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5.06 5.2折 ¥ 4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李永翘 著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07640
出版时间2014-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23532750
上书时间2024-11-11
前言
一
请看几则国内外的新闻报道:
新华社北京2010年5月18日电:
记者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获悉,17日晚,在经过近60轮激烈叫价后,张大千晚年巨幅绢画《爱痕湖》以人民币1.008亿元的天价成交。这是中国近现代书画售价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这一价格同时也创下了张大千个人作品成交的世界新纪录。
据中国嘉德书画部负责人介绍,此幅张大千名作是首次出现在市场。作为能体现现代意义中国文化新形象的作品,它一露面便引起了海内外众多藏家的关注。张大千的这幅《爱痕湖》售价,是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亿元价格大关,成了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新的里程碑。
中新社香港2011年5月31日电:
香港苏富比春拍今日进行了“梅云堂藏张大千画”专场拍卖,其中《嘉耦图》经过多轮叫价,以1.7亿港元落槌,成交价逾1.9亿港元,又创下了张大千作品售价的世界排名新纪录。
此场拍卖的张大千25张画作,拍卖前的总估价为1.3亿港元,而终拍卖连佣金超过了6.8亿港元。而创纪录的《嘉耦图》,原本估值仅为2000万港元,经过多轮叫价,后以近10倍的价格成交。
法新社2012年2月24日报道:
法国全球艺术市场信息网Artprice称,中国已故艺术家张大千的作品是2011年全世界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卖座的。仅在2011年,他的1371件作品被拍卖,总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5.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89亿元),超过了毕加索和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在全球排名位。
2011年在全球拍卖额排名第二的是中国画家齐白石的作品,总拍卖额达到了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12亿元)。
同年在全球拍卖额排名第三的是美国波普艺术之父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总拍卖额达到了3.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47亿元)。
而毕加索的作品在2011年的全球拍卖额中则跌出了前三名,已位居第四。但在过去的14年中,毕加索的作品曾13年位居世界。
美通社巴黎2013年3月7日电:
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与法国全球艺术市场信息网Artprice联合发布的《2012年度艺术市场报告——东西方之间的对话》称,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份额在2012年度达到了50.69亿美元,凭借41%的全球市场份额夺得了全球之冠。这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在2010年赶英超美居于全球后连续三年夺冠。而在全球“值钱”的十大艺术家排行榜中,美国的安迪?沃霍尔居于首位,中国的张大千仅以极微小的差距紧追其后,毕加索则名列第三。
新华网2013年8月10日载:
近日,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推出2013年春拍艺术家成交总额前20排行榜,张大千以14.42亿元人民币的成交总额再度蝉联艺术家成交总额冠军。且其单件作品的平均价竟高达211.81万元/件,与2012年春同比上涨了49.06%。
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的数据,2013年春拍榜单艺术家总成交额共达67.38亿元人民币,其中近现代书画板块的成交总额为58.62亿元,当代书画板块成交总额为4.9亿元,油画及当代艺术板块成交总额为3.86亿元。
以此计算,张大千一人的成交总额即占了2013年春拍榜单艺术家总成交额的21.4%,并占了整个近现代书画板块成交总额的24.6%,几乎达到四分之一,而且还是此年春拍中当代书画板块成交总额的2.94倍,更是春拍中油画及当代艺术板块成交总额的3.74倍!这个数字,的确令人叹为观止!
??
看了这些报道之后,有许多美术评论家曾风趣地说:“从天府之国四川走出的中国名画家张大千,一个人竟‘撼’倒了近现代及当代国内外的全部大画家,‘打遍天下无敌手’,登上了‘全球’的辉煌。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骄傲与自豪!”
在读了这些报道之后,国内外更有无数的人纷纷发问:为什么张大千的画价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及当代浩如繁星的众多“国宝级”绘画大师中脱颖而出,个突破了人民币亿元大关,成了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市场价格新的里程碑,并引领着近现代及当代的中国画画价进入了“亿元时代”?他又为何能够在数量更多的近现代及当代的国际绘画大师中独领风骚、独占鳌头,竟超过了久负盛名的西画泰斗毕加索和大名鼎鼎的美国波普艺术之父安迪?沃霍尔,能够在全世界排名,坐上了全球的“冠军宝座”,成了2011年全世界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受欢迎的艺术家,并且还成了2012年全年和2013年春拍中“畅销”的中国艺术家?
