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91.53 4.8折 ¥ 189.4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ISBN9787543082670
出版时间2015-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89.4元
货号29518057
上书时间2024-11-03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也是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后来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历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书是弗洛伊德在1915-1917年的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理论的三部分讲稿,因而全书也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精神病症通论三篇。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对精神分析学的知识毫无所知,所以从入门讲起。第三部分讨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是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
*篇《过失心理学》共四讲,主要讲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过失,如口误、笔误,并探讨出现这些过失的原因,从中发觉了潜意识的存在,表明了“抑制”作用的功能,指出这些过失都是有其意义的心理现象,是两种不同倾向相互牵制的结果。
第二篇《梦》共十一讲,主要讲述的是弗洛伊德的梦理论,系统阐述了梦的实质、内容、工作原理、释梦的技术等,并试图由释梦的技术去探索梦的显意与隐意,从而得出梦的作用。
第三篇《精神病症通论》共十三讲,结合前两篇对过失心理学与梦的分析,证实了神经病患者的症状和其经历有关,并探索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
全书共二十八讲,对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概括性论述。
《梦的解析(插图导读版)》本书开创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该书引入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适用于解析梦。但这部著作不只解析了梦,更重要的是阐述了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基础:解释了心理疾病的发病原理,解释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心理行为,这对医学有深远的影响。书中作者声称他发现了三大真理: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通的心理情绪;儿童是有性爱意识和动机的该书全面地体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包含许多对文学、神话、教育等领域有启示性的观点,引导了整个20世纪的人类文明。
《自我本我与集体心理学》收录了弗洛伊德后期的三部重要的著作:《跨越快乐原则》《集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以及《自我与本我》。这三部论著分别于1920、1921、1923年发表,提出了生本能与死本能的二元对立,集体中的“力比多联系”以及人格结构三分法等理论,在内容上具有承接性,共同构建了弗洛伊德后期思想的框架,同时也标志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体系走向了成熟。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弗莱堡(现属捷克共和国),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理论不仅对心理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还对西方当代文学艺术、宗教、伦理学、历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心理学领域的先驱者,他的学说、治疗技术以及对人类心理隐藏部分的揭示,为心理学研究开创了全新的领域。主要著作有:《歇斯底里症研究》(与布洛伊尔合著)《梦的解析》《性学三论》《爱情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引论》《自我与本我》等。
20世纪*惊人、*狂妄的智力骗局。 ——英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梅多
“改变历史的书”、“划时代的不朽巨著”之一,这是一部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论》及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列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书。——美国唐斯博士
《梦的解析》堪称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而且很可能是迄今在经验主义基础上掌握无意识心灵之谜的*勇敢尝试。——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精神分析引论》
*篇 过失心理学
第二篇 梦
第三篇 精神病症通论
《梦的解析》
*章 关于梦的科学文献
第二章 梦的解析方法
第三章 梦是欲望的满足
第四章 梦的伪装
