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经典全5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学经典全5册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49.48 5.8折 259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蘅塘退士,韩愈,吴楚材 吴调侯,刘义庆,洪迈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ISBN9787547046029

出版时间2018-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59元

货号27876274

上书时间2024-11-03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清人孙洙(蘅塘退士)辑选的《唐诗三百首》是历朝诗词诗集里对近代国人影响*的选本。孙洙秉承了《诗经》的传统,以“温柔敦厚”的诗教为大归,遴选了符合中庸之道,有助于正风俗,明人伦,且符合唐诗精神的诗歌三百零十一首。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主旨上,都有上承《诗三百》之意。诗集集中选取正宗的盛唐诗,对于初唐、晚唐的诗歌也略取代表作。在诗歌体裁上则兼顾了近体和古体,这也就从诗歌风貌上兼顾了声律和风骨。选集诞生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历久弥新,被视为诗歌初学者的*选择。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进一步拓宽了散文创作的领域,开辟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新高峰,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编辑本书,收录了唐宋八大家的诸多代表性散文,兼顾了论说、杂记、书信、赠序、传记、祭文、寓言、游记等各类文体,基本上能够反映出八大家散文作品的整体风貌,以及他们的价值理念与智慧。希望广大读者通过阅读此书,能得到善的教益、美的滋养,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道德素质。
   《古文观止》传世版本的篇目大略都在220篇左右。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通读二百多篇古文,无疑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为便于读者较为便捷地领略古代文言散文的丰采,我们在原著的基础上精心挑选了一百余篇,辑成此书,定名为《古文观止精粹》。《古文观止诠解》由吴楚材、吴调侯所著,入选该精粹的文章,均为历代传诵之名篇,保留了原典的精髓。这些文章语言精炼,写作技法纯熟,而且兼有艺术性和思想性两方面的特质,非常适合作为我们后人学习古代散文的范本。此外,为方便读者阅读,我们还为原文配备了注释、译文,以及简明扼要的题解和评析。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记选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原为8卷。今本作3卷。全书按内容分类编辑,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述从东汉后期到晋宋期间一些名流人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放诞的风气,书中名士的言论或故事有一部分出自民间的传闻,具有较多的传奇色彩。《世说新语精华》选录了《世说新语》中广泛流传的大部分著名篇章,分为原文、注释、译文、评论以及历代评点五部分,全面深入地解读了人物的个性、品行、语言等众多方面的特征,有助于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及政治社会环境,进而领略到魏晋所谓“名士”的风貌。尤其在评析部分,《世说新语精华》以简短有力的文字,或对原文及背景知识加以介绍,或就其思想内容进行阐释,或结合当下现实生活予以发挥,力求在清晰隽永的话语中还原先哲的博大与深刻。
    容斋随笔》是南宋著名学者洪迈穷四十余年之功编纂而成的一部史料笔记。该书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并称宋代*有学术价值的“三大笔记著作”。全书共5集74卷1220则《容斋随笔》内容繁富,议论精当,是一部涉及领域极为广泛的著作,自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文翰以及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无不有所论说,而且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皆倍受称道。其*重要的价值和贡献是考证了前朝的一些史实,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对历代经史典籍进行了重评、辨伪与订误,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更正了许多流传已久的谬误,不仅在中国历史文献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亦意义重大。为了使广大读者能够从中受益,我们将五卷随笔删繁就简,择其精妙,加以注释评析,以便于大家能够更好地从中吸取养分,而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作者简介

    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1764年春,孙洙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当时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更合适的新选本取而代之。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唐诗三百首》在众多唐诗选本中,流传广、影响大,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成为屡印不止的经典的选本。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古文观止》的作者是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乘权、吴调侯叔侄俩。吴乘权,字楚材。他一生研习古文,好读经史。康熙十五年(1676年)就在福州辅助先生教伯父之子学习古文,后竟以授馆终其一生。除参与选编《古文观止》外,他还同周之炯、周之灿一起采用朱熹《通鉴纲目》体例,编过一个历史普及读本——《纲鉴易知录》。大职,字调侯,也是嗜“古学”而“才器过人”。他一生的主要经历,是在家乡同叔父一道教书。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译者简介:卢嘉锡:男,浙江绍兴人,生于197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现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卢嘉锡主要研究方向为《世说新语》,出版了多本有关研究著作。

