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见证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9.13
5.1折
¥
1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童恩正 著
出版社大连出版社
ISBN9787550508828
出版时间2015-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8元
货号23710672
上书时间2024-11-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序:中国海洋科幻的新推动
吴岩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也是人类生存的保障。海洋控制着人类重要的资源供给和运输通道,更调控着天气变化进而影响食物的产量。生活在一个具有漫长海岸线的国度,中国人跟大海的交往由来已久。对海洋神秘辽阔的讴歌,跟对海洋变化万千的慨叹,早已交汇成一幕幕壮丽的音画。在所有这些关于海洋的抒写中,科幻文学无疑是鲜为人知却充满内涵的领域。
早在清末民初,科幻小说家就已经开始海洋故事的创作。吴趼人的《新石头记》(1905年)中,就写有乘坐潜艇下海观察洋底的精彩段落。碧荷馆主人的《新纪元》(1908年),直接描写了发生在未来的一系列海战。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中国科幻文学几经起落,但海洋题材的作品时有出现。这些作品中,人们将对生活的渴望、对发展的渴望聚焦于海洋,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民族带来更多亲近海洋的机会,也会造成种种可能的前进障碍。海洋似乎成为了中国人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战场。
那么,中国海洋科幻小说具有哪些特点呢?
饱含着对未来海洋生存的多种憧憬,当然是个重要特点。未来的海洋,将在人类生存中占据怎样的位置?海洋是否会被人类“征服”?被“征服”后的海洋是怎样的面貌?在这方面,围绕着海上交通、浅海经济开发和深海生存等领域,众多中国科幻作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各种各样的海洋船舶,使中国人的航海梦想被激发,重新开启一个新的大航海时代的意愿得到了满足;各种海洋开发技术的变革,给未来的社会生活带来了福利,也引发了灾难;潜藏深海的来历不明的生化基地,终止了我们亲近海洋的进程……至少对海洋科幻作家来讲,未来的海洋生存包含了美景,也危机四伏。
中国海洋科幻小说的第二个特点,是充满了对亲近大海之人的崇敬和赞美。在这方面,值得提及的作家就是郑文光。在他的多部作品中,海一直是挥之不去的存在。但这种存在,不是简单的蓝蓝天空下的浩瀚大洋,恰恰相反,郑文光笔下的海充满了地方特色,这种特色既来自海洋本身,也来自滨海的人们。
将大海当作一种象征物来塑造,是中国海洋科幻小说的第三个特点。例如,刘兴诗的《美洲来的哥伦布》,虽然表面上谈印第安人借助独木舟横渡大西洋,但内中暗示的则是第三世界对世界构造的当代史的不信任。逆袭过程的本身,彰显了另一种历史的存在可能。
我认为,中国的海洋科幻创作还远远没有达到它的设计极限。无论是近期未来还是远期未来,海洋科幻的题材都还留有丰富空间。近几年来,有关“一带一路”的构想正在从设计走向现实,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构“丝绸之路”,能带回遥远的丝路的激情吗?能带来世界格局的变化吗?所有这些问题,都等待着科幻作家们踊跃做出回答。
为了全面回顾和展望海洋科幻的成果,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大连出版社编辑出版了这套海洋科幻丛书,我感到特别高兴。丛书中收集了新中国科幻文学领域中一些重要的科幻作家的重要作品。这其中的许多,我都认真读过且记忆犹新。我觉得这套丛书的出版,能为新世纪中国海洋科幻的繁荣带来新的推动,能促进全新风格和内容的海洋科幻不断涌现。
是为序。
2015年5月
导语摘要
