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大国性格978750048475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大国性格9787500484752

10.01 2.1折 48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艾米尔·路德维希|译者:杨成绪//潘琪

出版社中国社科

ISBN9787500484752

出版时间2010-05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9787500484752

上书时间2024-05-08

书匠老刘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德国人》是德国著名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创作的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诗。它刻画了德国从公元800年到20世纪40年代的盛衰史。这不是一部通常的编年史,而是通过对德国历史风云人物有血有肉的描绘,使读者似乎身历其境,重温千百年来的德国人历史。
作者怀着爱恨交织的心情,回顾德国人非同寻常的历史。他以挚爱的笔触探讨德国人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奥秘。在他看来,浮士德身上永无休止的渴求精神,是德国人最大的动力。德国人正是以这种严肃认真、孜孜以求、永不满足的精神,攀登人类文化的高峰。

目录
译者前言
作者原序
楔子
第一卷  统治世界之梦
  从卡尔大帝到古腾堡(800—1500)
第二卷  教义的斗争
  从路德到开普勒(1500—1650)
第三卷  国家与精神的分裂
  从大选帝侯到歌德(1650—1800)
第四卷  世界公民及民族主义分子
  从贝多芬到俾斯麦(1800—1890)
第五卷  衰落
  从威廉二世到希特勒(1890—1940)

内容摘要
 本书写成于美国加州,1941年用英文出版,正值全世界对德国民族之所作所为不仅困惑、惊愕,而且仇恨并愤怒的时刻。该书在二战之后湮没了近40年。1980年在美国重版。本书正标题为“德国人”(THEGERMANS),副标题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DoubleHistoryofaNation),显示作者力图用心理学上的“人格分裂”为理论框架,描述日耳曼民族“内心分裂”的历史。
本书重点描述公元800年至20世纪40年代德国的兴衰:发明活版印刷的古腾堡,终身从事宗教改革的路德,为牛顿万有引力奠定基础的天文学家开普勒,狂飚运动中兴起的伟大文学家歌德,愤世嫉俗的天才音乐家贝多芬……德国人的精神里,严肃认真,孜孜以求,永不满足,攀登人类文明高峰,这是作者“崇敬”的一面;而凶残野蛮,背信弃义,怯懦狠毒,野心勃勃,妄想征服世界,这是作者“很反感”的一面。

精彩内容
 查理大帝和文化精神——持刀剑的基督——皇帝的继承人查理查理大帝(742—814)是日耳曼三四个具有才干的统治者之一,是他,第一个向往世界帝国,这是无数日耳曼人千年来梦寐以求的,是今天再次占领了他们心灵的梦想。这一梦想不时诱使查理大帝开始征战邻邦,一再获胜。然而,虽非他本人所愿,他却是日耳曼民族分裂的种子,他始终认为自己是法兰克人,而不是日耳曼人,犹如一千年以后的俾斯麦,始终认为自己是普鲁士人一样。
这种情况可能只出现在一个伟大人物身上,而且在8世纪。日耳曼民族的文化知识尚处在非常低下的水平。关于查理的历史虽然只有很少文字记载,然而对子孙后代还是留下了一些不可磨灭的痕迹。
我们可以想象,庄严的法兰克国王正襟危坐,努力学习,掌握了读书本领后,他开始试图书写类似德文文法那样的东西。当他的艾克斯拉沙佩勒宫廷用优美的拉丁文装饰起来后,他已收集了不少古老的日耳曼民间传说,记录了一些日耳曼历史。圣·博尼费斯等其他大人物从来不和稍微脱离教规的人说话或共桌进餐,但是查理大帝在穆罕默德侵略法兰克后不久就给哈隆·阿尔·拉西德写信和送礼物去,在偶然的戎马倥偬间隙,他常常说,“让我们做些使今天有纪念意义的事情吧。不要让别人指责我们白白浪费光阴!”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责任感和在他以前没有任何日耳曼人享有过的威信。对于人们的记忆来说,这样的话比任何战役更有生命力,因为它具有普遍意义和足以使后辈仿效并得到鼓励的力量。
查理大帝身材高大茁壮,精神饱满乐观,对世界具有远大的目的。他喜欢讲话并讲得很好,语句清晰服人。虽然他性格专横急躁,但所有关于他的记载,都认为他和蔼可亲。谁也弄不清他到底有多少孩子,但在他60—70岁期间,他还生了一个女儿和三个儿子。他非常钟爱自己的女儿,为了能与她们终生为伴,他不答应她们出嫁,但可以自由谈情说爱,并认他们的孩子为自己的孙辈。他曾经为一个爱妻的亡故而悲哀了好几年。这位爱妻曾丢失过一枚魔术戒指,他常常在艾克斯拉沙佩勒皇宫他爱妻丢失戒指的水池旁边长时间地默坐。
世界对查理大帝的思想早就有所察觉,至少在一件事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公元781年,查理大帝从朗古博特出发夺取意大利几年以后,战争已稍事平息,他重新访问了这个国家,当他站立在一座代表千年文化的古老
的纪念碑前时,他深深地被这个国家的优秀文化和相比之下他自己民族的愚昧无知缺少文化这一事实所震动。不像今天的野蛮主义者,查理大帝承认一个国家的优秀文化,虽然这个国家有可能被武力所征服。这位第一个条顿族皇帝把意大利的核桃树和杏树移栽到他自己北方的花园里去,这一
事实最雄辩地说明了日耳曼人是如何地向往着美丽的南方。与此同时,为了更崇高的任务,查理大帝在他40岁时,不畏旅途艰险,亲自骑马越过1.2万英里,去学习这个被征服国家的文化与精神。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从比萨、帕尔玛,穿过阿尔卑斯山带回自己宫里五六位从事文学和传奇的学者。给予他们与亲王一样的俸禄及充分的创作自由。享有这种待遇的人即使在社会上也令人另眼相看,因为当时连高级官员都得不到充分的自由。而在另一方面,他严格控制贵族,不断地派出暗探,经常是一名教职人员和一名文官,到男爵的庄园去看看,他们是否荒芜了给他们的领地。
查理大帝比较轻易地征服了朗古博特和巴伐利亚,但为了征服萨克森,他却花了30年的时间,并且即使在征服后,也只在短暂的时间内维持他的统治。出于日耳曼人的预感,这个实际上分裂为很多部落的强大的民族抗拒法兰克人,更反对查理企图借以征服他们的基督教。日耳曼人第一次互相在战场上厮杀。因为萨克森人狂热地坚持古老的信念,禁止信仰基督教,违者处死,而法兰克人决心以自己手中的刀剑,把基督教强加于他们。即使查理大帝不惜一次杀戮4500名萨克森人,这也是以基督的名义进行的。
这一切使查理大帝陷入严重的冲突之中。萨克森人不禁要问,自由平等在哪里?新的信仰不是这样向他们许诺的吗?一次,一个被俘的萨克森贵族维杜肯特与查理大帝在一起吃饭,虽然两人坐在不同的桌子上,维杜肯特还是看见了在他们面前台阶上的一些乞丐。
“看来您的基督生活很贫困”,维杜肯特嘲笑这位幸运儿,“难道要
我向那几位已经被你饿死的基督低头吗?”查理大帝面红耳赤。编年史记载下了这段话。
查理大帝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要人物时已快六十岁了。应当时受到重大压力的教皇的请求,查理大帝进军罗马,把教皇的敌人打得粉碎。
P15-17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