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全新未拆】God的汉译史—争论接受与启示,本书引入互动交流类方法论范式,从翻译和接受两个层面系统论述God的汉译这一重要的文化交流事件。在翻译层面,以明末清初至20世纪初传教士关予God译名的争论历史为背景,详细剖析《教务杂志》1875年至1877年、1890年至20世纪初发表的译名讨论文章,提炼出传教士间的主要分歧:对God原文和译入语理解的分歧,对中国读者和传教士翻译传统理解的分歧
  • 【正版现货,全新未拆】God的汉译史—争论接受与启示,本书引入互动交流类方法论范式,从翻译和接受两个层面系统论述God的汉译这一重要的文化交流事件。在翻译层面,以明末清初至20世纪初传教士关予God译名的争论历史为背景,详细剖析《教务杂志》1875年至1877年、1890年至20世纪初发表的译名讨论文章,提炼出传教士间的主要分歧:对God原文和译入语理解的分歧,对中国读者和传教士翻译传统理解的分歧
  • 【正版现货,全新未拆】God的汉译史—争论接受与启示,本书引入互动交流类方法论范式,从翻译和接受两个层面系统论述God的汉译这一重要的文化交流事件。在翻译层面,以明末清初至20世纪初传教士关予God译名的争论历史为背景,详细剖析《教务杂志》1875年至1877年、1890年至20世纪初发表的译名讨论文章,提炼出传教士间的主要分歧:对God原文和译入语理解的分歧,对中国读者和传教士翻译传统理解的分歧
  • 【正版现货,全新未拆】God的汉译史—争论接受与启示,本书引入互动交流类方法论范式,从翻译和接受两个层面系统论述God的汉译这一重要的文化交流事件。在翻译层面,以明末清初至20世纪初传教士关予God译名的争论历史为背景,详细剖析《教务杂志》1875年至1877年、1890年至20世纪初发表的译名讨论文章,提炼出传教士间的主要分歧:对God原文和译入语理解的分歧,对中国读者和传教士翻译传统理解的分歧
  • 【正版现货,全新未拆】God的汉译史—争论接受与启示,本书引入互动交流类方法论范式,从翻译和接受两个层面系统论述God的汉译这一重要的文化交流事件。在翻译层面,以明末清初至20世纪初传教士关予God译名的争论历史为背景,详细剖析《教务杂志》1875年至1877年、1890年至20世纪初发表的译名讨论文章,提炼出传教士间的主要分歧:对God原文和译入语理解的分歧,对中国读者和传教士翻译传统理解的分歧
  • 【正版现货,全新未拆】God的汉译史—争论接受与启示,本书引入互动交流类方法论范式,从翻译和接受两个层面系统论述God的汉译这一重要的文化交流事件。在翻译层面,以明末清初至20世纪初传教士关予God译名的争论历史为背景,详细剖析《教务杂志》1875年至1877年、1890年至20世纪初发表的译名讨论文章,提炼出传教士间的主要分歧:对God原文和译入语理解的分歧,对中国读者和传教士翻译传统理解的分歧
  • 【正版现货,全新未拆】God的汉译史—争论接受与启示,本书引入互动交流类方法论范式,从翻译和接受两个层面系统论述God的汉译这一重要的文化交流事件。在翻译层面,以明末清初至20世纪初传教士关予God译名的争论历史为背景,详细剖析《教务杂志》1875年至1877年、1890年至20世纪初发表的译名讨论文章,提炼出传教士间的主要分歧:对God原文和译入语理解的分歧,对中国读者和传教士翻译传统理解的分歧
  • 【正版现货,全新未拆】God的汉译史—争论接受与启示,本书引入互动交流类方法论范式,从翻译和接受两个层面系统论述God的汉译这一重要的文化交流事件。在翻译层面,以明末清初至20世纪初传教士关予God译名的争论历史为背景,详细剖析《教务杂志》1875年至1877年、1890年至20世纪初发表的译名讨论文章,提炼出传教士间的主要分歧:对God原文和译入语理解的分歧,对中国读者和传教士翻译传统理解的分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全新未拆】God的汉译史—争论接受与启示,本书引入互动交流类方法论范式,从翻译和接受两个层面系统论述God的汉译这一重要的文化交流事件。在翻译层面,以明末清初至20世纪初传教士关予God译名的争论历史为背景,详细剖析《教务杂志》1875年至1877年、1890年至20世纪初发表的译名讨论文章,提炼出传教士间的主要分歧:对God原文和译入语理解的分歧,对中国读者和传教士翻译传统理解的分歧

上帝的汉译史:争论接受与启示,本书还考察了传教士在争论中提出的不同解决方案。在接受层面,分别考察了明末清初、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中国士大夫、神学家、现代作家等群体对God及其译名的独特理解和接受。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反思了网扰译名问题的“可译性”、“诠释冲突”、“传播的两难”等问题,尝试从历时的、诸种张力不断变动的、传播者与接受者交流互动的角度为这些问题寻找出路。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现货实拍

79 全新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程小娟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419

上书时间2023-03-28

