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后记
一
我总觉得,文字是有灵魂的。
鲁迅说,凡泣血之物,才是真的文字,我深以为同。
我不知道你用了多久读完这本书的。如果一口气读完,我很欣慰;如果用了几天,我会微笑;如果用了很久,我必会非常失落。虽然这并非一本以感动人为目标的作品,其中有很多世俗的方法,隶属于实用型作品,但我可以坦然地说:这是一本用生命在写的书,一字一句,字字含心。我不忍心让读者读到如同嚼蜡一般的作品,让读者不知所措,我用尽力气,只是想写一本让大家都看得下去的书。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书籍带给我巨大的鼓舞和力量。如果说现在的我具备一些专业能力,有实践的力量,但更是书籍的力量。读书带给我太多的经验和思考,不同学科的书籍和实践工作的碰撞,总会让我发现一个个崭新的领域和新鲜的观点。我乐在其中,享受其中,感受接触新鲜知识带来的身心愉悦,并把一些观点付诸实践。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很有收获。
只是读书并非想象般顺畅,我的书架上,有若干本关于辅导员的书籍,这是我立志于研究辅导员工作的收藏。但惭愧的是,虽然我努力静下心来让自己阅读,但有些书籍只是勉强看过一遍,甚至只是翻过目录,实在看不下去。开卷有益的基本原则是:不论水平高低,阅读就有收获,虽然我这样劝自己,但确实有些书读不下去,味同嚼蜡。我工作的头几年,对这类书籍求之若渴,却没有哪本著作打动过我,让我非常苦恼。也恰是这个原因,我立志要写一本让大家读得下去的书。
你看到的这本书,就是我想写的一本书。这本书不是简单内容的罗列,不是各个学科知识的生搬硬套,不是站在十万英尺高度的道德审判,不是仍存在于空想阶段的信念却不曾实践。这是一本融会贯通之作,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本书只说我知道的和我感受到的事。
在众多关于辅导员工作的书籍中,这本书属于另类,以让读者读得下去为目标的研究类书籍在中国不是另类吗?但是,我可以坦然地说,我的文字确是用心之作,我的文字拥有灵魂。
一些朋友的赏识和推荐,让我拥有了一个全新平台,让这些文字服务于读者,必须感谢;而亲爱的读者,不管你是次认识我这样一个有趣的人,还是从博客追到微博一直追到这本书,我都想表达一下我的谢意:因为有你,我才精彩。
二
我必须承认,我曾经做得不够好。
我做辅导员的日子里,几乎犯过自己所指出的所有错误。很长一段时间,我想起自己做的一些事,总觉得无地自容。一些基本原则的错误,一些常识性认识的偏离,一些自以为是的想法,都被我拿来“实验”。我很惭愧,一方面我安慰自己,走错路是因为没有人指路;一方面我心里默念:瞧,学生不是终原谅我了吗?
说到这,我特别想指出一个事实:教育是宽容的,老师是宽容的,可是,比起学生的宽容,这还不够。年少气盛的学生,对于当下,哪怕是一点点委屈也不能容忍,但在毕业后,一切早已风轻云淡,开始以宽容之心面对。我一直承认,而且坦然地承认,工作的头几年,我实在不能算作一个合格的老师。我的一些举措简单而粗暴,我并不懂得推己及人,不懂得换位思考,我只是单纯地推行自己相信的理念。我的书中描述过这样的青年辅导员:宁愿自己背负“恶名”,但仍然推行“正确的事”,说的正是我自己。当一种行为对别人造成伤害时,不管目的有多好,这种行为都是不可取的。我用了很久才明白这个道理。学生们当时用沉默表达对我的抗议,毕业后却原谅了我。我知道,我的学生是爱我的,因为毕业后他们兴高采烈地讲给我很多轶事。在一些事情上,只要我开口,他们总愿意全身心地帮助我。我曾经不太熟悉的学生,毕业后竟然和我特别亲,让我惭愧。一些被我“K”过很多次的“刺头”,在我反思自己曾经的不恰当时,他们却和我走得更近,乃至亦师亦友。于是某一天我又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人无完人,错误只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台阶,这没什么;不管你的水平能力怎样,只要真诚付出,就能赢得认可。这认可不管来自当下还是来自未来,你付出的,总会有回报。
每年都会看到一批又一批新人入职,看到一批又一批青年辅导员为工作困惑,我就在想:如果当年的我有人指导,会不会进步得更快些?我现在所做的,是用一支笔,写下自己所有的经验、困惑,希望帮助这些新人少犯些错误,快一些成长。
三
人的边界在哪里?这曾是让我困惑的问题。我相信,这也是让每一个人困惑的问题。
目前的职业,有如此之高的技术含量,但显然,社会认同感和出路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究竟该怎样对待?