黑格尔曾有一句名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就是说,凡是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产生它的诸多因素,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而张大千的画价之所以能在全世界排名或者第二,并成了中国“值钱”的艺术家,也自然是有它的必然原因。
而本书即真实地再现了张大千那多姿多彩并令人眼花缭乱的复杂人生,回顾了他一辈子对于艺术的执著追求、苦苦奋斗、不懈拼搏和开拓创新,以此来探索和寻求上述问题的正确答案。
这也正如张大千自己所言:“我一生致力于艺术,就是画到死为止,也不改动。我的生活习惯、我的志向,统统均不会改变。我就是当了和尚,也还是个画画的和尚。”他还曾多次讲:“我的画笔不会停,我会一直画到死的那一天!”
张大千一生的奋斗经历、艺术实践与历史事实亦正如其所言。人们从张大千的这些简短言语中,似乎已经可以初步悟解出张大千为何能在全世界排名的答案了。
二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绘画大师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就被张大千的艺术所倾倒,他曾多次公开尊称张大千为“五百年来人”。在此前后,国内外画坛对于张大千的褒扬更可以说是连篇累牍。如:“诗书画三绝”、“石涛复生”、“仿古大王”、“花鸟超人”、“画荷圣手”、“中国现代黄山画派始祖”、“南张北溥”、“中国画坛上的十项全能冠军”、“画家中的画家”、“敦煌艺术宝库的伟大发现者”、“中国石窟艺术现代科学保护与研究事业的开拓者与先行者”、“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国画坛上用功的人”以及“中国画仙”、“五百年精鉴人”,等等。
从上个世纪的50年代起,张大千走出国门,高举着中国文化艺术大旗,独自一人去为中国文化艺术在海外“打天下”,到处宣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名声更是飞扬世界、大噪全球。他又被国际艺坛和评论界尊称为“东方之笔”、“东张西毕(毕加索)”、“东方艺术界的峰”、“杰出的中国文化大使”、“当代世界大画家”、“中国经典学者兼经典画家的后一人”、“当今世界负盛名的中国画大师”、“中国当代画圣”、“渡海三家之首”,等等。
这一切都表明,张大千在国内外获得了无上崇高荣誉,海内外各界对他做出了高度评价,其名声显赫绝非浪得虚名,更绝非是用“炒作”等种种歪风邪气以及非正常手段所能实现的。事实上,张大千是用他一生的苦学、深研、探索、勤奋、积累、聪明、智慧、用功、实干,乃至用了他一生的时间、精力、心血和汗水,甚至是为艺术经历了许多次的生命危险之后,才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与响亮的声誉。
所以,著名诗人兼书法家于右任先生曾有一首《浣溪沙》词,大声赞扬张大千:
上将于今数老张,飞扬世界不寻常;龙兴大海凤鸣岗!
作画真能为世重,题诗更是发天香;一池砚水太平洋!
张大千一生“视艺术犹如性命”(张大千自语),把绘画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更是把绘画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同时更是为了尽一己之长与一生之力来推进整个中国美术事业的蓬勃发展。正如他所言:“今日我国画之前途,应由莘莘学子各尽所长,群策群力,以开拓广阔之领域,要为汉画之整个宏伟成就计!不能如古人那样孜孜矻矻仅为一己之成名而已也。故我们于艺术上所树之目标、范围,亦自与前人不可同日而语。”他还曾在中华全国首届美术节纪念大会上公开表态说:“我愿意追随同人一致努力,来促进新中国的文艺复兴!”
