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录片导论(小16开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纪录片导论(小16开1)

53 八五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尼可尔 著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1-07-1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尼可尔 著
  •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7
  • 版次 1
  • ISBN 9787106024215
  • 定价 4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 页数 234页
【内容简介】
  《纪录片导论》涉及下面一些问题:
  第一章提出了“为什么道德问题对于纪录片的制作很重要?”。因此本章探究了关于纪录片伦理道德的一些方面,并提出它们与故事片所带来的道德问题的各种类型有什么不同。
  在第二章里,我们询问“纪录片与其他电影类型的区别在哪里?”并考察在解答这个问题时可采取的多种互为补充的方式。在这一章我们会首次领略到纪录片的历史维度,当然侧重点还是不同历史时期重复出现的影片性质和状况。
  第三章的问题是“什么赋予了纪录片电影属于自己的嗓音?”。在这个问题中我们介绍了从修辞学引入的概念,以展示纪录片如何始终受惠于修辞传统,以及纪录片制作者如何像个老练的演说家那样,通过他(或她)的努力来表达那些要求社会舆论关注和解决的议题。
  第四章的问题是希望了解“纪录片表现什么?”。它着眼于能够为纪录片提供内容或者主题的那些议题的某些特点,特别是那些由纪录片提出的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回避了科学上的或者纯逻辑上的解释。由于这些议题依赖于经常变更的设想和意义,因此它们会呼唤诸如纪录片这样的表现形式,来使我们信服一种优于其他方式的办法的意义。
  第五章的问题是询问“纪录片制作是如何起步的?”。这个问题是为了质疑一些关于纪录片的流行的设想,比如有人认为它与路易·卢米埃尔开创的那一类型的早期电影如《工厂大门》(WorkersLeavingtheFactory,1895年)是一样的,有的则认为它通常与非故事片相同。这一章针对20世纪20年代后期以来,构成纪录片惯例的四种起了一定作用的不同方式进行了识别分析。
  第六章试图通过区分纪录片的六种不同模式或种类,来解读“纪录片的类型有哪些?”。每一个模式都有自己代表性的制作者、典型的影片,以及有制度支持和观众期待中的形式。上述六种模式在任何特定时期都能用来提供一部作品的结构组织,即使这部电影慷慨地把所有模式都结合了起来。
  第七章提出了“纪录片如何反映社会和政治问题?”。与第四章和第五章一样,这一章也是从历史的角度切入,探讨了社会的中心议题如何在纪录片中有所呈现,以及这个议题如何与国家民族问题、女性主义问题、政治身份问题、多元文化主义和混合身份等问题发生紧密联系。
  最后,第八章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写出有影响力的纪录片评论?”。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简单提到一些组织论文结构的基本步骤,并假设了一个写作课题和两种对此可能的反应。本章因此提供了这两篇范文,它们对一部经典纪录片,即罗伯特·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1922年)的观点截然不同,试图据此说明学生们自己的观点或论文是怎样占据了对一部给定电影的评论写作的核心地位。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