本书收录《珊瑚岛上的死光》《遥远的爱》《战舰东航》《海洋的见证》等多篇作品。其中《珊瑚岛上的死光》是作者的代表作,讲述的是:爱国科学家赵谦教授拒绝了国外财团的重金收买,打算将发明成果带回祖国,却遭人暗杀。学生陈天虹接受教授的遗愿,乘机回国,途径珊瑚岛时飞机被一种神奇的光线击落……
作者简介
童恩正(1935—1997),著名科幻作家、考古学家,曾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主任委员。代表作有《珊瑚岛上的死光》《古峡迷雾》等,其中《珊瑚岛上的死光》被评为中国科幻小说重文学流派代表作,曾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并被拍摄成我国部科幻故事片。
目录
珊瑚岛上的死光
遥远的爱
战舰东航
海洋的见证
内容摘要
本书收录《珊瑚岛上的死光》《遥远的爱》《战舰东航》《海洋的见证》等多篇作品。其中《珊瑚岛上的死光》是作者的代表作,讲述的是:爱国科学家赵谦教授拒绝了国外财团的重金收买,打算将发明成果带回祖国,却遭人暗杀。学生陈天虹接受教授的遗愿,乘机回国,途径珊瑚岛时飞机被一种神奇的光线击落……
主编推荐
童恩正(1935—1997),著名科幻作家、考古学家,曾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主任委员。代表作有《珊瑚岛上的死光》《古峡迷雾》等,其中《珊瑚岛上的死光》被评为中国科幻小说重文学流派代表作,曾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并被拍摄成我国部科幻故事片。
精彩内容
她站起身来,做了一个手势要我跟她走。她的步履轻盈,动作有一种叫人难以描述的节奏感。
我们来到了一间陈设十分富丽的休息室。这个环境使我感到又回到了人间。壁上挂着大幅欧洲的风景油画,几上陈列着各种中国的古玩雕刻,地上铺着厚厚的波斯地毯,沿着墙角是一排种在花盆里的新鲜的花卉。当然,这里的各种形式新颖的家具,仍然和我初看到的一样,全是浮在空中的。
我们坐定以后,我原来见到过的那个人又出现了,这次他仍然送来一盘食物。陌生的姑娘就像很久没见过他似的,亲昵地拍拍他的手,问道:“老哈利,你还正常吧?”
那人没有出声,不过亮晶晶的眼睛闪了两下光,表示他一切都正常。
我看着这一对奇怪的伙伴,心中疑团更多了。但是姑娘似乎没有急着讲话的意图,她先请我吃东西,我谢绝以后,她就自己略微吃了一点儿。
我耐心地等到她吃完,等到哈利收拾了空盘,才提出了一个在我头脑中盘旋已久的问题:“请问,我现在是在什么地方?”
她简短地回答:“在深海底下。”
我又问道:“我记得我是在深水潜艇出了事故以后昏迷过去的,我是怎样遇救的呢?”
姑娘说:“我自己也刚醒来,所以还不清楚。不过地球上发生的一切事我们这里都有录像,你自己看吧。”
她伸手在座椅旁边按了一个电钮,于是在我面前的空气中,突然出现了一圈面积约有四平方米的长方形的银色框子,框子中间的光线迅速地暗淡下去,一幕海底发生的情景,又重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我的潜艇嵌在一块礁石的隙缝中,闪光灯不断发出“UFO,你在哪里?”的信号。接着,另外一艘比较大的潜艇出现了,它的动力似乎惊人地强大,足以战胜水流的冲击。从它那宽阔的舷窗中,我认出来驾驶员就是哈利。这艘潜艇靠近了我的潜艇,从它的侧面伸出了一根约有两米粗的吸管,附着在我的潜艇的舷壁上。哈利循着这根吸管来到我的舱外,用高温枪熔化了舱壁,他从这里钻进我的潜艇,把失去知觉的我抱了出来,退到自己的潜艇里。
哈利驾驶着这艘潜艇高速行驶,很快地来到了一处平坦的岩壁下面。这里有一扇钢制的水密门,它随着潜艇的灯光信号自动开启。当潜艇驶进这水底的洞穴以后,水密门又关闭了。这时洞穴里的水位下降,后,潜艇就停在一处干涸的平台上。
哈利抱着我出了潜艇,穿过几重门,就到了我初休息的那间房子。他很体贴地为我除下头盔,然后把我平放在床上让我休息。
银色的屏幕消失了,在我的面前,仍然是一无所有的空间。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种崭新的光学信息处理的方法,它能将景象记录下来,以后直接在空气中立体显影。
我知道了我遇救的经过,但是这并没有平息我的好奇心,反而激起了我更多的问题:
“那么,这座海下科学宫是谁建造的?你是什么人?哈利又是什么人?你们为什么要待在这里?UFO也是你们发射的吗?”
