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性病学 第9版
  • 皮肤性病学 第9版
  • 皮肤性病学 第9版
  • 皮肤性病学 第9版
  • 皮肤性病学 第9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皮肤性病学 第9版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60.34 8.9折 68 全新

库存15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学军、郑捷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66703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25328835

上书时间2024-11-03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医学教材不仅是教学思想的重要载体,更是教学经验的结晶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医学教育体系日益完善的历程中,教材修订工作历来受到我国医学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皮肤性病学》教材于1983年首次编写,历经30余年九轮修订,已经成为国内皮肤性病学领域权威的专业教材。2001年出版的《皮肤性病学》(第5版)在国内医学教材系列中首次推出彩色版,高度贴近本专业直观化的特点;2004年出版的《皮肤性病学》(第6版)同步推出了教师辅导教材、配套光盘和习题集,在国内教材系列中较早地完成了教材立体化建设;2008年出版的《皮肤性病学》(第7版)进一步完善教材立体化建设,并探索与教学改革进程相契合;2013年出版的《皮肤性病学》(第8版)首次推出数字教材,便于学生扩展阅读。该系列教材在全国95%以上医学院校被使用,深受广大师生肯定和喜爱,也广为国内皮肤性病学工作者参考和引用,充分彰显了其权威性和亲和力。在2006年原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卫生部教材办公室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医药教材评比中,《皮肤性病学》(第6版)荣获“优秀教材一等奖”。

第8版教材出版至今的5年,生命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以及相关领域的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新理论、新学说层见叠出,皮肤性病学正面临着极为活跃、极为丰富的外部知识体系。作为一门整体性较强的临床应用学科,皮肤性病学受到了全面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表现为各种基础学科对本专业的渗透性和影响力变得越来越清晰,而另一方面表现在本专业与其他临床专业之间的界限和差距变得越来越模糊,两者的碰撞与交融不断衍生出新的机遇和挑战,皮肤性病学已经进入了一个纵深交错、平行发展的格局。在此背景下,我国皮肤性病学界在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以及社会服务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而扎实的进步,这些都令我国广大皮肤性病学工作者倍感自豪和欣慰。
如何培育本学科新生力量,并引导他们逐步成长,助力我国皮肤性病学事业继续发展,成为教材建设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对《皮肤性病学》内容体系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必须构建在坚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系之上,同时具备高度的系统性和可拓展性,这正是本专业系列教材建设遵循“三基”“五性”“三特定”要求的根本所在。
以《皮肤性病学》(第8版)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为蓝本,编写《皮肤性病科临床实践(习)导引与图解》和《习题集》,在《皮肤性病学》(第9版)基础上,同步修订《皮肤性病学教师辅导用书》(第3版)和《皮肤性病学图谱》(第2版),力求对我国皮肤性病学的发展进行实时更新。第9版教材共两篇二十九章,收录约130种疾病,基本保持第8版规模,但对专业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合理化重组整合、内容更新和文字精练。值得一提的是,本轮教材修订过程中,由中国人群皮肤影像资源库(CSID)项目组负责提供整套教材的临床及皮肤影像图片,其中学生教材的图片更换率超过60%,有效提升了教材的质量和可视化效果。
本书的修订得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充分体现了他们为提高我国医学教育事业水平的高度责任感和专业推动力,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全体中青年编委满怀高度责任心、协作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为提升本书质量不遗余力地付出了大量汗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王侠生教授参与了本书的终审,陈连军、朱敏、栾菁、梁俊、严淑贤、唐慧、杨永生、张成锋、朱小华、汤芦艳等医师参与本书的校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林国书、周文明、王培光、肖风丽、杨春俊、王再兴、李卉、刘盛秀、王红艳、高敏、孙良丹、范星、沈颂科、朱正伟、闻雷雷等医师和全体博士、硕士研究生为本书的材料整理、校对工作付出了艰辛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考虑到专业发展与知识更新速度一日千里、编委取舍相关知识的把握标准难以完全统一等客观因素,本书仍难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敬希读者不吝指正,我们将尽量在以后重印中随时改正。

张学军 郑 捷



导语摘要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53种的修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加快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医学人才成才规律和中国医学教材建设规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精品教材。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年月出生于安徽宿松。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现任复旦大学皮肤病研究所(附属华山医院)所长,*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和银屑病学组组长,国际皮肤科学会联盟常务理事,国际银屑病协会执行委员,、等杂志编委;曾任安徽医科大学校长(—)、亚洲皮肤科学会第九届主席,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十一、十二届主任委员,国家规划教材本科《皮肤性病学》第、、、版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皮肤性病学》主编,研究生规划教材《中英文医学科研论文的撰写与投稿》主编。致力于疾病基因组变异研究,在、等发表收录论文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余名。以主持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省部级一等奖项,成果入选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获得“谈家桢临床医学奖”“中国医学科学家”及“中国健康传播大使”等称号。


 




 



        副主编简介

年月出生于山东。医学博士,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皮肤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秘书长。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担任第、、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和医学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
从事教学工作年。曾留学英国、瑞典、德国等国家。获得英国皇家学会基金、瑞典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