   洪迈(公元1123-1202年),南宋文学家、著名学者,字景户,号容斋,又号野处,鄱阳(今属江西)人,博通经史家之语,旁及医卜星算之书,对宋代掌故尤为熟悉。


目录

  目录


蘅塘退士序

五言古诗

张九龄 感遇·其一

感遇·其二

李白 下终南山过角斗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独酌

春思

杜甫 望岳

赠卫八处士

佳人

梦李白·其一

梦李白·其二

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送别

青溪

渭川田家

西施咏

孟浩然 秋登兰山寄张五

夏日南亭怀辛大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王昌龄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丘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

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

常建 宿王昌龄隐居

岑参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元结 贼退示官吏·并序

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寄全椒山中道士

长安遇冯著夕次盱眙县

东郊

送杨氏女

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溪居

七言古诗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乐府

附录


内容摘要

    清人孙洙(蘅塘退士)辑选的《唐诗三百首》是历朝诗词诗集里对近代国人影响*的选本。孙洙秉承了《诗经》的传统,以“温柔敦厚”的诗教为大归,遴选了符合中庸之道,有助于正风俗,明人伦,且符合唐诗精神的诗歌三百零十一首。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主旨上,都有上承《诗三百》之意。诗集集中选取正宗的盛唐诗,对于初唐、晚唐的诗歌也略取代表作。在诗歌体裁上则兼顾了近体和古体,这也就从诗歌风貌上兼顾了声律和风骨。选集诞生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历久弥新,被视为诗歌初学者的*选择。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进一步拓宽了散文创作的领域,开辟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新高峰,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编辑本书,收录了唐宋八大家的诸多代表性散文,兼顾了论说、杂记、书信、赠序、传记、祭文、寓言、游记等各类文体,基本上能够反映出八大家散文作品的整体风貌,以及他们的价值理念与智慧。希望广大读者通过阅读此书,能得到善的教益、美的滋养,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道德素质。

   《古文观止》传世版本的篇目大略都在220篇左右。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通读二百多篇古文,无疑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为便于读者较为便捷地领略古代文言散文的丰采,我们在原著的基础上精心挑选了一百余篇,辑成此书,定名为《古文观止精粹》。《古文观止诠解》由吴楚材、吴调侯所著,入选该精粹的文章,均为历代传诵之名篇,保留了原典的精髓。这些文章语言精炼,写作技法纯熟,而且兼有艺术性和思想性两方面的特质,非常适合作为我们后人学习古代散文的范本。此外,为方便读者阅读,我们还为原文配备了注释、译文,以及简明扼要的题解和评析。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记选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原为8卷。今本作3卷。全书按内容分类编辑,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述从东汉后期到晋宋期间一些名流人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放诞的风气,书中名士的言论或故事有一部分出自民间的传闻,具有较多的传奇色彩。《世说新语精华》选录了《世说新语》中广泛流传的大部分著名篇章,分为原文、注释、译文、评论以及历代评点五部分,全面深入地解读了人物的个性、品行、语言等众多方面的特征,有助于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及政治社会环境,进而领略到魏晋所谓“名士”的风貌。尤其在评析部分,《世说新语精华》以简短有力的文字,或对原文及背景知识加以介绍,或就其思想内容进行阐释,或结合当下现实生活予以发挥,力求在清晰隽永的话语中还原先哲的博大与深刻。

    容斋随笔》是南宋著名学者洪迈穷四十余年之功编纂而成的一部史料笔记。该书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并称宋代*有学术价值的“三大笔记著作”。全书共5集74卷1220则《容斋随笔》内容繁富,议论精当,是一部涉及领域极为广泛的著作,自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文翰以及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无不有所论说,而且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皆倍受称道。其*重要的价值和贡献是考证了前朝的一些史实,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对历代经史典籍进行了重评、辨伪与订误,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更正了许多流传已久的谬误,不仅在中国历史文献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亦意义重大。为了使广大读者能够从中受益,我们将五卷随笔删繁就简,择其精妙,加以注释评析,以便于大家能够更好地从中吸取养分,而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主编推荐

