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真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庄子真义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6.85 5.4折 68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广学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72681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9555462

上书时间2024-11-03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庄子其人,逍遥人间而无有比肩者。《庄子》其书,历经千年坎坷,理解者太少,误解者太多。直至今日,庄子的哲理思想,还需要重新认识。如何传承《庄子》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宝藏,尚需正本清源。
为严重的,是《庄子》的版本问题。
《庄子》原始本流传于战国,编成者应为庄周弟子。成书的年代,应在庄子殁(前 286)后至战国晚期。原始本共有二十余篇,五万余言。其中内篇七,是庄子自撰,庄子在世时大概已有流传。外篇,为庄子弟子或后学编撰成篇。题为二字的,应为弟子后学所撰。撰写或编辑者应有蔺且(撰《寓言》等四篇),魏牟(撰《秋水》等六篇),其他篇则是其他弟子或后学所编撰。
西晋崔譔注本有二十七篇。向秀(约 227—272)“唯好《庄子》,聊应崔譔所注,以备遗忘”,注《庄子》二十六篇(一说二十七篇)。崔、向所注,均依原始本。
第二种版本,是汉初刘安本,由刘安(前 179—前 122)组织门客集体编辑,共有五十二篇,计十余万言。成书当在刘安生前。司马迁《史记》所述即此本。唐陆德明说“后人增足,渐失其真”。《晋书》记载:西晋泰始年间(265—274)司马彪(约 240—306)“任秘书郎,转丞,注《庄子》”。司马注篇目依刘安本。
第三种版本,是郭象注本。郭本把向秀本和刘安本拿来,删削原文,任意编织,做成了一盘杂拌。郭本流传后世,影响大,争论也多。
据《晋书·向秀传》:“庄周著内外数十篇……莫适论其旨统也;秀乃为之隐解,发明奇趣,振起玄风,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也。惠帝之世,郭象又述而广之。
郭象(约 252—312)取向秀之注,编辑、点定,又“以意去取”,择刘安本若干篇,增至三十三篇,分成内、外、杂篇,计六万余言。郭象删《阏弈》《意修》《危言》《游凫》《子胥》等整篇,以及他篇的部分,如今要确切清理,几乎无望;要恢复原貌,已经十分困难,除非有新的资料出土。
《经典释文》注《胠箧》提到“元嘉中郭注本及崔、向永和中本”,证明在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向本与崔本均有流传。至晚在南朝宋元嘉年间(424—453),郭象本已广为流传。今天的通行本,基本面貌来自郭本。向秀本则不传。猜测其原因,帝制时代严密的思想钳制和不时发作的文字狱,必然要考虑在内。向、郭二人有区别:毕竟向秀试图融合儒道,但总还是“顺着”庄子的意思说;而郭象全是“逆着”说,上下其手,将《庄子》篡改得面目全非。
郭象注庄,作于惠帝之世。《晋书》说,东海王司马越对郭“甚见亲委,遂任职当权,熏灼内外”。司马越作为八王内争的后来居上者,于 306 年挟持惠帝并主政,同年惠帝中毒身亡,司马越立怀帝。310 年,司马越挟首都官吏、军队、府库南迁。311 年怀帝密令苟晞讨伐司马越,越在项城“忧惧而死”。《晋书·苟晞传》说:“越得以宗臣遂执朝政,委任邪佞,宠树奸党。”而“操弄天权,刑赏由己”的亲信中,郭象在列。郭象 312 年就死了,显然与司马越失势直接有关。