我并非想用无源之水做一碗“心灵鸡汤”,更不会自暴自弃地无病呻吟。我还是想寻求一种出路,想找到我摸不到的那个边界。
曾经有两个年头,是我人生中痛苦的时刻。每个人的生存都不是真空的,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和自己的无助。一度绝望,思考自己的路是不是从一出发就错了;一度沉沦,越是无望越是无所作为,每天抱怨连天却不肯做一点有意义的事;一度迷惑,如果未来是注定的,我所做的一切,有意义吗?
其实所有人都涉及这样的过程。关键是,三十而立,是否已经开始“站立”?我们是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理由,还是找到了一条道路?
就我个人来讲,我进行了多种尝试。这些尝试无疑都是失败的例子,都是在迷雾中前行。我想要的,并非只是单纯地为了达成目的,而是憧憬人生的幸福。我希望我能改变我的生活方式,但同时希望,我能发挥自己所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进政府工作和从商都是一步之遥,甚至已经尝试,但我又退回来了,继续做我的老师。我发现我热爱学生工作,所以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定位,重新开始。
我回来了,是值得庆幸的。
我终于明白,我热爱的是什么;我知道,这辈子我适合的就是当一个老师;我手中的这支笔开始和我成为朋友,未来,它将和我一起走过风雨历程。
我找到了自己的边界,我不想迈过去了。不属于自己的风景,只用来装点别人的窗棂,在熟悉的地方,才有自己的田园,自己的归宿。我就是个老师,一个普通的老师,一个和学生一块成长的老师。我为这样一个不够伟大但并不渺小的梦想奋斗。
朋友,你呢?
导语摘要
该书是“辅导员工作100系列”之一种,从10个方面向新辅导员提出了100个建议。作者具有丰富的辅导员工作 经验,且长于思考,建议紧跟现实,合情合理。相关学科理论,如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为作者的建议提供了理论依据。作者写得很随性,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理论与实际结合得较好,且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作者简介
贾海利 互联网上的辅导员“名人”,坚定的新媒体推广者,在全国辅导员以及学生工作的互联网世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多年的基层学生工作经验,练就了学生工作的“十八般”本领。在每次互联网浪潮来临之前都拿到张船票,在博客、飞信、微博、微信时代,作为批探险者率先实践,探索新媒体和学生工作结合的方法和途径。其多篇作品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部分作品被多个高校定为辅导员培训和进阶的资料。
赵冬冬 教育新闻媒体人,河南省教育厅机关刊《河南教育》(高校版)副主编。从2005年至今,一直关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创办了中国本免费的辅导员电子杂志——《中国高校辅导员》,主持编写的《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一书,被誉为“高校辅导员培训*教材”“辅导员百科全书”。
目录
篇 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十个建议
第二篇 做好班级管理的十个建议
第三篇 获得领导力的十个建议
第四篇 做好学生干部培训的十个建议
第五篇 做好学生心理援助的十个建议
第六篇 讲好爱情主题的十个建议
第七篇 做好特殊学生工作的十个建议
第八篇 用好辅导员微博的十个建议
第九篇 提高工作效率的十个建议
第十篇 进行自我激励的十个建议
内容摘要
该书是“辅导员工作100系列”之一种,从10个方面向新辅导员提出了100个建议。作者具有丰富的辅导员工作 经验,且长于思考,建议紧跟现实,合情合理。相关学科理论,如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为作者的建议提供了理论依据。作者写得很随性,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理论与实际结合得较好,且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主编推荐