正因如此,张大千一生对于艺术是爱之敬之、无以复加。他一辈子高度爱国,爱业、敬业、乐业、勤业、创业,并为之兢兢业业,坚持不懈,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不断进取,开拓创新。他的一生是多彩多姿、多才多艺、才华横溢,更是集诗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书画装裱家、书画精鉴家、书画欣赏家、大收藏家、摄影家、旅行家、探险家、美术理论家、美术评论家、美术教育家、园林艺术家、美食家、烹饪家、武术家、戏曲家、慈善家、市场经营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绘画复古主义的极力倡导者与首先践行者、中国现代黄山旅游事业的早开发者、中国现代黄山画派的创始人、敦煌艺术宝库的重要发现者与宣传者、国际敦煌学传统研究范围内在艺术研究上之新领域和新境界的开辟者与突破者、中国石窟艺术现代科学保护与研究事业的先行者与奠基人等于一身,并且在上述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光辉夺目、十分骄人的伟大成就。
我国绘画大师、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吴作人先生评价说:
张大千先生以他渊博的识见、令人景仰的成就,赢得了世界各国艺术界、评论界的尊重,增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世界性影响。张大千先生的建树,是值得我们纪念的;他的声誉,是当之无愧的!
三
1976年1月,当时中国大陆的“文化大革命”依然还是“炮声隆隆”,全国各地进行得如火如荼,而此时的张大千已是年纪老迈,百病缠身,内心痛苦与悲伤。他自出国之后就一直在苦苦地思乡、恋乡,愁肠百结,忧心如焚,时时刻刻都渴望着能够尽快叶落归根,可因为多次的“说归未归”,终却又总是由“兴奋转失落,盛愿成空谈”。他常思常盼欲回神州而不得,便只能是失望惆怅,老泪纵横,极目遥望故山。后,张大千在无可奈何之下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率家从美国迁移到我国的宝岛台湾居住——“聊以自慰”。这用他的话讲:“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台湾也是中国的一个省。我回到台湾就好像是回到了四川、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一样,也等于是回到了中国!”
然而在这之后,住在台湾的张大千,虽然是“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处在了鲜花、掌声、宴请、展览、观光、讲话和闪光灯的热闹包围之中,可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总是感到,尽管自己这时离故乡的地理位置已经很近,但却又仿佛更远了。张大千隔着一湾浅浅的台湾海峡,面对着只有一海之隔的大陆故土,愈到晚年,他那极其强烈的怀乡思亲之情却是更加高涨,不可遏止。他对家乡故园和亲朋旧友也是更加萦回九肠、无限恋眷、魂牵梦绕、日思夜念了。
这些,正如张大千的《恋乡》一诗:
海角天涯鬓已霜,挥毫蘸泪写沧桑。
五洲行遍犹寻胜,万里归迟总恋乡!
又如他的《题青城山》等诗作,曾如此之伤心痛哭:
百本栽梅亦自嗟,看花坠泪倍思家。
??
万里故乡频入梦,挂帆何日是归年?
??
半世江南图画里,而今能画不能归!
??
漓江不管人离别,翘首西南泪满襟!
??
寰海风光笔底春,看山还是故山亲。
平生结梦青城宅,蜡屐苔痕画里情!
??
这些字字血、声声泪、“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的悲怆诗句,饱含了张大千那浓得化不开的思乡情感。这正如当时台湾的许多友人们所常常无比感叹之言:“乡土故国之思,是张大千的丰富感情中脆弱的一环!”