通行本以郭象本为依据,后世又多有误解和误改,致使《庄子》越发面目全非。《庄子》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在于郭本作伪而造成的灾难。
战国时代,以竹简编册,极易散乱错佚,经历汉、魏,直至东晋,纸质的书籍才普遍流行,而版本也相应固定下来。从竹简到纸张的历史转变,其间的承接交错,对于《庄子》版本的形成和流传,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各种版本的形成和后来的考证,几乎都集中在晋代,实乃事出必然。
目前的《庄子》研究,面临一系列难题:
,《庄子》通行本结构有残缺。尤其是横遭删削的文字已经很难恢复,让人不胜慨叹。
第二,《庄子》通行本内容有掺杂,尤其外篇和杂篇的选择和编排,给后人的阅读理解制造了巨大的障碍。今人读庄子,面临太多的障碍,可以说是层层有陷阱,处处有藩篱。
第三,《庄子》通行本文句注解有歪曲。注家随意取舍内容,肆意篡改字句文义,以讹传讹,层层叠加,使得《庄子》原文不传,真义不彰,误解流行。而历史地形成的某种治庄“标准”话语,更容易使读者陷入封闭的逻辑框架,流弊至大,害人至深。
今天的学者,除了等待并期盼考古发掘有新的文献出现,还须广泛搜求,认真考据,纠正偏误,努力接近《庄子》文字的原貌,发掘其真义。这个目标,也正是作者为写作《庄子真义》所确定的根本任务。
直至目前,国际流传和外文翻译也存在很多难题。《庄子》外文翻译一直面临重重困境。主要的,还是因为所据版本有根本缺陷,即使翻译家再好,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国人较早英译《庄子》,而且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的,是冯友兰;冯氏通过书名,给庄子冠上一顶“道家”的帽子,然后通篇谈论郭象如何发展道家哲学并登上“”。在这本英文《庄子》中,哲学的议论,几乎全用西方流行的几个概念来裁剪。由此一例即可知,郭象的篡改,对《庄子》的流传,造成了多么恶劣的影响。
我们不满于掺了假的《庄子》,不满于被遮蔽了真面目的庄子;我们一定要努力追寻《庄子》的真意义,庄子的真精神!当今世界迷思甚多,迫切需要《庄子》来救治。
《庄子》深邃的思想和诗性的文字,独步先秦而光照后世。其言说宏大而玄妙,不是轻轻松松就能透视无余;其文风深奥曲折,叙事简练而幽深,说理则层层彰彰,篇章结构错综,回环往复,容易让人有雾里看花之感,似乎无法固定把握。庄子行文与人不同,随说随扫而不留痕迹;庄子的言说,乃是独具一格的“言无言”。他用独具特色的寓言,创造情境故事和对话来叙事;用反复而变动不居的话语,表达义理的分合、变迁;用危言以惊世,创生出许多新颖的观念和母题,其行文恣肆汪洋,随说随扫,言有尽而意不绝,言说者有道术而无成心,读者似得之而实失之,应接之间,连环无暇。要理解这样超一流的文章,对于我们这些时隔两千三百年的现代人,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本书撰者致力于完成四项工作。
一、重新厘定篇目。
首先,需要说明:郭象对外篇和杂篇的随意分派,是玩弄障眼法的骗术。内七篇,是庄子自著;而另外以三字命名的篇章,却被无端牺牲掉了。本书将内篇扩大为十二篇,均以三字命名;内七篇是庄子亲撰,其余五篇则是庄子的主意、材料,本人未能亲自完成,由弟子整理成篇,却应归为庄子的著作。只要我们仔细阅读,就可在其中发现庄子本人的思想气质和庄子当时的历史脉络,不是其他人可以作得出来的。原始的手经验资料,原创的文思和哲理,别人无法杜撰,只能归功于庄子本人的天才、胆识和人生积累。
