图〉——宋画中的家室之情》阐释了李公麟对《归去来辞》的独特解读,通过此画来探讨宋代画家关于“家室”的观念与前代相比的变化,特别点出宋代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变化。
《宋代诗画中时间的图像表达》研究了宋代以来宫廷绘画与文人山水中对时间流动的展现。
《江山无尽——上海博物馆藏〈溪山图〉卷》分析了“江山图”这类图式中,并从空间、技法、内容三个方面细读《溪山图》,揭示其背后体现的王朝意象与百姓生活。
《中国早期的图像艺术与公共表达》分析了武梁祠画像石主题和风格背后的艺术赞助问题,认为其中体现出地方儒生而非汉代帝王的需求。
《中国古典装饰与“趣味”的缘起》试图探讨中国古代器物的装饰风格与社会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单元风格及其系统性初探》以战国与汉代艺术为例,探讨了系统风格的概念。
《如何解读一幅中国画——荆浩〈笔法记〉》《何谓山水之体?》围绕荆浩的画论,探讨了风景画特殊的精神性内涵及社会性符号含义。
《10世纪与11世纪中国绘画中的再现性话语》用“形似”和“表现”这一术语来描述中国的图像话语。
《早期中国艺术与评论中的气势》分析了画面动态背后的隐喻,将10世纪的中国绘画与汉代传统连接在一起。
《艺术与历史:探索交互情境》则讨论了20世纪晚期艺术史领域中出现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何将不同民族的多样历史联系起来。
全书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思想史等多个角度对艺术品的制作与传播进行了综合性分析与跨文化研究,讨论的文化艺术问题从先秦延续至现当代,涵盖了中国艺术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从制度、风尚、思想、诗文等社会文化的角度观察绘画之变,对于艺术史研究者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包华石广阔而独特的学术视野,以及他对中国历代典籍的深刻阐释,相信会令读者有豁然开朗之感。
目 录
中国绘画中的托古及其时间性
艺术史式的托古
历史意识
反用典故
结语
《陶渊明归隐图》——宋画中的家室之情
中国早期的图像艺术与公共表达
东汉的艺术赞助问题
武氏祠的风格
汉代墓祠的公共视野
文人在墓祠设计中扮演的角色
建立墓祠的个人动机
建立墓祠的政治和社会动机
墓祠的伪饰行为
文人和伪饰的艺术
宋代诗画中时间的图像表达
图中流年
图叙古今
图凝瞬间
结语
江山无尽——上海博物馆藏《溪山图》卷
空间
技法
内容
中国绘画传统中的模仿与借鉴
“法”的早期使用
早期艺术批评中的“法”
宽松的标准
“仿”与模仿实践
古典风格与个人风格
中国古典装饰与“趣味”的缘起
如何解读一幅中国画——荆浩《笔法记》
何谓山水之体?
特立独行的传统与山水画的兴起
时代之音:山水之情性
山水之名与势
山水之实与华
山水意象之抗争性
山水作为文化权威的协调空间
单元风格及其系统性初探
10世纪与11世纪中国绘画中的再现性话语
形似之道
表现
绘画、诗歌与文人画理论
形似与表现的比喻法
社会冲突与二元审美
绘画中另类话语的征兆
文化竞争的早期迹象
文学批评中的文化竞争
书法典范中的文化竞争
作为隐喻基础的形似
自然主义与自然
文人与宫廷品位
作为表现基础的提喻
形象化的诗歌
早期中国艺术与评论中的气势
艺术与历史:探索交互情境
译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