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经要义外二种 全22册
  • 六经要义外二种 全22册
  • 六经要义外二种 全22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六经要义外二种 全22册

15000 7.6折 1980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魏了翁 著 金生杨 编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55417750

出版时间2020-0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其他

定价19800元

上书时间2023-07-31

博文苑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主編:余新忠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书号:978-7-5402-6052-1

出版时间:2021年04月

册数:36册

中图法分类号:R-058 

出版説明
進入二十一世紀,全球性的公共衛生事件頻發,二〇〇三年的SARS和此刻仍在世界範圍内漫延的新冠肺炎疫情(編者書于二〇二一年初),給人類社會造成了巨大衝擊,也讓整個社會對疾病醫療、衛生防疫等投入了空前關注。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中,瘟疫與戰爭、灾荒一起始終是高懸在人類頭頂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瘟疫的流行與爆發雖多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最終釀成人間灾禍無不與人類自身有關。在這場人類與疾病的抗爭中,近代公共衛生機制的創建爲人類應對疫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成爲現代化國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中國是一個飽受瘟疫之苦的國家,也具有豐富的抗疫經驗。雖然在世界衛生現代化的進程中,中國是個後發國家,但在最近的這場與新冠疫情的戰鬥中,全國人民衆志成城,獲得了階段性的抗疫勝利,爲世界所矚目。個中的歷史與曲折,經驗與教訓,實令人深省!

人類早期的公共衛生實踐,是從飲食、供水、個人衛生、社區居住和環境衛生及傳染病的預防開始的。歷史上,中國深受瘟疫的侵害,在近代之前,大體經歷了三個瘟疫高峰(張志斌),分别是:三至六世紀,主要以東漢末及三國時期爲主;十二至十五世紀,即南宋、元及明代前期;十六世紀之後,即明代後期至清代。早在殷商時代,對疾疫的記載在文獻中就已可見,殷商甲骨文中包含有不少有關人體和疾病認識的内容,如卜辭中『疾,亡入』,即爲不要接近可能患有疫病病人的警示。殷墟中的下水道,説明當時的城市已有能夠减少疫情發生的公共衛生設施。夏商時期,洗臉、洗手等個人衛生習慣業已形成,鑿井飲水、保護水源安全的意識也已産生。《周禮》記載,西周時期,周王室會定期舉行『以索室驅疫』的時儺活動,並有專門的官員負責『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疫』。秦漢時期,下水道、灑水車、公共厠所等城市公共衛生設施已經存在。漢元始二年設『臨時時疫醫院』收容並治療平民。晋時,防控措施制度化。《晋書》載:『朝臣家有時疫,染有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日不得入宫』。北魏先『于别坊遣醫救護』,後又成立醫館。南齊還出現了私人醫院,以填補政府的缺失。到了唐代,城市内的公共衛生設施有了較大發展,長安等大的都邑中多有了可以排污的下水道、公共厠所。疫情發生後,政府往往會采取贈藥、埋葬等方法來控制疫情的擴散。宋元時期,防疫理論與防治經驗有了一定提升,尤其是宋代,政府對醫療衛生事務比較重視,設有惠民藥局等官方的醫藥機構,針對防疫的專門的醫療慈善機構『安濟坊』等也已出現。宋代還出現了以政府爲主導的現代公共衛生的萌芽,但這也僅僅是曇花一現。相較于宋代的防疫,元代雖有相應的醫政機構,但囿于時局,政府的重視程度已大不如前代,但即便如此,元代在環境衛生、飲食衛生、推廣火葬等方面亦有所進步,如元大都城内,人去世後往往會被送至城外火化等。明清時期,從國家角度來説,對于醫療衛生事業,政府在政策上有所退縮,但社會力量在衛生防疫上的投入,則在相當程度上促進了衛生防疫的發展。明代,吴又可等一批温病學家將中國的傳染病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到了清代,人痘施種術開始出現並日漸推廣。康熙帝就曾大力推廣種痘法,這對于减緩天花對國人生命和健康的影響,多有貢獻。縱觀中國衛生防疫歷史,國家和社會防疫主要是以慈善性救療爲主,歷代從中雖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取得了很多成績,但並未能集腋成裘,總結、發展出一套系統的疫病防治舉措,從而催生出現代衛生防疫機制。

