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言、人言:神学诠释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圣言、人言:神学诠释学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4.72 7.5折 60 全新

库存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慧林 著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68293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0元

货号25213568

上书时间2024-11-03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修订版前言

修订版前言

 

“秦郡人氏”,从而开始幻想自己与那和尚之间的因缘。直至看到五台山的楹联“山色归真镜,禽声出慧林”,真想问问父母这与我的名字有否联系,可惜彼时他们均已过世,遂成遗憾。不过从积极的意义上说,慧琳和尚的确给过我一种良性的心理暗示。为此,我至今对这位未曾读懂的和尚怀有一些好感。

随赵澧先生读莎士比亚时,借着赵先生的宽容径直从莎士比亚走进了基督教研究;由此才逐渐积结缘分,终随方立天先生专攻宗教学。方先生以佛学研究闻名海内外,师从方先生而不能略窥佛理,实在枉担了学生的虚名。无奈我入室晚、闻道后,方先生知我皓首而不能穷经,特准我守基督教,入方便门,从而有《神学诠释学》。

“戒、定、慧”论说佛学,所谓“依止于戒,心乃得定;依止于定,智慧才生”。“依戒资定,依定发慧”的佛家逻辑,常使我感慨良多。强以谓学,则“戒”可在“有涯”之性命,“定”可在“无涯”之学思;然而何以为“慧”?我至今觉得它无去来处,可望而不可即。如同西哲纠结于“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佛学却将其化解为“我从来处来”、“我到去处去”;西哲以尼采所谓的“形而上学的直觉”追究“起点”,佛学回一句“自无始以来”,竟能了然无碍

“诠释”产生了太多的可能,“意义”本身显示出空前的不稳定性、“社会系统”对“生活领域”的殖民化。“意义”更多地退隐。而要逃离虚无、重归“意义”,仅仅靠坚守的勇气、决绝的态度,或者用新的“意义”替代被动摇的秩序,都是行不通的。

神学对这种当代处境的相关回应之所以特别重要,乃是因为神学的自身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在信仰和歧义之间作出一种选择,或者说必须在歧义当中处理信仰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当代人文学的根本问题,也正是在意义的缺失中把握人与意义的关系。如此则可以得到三个背景性的问题。

“诠释”相伴随的,历来是“歧义”。乃至有的神学家也宣称:“神学永远不追求确定性。”然而如果说文学的歧义可以培育读者的参与冲动,历史的歧义可以刺激后人的怀疑精神,哲学的歧义可以滋养智者的思辨乐趣,道德或者法律的歧义至少也让我们了解到人类价值的限度,那么惟有神学的歧义难自圆其说。基督教神学在当代社会中如何处理信仰与歧义的关系,也许可以说是神学对于当今多元语境的启示。

“圣言”同样是以“人言”来表达的。神学诠释学的传统并不否认“语言的弹性和限度”,然而“圣言”与“人言”的关系究竟如何?在“人言”的限度之内,“圣言”所表征的“意义”如何才能超越语言的锁链?对处理“文本”与“意义”之关系的诠释学而言,这是至关重要的。

“教牧”的工具。因此当诠释学所引导出来的种种论说不断强调“文本的敞开”、“意义的多元”之时,一方面有神学家宣称“一切神学都是诠释学”;另一方面则是诠释学主要的代表加达默尔在其晚年的著作中直接从诠释学进深到宗教和伦理问题。这种诠释学与神学之间的互动,究竟应该对人文学思考带来何种启发?

“诠释”的意味,从而才有“一切神学都是诠释学”之谓。同时这也提示着我们:“意义”与“理解”之间,必定存在着“异质性”。神学诠释学的独特逻辑并不是要消除这种异质性,并不是要弥合“理解”与“意义”之间的鸿沟,却正是要通过这种的异质性,在“延异”(différance“自我”与“他者”之间的意义关系。

国内学术界对诠释学问题的关注,当以洪汉鼎先生翻译出版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为标志。但是由此引出的相关研究基本上没有涉及伽达默尔本人深感兴趣的神学诠释学领域。而西方对于神学诠释学的研究则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也许是由神学自身的诠释学性质所决定,几乎所有重要的神学家都必然会涉及诠释学研究;同时代表性的诠释学思想家也都专门讨论过神学诠释的问题。“问题意识”中处理这些材料,力求对中国自身的人文学思考有所切近。在作者看来,人文学领域的价值追寻和意义诠释问题,或许会在神学的维度下被逼向后的解决。

2001

The endless cycle of idea and action, 

Endless invention, endless experiment, 

Brings knowledge of motion, but not of stillness; “动”的而非“静”的知识,

Knowledge of speech, but not of silence; “说”的而非“沉默”的知识,

Knowledge of words, and ignorance of the Word. “人言”的知识却对“圣言”无知。

……

Where is the Life we have lost in living? 