第五章 梦的材料及来源
第六章 梦的工作
第七章 梦过程的心理学
《自我本我与集体心理学》
超越快乐原则
章/003
第二章/010
第三章/018
第四章/026
第五章/038
第六章/049
第七章/071
集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
章 导论/077
第二章 勒邦所描述的集团心理/080
第三章 其他人关于集体心理活动的论述/093
第四章 心理暗示和力比多/100
第五章 两种人为组成的集体:教会和军队/106
第六章 其他问题和研究线索/114
第七章 自居作用/120
第八章 爱和催眠/128
第九章 聚居本能/135
第十章 集体和原始部落/142
第十一章 自我的等级划分/150
第十二章 附录/156
自我与本我
序/171
章 意识与无意识/173
第二章 自我与本我/180
第三章 自我与超我(自我典范)/190
第四章 两种本能/202
第五章 自我的附属关系/211
附录一 弗洛伊德重要论著/225
附录二 意义深远的名句/227
附录三 弗洛伊德生平大事记/229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也是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后来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历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书是弗洛伊德在1915-1917年的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理论的三部分讲稿,因而全书也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精神病症通论三篇。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对精神分析学的知识毫无所知,所以从入门讲起。第三部分讨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是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
*篇《过失心理学》共四讲,主要讲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过失,如口误、笔误,并探讨出现这些过失的原因,从中发觉了潜意识的存在,表明了“抑制”作用的功能,指出这些过失都是有其意义的心理现象,是两种不同倾向相互牵制的结果。
第二篇《梦》共十一讲,主要讲述的是弗洛伊德的梦理论,系统阐述了梦的实质、内容、工作原理、释梦的技术等,并试图由释梦的技术去探索梦的显意与隐意,从而得出梦的作用。
第三篇《精神病症通论》共十三讲,结合前两篇对过失心理学与梦的分析,证实了神经病患者的症状和其经历有关,并探索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
全书共二十八讲,对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概括性论述。
《梦的解析(插图导读版)》本书开创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该书引入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适用于解析梦。但这部著作不只解析了梦,更重要的是阐述了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基础:解释了心理疾病的发病原理,解释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心理行为,这对医学有深远的影响。书中作者声称他发现了三大真理: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通的心理情绪;儿童是有性爱意识和动机的该书全面地体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包含许多对文学、神话、教育等领域有启示性的观点,引导了整个20世纪的人类文明。
《自我本我与集体心理学》收录了弗洛伊德后期的三部重要的著作:《跨越快乐原则》《集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以及《自我与本我》。这三部论著分别于1920、1921、1923年发表,提出了生本能与死本能的二元对立,集体中的“力比多联系”以及人格结构三分法等理论,在内容上具有承接性,共同构建了弗洛伊德后期思想的框架,同时也标志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体系走向了成熟。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弗莱堡(现属捷克共和国),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理论不仅对心理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还对西方当代文学艺术、宗教、伦理学、历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心理学领域的先驱者,他的学说、治疗技术以及对人类心理隐藏部分的揭示,为心理学研究开创了全新的领域。主要著作有:《歇斯底里症研究》(与布洛伊尔合著)《梦的解析》《性学三论》《爱情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引论》《自我与本我》等。
20世纪*惊人、*狂妄的智力骗局。 ——英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梅多
“改变历史的书”、“划时代的不朽巨著”之一,这是一部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论》及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列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书。——美国唐斯博士