四
1979年冬至节时,年已81岁高龄的张大千先生,在他的台北“摩耶精舍”家中用水墨画了一幅《牧童图》。该画面的下半部有一位牧童,头发蓬松,脚穿草鞋,坐在地上,背靠着卧伏在地上吃草的老牛身上,将双手拢在膝盖上面,头枕双手,两眼眯合,正在打盹。老牛的尾巴摇摆着,尾尖虽然已经扫着了牧童的膝盖,但却仍未能打扰牧童的好梦。一眼看去,整个画面尽管非常简洁,人、牛也无任何背景衬托,但却充满了十分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表达了大千先生对家乡故国之无限眷恋。
该画画好以后,张大千继续在画纸的上半部空白处,用他老年时特有的笔法题了一首七绝诗云:“我是田家旧牧童,眼昏齿豁倏成翁。饭肥问喘诚知愧,且共溪边卧晚风!”然后,他又在诗后补题字曰:“口号书以补空。”落款:“爰杜多。”接着,他在落款下钤了“大千父”篆书朱文印一方,随即又在画面右部的题诗旁盖上了自己喜爱的、表明他生辰八字的四柱干支金文书“己亥己巳戊寅辛酉”白文印章,表明了他对此图是极其宝爱。
在此前后,张大千还曾用水墨或者设色画过多幅《牧童图》,其画面的结构虽有所变化,但画上之题诗内容却几乎一样。这表明,晚年时的张大千对于自己童年时在家乡四川内江的牧童生活,是充满了深深的甜蜜回味。
所以,张大千晚年时所创作的这些《牧童图》,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他的自画像,相当于是他的一篇篇绘画的“早期回忆录”。
正因如此,笔者写作此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想通过张大千一生中那极其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和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揭示出他是如何从一个普普通通的“田家旧牧童”,后成长为叱咤五洲风云的“五百年来人”和中国画大师的“成功奥秘”。
同时,本书的另一个重要目的,也正如本文的开头所言,即力图从张大千的生平与艺术中寻找到他的画价为何能在中国近现代及当代所有的大师中率先冲出,个突破了人民币的亿元大关,以及他又为何能够在全球的艺术品销售额排行榜中成为全世界排名位的真实原因与正确答案。
自然,作者写作此书的这些目的是否能达到?这还有待于实践和历史的检验,特别是有待于广大的读者去评判
张大千出身贫寒,少年时就饱受苦难。长大后曾当过土匪,因爱情又做了和尚。家庭破产后被迫卖画,从此成了职业画家。青年时深研石涛、八大等人,极力倡导复兴中国古典精华,其仿作颠倒了国内外权威专家。同兄善子开发黄山,被称为“中国近代黄山画派始祖”。作为中国山水画的突出代表,与溥儒并称为“南张北溥”,成了中国山水画的一大标杆。抗战时坚持民族气节,誓死与日寇斗争到底。中年时远赴敦煌戈壁,不辞艰辛,不计代价,苦苦面壁,使得敦煌艺术宝库轰动了全世界,从而拉开了中国现代科学保护与研究石窟艺术的伟大序幕。抗战胜利后,在全国各地频繁办展,大受欢迎,被画坛誉为了“画中李白”与“中国画仙”。1950年赴印度展画,从此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力推向世界。晚年在海外侨居期间,高举中国文化艺术大旗在各地宣扬中国文化,被称为了“中国文化大使”与“东方之笔”,并与西画泰斗毕加索被国际艺苑赞誉为“东张西毕”。又获得了“全世界当代*大画家”的崇高称号,在五洲四海高歌猛进,叱咤风云。
李永翘,重庆人,学者、作家、书法家。1962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196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已在国内外出版有《张大千年谱》《张大千画语录》《张大千诗词集》等各种专著、译著达三十多部,发表有各类文章三百余篇,被称为“张大千研究首席专家”。
目 录
章 秀丽小城中的清贫之家
第二章 张正权一家的种种磨难
第三章 张正权显出了绘画才能
第四章 辛亥革命前后的张家
第五章 进重庆求精中学读书
第六章 被迫当了土匪的师爷
第七章 张正权出家当了和尚
第八章 开了平生的首次画展
第九章 与二哥共同开发黄山
第十章 住进了苏州网师园
第十一章 “南张北溥”声震全国
第十二章 面临生死的巨大考验
第十三章 万里辗转终于回家
第十四章 为赴敦煌牺牲惨重
第十五章 苦苦面壁三载春秋
第十六章 敦煌旋风刮遍全国
第十七章 抗战胜利举国狂欢
第十八章 白云悠悠永离故乡
第十九章 印度之行感触良深
第二十章 举家迁移远赴南美
第二十一章 侨居巴西建“八德园”
第二十二章 离开巴西移居美国
第二十三章 心怀祖国永恋故山
后记
