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逻辑导论(第三版)
  • 哲学逻辑导论(第三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哲学逻辑导论(第三版)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2.05 5.2折 62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安东尼·C.格雷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50974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2元

货号29308868

上书时间2024-11-08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是一部哲学经典教材,首次出版于1982年,被诸多英美大学广泛采用,是学习逻辑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的教材之一,出版30多年来英文版销售超过20万册。本书主要对哲学中的一些关键概念,比如前提、真理、存在、意义、指称等作了清晰易懂的界定,是学习和研究哲学问题时提高概念思维能力非常有效的工具书。要想思维严谨、细致、深刻、滴水不漏,好的办法不是学逻辑,而是学分析哲学。分析哲学家对各种问题分析之严谨和深刻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他们往往在细微、使人想当然的地方发现问题。学习分析哲学,对理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是一种极强的训练。本书适合大学哲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适合希望提高自身思维严谨性和深刻性的一般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英]安东尼·C.格雷林(Anthony C. Grayling),英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牛津大学哲学博士。曾先后执教于伦敦大学和牛津大学,2011年创立了一个独立的本科学院新人文学院并任任校长,是皇家文学学会会员,皇家艺术学会会员,英国科学院派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访问学者。已出版哲学著作30多部



目录

目  录 contents


章 哲学逻辑,逻辑哲学,哲学和逻辑


哲学逻辑和逻辑哲学 / 003


哲学与逻辑 / 006


本书内容安排 / 013


 


第二章 命题


引 言 / 018


语句和语句内容 / 019


“命题为意向”评判 / 025


命题意义说 / 028


意义、所指及含混性 / 031


“命题为意义”再评 / 035


唯名论和实在论 / 039


无伤大雅的命题和陈述 / 042


 


第三章 必然性、分析性和先验论


引 言 / 046


三组区别 / 047


分析性 / 051


捍卫教条 / 058


再论“分析性”/ 063


必然性的概念 / 068


从言模态与从物模态 / 073


形式化和本质 / 076


可能世界 / 080


拒绝可能世界的学说:同一性及跨世界同一性 / 084


非现实的可能物 / 090


存在与现实性:一些问题 / 094


本质主义 / 097


“爱好数学的骑车人”悖论 / 100


本质、起源与结构 / 103


再论必然性、分析性和先验性 / 108


结束语 / 113


 


第四章 存在,预设与摹状词


引 言 / 116


“存在”是谓词吗? / 117


逻辑谓词和本体论承诺 / 124


存在和预设类别 / 131


摹状词理论 / 137


斯特劳森论摹状词 / 142


摹状词的所指性用法与归属性用法 / 148


 


第五章 实用主义真理观,融贯论真理观,符合论真理观


引 言 / 156


实用主义真理观 / 158


詹姆斯的辩解 / 162


融贯论真理观 / 165


融贯性为依赖性 / 167


实证主义和融贯性 / 169


融贯性的标准 / 172


问题及异议 / 174


符合论真理观 / 178


符合和原子论 / 180


奥斯汀与约定 / 183


相关性与适合 / 186


意义和真理 / 189


 


第六章 语义论真理观,收缩论真理观:模糊性与评估


引 言 / 192


语义论真理观 / 193


形式描述 / 198


塔尔斯基,中立性和物理主义 / 201


塔尔斯基的理论是符合论吗? / 204


形式与自然 / 209


冗余论真理观 / 211


代词形式和冗余 / 214


收缩论和极小理论 / 217


真理和无法定义性 / 222


定义 / 229


真理和客观性 / 233


真理和评估 / 237


评估的约定条件 / 240


 


第七章 意义,指称,证实和使用


引 言 / 246


意 义 / 249


意义的指示理论 / 251


指称和因果理论 / 256


意义的观念论 / 264


行为意义理论 / 270


奎因,行为和语言 / 275


意义证实论 / 281


意义的使用论:维特根斯坦后期理论及方法 / 288


言语行为 / 295


 


 


第八章 真理,意义,实在论和反实在论


导 论 / 302


意义和说话者意义 / 303


会话含意 / 308


真理论和意义 / 312


戴维森的方案 / 315


悖论及其他问题 / 321


为什么选择真理? / 324


真理和语言行为理论 / 328


真理和实在论 / 332


何为知道语句的真值条件? / 335


反实在论的选择 / 345


反实在论:反对及辩护 / 349


过去的问题 / 356


 


第九章 实在论,反实在论,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


引 言 / 368


普特南和实在论 / 369


内在实在论,真理和批评 / 374


反实在论和形而上学 / 378


反实在论和认识论 / 385


反实在论和唯心主义 / 396


反实在论和相对主义 / 398


参考文献 / 407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部哲学经典教材,首次出版于1982年,被诸多英美大学广泛采用,是学习逻辑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的教材之一,出版30多年来英文版销售超过20万册。本书主要对哲学中的一些关键概念,比如前提、真理、存在、意义、指称等作了清晰易懂的界定,是学习和研究哲学问题时提高概念思维能力非常有效的工具书。要想思维严谨、细致、深刻、滴水不漏,好的办法不是学逻辑,而是学分析哲学。分析哲学家对各种问题分析之严谨和深刻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他们往往在细微、使人想当然的地方发现问题。学习分析哲学,对理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是一种极强的训练。本书适合大学哲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适合希望提高自身思维严谨性和深刻性的一般读者阅读。