《梦的解析》堪称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而且很可能是迄今在经验主义基础上掌握无意识心灵之谜的*勇敢尝试。——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第十六讲 精神分析法与精神病学
现在,我们要讨论精神分析对于精神病症候的理论。因此,*为简单的方法是举一个与过失和梦相似的实例加以说明,以实现这个目的,且更便于类推和对比。精神病有一种行为被称为“症候性行为”,在我的问诊室里屡见不鲜。在问诊室里,患者诉说他多年的病痛之苦,精神分析家照例没有什么表示。其他人倒可以发表意见,认为那些人根本没有什么病,只需接受轻度的“水疗法”即可;精神分析家则是博闻强识,不能有这种态度。有人曾问我的同事,如何接待前来问诊的患者,同事耸了耸肩膀:“罚他们不少的钱以赔偿我的时间损失。”所以,你们也许听说过,即便是*忙的精神分析家都很少有患者来问诊,便也没什么奇怪了。我的候诊室与问诊室中间有一道门,问诊室里又有一道门,室内铺有地毯。这样布置的理由是一目了然。在我让患者从候诊室进来时,他们常忘记关门,有时候两边的门都敞开。看到这种情形,我总是不客气地让他们回去把门关好,无论他是一位体面绅士还是一位时尚女郎。我这时的举动当然很傲慢,有时我也明白这是误会。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还是不错的,因为一个人进出时把医生的问诊室和候诊室的门打开不关,他便被看做下等人而为人们所轻视。因此,在没有把我的话听完以前,你们不要对我有误解。患者只有在候诊室里没有他人共同候诊时,走进问诊室才可以让门开着;假如有一个陌生人也在等待,就绝不能如此疏忽。因为他明白,为了自己的利益起见,医生与他的谈话*好不被第三个人听到;所以他总是小心地将两边的门都关好的。
因此,患者忘记把门关好并非偶然,亦不是无意义,更不能说无所谓,由此暴露了问诊者对医生的态度。这正如世人前去拜访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以求得他们的帮助或保护那样;也许他先要电话预约对方何时方便,同时又希望访问者云集,就像欧战期间在杂货店见到的那种情形。意外的是他走进来看到了一个空房间,并且布置非常朴素,不免感到很失望。他认为既然医生如此不敬,于是要对其报复惩罚;所以,他故意让候诊室和问诊室之间的那道门敞开着。好像说:“呸!现在这里没有其他人,不管我要在这里坐多久,我敢说再没有第二个人进来。”如果开始时不对他的这种想法予以打击,在谈话时他也许就要展现出一副傲慢无礼的面孔。
这种简单的症候性行为经过分析,将会发现你们早已知道了它的结论:*,这种行为并非偶然性的,有着各自的动机、意义和目的;第二,这种行为所由起的心理情境是可以全部推出的;第三,由这种不起眼的行为可推断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活动。不过还有另外一点,即行为人并不能意识到这一动作;那任凭两扇门都敞开着的人当然不会承认,他以此表示轻视我。很多人或许都忘不了自己看到候诊室空无一人时心里的失望,但是,这一印象与接下来的症候性行为之间的联系,确实在他们的意识之外。
现在,我们把对这种症候性行为的分析,与对某位患者的观察进行比较研究。我要列举一个近期发生的事情,事情很简单且为叙述之便,我选择了它。但是,这种叙述中自然也有许多细节是不可或缺的。
某年轻的军官请短假回到家,请我去为其岳母进行治疗。这位老妇家境本来很幸福,然而却心存了一种无聊的想法,使得自己及家人苦恼不堪。我见到了她,五十三岁的年龄,身体正常,性情善良实在。她毫不犹豫地告诉了我她的病情:她的婚姻很美满,丈夫是一家大工厂的经理,同她一起住在乡下。她叙述说,丈夫很爱她,且关怀备至,难以尽述,他们从恋爱结婚至今已共同生活了三十多年,从没有过争吵、变心或一刻的嫉妒心。他们的两个儿子也都已成家,然而丈夫富有责任感,仍继续工作。一年前,突然发生了一件让她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她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说丈夫正与一名少女打得火热,她立刻就相信了。打那以后,她的幸福就被毁去了。事件的详情如下:她有一个非常信任的女仆,当时有一名女子同这位年轻的女仆出身相当,却幸得上帝眷顾,曾接受过一种商业培训,因而可以进工厂服务。由于男职员都去服兵役,她遂得以升迁至高位且待遇优厚。她在工厂里居住,所有的男职员都熟识她,尊称她为 “女士”。因此,那失意的女仆因嫉妒而非常厌恶她,一旦有机会就要对她加以种种可能的罪状。一天,那位老妇和她的女仆闲聊,评论一位到访的老者。传说那老者并没有和妻子同住,而是养了一个姘妇。老妇说:“他的妻子怎么会不知道?”突然又接着说:“如果我听说自己丈夫外面也养了一个姘妇的话,那就太可怕了。”次日,她就收到了一封匿名信,显然字迹经过伪造,信里说的事正是她所担心的。她断言这可能是真的,这封信是那心思歹毒的女仆所写,而信中说丈夫的姘妇就是那女仆所深恶痛绝的女人。这位老妇尽管明白有诈而没有信以为真,却因此生了病。她深受刺激,马上把丈夫叫来,大加责备。她的丈夫却大笑着否认了,并且应付得当。他将工厂里的医生,同时也是家庭医生请到家里,并极力安抚妻子。接着他们辞退了女仆而不是被假定的姘妇,这件事做得非常对。之后,那位老妇自诩对这件事进行了深思,不再相信那封信的内容,然而其疑心仍是一触即发。但凡听到那女子的名字,或者是路上偶遇,即会疑心大起而忧虑不安,以致怨恨怒骂。
*章 关于梦的科学文献
以下我将向大家证明,有一种心理学可以将梦的解析变为现实,利用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将梦看成一种有意义的精神结构,并在现实生活的精神活动中为它寻找到相应的位置。我还会尽力解释梦中出现的一些奇怪的或令人不解的事物的缘由,并由此推导出某种精神力量,是这些精神力量促成梦接连不断地发生。
我想以一种前言的形式对前人关于这一问题的解释进行整理,并研究一下如今的科学界对梦的看法。在这些资料中,我可以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事件,它们为我研究梦提供了大量材料,但是它们却没有涉及梦的本质,也没有讲到如何解释难以理解的梦的方法。显然,这些知识对于那些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或非专业人士也是毫无用处的。
