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教育力
  • 大学教育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学教育力

10 4.5折 22 九品

仅1件

上海嘉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金子元久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9-29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日]金子元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9
  • 版次 1
  • ISBN 9787561767085
  • 定价 2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以知识经济和全球化为背景,作者从大学的理念、组织制度、课程架构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等多维角度,结合历史发展和国际比较,在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上,综合而深入地刻画大学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大学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克服挑战、重塑和提升当代大学教育力的根本途径。书中研究的所有问题都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同样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问题,非常有借鉴意义。本书写作风格严谨且深入浅出,无论是高等教育研究者和相关专业的高校学生,还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和管理人员,甚至关注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一般读者都可以从中受益。
【目录】


中文版前言:面对时代的呼唤

中文版序——东亚的大学教育模式:中国、日本和韩国

前言:大学的教育力量

  一、大学教育无用吗?

  二、社会的变革必然导致大学的变革

  三、大学教育应该追求怎样的目标?

序章  大学的“教育力量”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  大学的教育力量

    一、大学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影响

    二、学生的四种类型

  第二节  作为成长环境的大学

    一、影响“态度”的要因——学力、社会认识和自我认识

    二、阶段转换的两个类型

  第三节  大学教育的构造与“射程”

    一、大学教育的目的

    二、大学教育的方法

    三、规定大学教育“射程”的要素

  第四节  本书的构成

第一章  大学教育的源流和嬗变

  第一节  大学的成立

    一、历史上人类社会对大学的期待

    二、组织文化与课程

    三、从中世纪到现代

    四、大学教育的三个源流

  第二节  专业人士的培养及其枯燥性,

    一、国民教育与官僚培养

    二、法国职业技术学院模型的影响

  第三节  “博雅教育”的多义性及其误解,123

    一、探究取向与古典取向

    二、博雅教育的历史发展

  第四节  “洪堡精神”及其束缚

    一、学术性真理探求的理念

    二、影响教师自我规定的洪堡精神

  第五节  工业化、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

    一、高等教育的爆炸式扩大

    二、大学的大众化与教养教育的变化

第二章  大学教育的美国模式

  第一节  美国社会与大学教育

    一、“填鸭式”教学传统

    二、研究的出现

    三、美国模式大学教育的形成

    四、选修科目制度的形成和博雅教育内涵的重构

    五、通识教育的诞生

  第二节  美国社会与大学的使命

    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

    二、支撑民主社会公民意识的形成

    三、专业学术知识的传递

  第三节  大学的教学组织

    一、教学组织

    二、多元性大学组织

    三、本科教育的环境

    四、入学与升级的制度框架

  第四节  教学课程的三大特征

    一、学习的幅度与阶梯

    二、教学实践

    三、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学习经历的整合

    四、普及化与国际化

第三章  大学教育的日本模式

  第一节  日本大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源自职业教育的起步阶段

    二、高等教育的二元结构

    三、战后的大学改革

  第二节  大学理念——社会共识的缺位

  第三节  制度与组织

  第四节  教学课程

    一、以研究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二、薄弱的控制机构

    三、组织的教育力量

第四章  大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

  第一节  知识爆炸、知识社会化和全球化

  第二节  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冲击

  第三节  青年期的蜕变

  第四节  大学教育的课题:目的、过程和机制

第五章  职业能力、核心能力和教养

  第一节  大学教育和职业之间的关系——两个基本模式

    一、职业知识模式

    二、日本模式

    三、日本模式的瓦解

  第二节  核心能力与大学教育

  第三节  重新审视教养教育的价值

    一、基础能力与教养

    二、如何构建日本的“教养”

    三、通过专业教育进行教养教育

第六章  大学教育力量的形成和强化

  第一节  大学教育力量产生的基础

    一、主体性参加和深入体验的获得

    二、如何建构学习框架

  第二节  教育力量强化的战略选择

    一、教育和学习框架的再构筑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三、激发动机和意义化

  第三节  教育改革手段的清单

第七章  大学教育力量的基础

  第一节  教育组织的治理结构

  第二节  监控和改善据点

    一、从多个角度测量大学教育的影响

    二、教育改善的据点

  第三节  教育力量形成的财政基础

  第四节  有利于教育质量改善的社会机制

  第五节  作为社会整体投资的高等教育

  第六节  结论

第八章  本科阶段课程改革的问题和对策

  第一节  社会和大学教育

    一、21世纪的:吐会和大学教育

    二、大学教育和职业社会的相关性

    三、大学教育的效果

    四、质量保障、效率和社会问责

  第二节  重视结果的价值取向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荤视结果f勺取向

    二、以教育结果测量为目的的教育测验

    三、教育结果测量和控制功能之间的联系

    四、学习成绩测验措施中的问题

  第三节  建立综合的评价和控制机制

    一、古典模式

    二、重视结果模式

    三、教与学过程监控模式

  第四节  结论

附章  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模式

  第一节  政策大转型:从稳步发展走向规模的迅速扩大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和结构变化

    一、高等教育机会的市场化

    二、科学研究的市场化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对金融市场的依存度加深

    四、高等院校的治理结构

  第三节  从中日比较的角度审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