現代意義上的公共衛生起源于近代歐洲,到十九世紀中期,日漸成型。一八三四年英國《貧窮法修訂法案》的頒布標誌著政府主導的有組織的現代公共衛生時期的開始。科技的發展對于推動公共衛生的進步,特别是衛生防疫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紀大戰以來,細菌學、免疫學和藥物學的研究成果相繼應用到公共衛生領域,青霉素、鏈霉素等各種抗生素的陸續發現與應用,更爲傳染病的治療提供了强大的武器。至二十世紀初中期,公共衛生在科學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方面迎來了黄金時期。晚清以降,西方傳教士將源于西方的近代衛生觀念和知識,經由傳教的方式開始引入中國,並逐漸爲國内先進的官紳所關注與重視。進入二十世紀以後,面對頻發的疫情,現代衛生防疫措施開始在天津、上海、廣州等沿海開放城市漸趨推行。一九一〇年冬,東北鼠疫大爆發,迫于十分嚴重的疫情和外交壓力,清政府首次從國家層面比較廣泛采用現代公共衛生防疫機制開展防疫工作,並聘請劍橋大學醫學博士伍連德主持鼠疫防控工作。這次大瘟疫共奪去約五萬人的生命,歷經四個月方逐漸撲滅。疫情結束後,清政府在奉天召開國際鼠疫研究會,全球傳染病和衛生學領域衆多一流學者參會。此次會議可謂中國歷史上首次高規格的國際學術研討盛會,開啓了中國公共衛生和國際公共衛生接軌之先河,會後設立的東北防疫署,是中國近代第一個醫療防疫機構。一九二九至一九四九年間,各級健康(或衛生)教育委員會相繼成立,初步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健康教育體系。此外,各地還陸續創辦了鄉村衛生實驗區,如南京曉莊鄉村衛生實驗區、河北定縣衛生實驗區等。這些實驗區的建立,不僅提高了當地農民的健康水平,還爲農村培養了大批公共衛生人才,更爲我國農村公共衛生和防疫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示範和推動作用。但這一時期的公共醫療衛生體系還未能惠及大衆,各地發展不均衡、整體發展水平較低下的狀况,也還要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之後方可得到逐步改善,現代公共衛生事業在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系統發展也是在此之後。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灾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爲補償的』。(恩格斯《致尼·弗·丹尼爾遜》)。瘟疫等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在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灾難的同時,也客觀刺激和推動了科技的進步、社會的完善等,現代醫學衛生體系的建立與發展就是這一過程的産物。二十一世紀初這兩次不期而至的大規模疫情,特别是此次新冠疫情的爆發與防治,讓人類認識到現代醫學的有限性,也促使人們以更廣闊的視野,從人與自然的角度來思考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我們編纂本書即是希望能從歷史的維度,勾勒出現代醫學在我國二十世紀上半葉的發展路徑,以期能爲我國建立系統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長效的防疫機制,提供基礎性的文獻參考。就現代醫學範疇而言,衛生防疫屬公共衛生體系,但鑒于近年來,全球性疫情的高發,本編特將衛生防疫單獨歸爲一類,加以收録,是希望能夠引發大衆對公共衛生防疫事業的足夠重視與警醒。全書共收録二十世紀初至新中國建立前有關醫學衛生的文獻二百余種,按公共衛生和衛生防疫分類,以成書時間先後爲序。其中,近代著名醫家、防疫學家丁福保、余雲岫、伍連德等人所著及譯著收録相對較多。此外有關西方醫學的外文譯本也有一定收録,日版譯本占比較高,美國次之。民國時期政府部門編發了相當數量有關公共衛生和防疫的手册、報告等,這類帶有官方性質的記録,對于我們了解中國近代醫學衛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本書也進行了一定收録。囿于學識,編輯工作中或有不妥之處,希望讀者隨時賜正。

編者謹識

二〇二一年一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