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恒的敌人
  • 永恒的敌人
  • 永恒的敌人
  • 永恒的敌人
  • 永恒的敌人
  • 永恒的敌人
  • 永恒的敌人
  • 永恒的敌人
  • 永恒的敌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永恒的敌人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5.53 7.1折 36 全新

库存3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著,李以亮 译,一頁 出品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41601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28963149

上书时间2024-11-23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诗歌是崇高的道路,带我们到*远的地方。”

 

作为我们时代*天赋的诗人之一,亚当•扎加耶夫斯基的作品已成为当代经典。无论是诗人还是散文写作者,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以明晰的智慧和简洁的风格进行创作。他作品中略带讽刺的幽默、些微的怀疑,以及历史黑暗面的永恒之感为其在国际上赢得了一批忠实拥趸。

在《永恒的敌人》中,扎加耶夫斯基怀着某种自我意识重新审视了同胞切斯瓦夫•米沃什的抒情、他描绘的“二战”前的波兰,以及米沃什式的悲悯、信仰与怀疑的混合。这部诗集再次探索了那些曾经定义他诗人生涯的主题——对地域、语言和历史的动人沉思。尤其令人动容的是,扎加耶夫斯基在此向相熟的朋友或在书本中相识的作家们致意——米沃什、塞巴尔德、布罗茨基和布莱克,这些诗歌与刻画家庭成员和挚爱之人的作品自然地融为了一体,展现出诗人博大的同情与关怀。《永恒的敌人》是艺术与日常生活的一次明亮的交汇。



作者简介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Adam Zagajewski,1945— )


 


波兰著名诗人、散文家,波兰“新浪潮”诗歌的代表诗人和主要理论阐述者。主要著作有诗集《无止境》、随笔集《另一种美》《捍卫热情》等。曾获特朗斯特罗姆奖、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格里芬诗歌奖终身成就奖、阿斯图里亚斯公主文学奖等多项权威大奖。


 


   李以亮


    诗人、译者。著有《逆行》,译有《希克梅特诗选》《无止境:扎加耶夫斯基诗选》《捍卫热情》《另一种美》《两座城市》。曾获宇龙诗歌奖、《诗探索》诗歌翻译奖、《西部》翻译奖等。



目录


 



在路上


车里的音乐


奥斯维辛的燕子


斯托拉尔斯卡街


家谱


卡梅里卡街


长街


塔德乌什·康托尔


威力电影院


圣体教堂


是否


彩虹


朋友们


西西里


静物画


暴风雪


诗歌寻求着光芒


 


 


第二辑


 


发音教师自戏剧学校退休


在一间小小的公寓


旧式礼拜


罗马,敞开的城



读米沃什


穿过这座城市


平凡的生活


和你一起听过的音乐


在大教堂脚下


不可能的友谊


雨滴


蝴蝶


在一个陌生的城市


卡莫利


博利亚斯科:教堂广场


斯塔列诺


双头男孩


我们的世界


小物品


保卫诗歌,等等


主题:布罗茨基


自画像,并非不带怀疑


交谈


老年马克思(一)


致亚历山大·瓦特的幽灵


夜晚是一只蓄水池


暴风雨


旧松奇的傍晚


布莱克


古迹游览笔记


苏巴朗


诺托


 


 


第三辑


 


乘火车沿哈得孙河旅行


希腊人


大船


台洛斯的艾丽娜


王国


锡拉库萨


被淹没的城市


喜歌



新年夜,2004


没有童年


听过的音乐


平衡


清晨


老年马克思(二)


海豚


管风琴调音


消防员的头盔


一只鸟在傍晚歌唱


等待一个秋天的日子


凯瑟琳·费里尔


生活不是一个梦


取决于


美国的太阳


雨中的天线


 


 


译后记



内容摘要

 “诗歌是崇高的道路,带我们到*远的地方。”


 


作为我们时代*天赋的诗人之一,亚当•扎加耶夫斯基的作品已成为当代经典。无论是诗人还是散文写作者,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以明晰的智慧和简洁的风格进行创作。他作品中略带讽刺的幽默、些微的怀疑,以及历史黑暗面的永恒之感为其在国际上赢得了一批忠实拥趸。