    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1764年春,孙洙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当时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更合适的新选本取而代之。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唐诗三百首》在众多唐诗选本中,流传广、影响大,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成为屡印不止的经典的选本。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古文观止》的作者是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乘权、吴调侯叔侄俩。吴乘权,字楚材。他一生研习古文,好读经史。康熙十五年(1676年)就在福州辅助先生教伯父之子学习古文,后竟以授馆终其一生。除参与选编《古文观止》外,他还同周之炯、周之灿一起采用朱熹《通鉴纲目》体例,编过一个历史普及读本——《纲鉴易知录》。大职,字调侯,也是嗜“古学”而“才器过人”。他一生的主要经历,是在家乡同叔父一道教书。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译者简介:卢嘉锡:男,浙江绍兴人,生于197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现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卢嘉锡主要研究方向为《世说新语》,出版了多本有关研究著作。
   洪迈(公元1123-1202年),南宋文学家、著名学者,字景户,号容斋,又号野处,鄱阳(今属江西)人,博通经史家之语,旁及医卜星算之书,对宋代掌故尤为熟悉。


精彩内容

     白  蜀道难  噫吁嚱②,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③,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⑤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⑧,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⑨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⑩欲度愁攀援。青泥k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l仰胁息m,以手抚膺n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o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p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q瀑流争喧豗r,砯s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t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u,  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v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w。  【注释】  ①蜀道难:古乐府名,属于“相和歌瑟调曲”。②噫吁嚱(yīxūxī):惊叹声,蜀地方言,北宋宋庠《宋景文公笔记》载:“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李白作《蜀道难》,因用之。”③蚕丛及鱼凫:从蚕丛到鱼凫。蚕丛、鱼凫皆传说中古蜀王之名,扬雄《蜀本王纪》载:“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④尔来:从那时以来。⑤秦塞:指秦地(今陕西省中南部和甘肃省东部),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古称“四塞之地”,故名秦塞。⑥太白:即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今天陕西省眉县、太白县一带。⑦横绝:横越。⑧地崩山摧壮士死:典出《华阳国志蜀志》,载:“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⑨六龙回日:《淮南子》注载:“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龙的一种。⑩猿猱:指蜀山中善攀援的猴类。猱是猿猴的一种,又名“狨”或“猕猴”,《诗小雅角弓》有“毋教猱升木”句。k青泥:指青泥岭,在今天甘肃省徽县南、陕西省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载:“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l扪参历井:参、井是二星宿名,古人以天上星宿分配地上州国,称为“分野”,参星为蜀地分野,井星为秦地分野。扪是用手摸,历是经过,此为互文,即扪参、井,并历参、井。m胁息:屏住呼吸。n抚膺(yīng):膺即胸口,抚膺指抚摩或捶拍胸口,以抒惋惜、哀叹、悲愤等情。潘岳《哀永逝文》有“闻鸣鸡兮戒期,咸惊号兮抚膺”句。o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p子规:杜鹃鸟的俗名,《蜀记》载:“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q飞湍(tuān):飞奔而下的急流。