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合作走向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战胜国民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合作走向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战胜国民党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3.57 4.9折 68 全新

库存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焰

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45447361

出版时间2016-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4029321

上书时间2024-11-03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作者依照现代史学研究中强调的宏观分析与微观考察相结合的观点,对1937年以后,国共斗争乃至整个中国革命战争进行了宏观论述,揭示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国共终走向决战的社会深层次原因。

     书中对历史事件中的一些戏剧性情节的描写,生动反映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浴血厮杀,并非像近年来某些人荒谬地认为的那样是“历史的误会”,而是当时中国社会矛盾激化所不可避免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共之争,实质上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革命与反革命的博斗。

     本书以翔实丰富的史料及科学严谨的阐述,论证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的历史必然性,以及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作者简介

     徐焰


     我国著名军事史专家,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军衔,军事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防大学军事历史学科带头人。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历史分会副秘书长,曾任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兼职教授。曾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日本防卫大学等讲学。徐焰将军主要从事军事思想和军事历史研究,十余年来个人撰写的专著共计400余万字。他出版过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抗美援朝、东南沿海作战、中印边界反击战、近现代人物、世界武器装备发展和国际战略形势等方面的十几部专著。



目录

一 十年仇敌,共御外侮


“香蕉帝国主义”来“帮大忙”  / 2


卢沟桥炮声解决了双方争执  / 11


戴国民党军帽的不平等合作  / 20


洛川一会定方向  / 25


是否建立新四军之争  / 31


国共形成两个战场  / 36


“游而不击”和“消极抗日”  / 42


 


二 合作乎?溶化乎?


两党的三种合作方式可供选择  / 52


暗算与摩擦  / 58


黄桥奏凯  / 70


皖南悲歌  / 75


林彪代表赴渝见蒋  / 82


“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 91


 


三 “三国四方”都瞄准战后


中共“先夺取半个中国”的计划  / 97


“南渡君臣”坐等胜利  / 100


中美合作所与迪克西使团  / 103


雅尔塔的强权交易  / 110


蒋介石惊叹盟友“已卖华乎”  / 117


延安与“远方”日渐疏远的关系  / 120


胜利日却签订不平等条约  / 124


 


四 抗战胜利突来,双方各有忧虑


“剑外忽传收蓟北”  / 133


在枣园空前紧张  / 137


蒋、伪迅速合流反共  / 141


利用日军当“守备队”  / 149


八路军、新四军争夺“桃子”  / 156


6万美军登陆中国沿海  / 161


“劫收”到城市却失去人心  / 164


五 两大对手渝州相见


提出学习法共  / 171


“美国姑娘”降落延安机场  / 174


互知底牌的艰难谈判  / 178


未达成具体协议的《双十协定》  / 187


国民党阵营“窝里斗”的启示  / 192


围绕《沁园春》的诗词唱和斗争  / 196


 


六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有了东北即有全国胜利  / 204


不明苏军态度,先派部队侦察  / 207


“此真千载一时之机”  / 215


“全国战略方针”核心在于争取东北  / 220


国民党进军东北碰壁  / 224


出尔反尔的“辰兄”   / 229


变“独霸东北”为“占领两厢”   / 236


率先向雅尔塔体制挑战的人  / 240


 


七 “和平民主新阶段”的设想


“和平使者”马歇尔带来的短暂停战  / 244


《停战协定》生效前双方的争夺    / 249


“一国两制”设想的雏形  / 253


关内小打,关外大打   / 259


四平失守,鲁晋出击  / 265


认为“上当了”  / 271


 


八 国共后破裂


争取六个月大胜后议和  / 276


蒋介石的五项要求  / 282


坚信“蒋军必败”  / 284


进攻张家口意味着谈判决裂  / 291


谈判代表“坚持不撤,非赶不走”  / 295


变“洗脸”政策为“杀头”政策  / 302


 


九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自卫战争”变成“解放战争”  / 308


“胸中自有雄兵百万”  / 312


两条战线前后夹击   / 319


胜负天平上重的砝码——农民  / 324


扭转历史车轮展开全面反攻  / 329


三大战役定乾坤  / 334


无人当“文天祥”“史可法”  / 339


 


十 “我们倾向于要南京无条件投降”


态度坚决地回复斯大林  / 349


李宗仁上台后“一国三公”  / 356


以“联桂反蒋”为方针的北平谈判  / 361


“宜将剩勇追穷寇”  / 368


后挣扎的广州—重庆—成都政权  / 378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 384



内容摘要

     作者依照现代史学研究中强调的宏观分析与微观考察相结合的观点,对1937年以后,国共斗争乃至整个中国革命战争进行了宏观论述,揭示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国共终走向决战的社会深层次原因。


     书中对历史事件中的一些戏剧性情节的描写,生动反映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浴血厮杀,并非像近年来某些人荒谬地认为的那样是“历史的误会”,而是当时中国社会矛盾激化所不可避免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共之争,实质上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革命与反革命的博斗。


     本书以翔实丰富的史料及科学严谨的阐述,论证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的历史必然性,以及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主编推荐

     徐焰

     我国著名军事史专家,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军衔,军事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防大学军事历史学科带头人。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历史分会副秘书长,曾任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兼职教授。曾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日本防卫大学等讲学。徐焰将军主要从事军事思想和军事历史研究,十余年来个人撰写的专著共计400余万字。他出版过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抗美援朝、东南沿海作战、中印边界反击战、近现代人物、世界武器装备发展和国际战略形势等方面的十几部专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