人们也许会问,原始的人类对梦有着怎样的看法?梦对他们的世界观和灵魂观念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这些问题的确很有意思,但是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我无法对此加以解释。我希望将约翰·卢波克(John Lubbock)爵士、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和泰勒
(E.B.Tylor)等人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古代关于梦的解释观点,对现代人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他们认为梦与他们所信仰的神灵世界密切相关,梦即是神灵对某种意旨的传达——这在古代人的生活状况中可以看出。并且,可以肯定的是,梦是对未来的预测,是极为重要的。但是,由于梦的内容太过复杂,人们对它们的印象和看法也不尽相同,所以很难对它们进行统一的解释,也就没有必要对其可信度和重要性进行划分了。因此,古代的哲学家对梦的划分在某种程度上包含了很多个人的观点。
在亚里士多德关于梦的作品中,将梦提到了心理学的范畴。从中我们知道了梦并非神灵的旨意,也没有神圣的性质,而是一种“人神各半”的性质。梦即使再“神通广大”,也不会超出自然的范畴,然而自然本就是人神共有的。梦是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然而精神和神在某些程度上来说确有相似之处。梦可以被界定为做梦者睡眠过程的一种精神活动。
亚里士多德认识到梦的一些特征。例如,他知道,梦是将睡眠时的细微刺激进行夸大而形成的,“在梦中感觉自己像行走在火中,身上异常的热,而现实只不过是受到某一些发热的东西的烘烤罢了”。由此,他得出以下结论:在清醒的时候常常无法感受到细微的刺激,因而不能够让医生有正确的判断。
众所周知,在亚里士多德之前的人们常常将梦视为神的旨意,认为其中暗含着深刻的意义,而非精神的产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梦的解释自古以来就存在分歧,且难以达成一致。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一种是现实而有价值的,可以让梦者预知未来或带给梦者某种警示;一种是虚拟而毫无价值的,只会让梦者更加迷茫,甚至将其导入歧途。格鲁伯关于梦的划分,曾借用了马克罗比斯和安迪米德鲁斯的思想:
“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生活的影响,现在的或过去的,但是并不包括未来的;一类则与之相反,是对未来的预测。这包括三个方面:①直接接受对事物的预测;②对未来事物的预知;③具有象征意义的梦。这种思想盛行长达数百年之久。”
根据梦的价值划分梦的类型就和“梦的解析”问题联系了起来。我们一般可以判断出梦的重要与否。由此人们就会寻找一种方法,将不能解释的内容转换为可以理解的内容。
曾经,马克罗比斯和安迪米德鲁斯对梦的解释被认为是*有权威性的,他们的观点弥补了前人对梦理解的缺失。毋庸置疑,古人对于梦的科学认知与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相一致。这种认知致使他们将心中幻想的事物映射到了外部的世界,好像这些东西完全是现实存在的。并且,这种对梦的认知还包括他们醒来之后对梦存有的整体记忆,此时他们的梦境好像与他们的生活毫不相关,无法与他们心灵中的某些东西相对应。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虽然并不愚蠢、混沌,但是却常常用“梦是无法解释的”这一观点来为自己信奉神灵和进行某些宗教活动找借口。古代的一些哲学家,比如与谢林观点一致的人们,一直认为梦与神灵密不可分,在他们身上梦的神灵性质已经不容争辩。如今,梦的预知能力和对未来的启示力量仍是人们探讨的话题,准确的答案仍在探寻中。
如果我们将梦的科学解释进程进行总结,将是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因为即使这一研究
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没有一条确定的研究方向。那些研究者想根据已有的
材料和发现来构建一个基础,但是都未能如愿,因为每当他们沿着前人的方向投入到自己
的研究中时,就好像这项工作刚刚开始一样。如果按照时间顺序给这些研究者的成果进行整理的话,是无法给大家一个清晰明确的结构图的。所以,我还是根据题目而非作者的顺序进行总结,并将其中的材料运用到我所要解答的梦的问题中。但是限于个人能力,我不确定自己对于各种有关梦的文献都已经一一翻阅,所以如果我没有遗漏其中重要的或基本的问题的话,还是请读者接受我简略的概括。
一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认为睡眠和梦是一回事,并认为梦和精神病学中的一些病症或者一些幻觉、幻象相似。*近,出现了一种与此相反的观点,将梦作为一个单独的话题进行研究,就像研究其他专题一样。针对这一变化,我们看到了它们传达的信念:对于这些模糊的话题,只有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才可以找到答案并得出统一的结论。本书所提供的正是一份具有心理学特征的调查。对于睡眠的问题我没有多余的时间加以研究,那只是生理性问题。虽然睡眠是让精神发生变化的基础,然而却不在本书的研究范畴。
科学研究之下,梦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将在下面分条研究。当然,其中会有些重复的观点,这是不可避免的。
说起心理学,就绕不过弗洛伊德。——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Paul Bloom
希望诸位不要混淆(《精神分析引论》中提到的关于梦的)两点。只需做到这个,你们对梦的理解便超越了大多数《梦的解析》的读者。 ——弗洛伊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