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揭秘:中国古典名著中"小人形象"的文化心理解读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4.47
7.2折
¥
4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黄西慧,宋广文 著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354284
出版时间2018-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25298205
上书时间2024-11-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心灵揭秘:中国古典名著中“小人形象”的文化心理解读》采用心理学视野系统地对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小人”及“小人形象”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解读。全书共分前言和一、二、三篇四个部分。*篇 综述:主要从理论上论述“小人”的文化心理含义 ,“小人”的文化心理成因以及文学名著中“小人形象”文化心理的意义。第二篇 中国古典名著中“小人形象”的文化心理解读:主要选取中国古典名著如《史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作品中的小人形象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层心理解读。第三篇 外国名著中“小人形象”的心理学解读:主要选取外国名著如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名家作品中的小人形象进行心理病理学解读。
作者简介
黄西慧,199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心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代表成果有著作《心灵对话——文学艺术与心理治疗关系解读》,论文《张爱玲创作心理的精神分析学解读》《潜意识心理的写照——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心理分析》《审美感性水平对审美概念学习及迁移的影响》等。
宋广文,1981年和1984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并分别获文学学士和教育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并获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美国索菲亚大学讲座教授、澳门城市大学访问教授兼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心理学探新》编委等。已在《心理学报》《教育研究》等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参编、主译学术专著50余部,包括《西方心理学的理论与体系》《心理学理论精粹》《弗洛伊德文集》《性学三论爱情心理学》《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做好社会人——社会心理学帮你做人》《走进儿女的心——儿童成长心理手册》等。
目录
引言:小人·小人形象·文化心理意蕴
篇 综述
章 “小人”的文化心理含义
一、一般文化视角下的“小人”品质的经典描述
二、心理学视角下的“小人”心理特征的解析
第二章 “小人”的文化心理成因
一、小人道德问题的社会文化原因
二、小人道德问题的心理病理原因
第三章 文学名著中“小人形象”的文化心理意义
一、“小人形象”的创作对作者的心理治疗意义
二、“小人形象”的鉴赏对读者的心理调适意义
三、“小人形象”对时代精神及文化心理走向的影响
第二篇 中国古典名著中“小人形象”的典型范例解读
章 《史记》中的小人形象——宦海沉浮中的政治小人
一、《史记》中的小人形象的创作医治了司马迁的心理失衡
二、《史记》中小人形象的心理病理学解读
第二章 《三国演义》中的小人形象——乱世中的道德失落者
一、小人的鞭挞与乱世中民族文化心理走向的规范
二、《三国演义》中小人形象的心理病理学解读
第三章 《红楼梦》中的小人形象——膏粱锦绣中的怪胎
一、曹雪芹塑造膏粱锦绣中的男权小人的文化心理意义——为女性唱一首赞歌,为人类的心理原型阿尼玛唱一首赞歌
二、《红楼梦》中小人形象的心理病理学解读
第四章 《儒林外史》中的小人形象——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
一、科举小人群像的文化心理意义——是作者的心理自疗,是对集体心理失衡的纠偏和补偿
二、《儒林外史》中小人形象的心理病理学解读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心灵揭秘:中国古典名著中“小人形象”的文化心理解读》采用心理学视野系统地对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小人”及“小人形象”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解读。全书共分前言和一、二、三篇四个部分。*篇 综述:主要从理论上论述“小人”的文化心理含义 ,“小人”的文化心理成因以及文学名著中“小人形象”文化心理的意义。第二篇 中国古典名著中“小人形象”的文化心理解读:主要选取中国古典名著如《史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作品中的小人形象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层心理解读。第三篇 外国名著中“小人形象”的心理学解读:主要选取外国名著如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名家作品中的小人形象进行心理病理学解读。
主编推荐