r喧豗(huī):水流轰响声。s砯(pīng):水击岩石之声。t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省剑阁县北,地势险要,张载《剑阁铭》称:“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u匪亲:“匪”通“非”,匪亲意为非可信赖之人。v锦城:即锦官城,成都的别名。w咨嗟:叹息。  【语译】  啊呀呀,真是太高峻了啊,蜀道之难行,更难于上青天!从蚕丛直到鱼凫,蜀国的开基是多么遥远的事情啊,但是从那以后整整四万八千年,都未能与四塞的秦地人烟相通。  西面的太白山上,据说有只有飞鸟才能逾越的道路,可以横渡峨眉的。因为传说中五丁开山,地裂山崩,五丁被压死,然后才有通天的阶梯、石制的栈道,把蜀、秦两地连通起来。这条蜀道啊,其上有能够使牵拉日车的六条螭龙都到此而返的高峰,其下有曲折奔流、汹涌澎湃的江水。就算黄鹤也难以飞渡啊,就算猿猴想要逾越,都发愁难以攀援。还有那曲折盘绕的青泥岭,走百步便有九重拐弯,围绕着高峻的山岩。蜀地可以摸到参星,到了秦地可以摸到井宿,仰天而望呼吸难,不禁长叹手抚胸。  试问您西游蜀地,要何时才能归来啊,那险峻的道路、陡峭的山壁,真是太难攀登了呀。一路上只能听到悲凄的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雄鸟在前,雌鸟在后,徘徊在林间。又听那杜鹃鸟朝着夜间明月声声啼鸣,惆怅那山间的空旷。蜀道之难行,更难于上青天啊,让人听到这些鸟叫不禁容颜顿改。  连绵的山峰,似乎距离高天仅不到一尺,绝壁上倒挂着枯萎的松树。飞流的瀑布喧嚣震响,冲击着山崖和岩石,仿佛千山万壑中都响起惊雷。蜀道是如此危险,慨叹那些远到之人究竟为何要到这里来呢?那剑阁又如此峥嵘,古树森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守备之人倘若不可信赖,便会化作豺狼,白天似猛虎,晚间似长蛇,磨着牙齿吮着血,杀害百姓如乱麻。虽说锦官城是个好去处,但还是早些回家吧。蜀道之难行,更难于上青天啊,我侧过身去向西望,不禁发出长长的叹息声。  【赏析】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历来有多种说法,或云讽谏避乱入蜀的唐玄宗,或云规劝房琯、杜甫二人出蜀,或云讽刺章仇兼琼不听朝廷节制。但此诗早见录于殷璠所编纂的《河岳英灵集》,该书成于753年,也即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安史之乱”尚未爆发,房、杜也未入蜀,可见前两说不确。而章仇兼琼守蜀,虽然恣行不法,却也并无割据之意,第三说也值得商榷。能够确定的是,此诗当作于天宝十二载之前,诗中有“问君西游何时还”句,可知是送友人入蜀之作。蜀道难行,友人千里入蜀,李白深感担忧,故作此诗。  这是李白歌行诗的代表作,想象奇特、气概豪雄、节奏铿锵、逸兴云飞,极言蜀道之难,并隐含忧国之意。开篇即以蜀地俗语高呼“噫吁嚱”,直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此后又多次重复喟叹,直至“侧身西望长咨嗟”为终。诗的部分竟然从古史传说写起,言蜀道艰难,故而闭塞,虽接秦塞,却“四万八千岁”不通人烟。其后再述五丁开山的传说,言即使有此艰难蜀道亦为天开,非人力所能造成。蜀道因何而艰难?诗人总言群岭高峻,竟然能够阻碍红日之移,并使黄鹤难过,猿猱难攀。既而再言道路之曲折,巉岩重重,使人“以手抚膺坐长叹”,即使林中鸟鸣之声,听到旅人耳中,都似乎充满了无限的哀伤和惆怅。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传说为蜀帝杜宇死后所化,其叫声凄厉,类似于“不如归去”。李白即以此典为转折,引出“问君西游何时还”的试问。于是在反复咏叹蜀道之高、之险之后,突然慨叹国事,说如此险要之处,“所守或匪亲”,定必为百姓之祸,既然如此,那么“锦城虽云乐”又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早还家”算了。天宝初年,唐朝虽然盛极而衰,但祸患始萌、暴乱未兴,能够提前预见到乱动的苗头,为此而发出如此哀叹,可见李白对当时社会矛盾有着相当清醒的认知。  此诗一大特色在于夸张。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标杆,他的想象极为雄奇,夸张修辞之从心所欲、不惮其极,是旁人所无法比拟的。古蜀之开国,其实也不过数千年,《蜀王本纪》云“三万四千岁”本来就已经很夸张,李白犹嫌不足,而言“四万八千岁”。民谣言蜀山之高,有“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句,李白更言“不盈尺”。蜀道难行,便言“难于上青天”,蜀山高峻,便言“六龙回日”、“扪参历井”,飞瀑击石,便言“万壑雷”,再加上穿插以种种神话、传说(古蜀开国、五丁开山、六螭御日、杜宇啼血等),则李白笔下的蜀山、蜀道,直非人间之山、之路,而是他雄奇想象中虚构出来的神话境界。吟咏此诗,还可以参看《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李白笔下的山水风光,大抵如是。  然而李白本为蜀人,蜀道虽难,他出入来回也非一次,比起《梦游天姥吟留别》来,他笔下的蜀山、蜀道,既有虚幻的一面,又有真实的一面。诗歌先写太白、峨眉,再写青泥,继而是剑阁,直抵成都(锦城),正是由秦入蜀一路之所经。仿佛诗人的魂魄跟随着入蜀的友人,步步行来,步步规劝,使诗意连绵贯穿,虽然反复言其险峻难行,却毫无细碎之感,而浑然一体,章法严谨。



媒体评论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mda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