所以,本书将内七篇之外的三字名篇都归入内篇。这样做,可以更好地保存庄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完整性。被通行本划入外篇和杂篇的三字名篇,其重要性被严重低估。而且因为脱离了篇章语境,很多本来连贯的思想也遭到割裂湮灭。希望本书的版本重建,能恢复庄子文字的真面目,使我们当代人能够得见更完整的庄子真言真意。
本书所列十四篇,其文字品质的优胜,是选择的主要依据。外篇都是由弟子后学所作,编为外篇,都以二字题名,当然是出于尊师的姿态,更重要的,则是内容和文质确有根本性的区别。内篇是庄子本人的著作,外篇是弟子后学的文章集成。当然,外篇也有很多精彩之处,但内外篇的区别,不难分辨,仔细推敲,便可得到印证。所选的个别篇章中,文字偶有瑕疵,在注解中会有所议论,可供读者参考。
全书内十二外十四的格局,此书首倡。是否恰当,有何得失,需要学术批评和争论,也需要由时间和历史做出回答。
二、搜求《庄子》佚文,尽力恢复《庄子》文字原始的样貌。
张湛注《列子》,尤其是《黄帝》篇,保留了大量的《庄子》佚文以及向秀的原注,使我们能循着蛛丝马迹,追踪《庄子》原始本的真相。关于《列子》的所谓真伪,关于《庄子》《列子》先后等问题,此处不能详论。有关考据的问题和细节,注释中有具体详尽的讨论。学术论争,应该而且必须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可纵容任何的专断。在此需要指出,近代以来“全盘西化”的主张,全面“疑古”的风气,对于中华文明的资源保护和精神传承,造成了很多困扰,无形之中配合了个别洋人图谋根除中国文化的殖民主义意识形态战略。对此,我们善良的国人一定要有所警惕。在涉及源头性的中华古文化、历史和精神宝藏的研究时,旗帜鲜明地“认祖归宗”,反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虚无主义偏向,是我们民族团结和国家昌盛的保证。从广阔的视野看历史,看文化,才能在研究具体问题时不迷路。
三、订正文本并新作注解。
本书多方寻求佚文和参考材料,通过细致的考据、补佚、校正、断句、注解,寻求真切无误的理解,多方询证而排除误解,注重细节,尽力做到资料翔实,论证清楚。凡有改动,必有标注,以便于识者批评。
四、尽力做好白话文的“今译”。
《庄子》文本翻译之难,学人皆知。《庄子》文本,无论现代汉语今译,还是英文翻译,目前都远远不能令人满意。遥想当年,战国中期的一个个汉字和一篇篇文章,古拙生动而文理璀璨,在庄子手中成就了何等的哲学风采!我们今天的人,难道只能望洋兴叹吗?期望本书能克服诸多困难,为读者提供一本忠实而流畅、真切而可读的现代文《庄子》。至于是否实现了这一目标,则要等待读者评判。
古今中外,很多深具见识、正直不阿的学者,都真心关注《庄子》,并做过孜孜不倦的探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对中华文化宝藏的传承与守护,有心之人世代不绝。本书所参考的文献甚多,未必能一一注明;从各位研究者得到许多教益,在此谨表示由衷的谢忱!
天喜文化的王业云先生作为责任编辑,为本书反复修订和顺利出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的许多批评和建议极富智慧,为本书增色甚多!在此表达真诚的感谢!
本书的订正和阐发,多与通行本相左,引发争论在所难免。学术批评,乃人类文明创造的正途,我们都应该举双手欢迎。由于本人见识不广,能力有限,虽多年沉浸其中且反复斟酌,本书仍会有不少疏漏和错误。学术者,天下公器也。因私废公之事,为真学者所不取。殷切盼望读者不吝赐教,使错误得以匡正,迷茫得以澄清,文化精粹得以传承,如此则实为学术与文化演进之大幸!

