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3.91 7.9折 ¥ 68 全新
库存14件
作者史宁中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58404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9263143
上书时间2024-11-07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好久没有与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讲话了。为了振兴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学校决定举办“东北大讲堂”,韩东育副校长和社科处希望我作讲,作为老校长我就欣然答应了。
“享受思考”这个题目表达的是我现在的心境。一开始的思考可能还有一些目的性,现在的思考目的性也不是很强了,就是在思考,享受思考的结果,更享受思考的过程。我大概有十多年、近二十年的时间,早上四点多起来,冲一杯咖啡抽一根烟就开始写东西,把一天的思考写下来,或者一边写一边思考,这是一种很好的感觉。我今天主要是把我的感觉说给各位听。其实,思考就是自己说服自己,主要包含两个要素:一个是概念尽可能明晰,一个是逻辑尽可能合理。今天的听众大多数是学习文科的,所以我讲的都是文科的内容,讲三方面的问题:个是关于教育原理,第二个是关于古代文明,第三个是关于数学教育。后是结束语。
先说方面,教育原理。我是从1997年开始对文科的思考,那时候我还在国外的一所大学教书,1998年回东北师范大学当校长。准备当校长的时候就开始思考,因为师范大学的校长无论如何对教育应该有所思考。基于思考的结果,我就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关于教育的哲学》。文章写完之后,就给当时东北师范大学的两位老先生看,这两位老先生现在都已经去世了。一位是前校长郝水先生,他是生物学家,因为这篇文章涉及很多生物学的东西,还有一位就是教育系的王逢贤老先生。王先生对我说,把这篇文章发到《教育研究》上吧,我当时还不知道有这个杂志,因为当时我对教育领域一窍不通,我说那就发吧,可是这篇文章一篇引用文献都没有,完全是我的独立思考,能发吗?王先生说可以发,于是王先生就把这篇文章到《教育研究》。后来听说《教育研究》的主编对这篇文章还比较满意,就在1998年的第10期发表了。
我今天主要给大家讲如何去思考,而不是讲思考的结果是什么,怎么样想问题是很重要的。在那个时候,教育学的书都说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这个问题,我读了很多哲学的书,我在想,教育没有人发展的需要吗?没有人本身的需要吗?我想来想去觉得教育应当是一种本能,因为在动物那里都有教育。后来我就认为,教育和接受教育都是一种本能,我们教育应该回归这种本能。于是在这篇文章就提出了这样一个想法: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更是人发展的需要。没想到这个想法后来被广泛地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提出一个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里面谈到教育不能单纯追求功利,谈到了尊重生命,人格尊严。
进一步,根据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我把教育分为三个阶段。个阶段是经验的教育,这是适用于农耕时代的教育,是师傅带徒弟的那一种教育,我起名叫作过程的教育。第二个阶段是知识的教育,也就是我们现在实行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理念是什么呢?为了与现在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应,我给这种教育的理念起个了名字,叫作“以知识为本”。什么是知识呢,知识是结果,可能是你思考的结果,也可能是你经验的结果,因此知识为本的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结果的教育。这样的教育缺少智慧的培养,我们可能说不清楚智慧是什么,但是我们知道一件事情,这就是智慧表现在过程之中,表现在一个人思考问题的过程之中,表现在他做事的过程之中。表现在过程之中的东西应该通过过程培养,未来是信息时代,应该并且能够实施结果加过程的教育,这就是教育的第三个阶段,是智慧的教育。没想到这个提法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影响到了近十多年的课程改革,因为近十多年的课程改革的核心强调的就是过程。我现在受的委托主持修订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今年三月份课程标准审定会上,新上任的长到会讲话,也提到了教育的三个阶段,看来这个说法基本被认可了。这对于思考是很重要的,你思考的东西被大家采纳,你就会很高兴,这就是思考的乐趣。
一流的教育理念凝聚和浓缩着教育风格、文化品位和人才培养特色,不仅具有陶冶人、鼓励人的功能,也能起到规范人、指导人的作用。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是作者经过多年教育实践得出的感悟。一个合格的教师,除了应当具备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这些条件外,特别需要具备开发学生潜能的能力,因此不仅需要扎实专业知识本身,同时也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艺术美感,并具有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而教书的方法,并没所谓的一种“好的方法”,教书要保证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教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成功的教育。
史宁中,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历任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校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部分 教育原理
关于教育的哲学
试论教育的本原
对教育教学的理解
走向“尊重的教育”
数学思想与小学教育——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对话讲座
教授治学:大学科学发展的基本理念
第二部分 基础教育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趋势与政策建议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路径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十年走势与政策议题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十二年义务教育奠基
优秀教师从哪里来
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指南——关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解读
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例
提高中小学教师培养质量的若干策略
解决好农村教师的素质和待遇问题
一流教师一流教育
第三部分 师范教育
专业化教师教育课程的理论样态与基本结构
教师职业专业化:21世纪高师教育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我国教师教育发展模式的选择
教育家素养与师范生培育
办好一流师范大学培养高水平人民教师
搭便利平台确保免费师范生就业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师范应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和引导者
彰显办学特色创新校内管理
一流的教育理念凝聚和浓缩着教育风格、文化品位和人才培养特色,不仅具有陶冶人、鼓励人的功能,也能起到规范人、指导人的作用。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是作者经过多年教育实践得出的感悟。一个合格的教师,除了应当具备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这些条件外,特别需要具备开发学生潜能的能力,因此不仅需要扎实专业知识本身,同时也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艺术美感,并具有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而教书的方法,并没所谓的一种“好的方法”,教书要保证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教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成功的教育。
史宁中,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历任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校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