在《永恒的敌人》中,扎加耶夫斯基怀着某种自我意识重新审视了同胞切斯瓦夫•米沃什的抒情、他描绘的“二战”前的波兰,以及米沃什式的悲悯、信仰与怀疑的混合。这部诗集再次探索了那些曾经定义他诗人生涯的主题——对地域、语言和历史的动人沉思。尤其令人动容的是,扎加耶夫斯基在此向相熟的朋友或在书本中相识的作家们致意——米沃什、塞巴尔德、布罗茨基和布莱克,这些诗歌与刻画家庭成员和挚爱之人的作品自然地融为了一体,展现出诗人博大的同情与关怀。《永恒的敌人》是艺术与日常生活的一次明亮的交汇。



主编推荐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Adam Zagajewski,1945— )

 

波兰著名诗人、散文家,波兰“新浪潮”诗歌的代表诗人和主要理论阐述者。主要著作有诗集《无止境》、随笔集《另一种美》《捍卫热情》等。曾获特朗斯特罗姆奖、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格里芬诗歌奖终身成就奖、阿斯图里亚斯公主文学奖等多项权威大奖。

 

   李以亮

    诗人、译者。著有《逆行》,译有《希克梅特诗选》《无止境:扎加耶夫斯基诗选》《捍卫热情》《另一种美》《两座城市》。曾获宇龙诗歌奖、《诗探索》诗歌翻译奖、《西部》翻译奖等。



精彩内容

奥斯维辛的燕子

 

在营房的阒寂里,

在夏日的星期天的无声里,

燕子刺耳地尖叫。

 

是否这就是

人类的话语所剩下的一切?

 

 

彩虹

 

我回到长街,它的街道带有古老

污物的黑色光环—回到卡梅里卡,

街上的醉鬼在酒后的谵妄中

沮丧地等待着世界末日

仿佛安提阿的隐士,在这里

有轨电车长久地震动,

回到我的青春时期,它不愿

等待而离去,从长时间的禁食

和严格的守夜规定中消失,我回到

黑色的街巷和旧书店,

回到隐藏起情感和背叛的

种种计谋,回到懒散,

书本,厌烦,遗忘,茶水,

死亡,死亡带走了那么多

却不送一人回来,

回到卡齐米日,空空的街区,

甚至悲悼也是缺席的,

回到满是雨水、耗子、垃圾的城市,

回到童年,它像一个

水坑,坑里的汽油闪烁如彩虹,它蒸发掉了,

回到大学,大学仍然笨拙地

试着引诱又一代淳朴的青年,

回到一个连它的城墙

也出售的城市,因为它很早

就售出了它的忠诚和荣誉,回到

一个我不忠实地爱过的城市

而我什么也不能给与

除了我忘却和记得的一切

除了一首诗,除了生命。

 

 

保卫诗歌,等等

 

是的,保卫诗歌,崇高的风格,等等,

但也保卫一个小城夏日的傍晚,

那里花园飘香而猫静静地坐在

门前台阶,仿佛中国的哲人们。

 

 

诗歌寻求着光芒

 

诗歌寻求着光芒,

诗歌是崇高的道路

带我们到远的地方。

我们寻找光芒,在灰暗的时刻

在正午,在拂晓的烟囱,

甚至在巴士上,在十一月,

当年老的修士在我们身边点头。

 

一家中餐馆的招待员突然落泪

但没人知道原因。

谁知道,也许是一次探求,

像在海边的时刻,

当一艘捕鱼船出现在水平线

突然停住,长时间地一动不动。

还有深深的欢乐时刻

 

和无数焦虑的时刻。

让我想想,我请求。

让我坚持,我说。

夜间一阵冷雨落下。

在我城市的大街小巷

安静的黑暗很是卖力。

诗歌寻求着光芒。

 

 

夜晚是一只蓄水池

 

夜晚是一只蓄水池。猫头鹰歌唱。难民踏着草地上的道路

带着无尽的痛苦的窸窣。

你是谁,行走在这不安的人群里。

你又会成为谁,当白昼返回,

平常的问候环绕,你将会是谁。

 

夜晚是一只蓄水池。后一对舞伴在乡村舞会上舞蹈。

大海的波涛在喧叫,大风摇动着松树。

一只未知的手描画出黎明的笔。

灯光在褪色,一只马达阻塞。

在我们前面,生活的道路,天文学的一些瞬间。

 

 

听过的音乐

 

和你一起听过的音乐

不只是音乐

而流过我们血管的血

也不只是血液

我们感受到的欢乐

是真正的欢乐

而如果有谁应该感谢,

我现在就感谢他,

在不算太晚

和太寂静之前。

 

 

译后记

 