立正图书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周行己集(温州文献丛书 第一辑)本书是北宋学者周行己著作的结集。周行己一生著作颇丰,有《浮沚文集》十六卷,《后集》三卷,宋、元、明、清各有刊行。今尚存清《四库全书》及永嘉《敬乡楼从书》中。此外还有《易讲义》及《礼记讲义》等传世。行己之学启蒙于皇祐,受业于关洛,传播于永嘉,鼎盛于陈叶。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全祖望都认为周行己是永嘉学派开山祖,对以后温州学术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品相好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周行己集(温州文献丛书 第一辑)本书是北宋学者周行己著作的结集。周行己一生著作颇丰,有《浮沚文集》十六卷,《后集》三卷,宋、元、明、清各有刊行。今尚存清《四库全书》及永嘉《敬乡楼从书》中。此外还有《易讲义》及《礼记讲义》等传世。行己之学启蒙于皇祐,受业于关洛,传播于永嘉,鼎盛于陈叶。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全祖望都认为周行己是永嘉学派开山祖,对以后温州学术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品相好 ¥83.00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与大师一起读历史:《李鸿章》结论,本书从梁启超一生所著千余万字作品中,精选各个时期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各类文章,从中可管窥中国近代史上这位百科全书式的伟人渊博的学问与卓越的贡献。梁启超的学术研究广涉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学贯中西,囊括古今。一生著述甚丰,影响不止一代人。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库存现货实拍,下单即可发货,可读性强,参考价值高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与大师一起读历史:《李鸿章》结论,本书从梁启超一生所著千余万字作品中,精选各个时期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各类文章,从中可管窥中国近代史上这位百科全书式的伟人渊博的学问与卓越的贡献。梁启超的学术研究广涉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学贯中西,囊括古今。一生著述甚丰,影响不止一代人。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库存现货实拍,下单即可发货,可读性强,参考价值高 ¥69.00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李鸿章和他的幕僚们,李鸿章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长期手绾兵符,掌控装备精良的淮军,创建北洋海军,出任封疆大吏,活跃在晚晴政坛四十年之久,这一路扶摇的背后,值得探究的是他和他的幕僚们。晚清重臣李鸿章和他的幕僚,读中国近代史,势不得不提李鸿章;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李鸿章必为19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现货实拍图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李鸿章和他的幕僚们,李鸿章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长期手绾兵符,掌控装备精良的淮军,创建北洋海军,出任封疆大吏,活跃在晚晴政坛四十年之久,这一路扶摇的背后,值得探究的是他和他的幕僚们。晚清重臣李鸿章和他的幕僚,读中国近代史,势不得不提李鸿章;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李鸿章必为19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现货实拍图 ¥65.00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与大师一起读历史:《李鸿章》结论,本书从梁启超一生所著千余万字作品中,精选各个时期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各类文章,从中可管窥中国近代史上这位百科全书式的伟人渊博的学问与卓越的贡献。梁启超的学术研究广涉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学贯中西,囊括古今。一生著述甚丰,影响不止一代人。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库存现货实拍,下单即可发货,可读性强,参考价值高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与大师一起读历史:《李鸿章》结论,本书从梁启超一生所著千余万字作品中,精选各个时期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各类文章,从中可管窥中国近代史上这位百科全书式的伟人渊博的学问与卓越的贡献。梁启超的学术研究广涉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学贯中西,囊括古今。