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7.6 5.5折 ¥ 32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冒襄 著,雷振华 注译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11710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2元
货号28517882
上书时间2024-11-22
前言:
译记
《影梅庵忆语》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追忆亡妾董小宛的“忆语体”散文。他在爱妾病逝之后,无限哀婉,无以为寄,先写长篇叙事诗回忆,受文体所限,不能尽情抒怀,遂又写此文以补记。从婚前与秦淮名妓董小宛初识、再遇、历经种种阻难,到婚后九年的闺阁闲情,几番历险磨难,所述之事主要发生在苏州、如皋、南京、盐官四地。本书文辞清婉,作者对董小宛的种种才情,及自己与小宛伉俪情深描述详尽。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情感与江浙水乡的柔美景致相互映照,愈显缠绵。故此文被视作“忆语体”散文的开风气之作。
董小宛(1624—1651),原名白,复字青莲,苏州人,出身于苏绣世家。董小宛容貌秀丽,天资聪颖,又受父母悉心教导,在诗词书画、针线女红等方面都有所成。然而世事多舛,她十三岁那年,家道突变,母亲花了大笔钱在城外的半塘河滨建了一座幽室,绣庄的生意全权交给伙计打理,自己带着小宛住到城外,过起隐居的生活。殷实的家境、母亲的宠爱、长期的避世隐居造就了董白清高孤傲的性情。崇祯九年(1636),战火四起,董母打算关闭绣庄,把钱收回,却被绣庄伙计算计,不但没有银两进账,反倒亏欠外面上千两银子,董母由此病倒。母亲生病、绣庄倒闭、债务压头,董白别无他法,在他人的引荐之下,来到南京的秦淮河畔卖艺,改名小宛。
她清秀的容貌,脱俗的气质,过人的才情,很快就闻名秦淮河,与柳如是、李香君、陈圆圆等人合称为“秦淮八艳”。董小宛生性清高,但处于生存的夹缝之中不得不对客人违心媚笑。在那段时间,常伴雅客游太湖、登黄山、泛西湖,纵情山水之间,忘却世事艰难。冒襄从朋友口中得知这位才貌俱佳的丽人,小宛也于姐妹欢宴和宾客交谈之中听闻这位世家公子。小宛十六岁那年,两人初见,未言一语;隔年冒襄再见小宛,两人顿感相识恨晚,于是便有了书中的这一段佳话。
董小宛的美貌与才情自不必说,难能可贵的是她对待自己人生归宿的态度,不仅能主动追求,还能于万难之中坚持自己的决定。这种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不放弃的态度在当时实为难得,因而震动了秦淮河岸的文人墨客。终钱谦益出面为其化解各种矛盾,才使这段良缘得以结成。
《秋灯琐忆》是清代文人蒋坦描写与爱妻秋芙居家琐事的作品。此文在秋芙还在世的时候写有一部分,在其病逝后作者又添写了一些内容,因此作者的情感时有矛盾之处。有些地方提到了对以后两人生活的构想,有些笔墨又充满了哀怨追忆之情。蒋坦,字蔼卿,清道光咸丰年间人,出身于盐商家庭,家风比较开明。蒋关两家是世代姻亲,他和妻子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婚后两情相悦,幸福甜蜜。此文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将平凡琐碎的夫妻感情写得真挚而又颇具美感。这种平凡之爱比之冒董的才子佳人爱情更令人羡慕和神往,因为凡人之爱贵相知相守而不贵曲折离奇。此文全篇不见封建婚姻和家庭礼教的严肃,笔调清新但又带暗暗的忧伤,这既来自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也是处于内忧外患中的文人忧思现实的结果。
将这两段爱情故事集于一书,一段看才子佳人的曲折离奇,一段看平凡夫妻的温情缠绵,相与对照,任君评说。为照顾原文风格,笔者多采取意译。对不易理解之处,做出适当补译。舛误之处,在所难免,请方家不吝指正。
雨田写于听风阁
2019年5月
本书是明末清初学者、诗人冒襄所撰的一部散文小品,词句清丽,感情真切,与沈复的《浮生六记》齐名。冒辟疆曾撰《影梅庵忆语》追忆他和其妾秦淮名姝董小宛的爱情故事。名士名媛,才情俱至,字里行间,哀感惋艳,虽琐碎记来,却情真语挚,不难领略到封建礼教下透露出的一缕春光。由于作者对女主人公怀着刻骨铭心的爱,故而这篇文章拿他自己的话来说,是用血泪和着墨水写成的。冒襄一生曾有许多著述,都不及这篇《忆语》流传不衰,是作者真挚而强烈的情感为这篇文章注入了鲜活的艺术生命。
全文分四卷:*卷记叙了作者与董小宛从相识到相爱到终成眷属的全过程;第二卷写他们在爱情生活中那些如诗如画的生活片断;第三卷写甲申之变后他们流离失所经历的种种艰险困苦;第四卷写谶言、预兆与梦幻,用一种宿命的观点去解释他们的姻缘。
