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宗元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柳宗元集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7.42 4.1折 1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唐)柳宗元 著;景宏业 解评

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

ISBN9787805989396

出版时间2008-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8元

货号20505534

上书时间2024-11-09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市)。
   柳宗元的高祖柳子夏,唐初任徐州长史。柳子夏的叔伯兄弟柳爽,贞观时为中书舍人,高宗李治朝做过宰相。他的外甥女王氏,就是李治的皇后。仅高宗一朝,柳氏家族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二十多人。
    柳宗元祖父柳察躬,曾任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令。父亲柳镇明经及第,母亲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的范阳卢氏。官场上的柳镇为人正直,一生为仕途奔波,不过大多是做参军、县令之类府、县僚佐而已。五十岁时,柳镇才调到长安做殿中侍御史,但在处理复杂而棘手的卢岳遗产案时,耿直的柳镇因秉公办理,得罪权臣窦参,被贬为夔州司马。三年后,名臣陆贽出任宰相,柳镇才被召回官复原职。
  柳宗元诗歌的艺术风格,从总体上讲具有冲淡、幽独、流动的三大审美特征。其“冲淡”,是以“形象直觉”、“玄览”、“游心”为主要审美方式,从心理上拉开与现实社会不即不离的距离作为前提;其“幽独”,运用外化心灵和移情、寄情的方式,借以展示审美情趣所蕴藏的幽独内涵和鲜明的形象;其“流动”,则跨越时距,“观古今于须臾”,“挫万物于笔端”,充分发挥联想的审美功能,使自己和欣赏者通过有限的篇幅,反映出或领略到广阔、深厚、独特的意蕴和回旋跌宕的美(李育仁《论柳宗元诗歌的审美情趣》)。

目录
前言
柳宗元的诗和文(代序)(景宏业)
◎诗
 江雪
 渔翁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溪居
 雨晴至江渡
 零陵早春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笼鹰词
 行路难三首(其一)
 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别舍弟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种柳戏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文
 桐叶封弟辩
 驳复仇议
 种树郭橐驼传
 梓人传
 杨评事文集后序
 吊屈原文
 永州龙兴寺息壤记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鉧潭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石渠记
 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
 晋文公问守原议
 六逆论
 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
 晋问
 与李翰林建书
 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
 愚溪诗序
 愚溪对
 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
 送僧浩初序
 祭吕衡州温文
 零陵三亭记
 送薛存义之任序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游黄溪记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与韩愈论史官书
 起废答 
 捕蛇者说
 哀溺文并序
 鞭贾
 三戒并序
  临江之麋
  黔之驴
  永某氏之鼠
 蝜蝂传
 永州铁炉步志
 谪龙说
 憎王孙文
 罴说
 鹘说
 敌戒
 对贺者
 封建论
 观八骏图说
 牛赋
 师友箴并序
 设渔者对智伯
 宋清传
 段太尉逸事状
 饶娥碑
 箕子碑
 唐故特进赠开府仪同三司扬
  州大都督南府君睢阳庙
  碑并序
 童区寄传
 零陵郡复乳穴记
 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
◎附录
 柳宗元年谱简编
 柳宗元研究主要著作和论文
 《柳宗元集》名言警句

内容摘要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市)。
   柳宗元的高祖柳子夏,唐初任徐州长史。柳子夏的叔伯兄弟柳爽,贞观时为中书舍人,高宗李治朝做过宰相。他的外甥女王氏,就是李治的皇后。仅高宗一朝,柳氏家族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二十多人。
    柳宗元祖父柳察躬,曾任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令。父亲柳镇明经及第,母亲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的范阳卢氏。官场上的柳镇为人正直,一生为仕途奔波,不过大多是做参军、县令之类府、县僚佐而已。五十岁时,柳镇才调到长安做殿中侍御史,但在处理复杂而棘手的卢岳遗产案时,耿直的柳镇因秉公办理,得罪权臣窦参,被贬为夔州司马。三年后,名臣陆贽出任宰相,柳镇才被召回官复原职。
  柳宗元诗歌的艺术风格,从总体上讲具有冲淡、幽独、流动的三大审美特征。其“冲淡”,是以“形象直觉”、“玄览”、“游心”为主要审美方式,从心理上拉开与现实社会不即不离的距离作为前提;其“幽独”,运用外化心灵和移情、寄情的方式,借以展示审美情趣所蕴藏的幽独内涵和鲜明的形象;其“流动”,则跨越时距,“观古今于须臾”,“挫万物于笔端”,充分发挥联想的审美功能,使自己和欣赏者通过有限的篇幅,反映出或领略到广阔、深厚、独特的意蕴和回旋跌宕的美(李育仁《论柳宗元诗歌的审美情趣》)。