2020 年大雪成稿,2021 年冬至修改,2022 年寒露订正
杨广学识
于海上观山阁



导语摘要

本书精选《庄子》二十六篇原文进行注解和翻译,分为内篇和外篇两大部分,内篇为三字篇名的十二篇,外篇为两字篇名的十四篇。作者倾力于庄子研究三十多年,广泛吸收诸家研究成果,在考据、补佚、校正、断句、注解等方面多有自己的独特创见,尤其在译文的流畅、优美上颇见功力。
本书特色:一是厘正篇目,努力恢复崔譔、向秀所本的战国《庄子》原始本篇目结构;二是搜求佚文,努力恢复战国《庄子》原始本文本样貌;三是注解文句,通过细致的考据、补佚、校正、断句、注解,订正讹误,寻求对《庄子》文义准确无误的理解;四是翻译,期望为今天的读者提供忠实流畅、真切可读的《庄子》。



作者简介

杨广学,山东高青人。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特殊儿童教育博士,南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目录


序 //I 


内篇十二 
逍遥游 //003 
齐物论 //017 
养生主 //047 
人间世 //052 
德充符 //072 
大宗师 //086 
应帝王 //111 
田子方 //124 
知北游 //142 
庚桑楚 //163 
徐无鬼 //180 
列御寇 //205


外篇十四 
寓言 //221 
山木 //230 
达生 //249 
至乐 //274 
秋水 //284 
则阳 //302 
外物 //320 
让王 //335 
惠施 //356 
胠箧 //364 
在宥 //372 
天运 //384 
天地 //401 
天下 //424 


主要参考书目 //439



内容摘要

本书精选《庄子》二十六篇原文进行注解和翻译,分为内篇和外篇两大部分,内篇为三字篇名的十二篇,外篇为两字篇名的十四篇。作者倾力于庄子研究三十多年,广泛吸收诸家研究成果,在考据、补佚、校正、断句、注解等方面多有自己的独特创见,尤其在译文的流畅、优美上颇见功力。
本书特色:一是厘正篇目,努力恢复崔譔、向秀所本的战国《庄子》原始本篇目结构;二是搜求佚文,努力恢复战国《庄子》原始本文本样貌;三是注解文句,通过细致的考据、补佚、校正、断句、注解,订正讹误,寻求对《庄子》文义准确无误的理解;四是翻译,期望为今天的读者提供忠实流畅、真切可读的《庄子》。



主编推荐

杨广学,山东高青人。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特殊儿童教育博士,南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精彩内容

文摘

庄子真义内篇第四

人间世

题解
间(jiàn),参与其间。人要行道于世,应居何处,应适何方?何为顺天,何为因人?如何存己,如何助人,如何定天下之定?庄子的答案是:心斋而虚明,乘物以游心,可以远祸患,避斧斤,能解生民于倒悬。
颜回见仲尼,请行。
曰:“奚之?”
曰:“将之卫。”
曰:“奚为焉?”
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1],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所行[2],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仲尼曰:
“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灾人。灾人者,人必反灾之,若殆为人灾夫!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伛拊[3]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且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4],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
颜回曰:“端而虚,勉而一[5],则可乎?”
曰:“恶!恶可!夫以阳为充,孔扬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6],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其心。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而况大德乎!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7],其庸讵可乎!”
“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8]。内直者,与天为徒。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 a,而独以己言蕲乎而人善之,蕲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谓之童子,是之谓与天为徒。外曲者,与人之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为人之所为者,人亦无疵焉,是之谓与人为徒。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其言虽教,谪之实也[9],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虽直而不病,是之谓与古为徒。若是则可乎?”
仲尼曰:“恶!恶可!大多政,法而不谍。虽固,亦无罪;虽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犹师心者也。”
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
仲尼曰:“斋,吾将语若。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天不宜。”
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若此,则可以为斋乎?”
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回曰:“敢问心斋。”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b 。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 c 也。”
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
夫子曰:
“尽矣!吾语若!若能入其樊而无感其名[10],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
“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
“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之[11]。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
“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12]也,伏戏、几蘧之所行终[13],而况散焉者乎!”

