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学基础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学基础

5.8 1.7折 35 八五品

库存37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孟静岩、李净 编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65511608

上书时间2023-10-30

智愚图书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孟静岩、李净 编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3
  • 版次 1
  • ISBN 9787565511608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9页
  • 字数 41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全国高等院校中药类专业“十二五”规划建设教材
【内容简介】
  中医学基础是学习中医药学的入门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中医学基础是由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技能所组成的基本理论体系。全书共分为11章,包括绪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发病与病机、诊法、辩证、养生与防治,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的基本特点、阴阳五行学说、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病因病机、诊断辩证方法、养生和防治原则等内容。
  《中医学基础》可供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和中医药院校的中药学、中药栽培、药学、药学经济与管理、康复、护理等相关专业本科教学使用。
【目录】
第1章绪论
1.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1.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1.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1.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1.2.1整体观念
1.2.2辨证论治
1.3《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1.3.1《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1.3.2《中医学基础》的学习方法
1.4小结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2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2.1阴阳学说
2.1.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1.2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2五行学说
2.2.1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2.2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3小结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3章藏象
3.1概述
3.1.1藏象学说的形成
3.1.2脏腑的特点及区别
3.1.3藏象学说的特点
3.2五脏
3.2.1心
3.2.2肺
3.2.3脾
3.2.4肝
3.2.5肾
3.3六腑
3.3.1胆
3.3.2胃
3.3.3小肠
3.3.4大肠
3.3.5膀胱
3.3.6三焦
3.4奇恒之腑
3.4.1脑
3.4.2髓
3.4.3骨
3.4.4脉
3.4.5女子胞
3.5脏腑之间的关系
3.5.1脏与脏的关系
3.5.2脏与腑的关系
3.5.3腑与腑的关系
3.6小结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4章精、气、血、津液
4.1精
4.1.1精的基本概念
4.1.2精的生成
4.1.3精的输布
4.1.4精的功能
4.2气
4.2.1气的基本概念
4.2.2气的生成
4.2.3气的运动
4.2.4气的功能
4.2.5气的分布与分类
4.3血
4.3.1血的基本概念
4.3.2血的生成
4.3.3血的运行
4.3.4血的功能
4.4津液
4.4.1津液的基本概念
4.4.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4.4.3津液的功能
4.5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5.1精与气的关系
4.5.2气与血的关系
4.5.3气与津液的关系
4.5.4血与津液的关系
4.6小结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5章经络
5.1经络系统的组成
5.1.1经脉
5.1.2络脉
5.1.3连属组织
5.2经络的循行分布
5.2.1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
5.2.2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5.3经络的生理功能
5.4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5.5小结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6章体质
6.1体质的形成
6.1.1先天因素
6.1.2舌天因素
6.1.3其他因素
6.2体质的分类
6.3体质与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6.4体质学说的应用
6.4.1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6.4.2阐释发病原理
6.4.3解释病理变化
6.4.4指导辨证
6.4.5指导治疗
6.4.6指导养生
6.5小结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7章病因
7.1外感病因
7.1.1六淫
7.1.2疫气
7.2内伤病因
7.2.1七情内伤
7.2.2饮食失宜
7.2.3劳逸过度
7.3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
7.3.1痰饮
7.3.2瘀血
7.3.3结石
7.4其他病因
7.4.1外伤
7.4.2寄生虫
7.4.3药邪
7.4.4医源性致病因素
7.4.5先天因素
7.5小结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8章发病与病机
8.1发病
8.1.1发病原理
8.1.2影响发病的因素
8.1.3发病类型
8.2基本病机
8.2.1邪正盛衰
8.2.2阴阳失调
8.2.3气、血、津液失常
8.2.4气、血、津液关系失调
8.2.5内生五邪
8.3疾病的传变
8.3.1传变的形式
8.3.2影响传变的因素
8.4小结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9章诊法
9.1望诊
9.1.1望神
9.1.2望面色
9.1.3望形态
9.1.4望头项五官
9.1.5望舌
9.1.6望皮肤
9.1.7望二阴
9.1.8望排出物
9.2闻诊
9.2.1听声音
9.2.2嗅病气
9.3问诊
9.3.1一般问诊
9.3.2问现在症状
9.4切诊
9.4.1脉诊
9.4.2按诊
9.5小结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10章辨证
10.1八纲辨证
10.1.1表里辨证
10.1.2寒热辨证
10.1.3虚实辨证
10.1.4阴阳辨证
10.2脏腑病辨证
10.2.1五脏病辨证
10.2.2六腑病辨证
10.2.3脏腑兼病辨证
10.3气、血、津液病辨证
10.3.1气病辨证
10.3.2血病辨证
10.3.3津液病辨证
10.3.4气、血、津液同病辨证
10.4小结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11章养生与防治
11.1养生
11.1.1养生的重要意义
11.1.2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11.2预防
11.2.1未病先防
11.2.2既病防变
11.3治则
11.3.1扶正祛邪
11.3.2标本先后
11.3.3正治反治
11.3.4调整阴阳
11.3.5三因制宜
11.4小结
阅读材料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