   《永恒的敌人》是扎加耶夫斯基在美国出版的第五部诗集,收入作者在2002 年后创作的新诗,有些发表在各种专业期刊上了,但并未单独出版过波兰语版集子,只是由诗人本人编选、由他诗歌的主要译者克莱尔·卡瓦纳女士翻译成了英语。此前,扎加耶夫斯基在纽约著名出版社法勒、斯特劳斯和吉鲁(Farrar,Straus and Giroux)先后出版了《震惊》(1985)、《画布》(1992)、《神秘主义入门》(1997)和《无止境:诗选与新诗》(2002)的英译本,这些诗集的出版,间隔通

常在五年左右。在出版这些诗集的时候,扎加耶夫斯基部分时间生活于美国,在休斯敦大学教授创意写作。《震惊》由米沃什作序,又被哈罗德·布鲁姆列入了著名的《西方正典》书目之中。而据作者本人称,《无止境》代表了他一生创作的“主要成果”,这很好理解,因为《无止境》毕竟是一部总结性的“选集”,差不多囊括了之前出版的几部诗集的全部精华。

   《永恒的敌人》出版时,扎加耶夫斯基已经结束在国外的漂泊生活,从巴黎回到了波兰古城克拉科夫定居(仍有一个学期去美国教书)。我记得扎加耶夫斯基在出席一次诗歌活动后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问他,他是否是一位职业诗人,扎加耶夫斯基幽默地表示自己“正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的路上”。可以说,扎加耶夫斯基在大部分时间里已经过上了一个职业诗人的生活:写作、旅行、阅读。而扎加耶夫斯基的诗歌写作,与他本人的生活是结合得比较紧密的,这也在《永恒的敌人》这本诗集里充分体现了出来。

集子里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反映的是诗人“在路上”的所见所感。在开篇诗作《星》中,诗人说“多年后我回到这里”—回到了波兰,因此随后便有不少篇什涉及作者在波兰的足迹。接着是一组极短的诗《在路上》—在欧洲,主要在意大利的行迹。诗人所到之处,意大利、法国、美国,他都留下了诗篇,这与诗人注重“即兴能力”应该有很大关系。扎加耶夫斯基曾经在文章里说,“即兴能力是波兰诗歌的一项伟大传统”,在密茨凯维奇、米沃什这样的大诗人身上都有充分体现。如果说纪游诗主要还是“即兴”,涉及诗人在波兰各处的诗章,则更多表现出怀旧和沉思的基调;这后一部分诗,尤其能够见出作者的才力和水准,时间与积淀的意义,大约也体现在这里。诗人往往看似随意的几行,就能道出一般人难以道出的深意。比如《奥斯维辛的燕子》:

 

            在营房的阒寂里,

            在夏日的星期天的无声里,

            燕子刺耳地尖叫。

 

            是否这就是

            人类的话语所剩下的一切?

 

    “二战”结束后,应该有很多人到奥斯维辛参观或者采访过,大概只有诗人留意到这里的燕子,“燕子刺耳地尖叫”,进而联想到人类的话语,在面对二十世纪这一悲剧时,是何等的苍白无力!这里,又回复到了扎加耶夫斯基曾表述过的主题:人类的恶与苦难是无法穿透的,就如黑暗本身;它存在过,却难以理解。但是后人不能、也不该遗忘,所以,“记忆”理应是诗歌的一个功能。我们完全可以将阿多诺的名言—“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倒过来理解,正如扎加耶夫斯基所言:阿多诺的说法固然是非常有道理的一道指令,却不意味着应该取消诗歌。毋宁说,在奥斯维辛之后进行诗歌写作,应该三思而行,甚或思考更多次。

    从本书精心编排的目录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纪游诗外,穿插了篇幅不小的“人物诗”。这些人或是诗人交往的友人,或是读书时读到的人物;有的诗作具有哀歌性质,有的诗作是评述性的。对于他们,诗人往往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理解,借由他们展开“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这充分显示了诗人写作的宽度和深度,也是我极其欣赏的地方。如果说走出去的、“在路上”的那些诗歌展开的是作者的直接经验,这一类“人物诗”则更多开掘了作者的“间接经验”。

    扎加耶夫斯基自称是一个拥有历史意识的诗人,这无疑是确切的;我要补充的是,他也是一位有着极强现实感的诗人,也许正因此,他的诗是“落地”的,并不虚幻,也很少晦涩或难以理解。在我看来,他的诗是亲切的、自然的,是很容易“进入”的那一类型,但并不是说他的诗歌没有难度(无论就写作,还是就阅读而言)。在这一点上,他跟他的同胞诗人米沃什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他们都“拒绝难以理解的诗歌”,而他们诗歌的难度,不在字面,不在修辞,而在思想和情感的独特发现与深度—要理解这些,的确也并非易事。