Where is the wisdom we have lost in knowledge? 

Where is the knowledge we have lost in information? 

The cycles of Heaven in twenty centuries 

Bring us farther from God and nearer to the Dust. 

 

 

 



导语摘要
     身处后工业时代,人们发现“文本的敞开”和“过度的诠释”一方面摧毁了宏大叙事的神话,另一方也导致了意义的消解、阻断了沟通的可能。在这一语境下,作者将神学阐释学引入人文学,目的在于让人们在确认人的有限性、语言的有限性和诠释本身有限性的同时,确认意义的真实性,找到理解的支点而不是逃入虚无。本书作者杨慧林是中国诠释学研究的权威,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在书中,他阐述了作为释经学的诠释学的起源、发展、变化,以及对当代人文学的不可替代的独特意义。



作者简介

Distinguished Fellow of EDS-Stewart Chair,被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聘为学术委员会委员。



目录
目    录 
前言 
引言:“圣言”与“人言”的现代语境 
章  诠释学的神学传统 
  一、 从神话学到释经学的“真理” 
1.神圣的诠释与“诠释的循环” 
2.犹太教释经学与早期基督教的神学诠释 
3.中世纪主流神学与“圣言”的张力 
  二、 现代门槛上的释经学变革 
1.《圣经》诠释与宗教改革 
2.启蒙时代的神学诠释学 
  三、现代诠释学的诞生与神学 
1.施莱尔马赫的“历史诠释学”方法 
2. 狄尔泰和海德格尔的神学关注 
3.伽达默尔和利科与神学诠释学的关联 
第二章  基督教神学的诠释学性质 
  一、神学诠释的历史负担 
1.经与释经 
2.正典与权力 
  二、处境化的神学诠释 
1.巴特的“唯基督主义”诠释 
2.布尔特曼的“非神话”诠释 
3.朋霍非尔的“非宗教诠释”  
三、形式化的神学诠释 
1.艾伯林的“新神学”诠释 
2.伦斯的“神学科学”诠释 
第三章  多元语境与神学诠释 
 一、现代性背景下的基督教回应 
1.贝拉的“公民宗教”分析 
2.费洛伦查的“语境”分析 
3.特雷西的“后现代”分析 
  二、后现代文化中的神学批判 
1.“现代性之后”的神学对策 
2.相对化语境中的信仰论证 
3.“笑”的颠覆性与神学逻辑 
 三、神学诠释的“相关互应” 
1.齐泽克的“基督教遗产”与意义结构 
2.“全球化”与基督教的自我诠释 
3.西方马克思主义宗教论说的六个问题领域 
第四章  神学诠释与文化对话 
一、汉语语境中的基督教诠释 
1.明清之前的诠释范式 
2.“本地化”的诠释策略 
3.从“处境化”诠释到人文学诠释 
  二、中西之间的“经文辩读” 
1.《圣经》和合本的诠释学意义 
2.佛耶对话中的三个问题 
3.“经文辩读”与“诠释的循环” 
第五章  结语:E→d(ε)→π 
一、神学诠释学的人文学价值 
二、“在其位置上的不在场”  
三、神学的“事件”



内容摘要
     身处后工业时代,人们发现“文本的敞开”和“过度的诠释”一方面摧毁了宏大叙事的神话,另一方也导致了意义的消解、阻断了沟通的可能。在这一语境下,作者将神学阐释学引入人文学,目的在于让人们在确认人的有限性、语言的有限性和诠释本身有限性的同时,确认意义的真实性,找到理解的支点而不是逃入虚无。本书作者杨慧林是中国诠释学研究的权威,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在书中,他阐述了作为释经学的诠释学的起源、发展、变化,以及对当代人文学的不可替代的独特意义。



主编推荐

Distinguished Fellow of EDS-Stewart Chair,被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聘为学术委员会委员。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