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828.93 5.5折 ¥ 1500 全新
库存16件
作者[日]林巳奈夫 著 广濑薰雄 译 郭永秉 润文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3515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500元
货号25158135
上书时间2024-11-09
*卷分为上下两册。该卷上册文字部分,*编属绪论性质,其中“发现、搜集、研究史”一章所述之详,极大地超过此前的同类著作。林先生在对中国、日本和欧美有关著作的恰当评述中,进一步阐明自已的研究方法。而*编的主体,“青铜器种类的命名”、“殷、西周时代礼器的类别与用法”两章,是他精心钻研青铜器的基础性工作。上册第二编,对殷代至春秋早期的青铜器进行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林先生考察殷周铜器用途和时代演变时,尤其注重出土墓葬中的器物组合和同铭文的器物组合状况。*卷下册图版部分,根据上册所作殷周铜器类型学的系统研究,将从鼎、鬲、甗到乐器和杂器,共计五十多种3500余件铜器的图像,按照器类、年代和型式编号排列,实际是一部相当齐全的殷周青铜器的集成性图谱。本次翻译由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中心日籍教授广濑薰雄先生翻译。广濑先生主要从事商周文字方面的学术研究,在复旦大学工作多年,对中文早已非常熟练。此前还翻译过《<史记>战国史料研究》、《睡虎地秦简所见秦代国家与社会》等,积累了丰富的翻译经验。
林巳奈夫,1925年5月生。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 文学博士。系京都大学 名誉教授、东洋考古学会及日本学士院会员、著名考古学家。主要从事中国出土文物的鉴定、审评、年代鉴别、分类等方面的研究,专攻青铜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考古。成就主要表现在利用现代考古的类型学理论对铜器、玉器进行分析,并与甲骨、 金文及中国古代文献相互参证,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颇为考古学、文字学、神话学、美术史学者所关注。2006年1月1日,在神奈川的家中因病辞世,享年八十岁。著作有《中国先秦时代的马车》、《周礼考工记的车制》、《长沙出土战国帛书考》等,被翻译成中文的著作有《神与兽的纹样学》、《刻在石头上的世界》等。
上册目録
序 松丸道雄1
序(日文) 松丸道雄4
《殷周青铜器综览》中文版序言 王世民7
译者前言 11
《殷周青铜器综览》中译本凡例 13
编 总论 1
章 前言 3
第二章 发现、蒐集、研究史 5
节 中国 5
一、汉~唐 5
二、宋~明 6
三、清 10
四、民国以後 11
第二节 日本 18
第三节 欧美 24
第三章 青铜器种类的命名 36
节 食器 38
一、烹煮器 38
二、盛食器 51
三、挹取器 68
第二节 酒器 72
一、温酒器 72
二、煮郁器 76
三、盛酒(水、羹等)器 79
四、饮酒器 94
五、挹注器 99
六、盛尊器 102
第三节 盥洗器 102
第四节 乐器 108
第五节 杂器 120
《青铜器种类的命名》补遗 124
第四章 殷、西周时代礼器的类别与用法 127
节 序 127
第二节 礼器的类别 127
一、用於祭祀的器与用於宴飨宾客等的器 127
二、关於礼器用途的当时的类别 130
三、关於礼器使用地的当时的类别 132
第三节 酒彝的用法 133
一、盛郁鬯之器 133
二、盛醴之器 144
三、盛酒之器 147
四、温酒之器 160
第四节 礼器组合的时代演变与礼的变迁 163
一、随葬礼器的资料性质 163
二、同时使用的礼器与同时代所制造的礼器之时代演变 168
补论 殷墟五号墓出土青铜器铭文“司母辛”的读法 170
第二编 殷~春秋早期的青铜器 189
章 器形的时代演变 191
节 年代框架 191
一、关於西周年代的决定性史料的缺乏 191
二、复原历谱的尝试 191
三、资料价值的分析 194
四、本书采用的商、西周年代 199
