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药活性天然产物及其分离技术
  • 农药活性天然产物及其分离技术
  • 农药活性天然产物及其分离技术
  • 农药活性天然产物及其分离技术
  • 农药活性天然产物及其分离技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农药活性天然产物及其分离技术

15 3.1折 49 八五品

仅1件

黑龙江哈尔滨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姬志勤、刘伟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2

上书时间2024-02-26

轩的书屋

三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姬志勤、刘伟 著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1
  • 版次 1
  • ISBN 9787122066954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3页
  • 字数 36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农药活性天然产物及其分离技术》以新农药创制为目的,从农药学的角度介绍了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技术、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天然产物农药活性成分的筛选及评价方法,并通过部分实例介绍了植物源和微生物源农药活性成分的分离方法,对源于植物和微生物的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进行了总结,同时介绍了其他未产业化的农药活性天然化合物。
  《农药活性天然产物及其分离技术》可供从事农药研究与开发,特别是从事新农药创制的研究生、科研及教学人员参考。
【目录】
1农药活性天然产物概述1
1.1农药活性天然产物研究的意义1
1.2农药活性天然产物与生物农药3
1.3农药活性天然产物研究的一般程序4
参考文献5

2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技术7
2.1活性物质的提取7
2.1.1超临界流体提取法8
2.1.2超声波提取法9
2.1.3微波提取法10
2.2活性成分的分离10
2.2.1沉淀11
2.2.2分馏12
2.2.3结晶12
2.2.4液液分配13
2.2.5逆流色谱16
2.2.6薄层色谱30
2.2.7开口柱色谱39
2.2.8真空柱色谱49
2.2.9高效液相色谱50
2.2.10反相离子对色谱的应用67
2.3分离工作的一般程序71
2.4活性成分分离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72
参考文献74

3HPLCMS技术在天然产物分离中的应用77
3.1概述77
3.2质谱仪77
3.2.1离子源78[1]
3.2.2质量分析器89
3.2.3串接质谱93
3.3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96
3.3.1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对于天然产物研究的意义96
3.3.2HPLCMS分析方法的建立98
3.3.3HPLCMS定性分析天然产物103
参考文献126

4农药活性天然产物的筛选127
4.1建立生物活性筛选体系的意义127
4.2杀虫杀螨活性筛选体系128
4.2.1昆虫活体生物筛选模型128
4.2.2离体杀虫活性筛选模型134
4.3杀菌活性筛选体系137
4.3.1微生物活体筛选方法137
4.3.2离体抑菌活性筛选方法143
4.4除草活性筛选体系146
4.5以特定化合物为目标的筛选体系149
4.6生物活性的液质联用筛选法151
4.7活性植物和微生物的筛选与评价152
4.7.1活性植物的筛选152
4.7.2活性微生物的筛选154
4.8活性生物的评价164
4.8.1活性植物的评价164
4.8.2活性微生物的评价165
参考文献166

5植物源农药167
5.1植物源农药研究概述167
5.1.1植物源农药的历史与现状167
5.1.2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内容168
5.2植物源农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170
5.2.1美国扁柏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171
5.2.2杠柳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172
5.2.3透骨草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173
5.2.4苦皮藤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174
5.2.5Solanumarundo根皮中除草活性成分的分离178
5.2.6芸香中抑菌活性成分分离178
5.3植物源杀虫活性化合物179
5.3.1产业化的植物源杀虫剂179
5.3.2其他植物源杀虫活性物质194
5.4植物源杀菌活性成分204
5.4.1产业化的植物源杀菌剂204
5.4.2其他植物源杀菌活性物质205
5.5植物源除草活性成分208
参考文献213

6微生物源农药215
6.1微生物源生物活性成分研究概述215
6.1.1研究微生物活性代谢物的意义215
6.1.2微生物代谢物研究历程216
6.1.3已知微生物活性代谢物的来源217
6.1.4微生物代谢物的生物活性类型218
6.1.5微生物代谢物的化学结构类型221
6.2发现新抗生素的策略222
6.2.1扩大微生物的来源222
6.2.2组合生物合成225
6.2.3抗生素耐药性诱变技术226
6.3抗生素的高通量筛选技术226
6.3.1基于靶标的高通量筛选226
6.3.2基于宏基因组学的开发策略227
6.4抗生素分离的一般程序228
6.4.1抗生素的早期鉴别228
6.4.2发酵液的预处理232
6.4.3有效成分的提取235
6.4.4有效成分的分离236
6.5抗生素分离实例237
6.5.1秦岭链霉菌次生代谢物中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237
6.5.2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alboflavus)313菌株次生代谢物中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241
6.5.3苦皮藤内生真菌Hd3菌株次生代谢物中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244
6.5.4苦皮藤内生真菌A10菌株次生代谢物中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247
6.5.5除草霉素的分离249
6.5.6homoalanosine的分离250
6.5.7phosphonothrixin的分离251
6.5.8maculosin的分离252
6.6农用抗生素254
6.6.1农用抗生素研究概况254
6.6.2商品化的微生物源杀虫剂254
6.6.3其他微生物源杀虫活性化合物260
6.6.4商品化的微生物源杀菌剂266
6.6.5其他微生物源杀菌活性物质276
6.6.6商品化的微生物源除草剂280
6.6.7其他微生物源除草剂活性物质281
参考文献28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