精彩内容
◎诗
    江雪  
  题解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作于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谪永州(今湖南永州)期间。诗中运用简洁的描绘,勾画了一幅漫天皆白的寒江独钓图,借刻画不畏严寒仍然坚持垂钓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郁闷。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新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诗歌一开始,便渲染出一幅既不见任何飞禽走兽,也没有丝毫人的踪迹的清冷寂寥、广袤无垠的雪景。这背景显得异常阔大,所写景色也显得异常严酷、凝定甚至有点死寂。要弄懂这两句诗,必须先了解柳宗元当时的处境:唐宪宗即位后,出于个人恩怨,对参加“永贞革新”的人极力打击,几乎所有的士大夫阶层,唯皇帝马首是瞻,对“刘柳”为首的八司马痛恨唯恐不切齿,指责唯恐不出格,迫害唯恐不到位,以至有“纵有恩赦,不在量移之限”(《旧唐书•宪宗本纪》)的苛刻规定,可知柳宗元当时的处境是何等的艰难,诗中所刻画的天寒地冻、看不到任何生气的画面,正是柳宗元当时遭遇的形象而真实的写照。绝,尽也。人踪灭,此处指的是行人断绝。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这两句中,诗人运用类似电影中的特写镜头,由上两句所刻画的大背景逐步推进,后将画面定格在江中一只孤零零的小舟上,舟上正蹲着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虽然已是冰天雪地,但他仍然全神贯注地垂钓于寒江。很显然,这个不畏严寒的渔翁,写的正是诗人自己!
  新评
    此诗在艺术上很值得我们琢磨。李瑛在《诗法易简录》卷十三中说:“前两句不沾着‘雪’字,而确是雪景,可称空灵。末句一点便足。”的确,此诗通篇写雪景而前三句不见“雪”字,纯用烘托之法,空灵之至,待结句道出“雪”字后,再回视前三句,便知“千山”、“万径”、“孤舟”、“渔翁”,全笼罩在大雪之中,因此可以说,“寒江雪”三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此三字把全诗统贯起来,呈现出一幅“读之便有寒意”的图景,同时也突出了渔翁特立独行的形象。此外,诗中的“绝”“灭”“独”“孤”四字相互照应、映衬,通过“意不在鱼”的渔翁形象,既表达了作者被贬之后孤独冷落的寂寞情怀,又反映了作者不媚世俗的铮铮傲骨。整首诗前后贯通,气势宏大,意境深远,不愧为千古绝唱。宋代范唏文《对床夜语》甚至这样评价:“唐人五言绝句,除柳子厚‘钓雪’一诗之外,极少佳者。”
    此诗值得称道的还在于:柳宗元刻意将暗淡的冷色调覆盖在广袤无垠的荒野、河流和群山之上,通过多层渲染,运用峻洁、瘦硬的语言,形成了清峭、幽冷,近乎凝定而又一尘不染的诗境,表达了一种倔强而又高洁的生命情调。换句话说,柳宗元通过渔翁那孤直兀傲、不媚世俗的独特个性传达出自己无论遭受何等政治迫害,始终坚持理想,决不向迫害者低头的倔强性格。
    渔翁
  题解
    本篇仍为柳宗元在永州贬居时所作。作者在诗中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日出前后湘江上神奇变换的景色,突出刻画了与上首迥然不同的渔翁形象:流露出他在被贬谪之后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新解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在此两句中,汲的意思是从井里或河里打水。清湘,澄清的湘水。据《太平御览》引《湘中记》中的记载说:“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这首诗歌从东方熹微时写起,交代了渔翁昨晚泊船的环境和清晨汲水煮饭的举止,看起来平平道来,并无深刻的含义,但诗中所用的意象,比如那壁立万仞的西岩,清澈甘洌的湘水以及含义深远的修竹,都给读者一种高远的联想和暗示。正如有些评论家所说的那样:此渔夫绝不是明人孙承宗笔下那个“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渔家》)的为衣食而拼命忙碌的普通渔夫。