姑娘说:“哈利不是生物,他是一个机器人,不过是一种高级的有理性的机器人。至于我,可以说与你是同类的人,也可以说不是人。”
“你……这是什么意思?”
姑娘并没有理睬我的激动,不慌不忙地继续往下说:“我的外形、内部结构和细胞组织虽然都和人类相同,但是我并不是父母所生,而是基玛用现在你们已经初步有所了解的遗传工程的原理培育的。”
“基玛又是什么呢?”
“基玛是一颗名叫TX-II的星球上的高级生物。如果用地球上的天文术语说,TX-II是天琴座一颗F5型恒星周围的行星,距离地球100万光年。基玛的智慧和他们掌握的科学知识,不知道比地球上的人类要超出多少倍。在12000年以前,基玛曾经派出由九艘宇宙飞船组成的考察队,拜访过地球。他们发现那时地球上的人类还处于原始的蒙昧时期,无法理解基玛来到地球的意义,因此他们就在这深海底下修建了一座科学观测站,定时派出无人驾驶的抗重力磁力飞船,观察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不断地向TX-II发回资料。这种科学考察飞船,在近100年以来已经被人类注意到了,这就是你们所谓的UFO,或者也称为飞碟。整个这座观测站,平日就是由哈利照管。可靠的老哈利,他在这里忠实地服务,处理各种意外的情况,已经有12000年之久了。”
“那么基玛为什么要创造你呢?”
“因为科学仪器只能观察自然现象,而对于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社会现象,人类的文化和心理,这些仪器就无能为力了。这样,基玛就根据人类细胞中DNA的特征,在实验室中培养了我。不过我的外貌虽然与人类相同,但是我的脑细胞是参照基玛脑细胞的结构改良了的,所以我的智慧要比人类强得多。”
我吃惊了:“难道你已经生活了12000年?”
姑娘摇摇头:“不。我既然是一个生物,当然要受自然规律的限制。不过我的生命,却是根据我的任务而科学地分配的。我每次入睡以后,床上的自动仪器会发出一种微妙的生物电流,于是我的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就完全停止了,我的生命进入了凝固的状态,就像被储存起来一样。当我睡过了一段规定的时间,定时原子钟(它是利用各种半衰期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来计算时间的)关闭仪器,我又苏醒过来,到人世间去生活两三个月,观察人类社会的进程,向TX-II发出报告,再回到这里来入睡。”
“你每次入睡的时间是多长呢?”
“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速度是逐渐加快的,所以我到人世去的间隙也逐渐缩短。开始是每隔2000年去一次,以后是1000年,再以后是500年。从16世纪开始,我每次只睡50年。而到了20世纪,我是每隔10年就要上去一次了。”
我心中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如果用这种方法,她看到了人类全部文明发展的历史,也不过用了五年的时间而已。
“基玛这样做的目的何在呢?难道有朝一日他们还想回来征服地球吗?”
……
媒体评论
童恩正作品的问世,犹如石破天惊,予人以震动和清醒剂的感觉,为中国科幻小说揭开一个新篇章。
——董仁威(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创始人之一)
丛书中收集了新中国科幻文学领域中一些重要的科幻作家的重要作品。这其中的许多,我都认真读过且记忆犹新。我觉得这套丛书的出版,能为新世纪中国海洋科幻的繁荣带来新的推动,能促进全新风格和内容的海洋科幻不断涌现。
——吴岩(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