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抗者(译文经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反抗者(译文经典)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4.06 7.6折 58 全新

库存1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加缪(Albert Camus)译 沈志明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77280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25576657

上书时间2024-11-03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译者绪论

——加缪荒诞存在价值观道德观和历史观

何谓反抗者?加缪指出,所谓反抗者,起步时,是个体反抗者。他首先说“不”,是拒绝而非弃绝,但他也是个说“是”的人。这个“不”,意味着一条边界线的存在,否则就越出自己的权限了。说到底,边界线奠定权限。这样,反抗者既肯定边界线,又掌握一切并将其维系在边界以内,就是他自我肯定拥有某种价值。于是向这个世界说“不”,向其本质的荒诞性说“不”,向威胁世人的抽象概念说“不”,向别人为我们准备的死亡文化说“不”。

反抗者诉求什么?诉求相对的自由与相对的反抗权利。其实,反抗者根本不诉求完全自由,与之相反,谴责完全自由,并非质疑无限权力,而且允许高高在上者践踏被禁止的界线。反抗者远非诉求普遍独立性,而要求大家承认,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自由有其自由的限制,此限制恰恰就是此人有反抗的权利。反抗之不妥协性的深远道理就在于此。但反抗者以另一种名义肯定完全自由不可能性的同时,要为自身索求相对自由,条件是守本分:“以人的身材高度对话比站在孤零零山峰上独自一人发布极权宗教福音的代价要低得多”,加缪如是说。

因此,反抗的问题跟个体概念的衍变紧密联系在一起,世俗中人,在人的观念中不断觉醒的同时,对自己的权利具有广泛的意识,故而反抗是有识之士的特性。加缪凭自己一生经历,逐渐发现悖逆天理、去神化能体现反抗的作用,于是下结论:“世人通过去神化逐步肯定自己,但永无止境。”个体反抗毕竟想要有自己的自由。

何谓个体反抗?西西弗就是个体反抗的典型,他以否认诸神和推举岩石这一至高无上的忠诚来诲人警世,在没有救世主的尘世上,正如伊壁鸠鲁所言:“我们等待复等待,消耗自己的生命,必将操劳过度而死亡。”西西弗身负重荷,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推举的岩石,每个细粒都披着一道道矿物的光芒,与他本人融合一体了,心里非常充实。这种拼搏本身就是反抗:“他反抗,故他存在”,因为西西弗已成为物质,返回元素了:“实有就是石头”,“就是没有痛苦”,甚至变成“奇特的快感”,即“石头的幸福”,伊壁鸠鲁的结论是:“应当想像西西弗是幸福的。”西西弗式的个人反抗特征:“人生一半在欲语还休,扭头不看和沉默寡言中度过”,加缪如是说,并加添道:“一个沉默多于说话的人是一个更有价值的人。”

上天真福者们必定认为,西西弗的“我反抗,故我存在”是在刷存在感,确切说是在刷荒诞存在感,因为人的生命“要么上天,要么入地”。概率论者对未来现实许下的诺言越大,人的生命价值就越小,极而言之,一文不值。他们的至福源泉是观赏古罗马皇帝们在地狱备受煎熬的场面,这种至福,很遗憾,也是正直的世人们去观看砍头处决的那种快乐,用鲁迅的话来说,用馒头蘸砍头鲜血的乐趣。

那么,反抗的本原究竟是什么?其实,反抗的本原仅限于拒绝屈辱,并且不要求别人受屈辱,甚至肯接受为之承受痛苦,只要正直得到尊重就行。总之,加缪接受或至少参照施蒂纳的主题思想,现概括如下: 个体是一切价值、一切思想、一切行为的起源。什么上帝、人类、人民、真理、自由,不过是抽象的概念而已。利己主义否定所有其他利益,而好的利己主义莫过于有利于个体自身的利己主义: 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因为,大写的“我”是“独善其身”者,即世人取之不尽的虚无。这一个体主义的原则是该书的主题之一:“独善其身者”就是辩证思想的一个,即虚无的另一端,可理解为“存在”,所以大写的“我”是存在的主题。



导语摘要

《反抗者》是法国荒诞存在哲学的文学大师加缪的代表作之一。在这本旁征博引的散文中,加缪秉承坦率、正直的态度,重新审视了人类历史长河中闪现的反抗精神:历史层面的法国大革命、俄国革命;思想家层面有萨德侯爵、圣茹斯特、尼采、马克思;思潮流派从虚无主义到超现实主义,从无政府主义到自由主义。加缪在《反抗者》中流露出的批判精神*终奠定了本书的经典地位。



作者简介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荒诞存在哲学的文学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宗教信仰和极权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目录

译者绪论001

作者导言001

Ⅰ反抗者001

Ⅱ形而上悖逆013

该隐的儿子们016

否定028

一个文学家029

浪荡公子造反043

拒绝拯救054

肯定062

独善其身者063

尼采与虚无主义067

造反的诗歌086

洛特雷阿蒙与平庸088

超现实主义与革命096

虚无主义与历史111

Ⅲ历史性造反116

弑君者们123

新福音书126

处死国王130

德行的宗教135

恐怖时代139

弑神灭教150

个体恐怖主义168

摒弃德行170

三个着魔者174

厚德的凶手188

什加列夫主义199

国家恐怖主义与非理性恐怖203

国家恐怖主义与理性恐怖215

资产阶级的预言216

革命的预言227

预言的失败242

终极目的之王国261

全体性与审讯270

造反与革命283

Ⅳ悖逆与艺术292

小说与悖逆298

悖逆与风格311

创造与革命316

Ⅴ地中海思想323

造反与谋杀323

虚无主义谋杀327

历史性谋杀331

限度与过度340

地中海思想344

超越虚无主义350

补编357

评说反抗357

凶手的时代375

为《反抗者》辩护396

点评《为〈反抗者〉辩护》414

寄语《现代》主编419



内容摘要

《反抗者》是法国荒诞存在哲学的文学大师加缪的代表作之一。在这本旁征博引的散文中,加缪秉承坦率、正直的态度,重新审视了人类历史长河中闪现的反抗精神:历史层面的法国大革命、俄国革命;思想家层面有萨德侯爵、圣茹斯特、尼采、马克思;思潮流派从虚无主义到超现实主义,从无政府主义到自由主义。加缪在《反抗者》中流露出的批判精神*终奠定了本书的经典地位。