贾海利 互联网上的辅导员“名人”,坚定的新媒体推广者,在全国辅导员以及学生工作的互联网世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多年的基层学生工作经验,练就了学生工作的“十八般”本领。在每次互联网浪潮来临之前都拿到张船票,在博客、飞信、微博、微信时代,作为批探险者率先实践,探索新媒体和学生工作结合的方法和途径。其多篇作品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部分作品被多个高校定为辅导员培训和进阶的资料。
赵冬冬 教育新闻媒体人,河南省教育厅机关刊《河南教育》(高校版)副主编。从2005年至今,一直关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创办了中国本免费的辅导员电子杂志——《中国高校辅导员》,主持编写的《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一书,被誉为“高校辅导员培训*教材”“辅导员百科全书”。
精彩内容
第三篇 辅导员获得领导力的十个建议
领导力是个创新词,我曾为是否使用这个词而犹豫不决。终选定的原因是,一个人引导几百人向前走的力量,不是领导能力是什么,没有更合适的词语,而辅导员就该像这样的一个“领导”,乃至“领袖”。我们拥有当领袖的天然前提,然而能否当成领袖,确实需要修炼,修炼自己的领导力。
所谓领导力,就是指领导者获得追随的能力。就实际来看,辅导员老师和学生干部构成了完整的组织模型,因为有明确的角色定位,辅导员可以充当天然的“领导者”。但是,不是每个领导者都能获得追随。有的辅导员获得了学生的认可,有的却被学生不断非议。
士为知己者死”是领导力的境界。只是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谎言,根本不可能。而生命中的某个时候,我们又确实体会到那种为了某个有知人之明的人全力以赴的纯净而竭力的心态,原来一个人真的可以为另一个人付出一切!我们要把这种感觉传递给学生干部,让他们也能体会到那种震撼性的感动,让他们心灵也受到洗礼,让他们也愿意放下很多虚荣,让他们也获得这样纯净的心理感受,让他们也能全情为你搏一次!我们能否想办法激发他们的真诚或潜力,或者理解为,我们能否获得学生和学生干部的追随和尊重?笔者有十个建议。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很多人鼓吹“知易行难”——本质上还是“不知”,否则,知道的事怎么就做不到?比如说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万个人会有一万个理解,有些人还整天标榜吹嘘,还能和“以人为本”结合云云,却不一定真的认同,否则怎么会谬之千里?这样的情形在不断上演:“XXX,这几天你帮我盯着他点,这个学生有问题,你看好他。”“你可是干部,他们(普通同学)喝酒就算了,你怎么也喝?把自己是谁都忘到脑后边去了吧!”“这么多人要打架,你就看不出来。你打电话就晚,都打起来了,要你有什么用?”“你今天给我报的考勤又不对,XXX明明逃课了,你不报,他是你的朋友就能照顾了?你就不能负责任点吗?”
站在“领导”的高度,以上每件事都正确,因为确实正确。可是这样的“领导”也只是职位上的领导,不可能是别人心中的领导,更难以获得下属的拥护和支持;更何况你是“老师”,而老师特点就是宽容,给学生成长的空间。如果你要做一个有领导力的老师,以上这些事,没有一件做得对。
该怎么做?每次安排事情,先问问自己能不能。我在做学生干部的时候,反感的就是老师让我当“间谍”,偷偷监督某个人,每次一定是无从选择,消极怠工(当老师后发现,这件事并不是道义上的偷偷摸摸,相反确实是在帮助别人,可那个时候的我不这么想);同学聚会喝酒,每个人都喝了,我就能搞“独善其身”,滴酒不沾?这可能吗?每天上下铺的兄弟之情比不过一个“干部”名声?出了些事,大家义愤填膺,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场。这时候你犹豫着,苦恼着,是否该告诉老师?但另一个声音又在说:你是叛徒,你是叛徒!报告老师固然有其道理,但自己都不做努力,就这样把同学们“卖了”,以后怎么面对同学?今天的考勤我替三个人隐瞒了,确实是这么回事。可是,他们是我的好的朋友,我这个忙都不帮,我这个好的朋友还是他们好的朋友吗?