黄西慧,199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心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代表成果有著作《心灵对话——文学艺术与心理治疗关系解读》,论文《张爱玲创作心理的精神分析学解读》《潜意识心理的写照——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心理分析》《审美感性水平对审美概念学习及迁移的影响》等。
宋广文,1981年和1984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并分别获文学学士和教育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并获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美国索菲亚大学讲座教授、澳门城市大学访问教授兼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心理学探新》编委等。已在《心理学报》《教育研究》等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参编、主译学术专著50余部,包括《西方心理学的理论与体系》《心理学理论精粹》《弗洛伊德文集》《性学三论爱情心理学》《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做好社会人——社会心理学帮你做人》《走进儿女的心——儿童成长心理手册》等。
精彩内容
《心灵揭秘:中国古典名著中“小人形象”的文化心理解读》:
弗洛伊德的阐释如下:被压抑了的潜意识会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要通过正常渠道宣泄,否则会变成神经症状。但如果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宣泄,那艺术创作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渠道,创作活动可以以伪装的面目和身份表达被压抑的愿望。艺术家是以创作行动来进行强烈的情绪情感的宣泄,以达成精神的自我调节和心理平衡的。通过宣泄,艺术家们很好地调节了自己的心理失衡。
司马迁在《史记》的创作中正是一直在“不自觉”地宣泄着强烈的怨愤情绪,看看他对笔下的形形色色小人的无情的谴责、讽刺和鞭挞吧:
小人中不乏统治者,比如刘邦,他虽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却有着卑鄙无耻的无赖个性,楚汉相争期间,在生死关头刘邦为了保自己的命竟几次将自己的亲生儿女推下车而弃之不顾。“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幸亏滕公又几次力主拉上车,兄妹二人才得以活命;另一次,当项羽抓走了他的父亲并要挟杀其父时,刘邦完全不顾父亲的死活,还向项羽放言“分一杯父亲的肉汤”也无妨;等到坐稳天下后,对小时候被父亲责骂的小事还耿耿于怀,非得在群臣面前羞辱父亲一番才罢休。还有夏桀的荒淫骄横,帝辛的沉湎无道,幽王、厉王的昏暴淫乱,穆公死后以活人殉葬的惨无人道,献公的宠爱骊姬,造成五世之乱;吴王夫差偏听偏信佞臣之言而误国,秦始皇统治的暴虐无道,楚怀王不辨忠奸的丑恶行径……
小人中不乏王侯、将相、大臣等,比如张仪,他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打破六国合纵相亲的联盟,二次拜秦国相位,帮助秦国建立了霸业,但司马迁却描述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属当时三晋之地那类权宜机变的人物,和苏秦一样都是真正险诈的人,他们靠邪妄之言东诓西骗、耍阴谋、玩花招、挑拨离间,都属品行鄙劣之人;还有春秋时楚国的费无忌,为个人私欲,不择手段地讨好巴结楚平王,无端制造大是非、大混乱,成为楚国灭亡的罪魁祸首;吴国的太宰伯嚭见利忘义、公报私仇,使得夫差亡了国;秦二世的中丞相赵高指鹿为马、坏事做绝、祸国殃民;始皇时的丞相李斯功绩卓著但却关键时刻失去操守,听信奸佞邪说从而堕入为虎作伥、随意附和、阿谀奉承之流;心肠狠毒的吕雉,先杀害赵隐王,又囚杀赵幽王刘友,给大汉稳固的政权带来很大的颤动……
小人中不乏佞臣,如文帝时的邓通没有什么才能,因为偶然的机会得到皇帝的宠爱,官至大夫,富奢至极,能做的事就是谄媚皇上而已,谄媚功夫达到了厚颜无耻、登峰造极的地步。有一次文帝得了痈疽病,邓通为文帝吮吸脓血。文帝心中不高兴,从容地问邓通说:“天下谁爱我呢?”邓通说:“应该没有谁比得上太子更爱你的了。”言行如此极尽谄谀而只为笼络皇上和太子;还有汉武帝时的韩嫣和李延年,他们同样无才无德,却善承上意,察言观色,专以谄媚事主,甚至不惜丧失人格,而在世人面前却恃宠骄横,行径丑恶、灵魂肮脏……
小人中不乏酷吏,比如汉武帝当时重用的张汤,“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始为小吏,乾没,与长安富贾田甲、鱼翁叔王属交私”。这里描写的是张汤为小吏时好用计谋以制服人的情况。张汤得势后,与赵禹一起制定了各种残酷的法令,其中有一条叫“腹诽之法”,即不管有罪与否,只要被指控为对朝廷心存不满,就可以据此治罪。张汤不仅善于巧立法令名目,而且还会迎合汉武帝的心意去处置犯人。在他的主持下,往往一个案件会使无数人家受到牵连,以致杀人如麻,视人命如草芥。直接加害司马迁的酷吏杜周,上奏的事情从来都合乎皇上的心意,处事慎重,决断迟缓,外表宽松,内心深刻切骨。治理政事仿效张汤,善于窥测皇上的意图。皇上想要排挤的,就趁机加以陷害;皇上想要宽释的,就长期囚禁待审,暗中显露他的冤情。门客有人责备杜周说:“为皇上公平断案,不遵循五尺法律,却专以皇上的意旨来断案。法官本来应当这样吗?”杜周说:“三尺法律是怎样产生的?从前的国君认为对的就写成法律,后来的国君认为对的就记载为法令。适合当时的情况就是正确的,何必要遵循古代法律呢?”要求犯人像奏章上说的那样来招供,如不服,就用刑具拷打定案。他治理政事专好顺从上司的意旨、阿谀奉承,以少说话为重要原则但尤其残暴酷烈。还有酷吏宁成的狡猾凶残、任性使威;周阳由的暴虐残酷、骄傲放纵,他所喜爱的,如果犯了死罪,就曲解法律使那人活下来,他所憎恶的,就歪曲法令把他杀死;王温舒喜欢杀伐和施展威武,他为人谄媚,善于巴结有权势的人,若是没有权势的人,他对待他们就像对待奴仆一样,他玩弄法令条文巧言诋毁奸猾的平民,而威迫大的豪强。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