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5.87 7.9折 58 全新

库存3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德新 编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095082

出版时间2008-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0130955

上书时间2024-11-10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李德新教授为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学现代教育示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讲人,辽宁中医大学教授。从高等中医院校开设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之日始迄今,一直致力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修班生讲授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科研方法学、中医与周易等课程。在中医界享有盛誉。    
  本书是在李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讲稿基础上,结合本人数十年的教学经验并补充介绍了五运六气的基本知识而编写而成的。
  书中首先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结构和知识体系及其特点。然后分别从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脏象学说、气血精津液学说、经络学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养生与防治。五运六气学说九个方面,结合本人数十年的教学,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现了中医学理论的学术特色和优势。书中对教学难点和疑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阐述,引发学生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以便掌握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本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参考,也适合临床医师的理论再提高及科研工作者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李德新,1958年于辽宁中医学院(现为辽宁中医药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至今,长期从事中医的教学、科研和医疗工作,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修班生讲授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科研方法学、伤寒论方药析义、中医与周易等课程。从高等中医院校开设中

目录
绪论
  一、中医学与中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唯物辩证观
  五、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六、中医学的医学模式
  七、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结构和知识体系
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概说
    一、哲学与科学
    二、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医学
  节 气一元论
    一、气的基本概念
    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
    三、气一元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四节 中医学的科学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
  二、思维的类型和工具
  三、思维的形式和方法
  四、中医学的主要思维形式
  五、中医基础理论术语和概念的特征
第二章 脏象学说
 概说
  一、脏象的概念
  二、脏腑的概念及其分类
  三、脏象学说的特点
 节 五脏
   一、心(附:心包络)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附:命门)
 第二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节 奇恒之腑
   一、脑
   二、髓
   三、胞宫(附:精室)
 第四节 形体官窍
   一、形体
   二、官窍
   三、五脏外华
 ……
第三章 气血精津液学说
第四章 经络学说
第五章 体质学说
第六章 病因学说
第七章 病机
第八章 养生与防治
第九章 五运六气学说

内容摘要
李德新教授为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学现代教育示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讲人,辽宁中医大学教授。从高等中医院校开设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之日始迄今,一直致力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修班生讲授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科研方法学、中医与周易等课程。在中医界享有盛誉。    
  本书是在李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讲稿基础上,结合本人数十年的教学经验并补充介绍了五运六气的基本知识而编写而成的。
  书中首先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结构和知识体系及其特点。然后分别从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脏象学说、气血精津液学说、经络学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养生与防治。五运六气学说九个方面,结合本人数十年的教学,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现了中医学理论的学术特色和优势。书中对教学难点和疑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阐述,引发学生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以便掌握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本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参考,也适合临床医师的理论再提高及科研工作者参考使用。

主编推荐
李德新,1958年于辽宁中医学院(现为辽宁中医药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至今,长期从事中医的教学、科研和医疗工作,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修班生讲授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科研方法学、伤寒论方药析义、中医与周易等课程。从高等中医院校开设中

精彩内容
绪论
    中国医药学具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检验和证明,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具有复杂性科学特征的独特的医学科学,为中国人民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愧是我国和世界科学史上一颗罕见的明珠。
  一、中医学与中医学理论体系
    (一)中医学
    1.科学的含义
    什么是科学?科学的本质是什么?“科学”一词源于拉丁语的“Seientia”。在古代、中世纪和近代社会,“Seientia”一词是指揭示一般真理和必然真理的结论,主要是指自然科学。今天,“科学”一词的意义进一步扩展了,人们对科学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一般认为,科学的完整含义包括:科学是一种知识累积的传统,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套方法,是生产力,即维持和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是一种重要的观念来源和精神因素。
    作为知识体系言,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社会意识形态之一。”(《辞海》1999版)科学是认识和知识相统一的复合体,是由众多学科和交叉学科构成的多层次的庞大系统。
    2.中医学
    医学,又称医学科学,是“研究人体过程以及防治疾病的科学体系。”(《辞海》1999版)我国医学有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两个医学体系。前者主要指中医学,后者指西医学。医学属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相结合的综合学科。
    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的生命、健康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医学科学。它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统一,具有复杂性科学的特征。中医学是由基础、临床、预防、康复等众多学科和交叉学科构成的庞大的学科系统。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是中医学的学科系统的基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