今译
颜回见孔子辞行。
(孔子)问:“要去哪里?”
“去卫国。”
“做什么?”
(颜回)说:“我听说卫王为人伪善狡诈,做事独断专行,把国事当作儿戏,而且从不反省自己的过错;他不顾百姓死活,乱行暴政,满城的死尸堆积起来,如同大泽里的蒿草乱麻。百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夫子教导我们:‘治理有序的国家,你可以离开,动乱不宁的国家,你可以前往。医家门前病人多。’我想遵循夫子的教导,用于指导自己的践行;或许卫国还有办法救治吧!”
孔子说:
“唉,恐怕你这是要一路奔赴刑场吧?道理应保持纯一,不宜杂多;言语杂乱而纷扰,会使人忧虑不堪,怎么能帮人改正错误!古代的至人,首先要自己安稳立身,然后才能帮助别人。自己修炼的功夫还不到家,怎有能力去制止暴君的胡作非为呢?
“再说,你也知道,人世间德性丧失和智巧产生的缘由吧?德性沦丧是由于名分,智巧纷出是由于斗争。名分导致倾轧,智巧是斗争的工具。名分与知巧,都是凶器,不是用于完善个人品行的!
“况且,德性淳厚、信誉笃实的品行,尚未获得认可;性情纯美而不喜争斗的声名,还没有赢得信任。你急于在暴君面前宣扬仁义准则,暴君定会嫉恨你所表现的美德,而把你看作是一个灾星!给别人带来祸害的人,也必受别人的祸害。你很快就会大难临头!况且,假如卫君真的喜欢贤人而厌恶邪恶之徒,还会用得着向他人征求意见吗?你不仅不能陈述谏言,王公大人们还会抓住你的疏漏,努力展现自己的辩才,直把你说得头晕目眩,变脸变色,语无伦次,虽然强装镇静,而内心已经准备屈服于他们。你这是拿火去灭火,用水去防水,可称之为乱上添乱;你迁就一回,就不得不一直迁就,没完没了。你没有获得信任就犯颜直谏,必然惨死于暴君面前!
“从前,夏桀砍了关龙逢的头,商纣王挖了比干的心,是因为这两位贤臣努力修身,替君主爱抚民众,那是以下逆上,因而引起猜忌,君主妒忌他们有德性而收拾他们。这都是些好名的人啊!当年尧攻伐丛、枝、胥敖三国,禹讨伐有扈,所到之处满目疮痍,都城夷为废墟,王公身首异处,而讨伐者还要继续用兵,以攫取更多的实利。这些既求名誉又求实利的人和事,难道你不曾听说过吗?可见,钓名而取利,诱惑实在太大,尧和禹这样的圣人都难以抗拒,何况你呢?虽然如此,你一定有自己的想法,不妨说来听听!”
颜回说:“我在卫君面前进谏,意图正直而态度谦虚,尽心尽力地尝试而意旨一以贯之,是否可行呢?”
(孔子)说:“唉,不行啊!你内心曲折,面色神采却显得老实和善,以随人为常态而不违逆权威;你想要随顺卫君的情感,设法获得他的接纳,然后再施加影响。就说要他日行小善,他也是不会去做的!何况你要他躬行大德呢?他自会顽固不化,表面应付而内心却鄙视你。你这一套怎么行得通!”
(颜回说:)“那么,我将内心耿直,表面和顺;措辞审慎,上比古人。所谓内心耿直,就是与天为一类,知天子与我,都是天之所生,都是上天之子。我有话直说,自己的真话被人赞同或者不赞同,我岂能介意?葆有这样的心态,别人都承认我有赤子之心。这就是与天道同行。所谓表面和顺,就是与众人为一类;跪拜鞠躬,是人臣的礼节。人家都如此,我也不敢不做。行事和别人一样,就不会被人怪罪,这就是与人为一类。所谓措辞审慎,上比古人,就是与古人为一类。古人的事迹虽然包含道德教训,但确有事实依据,而且古来有之,不是我颜回编造的。所以即使我说话直率,也不会被人诟病吧,这就是与古人为一类。以上的想法,可行吗?”
孔子说:“唉,这怎么行呢!你的纲领过于繁琐,应用时又不知如何分别。虽然总体安全,别人找不出什么毛病,但只是自保而已,不能感化卫君。看来你还是固守成心啊。”
颜回说:“学生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请先生赐我方略。”
孔子说:“我告诉你吧,你要斋戒!你心中抱着自己固有的成心,怎么能实现呢?如果这样行事就能成功,老天也以为不宜啊。”
颜回说:“我家里很穷,已经好几个月不见酒肉了,这可以算是斋戒了吧?”
(孔子)说:“这是祭祀的斋戒,不是心灵的斋戒。”
颜回说:“请教夫子,心灵如何斋戒?”
孔子说:“齐一你的心志!不用耳听,用心听;不用心听,用气听。耳止于听见声音,心止于预期的结论。气,虚静空明,能包容万物,消弭对待。唯有大道,集聚太虚。虚静空明,就是心斋。”
颜回说:“未得天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