    扎加耶夫斯基的诗歌技艺,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非常成熟而稳定了,至少我没有看出存在什么明显的变化。除了写作方向(深入当代现实、历史、日常生活)的一贯性,他在诗歌技巧上也臻于统一和完善。毫无疑问,他是一位具有强烈知识分子气息的诗人,对哲学、文学和诗歌,都有着极为广泛的视野和见解,他的诗歌在历史、现实与审美要求之间,达到了一种理想的平衡,而这,也可以说是“波兰诗派”(Polish School)标志性的特征,它是经由几代波兰现代诗人共同努力而形成的诗学共识,扎加耶夫斯基继承、加入和发展了这一优秀的传统。

    扎加耶夫斯基自青年时代起就非常热爱哲学和音乐,他诗歌的思想性是非常明显的—这些在翻译中大体比较容易留存和呈现;而他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虽经转译,我希望仍然能够被限度地保留(尽管这是很难的)。他作品的风格一直都很统一:平静、温和、细致而不失力度,这种精神气息贯穿了他四十多年的写作—也许除了年轻时所写的那些诗作,那时他还是一个“愤怒的诗人”。其实,说“愤怒”也没有一般想象的那么“愤怒”(如果对比一下金斯堡或者拉金)。

    在我看来,扎加耶夫斯基走向“和解”的途径,一是审美主义(纯诗),一是反讽(或曰幽默)。无论是诗人的审美主义,还是反讽倾向,扎加耶夫斯基都不是的,他从不过度;换句话,他有所节制。我们从他的散文、随笔或者访谈里都可以看到,对此他是有着充分自觉的。我们知道,“纯诗化”从来不是米沃什以及他那种风格的诗人所追求的,但是他们也并不拒绝“纯诗”的合理意义。在扎加耶夫斯基这里,纯诗有时是创造一首诗的灵魂,有时可能只意味着一首诗里几行成功的句子,其重要性是不一样的,但是不难发现,纯诗式的诗行大量而显眼地存在。因此可以说扎加耶夫斯基是一个“有篇有句”的诗人。他的诗,在结构上非常讲究,有着一个严肃诗人老到的布局和笔法,通常是精致的,作者惜墨如金。这是说他的布局谋篇;而他的“有句”,则表现为大量潜伏于全诗的那些“金句”,往往是一些精妙的比喻(隐喻),或是一些高度浓缩、十分亮眼的警句,用诗人本人的话说,它们“提供一个狂喜的时刻”。相信这些地方,一定是读者可以玩味和欣赏的“亮点”。

翻译《永恒的敌人》是在2009 年,距今刚好十年。此前我译完了所能读到的扎加耶夫斯基大量的诗歌(它们大多收在《无止境》里)。那时并不存有出版的想法,纯粹就是喜爱,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总说,翻译必须是出于热爱。同时我也一再表示过,翻译先受益的肯定就是译者本人。通过翻译扎加耶夫斯基的作品,我越来越相信,扎加耶夫斯基正是哈罗德·布鲁姆所说那样一种“难以穷尽的诗人和作家”。当然,翻译也是一个“无止境”的工作,这还不是从“数量”这个角度而言,而是从限度接近原文、理解原作者这个意义上来说的。我知道,热爱只是翻译成功的必要条件,未必是充分条件。虽然我一直没有中断对扎加耶夫斯基的兴趣与研究,仍然不敢说我在翻译过程中的理解和处理就是完善的—没有好,只有更好,这也许可以说是“无止境”的另一层意思。在此,我也真诚地期盼着来自各方面专家、读者的批评指教。

 

李以亮



媒体评论

在扎加耶夫斯基的作品里,诗歌的缪斯清晰而有力地诉说,这样的例子实属罕见;抒情诗女神欧忒耳珀与历史女神克利俄能有如此深入的对话,同样难得。

——约瑟夫·布罗茨基

 

在扎加耶夫斯基*好的诗里,他成功将想象空间与经验相连;对他而言,那些在局促、悲伤、喜悦中看到、听到、记住的事物所拥有的力量,与想象出来的事物同样强大。

——科尔姆·托宾

 

在这尚且年轻的21世纪,喜爱诗歌的读者们真是幸运之至,因为我们有一位诗人与各个时期的要旨完美契合;他的作品诞生于20世纪的灰烬之中,却言说着21世纪里真实的恐惧和迟疑的希望。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