年月出生于辽宁凌源。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国家重点学科皮肤科主任、*暨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暨科技部创新团队带头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国际皮肤科学会副会长、、副主编、、(美国)编委、《临床皮肤科杂志》副主编。
从事皮肤性病学医、教、研工作30年,发表论文300余篇,获专利7项;主编、副主编或参编中英文专著22部;获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1962年8月出生于昆明。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云南省皮肤病医院执行院长。*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亚太皮肤屏障研究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担任《皮肤病与性病》杂志主编及《中华皮肤科杂志》等10个杂志编委。主编专著及统编教材8部,主持或参与制定指南8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发表论文16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创新团队一等奖。获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崔 勇
1972年3月出生于安徽芜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主任,百千万人才、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新世纪人才、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兼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皮肤性病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皮肤遗传学和数字皮肤病学。先后在Nature Genetics、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等国际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99篇,总影响因子超过700。担任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材《皮肤性病学图谱》(第1版)副主编、《皮肤性病学图谱》(第2版)主编,规划教材《皮肤性病学》(第5~8版)编写秘书。




目录




节 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 


第二节 皮肤性病学发展的简史和现状 


第三节 中国皮肤性病学发展的简史和现状 


第四节 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 


第五节 关于皮肤性病学的学习路径 


 



节 表皮 


第二节 真皮 


第三节 皮下组织 


第四节 皮肤附属器 


第五节 皮肤的神经、脉管和肌肉 


 



节 皮肤的屏障功能 


第二节 皮肤的吸收功能 


第三节 皮肤的感觉功能 


第四节 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 


第五节 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 


第六节 皮肤的代谢功能 


第七节 皮肤的免疫功能 


 



节 皮肤性病的症状 


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体征 


 



节 皮肤组织病理学 


第二节 皮肤影像学 


第三节 实验室诊断方法 


第四节 其他诊断方法 


 



节 皮肤性病的病史采集 


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体格检查 


第三节 皮肤性病的病案书写 


第四节 皮肤性病的诊断思维 


 



节 外用药物治疗 


第二节 系统药物治疗 


第三节 物理治疗 


第四节 皮肤外科 







节 皮肤美容技术 


第二节 皮肤美容应用 


 



节 皮肤性病的预防 


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康复 


 



 



节 单纯疱疹 


第二节 水痘和带状疱疹 


第三节 疣 


第四节 传染性软疣 


第五节 手足口病 


 



节 脓疱疮 


第二节 毛囊炎、疖和痈 


第三节 丹毒和蜂窝织炎 


第四节 皮肤结核病 


第五节 麻风 







节 头癣 


第二节 体癣和股癣 


第三节 手癣和足癣 


第四节 甲真菌病 


第五节 花斑糠疹 


第六节 马拉色菌毛囊炎 


第七节 念珠菌病 


第八节 着色芽生菌病 


第九节 孢子丝菌病 







节 疥疮 


第二节 毛虫皮炎 


第三节 隐翅虫皮炎 


第四节 虱病 


第五节 虫咬皮炎 







节 接触性皮炎 


第二节 特应性皮炎 


第三节 淤积性皮炎 


第四节 湿疹 


 



节 荨麻疹 


第二节 血管性水肿 


 



 



节 日光性皮肤病 


第二节 夏季皮炎 


第三节 痱子 


第四节 冻疮 


第五节 鸡眼与胼胝 


第六节 放射性皮炎 


 



节 瘙痒症 


第二节 慢性单纯性苔藓 


第三节 痒疹 







节 银屑病 


第二节 玫瑰糠疹 


第三节 多形红斑 


第四节 扁平苔藓 


 



节 红斑狼疮 


第二节 皮肌炎 


第三节 硬皮病 


 



节 天疱疮 


第二节 大疱性类天疱疮 


 



节 过敏性紫癜 


第二节 皮肤小血管炎 


第三节 青斑性血管病 


第四节 结节性红斑 







节 白塞病 


第二节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


第三节 坏疽性脓皮病 


 



节 痤疮 


第二节 脂溢性皮炎 


第三节 玫瑰痤疮 


第四节 斑秃 


第五节 雄激素性秃发 


 



节 白癜风 


第二节 黄褐斑 


第三节 雀斑 


第四节 太田痣 







节 鱼鳞病 


第二节 毛周角化病 


第三节 遗传性掌跖角化病 


第四节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第五节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


 



节 肠病性肢端皮炎 


第二节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


第三节 黄瘤病 


 



节 痣细胞痣 


第二节 皮脂腺痣 


第三节 血管瘤与脉管畸形 


第四节 瘢痕疙瘩 


第五节 脂溢性角化病 


第六节 汗管瘤 


第七节 粟丘疹 


第八节 皮角 


第九节 皮肤纤维瘤 


第十节 光化性角化病 


第十一节 病 


第十二节 病 


第十三节 基底细胞癌 


第十四节 鳞状细胞癌 


第十五节 原发性皮肤细胞淋巴瘤 


第十六节 黑素瘤 


 



节 概论 


第二节 梅毒 


第三节 淋病 


第四节 生殖道衣原体感染 


第五节 尖锐湿疣 


第六节 生殖器疱疹 


第七节 艾滋病 


 







内容摘要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53种的修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加快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医学人才成才规律和中国医学教材建设规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精品教材。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主编推荐
主编简介
年月出生于安徽宿松。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现任复旦大学皮肤病研究所(附属华山医院)所长,*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和银屑病学组组长,国际皮肤科学会联盟常务理事,国际银屑病协会执行委员,、等杂志编委;曾任安徽医科大学校长(—)、亚洲皮肤科学会第九届主席,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十一、十二届主任委员,国家规划教材本科《皮肤性病学》第、、、版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皮肤性病学》主编,研究生规划教材《中英文医学科研论文的撰写与投稿》主编。致力于疾病基因组变异研究,在、等发表收录论文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余名。以主持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省部级一等奖项,成果入选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获得“谈家桢临床医学奖”“中国医学科学家”及“中国健康传播大使”等称号。

 

 

        副主编简介
年月出生于山东。医学博士,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