张大千出身贫寒,少年时就饱受苦难。长大后曾当过土匪,因爱情又做了和尚。家庭破产后被迫卖画,从此成了职业画家。青年时深研石涛、八大等人,极力倡导复兴中国古典精华,其仿作颠倒了国内外权威专家。同兄善子开发黄山,被称为“中国近代黄山画派始祖”。作为中国山水画的突出代表,与溥儒并称为“南张北溥”,成了中国山水画的一大标杆。抗战时坚持民族气节,誓死与日寇斗争到底。中年时远赴敦煌戈壁,不辞艰辛,不计代价,苦苦面壁,使得敦煌艺术宝库轰动了全世界,从而拉开了中国现代科学保护与研究石窟艺术的伟大序幕。抗战胜利后,在全国各地频繁办展,大受欢迎,被画坛誉为了“画中李白”与“中国画仙”。1950年赴印度展画,从此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力推向世界。晚年在海外侨居期间,高举中国文化艺术大旗在各地宣扬中国文化,被称为了“中国文化大使”与“东方之笔”,并与西画泰斗毕加索被国际艺苑赞誉为“东张西毕”。又获得了“全世界当代*大画家”的崇高称号,在五洲四海高歌猛进,叱咤风云。
李永翘,重庆人,学者、作家、书法家。1962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196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已在国内外出版有《张大千年谱》《张大千画语录》《张大千诗词集》等各种专著、译著达三十多部,发表有各类文章三百余篇,被称为“张大千研究首席专家”。
被迫当了土匪的师爷
1.重庆即将成为战场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不顾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悍然宣布实行帝制,宣告自己“顺天承运,承受帝位”,旋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13日,袁世凯接受了“百官朝贺,三呼万岁”。接着,袁世凯又为自己和百官设定了各种“朝服”,并率领着文武百官,穿着预先定制的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礼服”,举行了“奉天承运”的“祀天大典”,闹得是一片乌烟瘴气。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1915年底,蔡锷、唐继尧等通电全国,宣告云南独立,并组织起了护国军,讨伐袁世凯,轰轰烈烈的护国战争就此开始。1916年1月,贵州省宣布独立。接着,广西、广东、浙江、山东、四川、陕西、湖南等省都先后宣布独立,袁世凯的大势已去。同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仍称大总统,但全国人民誓师讨袁、坚决逼袁退位。在全国人民的一片唾骂和反对声中,袁世凯于6月6日病重死去。
这一年的春天及初夏,由于云、贵、川三省的护国军与袁氏军队在四川展开了激战,战火弥漫全川。川东重镇重庆也是护国军的进攻重点,重庆即将成为战场,于是求精中学和当时的大多数重庆学校一样,也决定提前放暑假,以早点疏散学生回家去躲避战乱。
于是,当年5月,张正权带着其弟张君绶和几位家住在安岳、隆昌、永川等地的同学结伴回家。由于他们都没有钱,大家决定:只能是全体徒步走着回老家。
5月27日,张正权、张君绶和其他几名同学一共八人离开重庆,开始了徒步的长途跋涉。
当天晚上,张正权等人走到了白市驿,护送一位家在此地的同学到了家。因为大家都无旅费,故行前就已讲好,护送一名同学到家后,除了在这家免费吃、住外,还由这同学家里拿出一元钱来,作为大家第二天走到下一站的伙食费。好在同学们的家在沿途都有,这样一来,各自就都可以顺利归家了。
2.回家途中遇见了数拨土匪
第二天一早,张正权等七人继续往前走,于当天晚上到达了位于璧山、江津、永川三县之间的丁家坳。这里没有同学家。当张正权他们正在为当天晚上的食宿发愁时,忽然遇见了正受命在此地招安土匪的老师刘伯承。刘伯承见到昔日的学生们来了,很是高兴,连忙为他们安排食宿,张正权等人也欢欢喜喜地饱餐了一顿。
饭后,当刘伯承听说张正权等这批学生娃竟要长途跋涉着徒步走回家里时,非常吃惊。他力劝学生们赶快顺原路返回重庆去,不要再继续往下走了,因为沿途的土匪队伍乱七八糟,并且是多如牛毛。
但学生们思家心切,同时觉得大家都是穷得嗒嗒滴,哪怕就是土匪来抢,也没有什么东西可抢走。于是大家商量的结果,还是决定继续冒险走下去。
刘伯承见劝不回学生们,只好默然。第二天动身的时候,他也给了学生们一元钱,充作当天的伙食费。这天晚上,张正权他们赶到了永川,把一名同学送回了家。
次日,当张正权他们继续往西赶路时即发现情况不对了,路上的行人比往日的要少了许多,就连空气中都显出了一丝紧张。这时,张正权等一行共还有六个人。他们商议:为了保险起见,遂把人分成了两组,每组三人,分别先后走路,以防不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