冒襄,字辟疆,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所写《影梅庵忆语》洋洋四千言,回忆了他和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是我国忆语体文字的鼻祖。
雷振华,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跨文化传播专业访问学者,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元明清方向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跨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研究。
目录
影梅庵忆语译文/原文
卷一
嗟叹小宛
曲栏初见
吴门陈圆圆
双语成病
坚以身从
万难意阻
仙侣终成
卷二
山水逸情
澹情裙布
佐抄诗史
泓颖独珍
卷三
细品名香
梅菊兰芳
桂华露影
膏红露碧
厨下精膳
秦溪蒙难
朱庄夜逃
辗转求生
卷四
执手病榻
病余增病
冥冥天数
梦谶成真
附:秋灯琐忆译文/原文
诗才琴语
雨游理安
花命春短
泛舟鼓琴
香雪佛缘
文酒之乐
古刹记游
绕床弄梅
葛林借住
辩才敏思
夜忆仙子
娇俏闲情
病中情缚
持誓佛前
本书是明末清初学者、诗人冒襄所撰的一部散文小品,词句清丽,感情真切,与沈复的《浮生六记》齐名。冒辟疆曾撰《影梅庵忆语》追忆他和其妾秦淮名姝董小宛的爱情故事。名士名媛,才情俱至,字里行间,哀感惋艳,虽琐碎记来,却情真语挚,不难领略到封建礼教下透露出的一缕春光。由于作者对女主人公怀着刻骨铭心的爱,故而这篇文章拿他自己的话来说,是用血泪和着墨水写成的。冒襄一生曾有许多著述,都不及这篇《忆语》流传不衰,是作者真挚而强烈的情感为这篇文章注入了鲜活的艺术生命。
全文分四卷:*卷记叙了作者与董小宛从相识到相爱到终成眷属的全过程;第二卷写他们在爱情生活中那些如诗如画的生活片断;第三卷写甲申之变后他们流离失所经历的种种艰险困苦;第四卷写谶言、预兆与梦幻,用一种宿命的观点去解释他们的姻缘。
冒襄,字辟疆,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所写《影梅庵忆语》洋洋四千言,回忆了他和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是我国忆语体文字的鼻祖。
雷振华,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跨文化传播专业访问学者,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元明清方向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跨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研究。
正文试读:
卷一
嗟叹小宛
爱缘于亲昵,亲昵就容易尽其所能去粉饰。这样看来,除去对所爱之人添加的粉饰,天底下恐怕就很少有真正可爱之人了。况且内宅深屏,流光溢彩都隐秘难知,只凭借善于刻意雕琢的文人的描摹想象,就能得出像麻姑幻谱和神女浪传这样的故事来。近来,有好事之人又假借这些事情精心撰写文章和乐歌,加彩添色,奢谈曲折离奇的悲欢离合,使得书写西施、夷光、文君、洪度故事的书,每家的书阁中都有。这也是闺秀的奇冤了,然而都不过是贪求虚名之人的恶习罢了。
我的亡妾董氏,原名白,字小宛,复字青莲。籍贯秦淮一带,后来迁徙到吴门。在风月场虽然负有盛名,但世俗广为流传的艳名芳迹却并不是她真实的事迹。当年初识,小宛就发誓要跟随我。后来,到我家中,成为我的爱妾,她的智慧才识,才开始一件件显露出来。九年之中,她与家里上下内外、大小老幼,既无忤逆,也无嫌隙。她在我避世隐居时辅助我著书成集,辅佐我的妻子苏氏精通女红,还亲自操持家务。在我蒙难患疾之时,她视险恶的环境如履平地,对待苦难如同含饴,与我更似合为一人一般,同享苦乐。
如今爱姬突然故去,我混沌失所,不知是她亡故还是我亡故!唯见妻子苏氏只身孤影,徒望左右手而罔然失措。举家上下,都悲酸痛楚,感慨这般好的人是不可再得了!她的兰质蕙心和那些不为人知的美行被传颂到外面,听到的人莫不感叹,都说纵是文人义士也难以与之争俦啊!
我曾为小宛写下《哀辞》数千言来悼念她,因受制于声韵而不能将情感尽悉表达,现在大略记述她的生平梗概。每当我冥痛沉思爱姬的一生,与爱姬相偕度过的九年光阴,往日光景一齐袭上心头布满眼帘,阵阵酸楚,痛彻心扉。我虽有吞鸟梦花之心智与手笔,也无法将对她的追忆尽述出来。区区带泪之笔,是这般枯涩黯削,尚且不能将我对她的爱意自行传达,又怎敢妄自粉饰?何况爱姬待我,始终是自然之态,并不轻浮狎昵。
如今,我年已四十,胡须和眉毛又长又硬,怒张如戟。十五年前,眉公先生说我视女子的美貌与才华,不过一笑而已。难道我今天反而会效仿轻薄之徒散漫地去谱写情艳之事,以欺骗地下的亡灵吗?倘若有知我信我的人,便会知晓我乃因为明了小宛异于常人,才以恢弘的文章、华丽的辞藻赠与她。如今,我倾尽文采来回报她,爱姬死而无憾,我亦生而无憾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