主编推荐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荒诞存在哲学的文学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宗教信仰和极权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精彩内容
译者绪论

——加缪荒诞存在价值观道德观和历史观

何谓反抗者?加缪指出,所谓反抗者,起步时,是个体反抗者。他首先说“不”,是拒绝而非弃绝,但他也是个说“是”的人。这个“不”,意味着一条边界线的存在,否则就越出自己的权限了。说到底,边界线奠定权限。这样,反抗者既肯定边界线,又掌握一切并将其维系在边界以内,就是他自我肯定拥有某种价值。于是向这个世界说“不”,向其本质的荒诞性说“不”,向威胁世人的抽象概念说“不”,向别人为我们准备的死亡文化说“不”。

反抗者诉求什么?诉求相对的自由与相对的反抗权利。其实,反抗者根本不诉求接近自由,与之相反,谴责接近自由,并非质疑无限权力,而且允许高高在上者践踏被禁止的界线。反抗者远非诉求普遍独立性,而要求大家承认,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自由有其自由的,此恰恰就是此人有反抗的权利。反抗之不妥协性的深远道理就在于此。但反抗者以另一种名义肯定接近自由不可能性的同时,要为自身索求相对自由,条件是守本分:“以人的身材高度对话比站在孤零零山峰上独自一人发布极权宗教福音的代价要低得多”,加缪如是说。

因此,反抗的问题跟个体概念的衍变紧密联系在一起,世俗中人,在人的观念中不断觉醒的同时,对自己的权利具有广泛的意识,故而反抗是有识之士的特性。加缪凭自己一生经历,逐渐发现悖逆天理、去神化能体现反抗的作用,于是下结论:“世人通过去神化逐步肯定自己,但永无止境。”个体反抗毕竟想要有自己的自由。

何谓个体反抗?西西弗就是个体反抗的典型,他以否认诸神和推举岩石这一至高无上的忠诚来诲人警世,在没有救世主的尘世上,正如伊壁鸠鲁所言:“我们等待复等待,消耗自己的生命,必将操劳过度而死亡。”西西弗身负重荷,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推举的岩石,每个细粒都披着一道道矿物的光芒,与他本人融合一体了,心里很好充实。这种拼搏本身就是反抗:“他反抗,故他存在”,因为西西弗已成为物质,返回元素了:“实有就是石头”,“就是没有痛苦”,甚至变成“奇特的快感”,即“石头的幸福”,伊壁鸠鲁的结论是:“应当想像西西弗是幸福的。”西西弗式的个人反抗特征:“人生一半在欲语还休,扭头不看和沉默寡言中度过”,加缪如是说,并加添道:“一个沉默多于说话的人是一个更有价值的人。”

上天真福者们必定认为,西西弗的“我反抗,故我存在”是在刷存在感,确切说是在刷荒诞存在感,因为人的生命“要么上天,要么入地”。概率论者对未来现实许下的诺言越大,人的生命价值就越小,极而言之,一文不值。他们的至福优选源泉是观赏古罗马皇帝们在地狱备受煎熬的场面,这种至福,很遗憾,也是正直的世人们去观看砍头处决的那种快乐,用鲁迅的话来说,用馒头蘸砍头鲜血的乐趣。

那么,反抗的本原究竟是什么?其实,反抗的本原有且只有于拒绝屈辱,并且不要求别人受屈辱,甚至肯接受为之承受痛苦,只要正直得到尊重就行。总之,加缪接受或至少参照施蒂纳的主题思想,现概括如下: 个体是一切价值、一切思想、一切行为的起源。什么上帝、人类、人民、真理、自由,不过是抽象的概念而已。利己主义否定所有其他利益,而优选的利己主义莫过于有利于个体自身的利己主义: 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因为,大写的“我”是“独善其身”者,即世人取之不尽的虚无。这一保证个体主义的原则是该书的主题之一:“独善其身者”就是辩证思想的一个特别,即虚无的另一端,可理解为“存在”,所以大写的“我”是存在的主题。

媒体评论

“加缪的作品始终与追求正义紧密相连。”——法国作家、文化部长马尔罗
“加缪在20世纪顶住了历史潮流,独自继承着源远流长的醒世文学,他怀着顽强、严格、纯洁、肃穆、热情的人道主义,向当今时代的种种粗俗丑陋发起了胜负难卜的宣战”。——法国作家、哲学家萨特、 
“他(加缪)作为一个艺术家和道德家,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象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的*基本的问题。”——瑞典文学院授予加缪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辞、 
“加缪的作品是从战后混乱中冒出来的少有的文学之声,充满既和谐又有分寸的人道主义声音。”——《纽约时报》、 
“加缪有着一颗不停地探求和思索的灵魂。”——美国作家福克纳、 
“加缪以外,我想不起还有其他现代作家能唤起爱。他死于1960年,他的死让整个文学界感到是一种个人损失。”加缪是20世纪文学具有“理想丈夫”般形象的作家,同样描绘自杀、冷漠、罪咎、*的恐怖这些现代文学主题,“却带着一种如此理智、适度、自如、和蔼而不失冷静的气质,使他与其他人迥然有别。”——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