    烟销日出不见人,歙乃一声山水绿——此两句,描写日出之后的画面,意境深远而优美,在峻伟群山环绕中的辽阔江面上,青烟般的晨雾随着旭日的冉冉升起而渐渐消退,呈现出山绿水清、水天一色的奇特美景。再看西岩之下,已不见渔翁的踪影,正当诗人举目四望,竭力在水面搜寻渔翁的小舟而不见时,青山绿水之间传来并回荡起悠扬的渔歌。宋人惠洪的《冷斋夜话》引苏东坡的评论说:诗歌“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之,此诗有奇趣”。可见这两句含义之深邃,描写之传神。“歙乃”(ǎinǎi,一读ǎoǎi)一词,指棹歌声。一说指摇橹的声音,亦通。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这两句写得同样开阔奇特,意境独到:渔歌声仍然不绝于耳,山水依旧绿色满目,渔舟却已渐行渐远,此时,只见渔翁回望昨晚泊舟的西岩,山岩上空的白云在悠哉悠哉地飘动……此句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意思,用浮云比拟自由自在的渔翁。苏轼对这两句大不以为然,他批评说:“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后人多赞成苏轼的说法,但也有不同意苏轼观点者,孙月峰在《评点柳柳州集》卷四十三中说:此诗“是神来之笔,句句险绝,炼得浑然无痕。后两句尤妙,意竭中复出馀波,含景无穷”。此话不无道理,假若删去后两句,作者借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
   新评
    这首诗看似写的是秀美的青山绿水,表达的是渔翁的无拘无束的生活和怡然自得的心境,实际上,只要稍微与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状况联系,我们就会深刻体会出作者对山水、渔翁等意象是寄有深意的。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到偏僻荒凉的永州,这是柳宗元一生中失意的时候,虽然他坚信自己并没有做错,始终不肯向迫害他的人低头,但长期被变相编管的现实,使他不免产生了一种悲观失落、愁绪难解的心情,进而会萌发一种退隐青山绿水之间,摆脱官场尔虞我诈,过一种无牵无挂、逍遥自在的隐士生活的愿望和冲动。可以说,这是魏晋以来士大夫们在宦途失意后“独善其身”的精神疗法,柳宗元当然也不例外。他这位在现实争斗中失败的正直的士大夫,为自己主观心造了一块圣洁无比的心灵栖息地。把此诗和上首诗歌合起来看,上首所表现的是一种独立和对峙的倾向,此首中所表现的是一种逃遁和归隐的意向。上首表现他不甘屈服、积极抗争,虽有无力回天的痛苦,但不改自己洁身自好、遗世独立的人格;此首是经过长期的对峙之后,他感到疲惫,感到心灰意冷,于是他渴望得到一个清静的环境使自己过于痛苦的心灵得到暂时的休憩。
    此诗的艺术特色亦值得称道:诗人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勾画出一个色彩雅活、意境旷远的湘水春晓图,与这如画般美景相配合的是一位淡泊闲适、悠闲从谷的渔翁。文笔清淡,并不刻意修饰雕琢,但诗意浓郁,寄托深远,借用苏东坡评论,可谓是“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腴”。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题解
    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后,具体的创作时间无法确定,然据诗意推测,很可能是诗人居住在永州龙兴寺时所作。柳宗元在着意刻画月夜景致的同时,将自己遭贬后的孤寂落寞之情贯穿于字里行间。中夜,半夜。值月上,正好遇见月亮升上来。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新解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诗歌从半夜写起,诗人睡醒后再也无法入睡,百无聊赖中,他甚至连露水滴落的声音都能听到。一般说来,露水坠落的声音非常微弱,是不容易听见的,柳宗元之所以说他听到露坠声,且不是一两声,而是“繁露坠”,一是想说明此时的夜是何等的静寂,二是以此来表达自己遭贬后的心事重重,难以入睡。既然睡不着,与其辗转反侧、忍受失眠的折磨,不如索性起来走走,于是,他打开门来到西园的边上。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这两句大意为:此刻,恰值月亮刚刚升上东岭,在月光的映照下,涓涓的溪水冲刷,梳理着竹根,发出清幽的声响。前句写月亮,从视觉角度写出月光的清冷;后句写月景,又有意从听觉效果着笔,强调“泠泠”的流水声。“疏竹根”,有注家以为指稀疏的竹根,但从诗意推测,似应解释为动词才是,故我以为此处的“疏”应通“梳”,引申为冲刷、梳理。骆宾王《游灵公观》诗曰“断风疏晚竹,流水切危弦”,其义同此。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逾,更加。喧,本指声音杂乱,这儿指鸟鸣声。“远逾响”三字,暗示从石上流出的泉水不断汇聚,愈远愈汹涌,于是,远处传来了更为响亮的流水声;下旬写山中的宁静偶尔被飞鸟的叫声打破,但鸟呜消失后复归于更为深沉的静谧。在以上几句中,柳宗元调动了多种表现方法,把深秋的夜晚写得异常静寂。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楹,柱子。诗人就这样靠着柱子不断地观看、谛听、沉思着,居然从半夜一直站到天亮,心里的孤寂落寞不知要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