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造传统农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改造传统农业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4.84 7.8折 32 全新

库存2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西奥多·W.舒尔茨 著 梁小民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41959

出版时间2006-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29354241

上书时间2024-11-05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农业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主要议题之一。农业能不能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应该如何改造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一直是经济学家们争论和研究的中心问题。关于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然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舒尔茨在1964年发表的《改造传统农业》一书却独树一帜,至今仍有深远的影响。
  西奥多•威廉•舒尔茨于1902年出生于美国南达科他州阿灵顿郡的一个德国移民家庭,父亲是小农场主。他受教于威斯康星大学,毕业后先在衣阿华州立大学任教,40年代后转至芝加哥大学任教,一直到1972年退休。此外,舒尔茨还曾在美国政府农业部、商务部、联邦储备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兼职。退休前为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现已去世。
  舒尔茨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从事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当时,农业经济隶属于农学的范围。他反对这一传统,认为农业经济学应该是一般理论经济学的组成部分。他坚持按这一看法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为现代农业经济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末期后,他又致力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并被认为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60年代后,他把对农业经济问题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问题,从而对发展经济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的主要著作除本书外还有:《不稳定经济中的农业》(1945年)、《农业经济组织》(1953年)、《向人力资本投资》(1961年)、《经济增长与农业》(1968年)、《人力资本投资》(1971年)等。
  由于他在经济学方面的这些贡献,特别是由于《改造传统农业》一书对发展经济学有着重大的理论和政策意义,他于1979年与另一名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共同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20世纪50年代初,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以工业为中心的发展战略,认为工业化是发展经济的中心,只有通过工业化才能实现经济“起飞”。他们普遍认为,农业是停滞的,农民是愚昧的;农业不能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充其量只能为工业发展提供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许多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发展工业,而忽视了农业。有些国家甚至以损害农业来发展工业。到了50年代后期,这种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就暴露出了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按这一发展战略虽然实现了较高的工业增长率,但经济并没有真正得到发展,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少改善,甚至连吃饭问题也没有解决。这样,一些有识之士就对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疑问,转而强调农业问题。《改造传统农业》正是在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方面的一本重要的著作。



导语摘要

《改造传统农业(汉译名著本)》是发展经济学中的经典著作,有许多观点至今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确立了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对农业问题的一些分析,对改造传统农业所提出的若干建议,例如,认为传统农业的落后在于资本收益率低下,主张发展中国家要引进新生产要素,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都比较中肯。3)提出的一些观点,如关于利用市场机制的论述,关于反对盲目搞大农业的主张,关于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和做法,关于重点发展中、小学教育等,对我们也有启发。



作者简介

西奥多•W• 舒尔茨(1902—1998),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芝加哥经济学派成员,197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此外,舒尔茨还曾在美国政府农业部、商务部、联邦储备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兼职。现为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



目录

序言

章 问题的提出
各种学说的遗产
需要撇开的问题
未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传统农业的特征
一个经济概念
如何改造传统农业?
一个难题

第三章 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经济效率的假说
危地马拉的帕那加撤尔:十分贫穷而有效率
印度的塞纳普尔:贫穷而有效率
结论与含义

第四章 零值农业劳动学说
“零值劳动”学说的各种根源
对理论的屈从
经验事实的检验
根据印度1918-1919年流行性感冒后的情况所作的检验

第五章 收入流价格理论的含义
增长模型忽视了的内容
一种理论框架
非增长类型
增长类型

第六章 传统农业收入流的价格
收入流价格较高的假说
反对这一假说的观点
危地马拉的帕那加撤尔
印度的塞纳普尔
结论性的含义
对要素份额的说明

第七章 投资有利性问题的引言

第八章 农场规模、控制和刺激
专业化
有组织的研究
生产现代投入品
“生产”信息
不在所有或居住所有的控制和农场规模
假不可分性和农场规模
大型拖拉机和许多锄头
真不可分性
对地租的压抑
关键是农产品和要素价格

第九章 隐蔽在“技术变化”中的生产要素
隐蔽要素的花招
某些农业要素的特征的例子
某些特殊生产要素的供给中存在的变化
考察技术变化所掩盖的内容
全面生产要素概念的含义
需求和供给的方法

第十章 新的有利生产要素的供给者
供给者的研究和发展
供给者所进行的分配
营利企业
非营利企业

第十一章 农民作为新要素的需求者
接受的速度
有利性
决定有利性的因素
对新要素的寻求
学会使用新农业要素
分类
成本和收益

第十二章 向农民投资
农业增长和人力资本的回顾
工业化的教训
教育的价值何在
不依靠追加教育投资的增长
依靠追加教育投资的增长
引进技术的经济学
引进或国内生产
应急或长期计划
各级教育的分配
错定了教育外国学生的方针
向物的投资与向人的投资之间的联系
向人力资本投资
政治障碍
向农民投资的类别
教育的经济价值