第二节 时期的区分 202
一、春秋、战国时代 202
二、商、西周 202
第三节 青铜器各类各型之形制的时代演变 206
一、序 206
二、以往研究 206
三、表格的説明 215
四、各器各型之形制的时代演变 216
各器各型之形制的时代演变图 245
同时制铭青铜器表 309
同时制铭青铜器表附图 376
第二章 纹饰的时代演变的判断标准 379
第三章 铭文的时代演变的判断标准 412
节 各时期铭文所见的各种书体 412
铭文字体类别表 416
第二节 铭文的格式与常用句的时代演变 440
一、前言 440
二、长铭 440
三、不成篇章的铭文 441
四、短铭 442
五、纪日法 443
六、对所作之器的称法 444
七、作器的愿望 445
八、器的用途 445
九、对扬某休 447
十、作器者名 448
十一、作器对象名 449
铭文字体类别表、图出处目録 451
引用文献目録 455
後记 475
索引 477
Conspectus of Yin and Zhou bronzes, Volume I 487
下册目録
凡例
彩色图版
I 瓿
II鼎
III觚形尊
IV卣
黑白图版
鼎 1
方鼎 36
扁足鼎 47
鬲鼎 51
鬲 61
甗 71
甑 81
釜 81
簋 82
小型盂 137
大型盂 148
盆 150
盨 151
簠 157
豆 160
特殊形豆 161
俎 162
匕 162
柶 163
爵 164
角 189
斝 193
盉 203
有肩尊 215
觚形尊 222
觯形尊 239
鸟兽形尊 245
方彝 249
卣 256
鸟兽形卣 287
罍 289
罍形小壶 296
壶 297
方壷 309
瓿 310
鈚 315
瓒 315
圆锥形杯 316
觚 317
觯 336
兕觥 351
枓 352
勺 355
禁 356
盘 357
匜盘 370
匜 371
钟 380
鑮 388
钲 389
铎 392
铃 392
鼓 392
不知名乐器 393
鑪 393
箕 393
杂 394
祸 396
图版出处目録 397
图版出处目録引用书简称表 439
*卷分为上下两册。该卷上册文字部分,*编属绪论性质,其中“发现、搜集、研究史”一章所述之详,极大地超过此前的同类著作。林先生在对中国、日本和欧美有关著作的恰当评述中,进一步阐明自已的研究方法。而*编的主体,“青铜器种类的命名”、“殷、西周时代礼器的类别与用法”两章,是他精心钻研青铜器的基础性工作。上册第二编,对殷代至春秋早期的青铜器进行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林先生考察殷周铜器用途和时代演变时,尤其注重出土墓葬中的器物组合和同铭文的器物组合状况。*卷下册图版部分,根据上册所作殷周铜器类型学的系统研究,将从鼎、鬲、甗到乐器和杂器,共计五十多种3500余件铜器的图像,按照器类、年代和型式编号排列,实际是一部相当齐全的殷周青铜器的集成性图谱。本次翻译由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中心日籍教授广濑薰雄先生翻译。广濑先生主要从事商周文字方面的学术研究,在复旦大学工作多年,对中文早已非常熟练。此前还翻译过《<史记>战国史料研究》、《睡虎地秦简所见秦代国家与社会》等,积累了丰富的翻译经验。
林巳奈夫,1925年5月生。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 文学博士。系京都大学 名誉教授、东洋考古学会及日本学士院会员、著名考古学家。主要从事中国出土文物的鉴定、审评、年代鉴别、分类等方面的研究,专攻青铜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考古。成就主要表现在利用现代考古的类型学理论对铜器、玉器进行分析,并与甲骨、 金文及中国古代文献相互参证,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颇为考古学、文字学、神话学、美术史学者所关注。2006年1月1日,在神奈川的家中因病辞世,享年八十岁。著作有《中国先秦时代的马车》、《周礼考工记的车制》、《长沙出土战国帛书考》等,被翻译成中文的著作有《神与兽的纹样学》、《刻在石头上的世界》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