一生著述甚丰,影响不止一代人。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库存现货实拍,下单即可发货,可读性强,参考价值高 ¥65.00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中国家谱通论(精装本)本书共分经纬两篇,系统论述中国家谱五千年来的起源、诞生、兴盛、转型、完善、普及和新修,其中许多论述和观点都是中国家谱研究方面的创新,填补中国在家谱系统研究方面的空白,具体内容包括中国家谱的起源、诞生、兴盛、转型、普及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书专门有一章介绍少数民族家谱。分析研究少数民族家谱,可以了解我国各少数民族历史发展沿革和文化习俗,品相好,实用性强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中国家谱通论(精装本)本书共分经纬两篇,系统论述中国家谱五千年来的起源、诞生、兴盛、转型、完善、普及和新修,其中许多论述和观点都是中国家谱研究方面的创新,填补中国在家谱系统研究方面的空白,具体内容包括中国家谱的起源、诞生、兴盛、转型、普及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书专门有一章介绍少数民族家谱。分析研究少数民族家谱,可以了解我国各少数民族历史发展沿革和文化习俗,品相好,实用性强 ¥188.00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日记里的教育世界:晚清、民国士人日记阅读札记(精装本)本书是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田正平先生多年来研读晚清和民国部分士人,如曾国藩、黄炎培、胡适、竺可桢、郑天挺、朱自清等的日记后,给我们展示的一部独特的近代教育史研究专著。作者勾勒出大变革时代下教育转型的丰富内涵,为我们深入认识和评论那段逝去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库存现货实拍,下单即可发货,可读性强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日记里的教育世界:晚清、民国士人日记阅读札记(精装本)本书是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田正平先生多年来研读晚清和民国部分士人,如曾国藩、黄炎培、胡适、竺可桢、郑天挺、朱自清等的日记后,给我们展示的一部独特的近代教育史研究专著。作者勾勒出大变革时代下教育转型的丰富内涵,为我们深入认识和评论那段逝去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库存现货实拍,下单即可发货,可读性强 ¥89.00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牛棚杂忆/季羡林代表作品精装典藏版,《牛棚杂忆》是一本用血换来、和泪写成的书,它不为仇恨和报复而写,而是怀着爱与祝福,期待那场浩劫可以成为我们民族的一面镜子,照见人性的恶和善、丑与美,让人们时时警醒,不再重蹈疯狂。如此,作为一个记录者,作者这段九死一生的经历,也就能够因为被阅读而获得其意义和价值。《牛棚杂忆》写于1992年,但到了1998年才拿出来出版,可见其出版不易,品相好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牛棚杂忆/季羡林代表作品精装典藏版,《牛棚杂忆》是一本用血换来、和泪写成的书,它不为仇恨和报复而写,而是怀着爱与祝福,期待那场浩劫可以成为我们民族的一面镜子,照见人性的恶和善、丑与美,让人们时时警醒,不再重蹈疯狂。如此,作为一个记录者,作者这段九死一生的经历,也就能够因为被阅读而获得其意义和价值。《牛棚杂忆》写于1992年,但到了1998年才拿出来出版,可见其出版不易,品相好 ¥56.00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本书对晚清名臣李鸿章从发迹到去世的重要奏折与信函进行独到的解读,从中可看出李鸿章由幕僚到封疆大吏到晚清重臣的发迹轨迹,也可看出晚清帝国逐步崩溃的全过程。李鸿章的官场心机、政治手段,尤其是其向中央打报告功夫堪称一绝。可以这么说,凡是有上下级关系存在的地方,《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都值得反复研读和收藏。品相如图,保证正版图书,库存现货实拍,下单即可发货,可读性强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本书对晚清名臣李鸿章从发迹到去世的重要奏折与信函进行独到的解读,从中可看出李鸿章由幕僚到封疆大吏到晚清重臣的发迹轨迹,也可看出晚清帝国逐步崩溃的全过程。李鸿章的官场心机、政治手段,尤其是其向中央打报告功夫堪称一绝。可以这么说,凡是有上下级关系存在的地方,《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都值得反复研读和收藏。品相如图,保证正版图书,库存现货实拍,下单即可发货,可读性强 ¥52.00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中国名人大传:李鸿章传,本书以人物经历为主要线索,叙述了“晚清名臣”李鸿章攻打太平天国、剿灭捻军、建立北洋水师、支持洋务运动、签订条约等一系列政治活动。