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证据法学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62.4
8.0折
¥
78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王超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9
版次3
装帧其他
货号29477834
上书时间2024-11-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超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9
-
版次
3
-
ISBN
9787300310336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12页
-
字数
623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的理论体系设置紧紧围绕刑事证据法律规范来展开,删除了传统证据法学常常论述的不直接从属于刑事证据法的内容。首先,按照较为完善的或者理想的刑事证据法典所应当规范的内容来设计本书的理论体系。如刑事证据规则、刑事证据的种类、刑事证据的分类、事证明主体、刑事证明对象、刑事证明责任、刑事证明标准、刑事证明环节等。其次,区分侦查程序中的证据问题与审判程序中的证据问题,不再探讨收集刑事证据的所应当遵守的刑事诉讼程序或者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各种证据调查方法。最后,区分侦查学中的证据问题和刑事证据法学中的证据问题,既不从侦查学的角度分析研究刑事证据的收集、固定、保全问题,也不再运用哲学、侦查学、逻辑学、法医学、鉴定学、物证检验学、心理学等非法学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分析刑事证据法问题。就理论体系的总体框架而言,本书包括总论、刑事证据论、刑事证明论三个组成部分。本书分为三编,分别为总论、刑事证据论、刑事证明论,全书共十四章,对刑事证据的基础理论,实务问题都进行了论述。本书在研究的深度、创新性和反映学术前沿的动态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 【作者简介】
-
:
王超,男,河南省罗山县人。1997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1997年8月至2000年9月在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检察院从事反贪、公诉工作。2003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证据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曾经挂职担任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主要从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法制度、反腐败研究。曾在《中外法学》《政法论坛》《比较法研究》《法学评论》《法商研究》《现代法学》《法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独著《中国刑事证据法学研究的启蒙与转型》《排除非法证据的乌托邦》《刑事审级制度的多维视角》《刑事上诉制度的功能与构造》《警察作证制度研究》《刑事诉讼法学习小词典》,合著《21世纪的中国检察制度研究》《刑事司法环境研究》《刑事证据的定量分析》《未成年人犯罪诉讼程序研究》《刑事诉讼言词证据:程序与规则》《(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中国的贯彻》等,共计20余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司法部等课题10余项。
- 【目录】
-
编 论
章 刑事证据法学概述
节 刑事证据法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对象
第二节 刑事证据法学的理论体系
第三节 刑事证据法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节 人类社会早期的神示证据制度
第二节 大陆法系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英美法系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中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三章 刑事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
节 刑事证据制度的认识论基础
第二节 刑事证据制度的价值论基础
第三节 刑事证据制度的程序正义论基础
第四节 刑事证据制度不同理论基础间体现的价值选择与权衡
第四章 刑事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
节 无罪推定原则
第二节 证据裁判原则
第三节 自由心证原则
第四节 直接言词原则
第五节 忠实于事实原则
第五章 刑事证据规则
节 刑事证据规则概述
第二节 国外主要证据规则
第三节 我国刑事证据规则
第二编 刑事证据论
第六章 刑事证据概述
节 刑事证据的概念
第二节 作为定案根据的刑事证据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刑事证据的证明力与证据能力
第四节 刑事证据的主要功能
第七章 刑事证据的法定种类
节 刑事证据的法定种类概述
第二节 物证
第三节 书证
第四节 证人证言
第五节 被害人陈述
第六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第七节 鉴定意见
第八节 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第九节 视听资料
第十节 电子数据
第十一节 专门问题的报告和事故调查报告
第十二节 其他证据种类探讨
第八章 刑事证据的理论分类
节 刑事证据的理论分类概述
第二节 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第三节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第四节 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第五节 不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和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
第六节 刑事证据的其他理论分类
第三编 刑事证明论
第九章 刑事证明概述
节 刑事证明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刑事证明的理念
第三节 刑事证明的体系与模式
第十章 刑事证明主体
节 刑事证明主体概述
第二节 刑事证明主体的范围
第十一章 刑事证明对象
节 刑事证明对象概述
第二节 刑事证明对象的范围
第三节 作为刑事证明对象的实体实
第四节 作为刑事证明对象的程序实
第十二章 证事实
节 证事实概述
第二节 推定
第三节 认知
第十三章 刑事证明责任
节 刑事证明责任的含义与质
第二节 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
第三节 两大法系刑事证明责任
第四节 我国的刑事证明责任
第十四章 刑事证明标准
节 证明标准的概念
第二节 历存在过的几种证据制度的证明标准
第三节 关于证明标准质的理论探讨
第四节 诉讼证明标准的多元化
第五节 英美法系的刑事证明标准
第六节 大陆法系的刑事证明标准
第七节 我国的刑事证明标准
第十五章 刑事证明环节
节 证明的准备
第二节 举证
第三节 质证
第四节 认证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