内容摘要

《改造传统农业(汉译名著本)》是发展经济学中的经典著作,有许多观点至今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确立了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对农业问题的一些分析,对改造传统农业所提出的若干建议,例如,认为传统农业的落后在于资本收益率低下,主张发展中国家要引进新生产要素,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都比较中肯。3)提出的一些观点,如关于利用市场机制的论述,关于反对盲目搞大农业的主张,关于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和做法,关于重点发展中、小学教育等,对我们也有启发。



主编推荐

西奥多•W• 舒尔茨(1902—1998),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芝加哥经济学派成员,197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此外,舒尔茨还曾在美国政府农业部、商务部、联邦储备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兼职。现为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



精彩内容

本书的研究方法是要解释受传统农业束缚的农民的生产行为,然后确定通过投资来改造这种类型的农业是否有利。所作的假设是:当农民局限于使用传统生产要素时,他们会达到某一点,此后,他们就很少能对经济增长作出什么贡献,这是因为要素的配置很少有什么改变后可以增加当前生产的明显的低效率;还因为用于增加传统要素存量的投资是代价高昂的经济增长源泉。这两个命题,即要素的有效配置和边际投资的低收益率,将形成可以由事实验证的假说。另一个假设的大意是:存在着另一类农业要素,这些要素将是较廉价的经济增长源泉。在采用这种研究方法时,首要问题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这时,人们马上会想到的情况是,农业经营是以长期形成的社会习俗为基础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观点认为,传统农业基本是某个特定民族生活方式的一种文化特征。另一幅图像集中表现在:与土地所有制相关的制度结构,租佃的法律基础,以及为家庭消费而生产等方面。还有一种看法着眼点放在农业生产要素的技术特征上。那么,基本的特征是什么呢?毫不奇怪,不能根据文化特征、制度结构或生产要素的技术特征来严格表述传统农业这一经济概念。只要对这些特征作一点简单的考察,就会使这一点更加清楚。
  区分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即氏族的社会和其他类型社会在许多方面是非常有用的。经济学家似乎总认为,农民当然属于一种氏族社会。但是,有许多农民是一个以非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即一般所说的“都市”社会的成员。氏族社会和以传统要素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是两个独立的范畴。在把这两个范畴应用于同一社会时,它们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就大多数情况而言,可以说一个氏族社会总是存在传统农业。然而,氏族社会与传统农业并不一定一致,而且,绝不是所有的传统农业都存在于氏族社会里。正因为这一原因,氏族社会的文化特征就不能为鉴别传统农业提供可靠的基础。
  人们经常把贫穷社会中农业的弱小性归咎于特定的文化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与工作、节约、勤劳和对更高生活水平的追求是相关联的。人们常用这些因素来解释为什么经济进步如此微小,以及为什么特定的经济发展计划实际上总不成功。但是,一般来说,并不必去求助于这种文化价值观方面的差别,因为一种简单的经济解释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首先来考虑对工作的态度。人们总是说,贫穷社会里的人民不愿意长时间辛勤地工作。假定他们偏好空闲。这样,与这种空闲相关的“闲暇”就应该比更多地干活才能实现的生产增加更为宝贵。由此得出的推论是,这些民族对这种空闲的评价很高。但是,这里没有考虑到他们缺乏长时间辛勤工作的精力,以及增加工作所能得到的边际收益低下。这种观点的另一种变种论述了教育对受过某种教育的人从事农业体力劳动意愿的影响。据说,即使只受过微不足道的教育,也会使贫穷农业社会中的年轻人厌恶农业劳动。但是,提出这些看法的人一般都没有指出受过某种教育的人在从事农业劳动与从事其他劳动的收入上的差别。①虽然某个阶级或社会等级结构影响着劳动的选择与流动性,还影响着一个经济对变化着的经济条件的适应能力,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属于从事农业劳动的阶级或社会等级的人都爱好空闲。可能的情况是,对各种农业社会而言,劳动的偏好和动机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传统农业并不是某种农民偏好游手好闲的结果,相反,游手好闲似乎是边际劳动生产率低下的结果。
  关于人们在节约方面的差别,也存在着许多混乱。据说在贫穷而停滞的农业社会里,缺乏节约的品德,而这是由于这些社会农民的文化特征所造成的。他们简直不能积攒足够的钱。为什么不能呢?他们被设想成是受到某些特殊文化约束的人,以致使他们沉湎于许多挥霍性消费,特别是在婚丧大事和逢年过节时更是如此。我们应该问,他们怎么又能忍受命里注定的那种简陋而单调的生活呢?认为所有这些都是“挥霍式的消费”是一种离奇的语言混乱。不应该忽视另一种完全相反的观点,即农民是非常节省的,他们允许自己所进行的消费总是十分节省,特别是当他们考虑到子女的福利时更是如此。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