主编推荐

[英]安东尼·C.格雷林(Anthony C. Grayling),英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牛津大学哲学博士。曾先后执教于伦敦大学和牛津大学,2011年创立了一个独立的本科学院新人文学院并任任校长,是皇家文学学会会员,皇家艺术学会会员,英国科学院派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访问学者。已出版哲学著作30多部



精彩内容

哲学逻辑和逻辑哲学

哲学的各个分支都是相互联系的。 比如说,考虑形而上学的时候,就一定会涉及认识论和逻辑问题;反过来考虑认识论的时候,也会涉及形而上学和逻辑问题。 鉴于各个分支之间相互渗透的特点,在它们之间划分清晰的界限是错误的。 其实,并不存在这样的界限。 区分典型的形而上学问题(比如,某个域中存在什么)和典型的认识论问题(比如,关于某个域,我们知道什么或能知道什么,以及怎么知道)主要取决于对问题的侧重点的理解。 而想要理解上述问题又涉及学习哲学,没有捷径可言。

话虽如此,对于某个特定的哲学领域而言,我们可以先大致了解一下该领域所涉及的主要问题。 因此,在本章中主要讨论了哲学逻辑问题。 其他相关问题包括哲学逻辑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哲学性的,多大程度上是逻辑性的,以及由此引出的哲学与逻辑之间的关系问题。 本章对以上两个问题作了简要探讨。

本书讨论的话题包括命题、分析性、必然性、存在、同一性、真理、意义和所指,至少在章节标题中都出现过。 实际上,哲学辩题绝不仅仅是以上几个,后续章节中对可能世界、实在论、反实在论等其他问题进行探讨。 本书涉及面有限,不可能对哲学逻辑进行全面讲解,但是我的意图很清楚:因为以上每个单独的话题都可以,也必须用整本书的篇幅进行讨论,所以本书只是一篇“前言”,为原版文献中更详细的讨论提供一点背景知识。

这些辩题统一归到“哲学逻辑”一个大标题下主要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 ,各个辩题之间具有相关性,因为要想充分理解其中任何一个辩题都必须了解其他辩题。第二,这些辩题在哲学讨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第三,这样的划分反映出自 19 世纪末以来逻辑学发展的影响,让我们有余力对许多哲学问题重新展开讨论。不仅是因为我们具备了更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逻辑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促生了一种方法,经过验证在哲学领域相当有效。 这种方法就是分析。

弗雷格(Freg)和罗素(Russll)敏锐指出,即便是发明符号演算这种方法,如果该方法不能引发一系列哲学问题,那么就不可能推进哲学研究。其中重要的问题与意义和真理的本质有关,简言之,就是语言的问题。语言激起了哲学家强烈的兴趣,是因为语言是我们形成对思想和整个世界的哲学看法的必要途径。 当前,哲学逻辑领域的推动力来自对语言的兴趣。 为了理解语言,我们在这个领域还需要不断进步。

“逻辑”在“哲学逻辑”中所扮演的角色可能会令人困惑。 哲学逻辑并非“关于”逻辑,也不“是”关于形式表达、推论组织的研究的那种意义上的逻辑。 其实应该这么说:逻辑学家发明的演算实际上是对推理的形式(不是内容)进行确切的解释。 他们希望能建构简单但有力度的语言,表达并探究推论的形式。 通过研究算术和集合论,通过对涉及的概念 —包括变量自由度和束缚性、公理化以及量化理论的常规替换等 —进行细致的探究,逻辑学家对这种语言的完整性和融贯性进行验证。

这样就产生一个问题 —几乎是自然而然地 —思考逻辑学的时候总会涉及某些哲学问题。 比如蕴含性问题、勒文海姆·斯克伦(Lǒwenheim-skolem theorem)的重要性、量化理论的范围及界限、逻辑与集合论的关系以及集合论的本质等,这些都是逻辑哲学家研究的领域。因此,逻辑哲学是研究有关逻辑本质和逻辑蕴含等哲学问题的学科。

但是反过来说,上述问题又自然而然地发展成,或者说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更广泛关注的实质且重要的哲学问题。 一旦问题扩展,探究的目标就不再是逻辑,而是语言与思想的本质、世界的结构和内容等问题,由此产生哲学逻辑这门学科。 可以说,哲学逻辑本质上是哲学,虽然涉及逻辑学知识,但仍然属于哲学范畴。 由此,哲学逻辑和逻辑哲学之间的区别可以这样表述:研究逻辑哲学时,其实是将逻辑哲学化;而研究哲学逻辑时,

其实是在研究哲学。

哈克(Hacck)等人认为“逻辑哲学”和“哲学逻辑”其实是一回事,即“逻辑哲学”。鉴于上述内容,我觉得这个观点对我来说意义不大。 但对于学习者来说,明确二者之间的区别可以帮助他们厘清这两个方面各自研究的问题。 不过,坚持在二者之间划分清晰的界限没有任何意义;只要记住,这两个方面互相重叠、互相影响就可以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