老师当久了,容易站在道德的高度审判,看不到那些事自己也曾不好选择,就简单给干部们一个对错。有些事也许他们做得不对,每件事都该有“正确”的方法——可一定还有“更正确”的方法。在没有找到那个方法之前,先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在推己及人方面出了问题。
二、教他们学会判断
那么,上面几件事,究竟该怎么办?
与其说是方法,不如说是认识。记住,他们还是学生!
我是这样处理的:我不要求学生干部做“学生”身份之外的事,我不会要求干部做间谍,不会让干部假装独善其身做假装的“楷模”,不会让学生干部做他们想不通的事,不会让学生干部扮演让他们难为情的角色,我也不会责怪学生干部擅自处置一些事情。但我有一个前提:你必须学会判断。我可以完全相信你,我不会对你提过度要求,我只希望你的判断正确,你能把事情解决掉;但判断一旦错误,你则要承担后果。
所谓的判断,就是指学生干部需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哪些事掌握哪些度。学生干部不是间谍,某个具体人有问题时,我们需要学生干部去协助了解这个人时,就把终的目的告诉他,让学生干部自己判断该怎么做。一般来说,学生干部不愿意去干“偷偷摸摸”的事。但一旦他发现这个同学真有问题,做这件事真的有意义,他真的有必要关注,这样做真的终会帮助那个同学,他会有自己的选择——终使用的方法可能也是一种“跟踪监视”而拿到一手信息。但这和“间谍行为”有本质不同,这是学生干部通过自己的价值取向选择的结果,是自主不是被动,是监督不是监视。
同学聚会,每个人都喝酒了,学生干部当然也要打成一片,该喝点就喝点吧,但你需要知道:你必须对自己的喝酒行为有所把握,不仅如此,因为你是干部,你有责任而且责无旁贷地要对所有同学的喝酒数量进行控制——别喝多,别出事。有人在闹矛盾,好像有动手的苗头,干部首先要自己有觉悟,不能加入到冲突中去。其次判断一下这事严重程度,是自己就能解决,还是必须寻求外援比如联系老师。
当然,给学生干部这样大的权力也可能造成局面失控——那只是一种可能。但另一种可能是通过学生干部的努力把事态平息,这不正是学生干部获得锻炼,干群关系日趋和谐的必然过程吗?
再说说失控问题。奇怪的是,我做辅导员的几年里,一次失控的事都没有发生。我的学生干部会力求凭自己的力量把问题解决,实在解决不了也是在事情没恶化的时候寻求我的支援——你要相信他们,他们有自己办事的方法,有自己的判断。他们根植于学生之中,了解所有信息,知道如何与人相处,了解每件事的进展,懂得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能判断到底是否需要你的协助。
后一点,我绝不会逼着学生干部用出卖自己朋友的办法换取自己的免责,不仅不会,还会告诉他们这种行为让我鄙视。相反,在一定时候,为 朋友“两肋插刀”才是真性情。比如上面记考勤的事,学生干部故意没记自己三个要好朋友的考勤,这确实不对。但我的处理是:,我不逼迫他说出究竟谁在逃课,他选择替他们隐瞒,这才是“朋友”,我给他这个空间;第二,但一码是一码,对他我还是要处理的,因为他刻意隐瞒,必须为这件事负责;第三,他选择为朋友两肋插刀,就要知道自己真的会疼。而这样的疼,不仅能让他在朋友圈里受到认可,也有利于让他的朋友不再做为难他的事。而这件事的本质,是真正教会学生干部学会担当。
教会学生干部学会判断是有意义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利刃出鞘,所向披靡!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