用不同于历史评价的客观视角,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形象。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库存现货实拍,下单即可发货,可读性强,参考价值高,适合收藏与阅读,洋务运动的失败宣告了李鸿章创办的官督商办的官僚资本主义必然失败的命运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中国名人大传:李鸿章传,本书以人物经历为主要线索,叙述了“晚清名臣”李鸿章攻打太平天国、剿灭捻军、建立北洋水师、支持洋务运动、签订条约等一系列政治活动。用不同于历史评价的客观视角,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形象。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库存现货实拍,下单即可发货,可读性强,参考价值高,适合收藏与阅读,洋务运动的失败宣告了李鸿章创办的官督商办的官僚资本主义必然失败的命运 ¥49.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程小娟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11
  • 版次 1
  • ISBN 9787509752654
  • 定价 6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5页
  • 字数 29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God的汉译史:争论接受与启示》引入了互动交流类方法论范式,从翻译和接受两个层面系统论述了God的汉译这一重要的文化交流事件。在翻译层面,以明末清初至20世纪初传教士关予God译名的争论历史为背景,详细剖析了《教务杂志》1875年至1877年、1890年至20世纪初发表的译名讨论文章,提炼出传教士间的主要分歧:对“God”原文和译入语理解的分歧,对中国读者和传教士翻译传统理解的分歧;考察了传教士在争论中提出的不同解决方案。在接受层面,分别考察了明末清初、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中国士大夫、神学家、现代作家等群体对God及其译名的独特理解和接受。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反思了网扰译名问题的“可译性”、“诠释冲突”、“传播的两难”等问题,尝试从历时的、诸种张力不断变动的、传播者与接受者交流互动的角度为这些问题寻找出路。
【作者简介】
  程小娟,文学博士,河南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圣经文学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圣经汉译史、圣经文学和比较文学,发表过《(教务杂志)关于(圣经)汉译中传达问题的讨论》(《宗教学研究》2012年第3期)、《(教务杂志)“译名之争”的传播学透视》(《浙江学刊》2009年第5期)等论文。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方法论
三本书各部分内容简介
四本书期望获得的成果
五用语说明

上篇传教士关于“God”汉译问题的讨论及其引起的反思
小引
第一章圣经汉译中“God”翻译讨论的历史
第一节明末清初天主教的译名之争
第二节新教早期的译名争论
第三节1877年在华新教传教士大会前后的译名讨论
第四节1890年在华新教传教士大会前后的译名讨论
第二章新教传教士译名讨论中的主要分歧
第一节传教士对原文理解的分歧
第二节传教士对译人语理解的分歧
一对中国宗教观念厦语言的总体看法
二对“上帝”的理解
三对“神”及“灵”的理解
第三节传教士对当下读者的不同看法
一读者的理解是否可靠
二读者之间的理解差异
三对读者理解案例的理解分歧
第四节传教士对自身传统的不同理解及其个人取向的差异
一对西方传统的不同理解
二对传教士之中国传统的取舍与理解分歧
三个人取向的差异
第三章新教传教士提出的译名解决方案
第一节妥协的方案
一妥协共存
二妥协统一
第二节不妥协的方案
一反对当下的妥协方案
二交给时间和中国基督徒
第四章对传教士译名讨论的反思
第一节可译与不可译之间
一翻译理论的分歧
二传教士问的分歧
三“必须表述”下的追寻
第二节诠释的冲突与解决
一诠释的冲突——共时的考察
二解决的趋势——历时的考察
第三节传播中的两难与犹疑
一求同与求异之间
二学习——含混带来的困难与解决

下篇God在中国历史上的接受情况及其对译名问题的启示
小引
第一章明末清初士大夫对G0d及其译名的理解
第一节从教者的理解
一徐光启
二李之藻
三杨廷筠
四王征
五严谟
第二节反教者的理解
第二章19世纪新教接受者对G0d及其译名的理解
第一节新教早期接受者梁发和洪秀全对译名的理解
一梁发对cod中文译名的理解
二洪秀全与拜上帝教对译名的接受
第二节在《万国公报》“圣号”讨论中中国作者群对译名的理解
一独立的观点
二理性的证明
三宽容的态度
第三章20世纪上半叶G0d的接受情况
第一节基督教神学家在上帝观方面的调适
第二节受基督教影响的现代作家的接受
一理解耶稣:伟大的人格
二冰心:爱的造物者
三许地山:非-神论的上帝
四曹禺:作为神秘主宰的上帝
五萧乾:被质疑的上帝
余论:从接受角度对译名问题的再思考
一可译与不可译的再思
二诠释的再思
三传播的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